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标记肿瘤细胞及其在细胞毒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段秀梅 谭岩 +5 位作者 方艳秋 杨广民 王晓祺 刘晓琳 刘力华 许淑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肿瘤细胞的最佳条件及其在细胞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FDA-SE标记K562(人红白血病细胞)、YAC-1(小鼠淋巴瘤细胞)、A375(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黑色... 目的探讨化学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肿瘤细胞的最佳条件及其在细胞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FDA-SE标记K562(人红白血病细胞)、YAC-1(小鼠淋巴瘤细胞)、A375(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黑色素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系,并检测其0—24h的荧光强度,观察荧光强度变化的时间动力学,选择CFDA-SE标记细胞的最佳浓度;CFDA-SE标记细胞后孵育时间为1—6h,再用DNA染料碘化丙啶(PI)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CFDA-SE和PI双标记细胞,并计算细胞死亡率,研究CFDA-SE对细胞的毒性。CFDA-SE标记时间分别为5、6、7、8、10、15min,测定标记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和细胞的死亡率,选择最佳标记时间;用CFSE在最佳条件下标记靶细胞进行细胞毒检测实验。结果对于不同肿瘤细胞系,CFDA-SE标记的最佳浓度不同;CFDA-SE对细胞没有毒性,死亡率低于5%;最佳标记时间为8min。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BALB/c鼠脾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K562、YAC-1均表现出杀伤活性,杀伤百分率随效靶比和共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效靶比为50:1—25:1,共孵育时间为2—4h。结论CFDA-SE具有标记细胞稳定,能用于细胞培养时间较长的研究,不影响细胞功能,适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毒实验的优点,是一种很好的标记细胞的荧光素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毒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
原文传递
利用荧光染料CFSE分选衰老细胞的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钦朝 姜徕博 +3 位作者 彭建敏 吴桐 程斌 夏娟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利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进行衰老细胞分选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DK4/6抑制剂LY2835219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衰老,在LY2835219撤药后立即进行CFSE染色,避光培养,并在撤药后第0、2、4、6、8天进行衰老相关β... 目的:探究利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进行衰老细胞分选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DK4/6抑制剂LY2835219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衰老,在LY2835219撤药后立即进行CFSE染色,避光培养,并在撤药后第0、2、4、6、8天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CFSE荧光强度高的细胞,进行SA-β-gal染色。结果:CFSE荧光标记的细胞与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相一致。撤药后第4、6天利用CFSE荧光进行流式分选,CFSE-high组的细胞SA-β-gal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分选组(P<0.05)。结论:利用CFSE分选衰老细胞具有可行性,可获得活的衰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细胞 羧基荧光醋酸琥珀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解士海 陈志强 +6 位作者 马鹏程 卜今 周武庆 崔盘根 高建明 李玲珺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果: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论:成功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利用CFDA-SE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羧基荧光-琥珀
下载PDF
白消一号方作用于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顾军 毕新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体外建立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瘤细... 目的体外建立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瘤细胞内的黑素小体,然后将标记的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大鼠中药灌胃后取血清加入此模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混合细胞模型生长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情况。结果含药血清可使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增加。结论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白消一号方可以促进黑素小体转运,此途径可能为白消一号方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一号方 瘤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模型 羧基荧光-琥珀 白癜风
下载PDF
CFSE标记法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慧 廖吕燕 +6 位作者 刘珍妮 严萍 朱正 吴春琳 李健 黄一帆 吴异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乙酸荧光琥珀 番鸭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归巢
下载PDF
CFSE标记神经祖细胞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佳锋 马孟杰 +1 位作者 彭小忠 舒鹏程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荧光探针标记神经祖细胞(NPCs)的方法。方法在胚胎期小鼠侧脑室注射CFSE以标记室周区(VZ)细胞,在注射后的1 h和3 h分别收集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在注射后的1 h分离... 目的建立并验证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荧光探针标记神经祖细胞(NPCs)的方法。方法在胚胎期小鼠侧脑室注射CFSE以标记室周区(VZ)细胞,在注射后的1 h和3 h分别收集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在注射后的1 h分离出背侧新皮质,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术(FACS)分选强阳性细胞,并通过干细胞标志物、神经元标志物等验证。结果CFSE能够瞬时标记VZ区细胞,标记窗在3~6 h。CFSE进行长时程标记会出现衰减。利用CFSE分选所得细胞70%为神经祖细胞,少量为神经元等。结论CFSE能够用于瞬时及长时程在体标记。CFSE还可用于分选神经祖细胞,但尚需调整分选策略以提高特异性(F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荧光醋酸琥珀脂(cfse) 神经祖细胞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术(FACS)
下载PDF
