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田间应用的诱捕效率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降星 王笑 +4 位作者 应晓平 毛国忠 陈宇博 杜永均 曹林奎 《植物医生》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有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预测预报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在其种群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姚士桐 吴降星 +4 位作者 郑永利 金周浩 陆志杰 胡加君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 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技术,2009年8月15日-9月2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对不同性信息素化合物配制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以及性信息素群集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不同方法监测成虫消长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地区以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以60μg∶500μg∶60μg∶120μg配制的PVC毛细管诱芯对稻纵卷叶螟的诱集效果最佳。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灯光诱捕和赶蛾3种方法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性诱测报可取代传统的系统赶蛾法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种群监测 灯光诱捕 赶蛾
下载PDF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沈幼莲 高扬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0-1297,共8页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mg)的苯乙醛(PAA),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此外,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缺少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植物气味化合物 协同作用 群集诱捕
下载PDF
诱蝇酮的合成及其对瓜实蝇的引诱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霞 封传红 +4 位作者 沈幼莲 林德青 冯波 何忠全 杜永均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共5页
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是引诱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Diptera,Tephritidae)]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又称cuelure),我国一些检疫单位目前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本研究利用比较易得且价格低廉的覆盆子酮作为原材料... 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是引诱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Diptera,Tephritidae)]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又称cuelure),我国一些检疫单位目前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本研究利用比较易得且价格低廉的覆盆子酮作为原材料,经过乙酰酯化得到引诱瓜实蝇的类信息素诱蝇酮。田间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美国Bedoukian公司生产的诱蝇酮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田间1 g剂量的诱蝇酮诱捕活性持效期可以维持1个月以上,对瓜实蝇日诱捕高峰时间在6:30~14:30;在2 m高的苦瓜棚架下,设置在1.5 m高度(即苦瓜的高度)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高于苦瓜架子时,诱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诱蝇酮 有机合成 类信息素 群集诱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