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碳硫比对群落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任南琪 王爱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 ,从群落动态的角度研究碳硫比 (COD/SO2 - 4)从 4 2降低到 2 0的过程中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碱度 (ALK)和末端产物 (VFAs)组成、优势种群分布等群落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 ...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 ,从群落动态的角度研究碳硫比 (COD/SO2 - 4)从 4 2降低到 2 0的过程中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碱度 (ALK)和末端产物 (VFAs)组成、优势种群分布等群落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 .试验证明 ,在此过程中ORP和ALK提高 ,而 pH值和VFAs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降低 ,群落类型由高碳硫比稳定型转化为低碳硫比亚稳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碳硫比 群落生态特征 硫酸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林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翟元杰 胡楠 +3 位作者 范玉龙 柳静 廖秉华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锐齿栎林等栎林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关键词 栎林 群落生态特征 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 河南省
下载PDF
吉林省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特征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睿 刘志恒 +2 位作者 杨红 白晓穆 徐怀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针对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和通化市3个地区的125份人参根际土壤进行了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和区系分析。试验共分离鉴定土壤真菌16个属,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个属。分析结果表明:延边、白山市和通化市的真菌种类分布... 针对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和通化市3个地区的125份人参根际土壤进行了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和区系分析。试验共分离鉴定土壤真菌16个属,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个属。分析结果表明:延边、白山市和通化市的真菌种类分布有所不同,其群落生态特征有所差异。延边和白山市的群落组成结构相似,两地的真菌种类多于通化市;而通化市土壤中真菌种类分布均匀度高,群落较稳定。分析认为这与3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生态影响因素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土壤真菌 群落生态特征 区系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楠 谷艳芳 +1 位作者 许会才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群落生态特征 自然保护区 石人山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生态特征(Ⅱ)(续完)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楠 许会才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04,共4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锐齿栎混交林、油松+短柄枹混交林等针阔叶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锐齿栎混交林、油松+短柄枹混交林等针阔叶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特征 针阔叶混交林 自然保护区 石人山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生态特征(Ⅰ)(待续)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楠 郭书贤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7-390,共4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关键词 群落生态特征 针阔叶混交林 自然保护区 石人山 河南省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南沙段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姗楠 龚玉艳 +2 位作者 詹凤娉 许友伟 陈作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0,共9页
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珠江口海域南沙段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均匀度(J)、多样性指数(H')及多样性阈值(Dv)等群落生态特征。共鉴定浮游动物73种(类),其中春季28种(类),秋季57种... 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珠江口海域南沙段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均匀度(J)、多样性指数(H')及多样性阈值(Dv)等群落生态特征。共鉴定浮游动物73种(类),其中春季28种(类),秋季57种(类),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和长尾类幼体为2季共有优势种(类群)。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淡水生态类群、河口低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近岸暖水生态类群和外海暖水生态类群。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高于秋季,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多样性阈值则以秋季高于春季。统计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均与水温有关(P<0.05),除了水温,盐度成为秋季浮游动物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相关性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生态特征 珠江口海域南沙段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的群落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丁圣彦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本文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包括次生灌丛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的外貌结构逐步形成并明显地... 本文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包括次生灌丛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的外貌结构逐步形成并明显地分化,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前期 群落生态特征
下载PDF
高公岛紫菜养殖区浮游动物生态群落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鸿梅 王兴强 +4 位作者 吴建新 冯艳琴 秦传新 沈晔 郑年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对高公岛紫菜养殖区海洋浮游动物生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在高公岛紫菜养殖区附近设置18个采样站点,鉴定出4门6类22种浮游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毛颚动物门。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指数范围为0.926~1.980,平均值... 对高公岛紫菜养殖区海洋浮游动物生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在高公岛紫菜养殖区附近设置18个采样站点,鉴定出4门6类22种浮游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毛颚动物门。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指数范围为0.926~1.980,平均值为1.510;浮游动物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659~0.882,平均值为0.781;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24~2.979,平均值为2.548。优势种为桡足幼体(Copepodid larva)、无节幼体(Nauplius)、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应的优势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188,0.052,0.067,0.265和0.070。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指数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紫菜养殖区的浮游动物与其他海域的调查结果相比,各项指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公岛 紫菜养殖区 浮游动物 生态群落特征 指数
下载PDF
恩施州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长特性及伴生植物的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斯琴 涂星 +11 位作者 郜红利 蒲凡 高水英 占梦玲 曹婷 王佳林 李浩志 郭磊 朱鹏 王飞 张芳惠 尹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恩施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长特性情况及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为其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不同地区的野生旋覆花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等进行研究。结果野生旋覆花主... 目的分析恩施不同地区野生旋覆花的生长特性情况及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为其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不同地区的野生旋覆花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等进行研究。结果野生旋覆花主要分布在东经109°~110°、北纬29°~30°,海拔490~1 800 m阳光较为充足的区域。其生长区域的土壤以黄棕壤、沙壤、黑壤为主,地表层多为腐殖土。伴生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群落结构包括灌木和草本2个层次,灌木层种类极少或无灌木。伴生植物共计21科37属39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势(19科35属37种),菊科植物最多,比重系数为54.13%。结论野生旋覆花对生态环境要求不高,可依据本研究成果实现旋覆花大面积规范化种植,发挥其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伴生植物 群落特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被引量:56
11
作者 郭柯 方精云 +8 位作者 王国宏 唐志尧 谢宗强 沈泽昊 王仁卿 强胜 梁存柱 达良俊 于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27,共17页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若干问题,特别就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总体框架、混交林的界定以及土壤在植被分类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60年侯学煜在《中国的植被》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制定了分类等级和划分依据等更加完善的系统,之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0000植被图说明书》和《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以及很多省区的植被专著对该系统进行过修订。2017年宋永昌在《植被生态学》中提出了一个分类等级单位调整的方案。本次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基本沿用《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分类单位及系统,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主要以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包含三级主要分类单位,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低级单位);在三个主要分类单位之上分别增加辅助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在植被型和群系之下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差异和实际需要可再增加植被亚型或亚群系。修订方案包含了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草地)、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湿地)、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和无植被地段9个植被型组,划分为48个植被型(含30个自然植被型、12个农业植被型、5个城市植被型和无植被地段)。自然植被中有23个植被型进一步划分出了81个植被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植被型 群系 群丛 群落外貌 群落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