在动物模型脏器中动态追踪荧光染料标记的目标细胞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璐萍 马炬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0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 利用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细胞,通过测定荧光信号强度计算细胞数量,作为追踪移植细胞进入模型动物体内后分布情况的方法.方法 采用CFDA-SE标记不同类细胞,荧光显微镜计数染色率,台盼蓝计数存活率,酶... 目的 利用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细胞,通过测定荧光信号强度计算细胞数量,作为追踪移植细胞进入模型动物体内后分布情况的方法.方法 采用CFDA-SE标记不同类细胞,荧光显微镜计数染色率,台盼蓝计数存活率,酶标仪检测荧光信号,确定不同种类、同种细胞不同状态下及模拟动物体内细胞数与荧光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制作标准曲线,确定利用该染料作细胞计数的可行性.将CFDA-SE标记细胞经脾脏注入小鼠体内,于3h、6h、12h、24h处死小鼠,检测肝脏信号,根据标准曲线定量计算肝脏内该细胞动力学特征.结果 CFDA SE括记细胞后,荧光信号与细胞数相关性较好,24h内随时间增加荧光信号有所增高,但与细胞数相关性不受影响.加入小鼠内脏组织匀浆后,荧光信号值有所降低,但与细胞数的相关性不受影响.结论 CFDA-SE可标记活细胞,操作简单,标记率高,注入体内后,通过严格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脏器荧光信号,可定量确定细胞在体内脏器的的动态分布,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示踪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 荧光信号
下载PDF
mIL-21基因转染的Sp2/0瘤苗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褚莉莉 窦骏 +4 位作者 赵枫姝 唐权 张爱凤 王永仿 顾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苗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瘤苗接种组小鼠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检测到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上调。结论:肿瘤细胞瘤苗Sp2/0-mIL21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以及增强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21 瘤苗 羧基荧光醋酸琥珀(cfse) 7-氨基放线菌D(7-AAD) 干扰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 抗肿瘤机制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鼠消化道内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2 位作者 唐丽杰 赵丽丽 李一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小鼠肠道中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利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分子探针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进行标记,以每只1010mL-1的量,口服途径喂给BALB/c鼠,分别于口服后的第1,3,5,...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小鼠肠道中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利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分子探针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进行标记,以每只1010mL-1的量,口服途径喂给BALB/c鼠,分别于口服后的第1,3,5,6 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肠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肠内的标记阳性菌。实验结果显示:经口服后第5 d,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开始在BALB/c鼠肠道中定植,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定植率分别为28.70%,29.77%,15.63%,26.17%,第6 d标记的阳性菌出现明显的生长趋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7%,57.31%,65.44%,53.13%。研究表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具有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定植能力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10
作者 李光源 贺冰 +3 位作者 冯非 孟祥俊 宋忆淑 王晓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459,共6页
目的:构建、制备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 DNA疫苗,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 gB14-50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 目的:构建、制备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 DNA疫苗,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 gB14-50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Bt,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于BALB/c鼠注射免疫3次,抗体分析CD4+、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碘化丙碇(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CTL活性。结果: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的克隆基因与GenBank中HSV-1F株gB基因序列一致,证实了HSV-1 gBt核酸疫苗的构建;pcDNA3-gBt免疫组BALB/c鼠的CD4+T细胞数较空质粒(pcDNA3)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CTL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是pcDNA3-gBt免疫组BALB/c鼠的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SV-1 gBt核酸疫苗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疫苗 DNA 糖蛋白B截短基因 流式细胞术 羧基荧光醋酸琥珀
下载PDF
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陈丽玲 钟友宝 +4 位作者 刘漩 陈来 袁可望 黄丽婷 李姗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在建立既能保留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且免疫功能相对正常的人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过程中,为保证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考察效率,摸索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方法用... 目的在建立既能保留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且免疫功能相对正常的人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过程中,为保证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考察效率,摸索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人HepG2细胞,利用无水乙醇模拟杀伤人HepG2细胞,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CFSE和PI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以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人HepG2细胞为靶细胞,从效靶作用时间和效靶比方面进行优化,确定试验方法的最佳条件。结果采用CFSE/PI双标记将细胞分为CFSE^+PI-、CFSE^+PI^+、CFSE-PI^+和CFSE-PI-4个组群,可有效区分活细胞和被杀伤细胞。CFSE标记靶细胞的浓度采用2.5μmol/mL,效靶作用时间为12 h,效靶比10∶1。结论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为评价动物脾淋巴细胞对异种细胞的杀伤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脾淋巴细胞 人HepG2细胞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cfse) 碘化丙啶(PI)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思齐 邓志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死亡率。结果:各实验组中CFSE/7-AAD法检出的靶细胞死亡率均高于Calcein-AM释放法,在低效靶比、弱细胞毒作用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毒作用较弱时,Calcein-AM释放法平均荧强度变化不显著、结果误差较大;而CFSE/7-AAD法则能更加敏感地检出靶细胞的死亡率。结论:CFSE/7-AAD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钙黄绿 羧基荧光醋酸琥珀 7-氨基-放线菌D
下载PDF
新生大鼠心祖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13
作者 侯宾 张永春 +2 位作者 蔡新华 朱占占 田香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心祖细胞(CPCs)。方法利用差速贴壁原代分离培养CPCs,形态观察和二乙酸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示踪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Fluo-3/AM钙离子检测法,检测集落增殖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变化。免疫荧光...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心祖细胞(CPCs)。方法利用差速贴壁原代分离培养CPCs,形态观察和二乙酸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示踪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Fluo-3/AM钙离子检测法,检测集落增殖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集落增殖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及心肌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果差速贴壁法获得细胞培养1周左右即观察到集落增殖的细胞,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增大。培养3周左右,细胞集落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分化),逐渐出现突起或呈梭形等,集落中出现波动/跳动的心肌细胞。用CFDA SE示踪显示,细胞呈集落增殖特点;Fluo-3/AM钙离子检测显示,集落增殖细胞中分化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增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不同的集落增殖细胞具异质性,存在c-kit^+/CD34^-、Nanog^+/CD34^-和c-kit^-/Nanog^-细胞集落;增殖的细胞集落存在c-kit和Gata4阳性共表达,随细胞分化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细胞集落。结论差速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的心祖细胞具有集落增殖和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是研究心祖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和调控机制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祖细胞 集落增殖 乙酸羧基荧光-琥珀 原代培养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江波 徐然然 +6 位作者 付志浩 郑秀玉 饶春明 高凯 杜丽芳 王军志 沈心亮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以完善疫苗及基因治疗药物的评价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淋巴细胞,利用肿瘤坏...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以完善疫苗及基因治疗药物的评价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淋巴细胞,利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模拟杀伤淋巴细胞,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CFSE和PI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利用已确知有较强细胞免疫作用的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分离特异性淋巴细胞并用特异性肽刺激,分离未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并用特异性抗原肽致敏,并从靶细胞的标记、效应细胞培养时间,效靶作用时间、效靶比几方面进行优化,确定试验方法的操作流程。结果采用CFSE/PI双标记能有效分离实验所需各组群,细胞分为CFSE+PI-、CFSE+PI+、CFSE-PI+、CFSE-PI-4个组群,可区分活细胞和凋亡细胞。CFSE标记靶细胞的时间为6 h;效应细胞培养时间为72 h;效靶作用时间为6 h;效靶比可使用100∶1和50∶1。结论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和精确地评价CTL杀伤效应,完善了疫苗及基因治疗药物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 碘化丙啶 流式细胞术 细胞毒杀伤作用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研究
15
作者 李富新 赵智成 +1 位作者 刘彤 王鹏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异位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骨髓细胞取白1月龄的雄性Lewis大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和培养骨髓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对MSC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进行鉴定;应...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异位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骨髓细胞取白1月龄的雄性Lewis大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和培养骨髓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对MSC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进行鉴定;应用终浓度为5Ixmol/L的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MSC进行标记。以成年雄性近交系F344大鼠作为供体、成年雄性Lewis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经阴茎背静脉将CFSE标记的MSC注入受体体内,术后第7天收集冰冻病理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的定位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卅骨骼MSC,其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的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8%、99.77%、2.41%和1.39%。CFSE能有效标记MSC,术后7d在移植小肠的间质、脾脏和胸腺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自体小肠组织仅见微量荧光,而心、肝和肺组织基本未见绿色荧光。结论骨骼MSC能成功定植于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的移植小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肠移植 5(6)-羧基乙酸荧光琥珀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