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西小月氏、卢水胡与河东羯胡关系探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沈骞
-
机构
南京博物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
文摘
大月氏西迁后保南山羌的余部小月氏于西汉时崛起,霍去病破匈奴后,旧居于祁连和敦煌间的一部分小月氏向湟中地区移动,东汉时因"世居卢水"地望而被称为卢水胡,小月氏和卢水胡同族同源。董卓之乱使其所领的河西屠各匈奴和小月氏胡散居内地,直至曹魏政权把入塞匈奴分为五部,羯胡就分布在属于五部所在之一的河东并州上党地区,羯胡说到底是一种杂胡,其刚形成时期就包含了羌化月氏胡、西羌、屠各等,但其主要成分是羌化月氏胡和与其杂处的西羌。前秦《邓太尉祠碑》中"支胡"(小月氏)与"卢水"(卢水胡)并列可见其部落种属还是有区别的,就好比碑文中同时出现的"黑羌"和"白羌"一样,同源却异流,故卢水胡与羯胡在正史文献记载中一直同时出现到北魏时期,直至北魏之后才不见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卢水胡和羯胡与其他种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居于河东并州的山地杂胡稽胡。
-
关键词
河西
小月氏
卢水胡
羯胡
屠各匈奴
董卓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羯胡之族源、迁徙及分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圳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羯胡先民来源于西域,极有可能与西汉时期康居、乌孙间小国乌禅幕存在联系。西汉以降,羯胡先民便随匈奴不断从西域迁至漠北。东汉时期,在甘肃活动的"赀虏"中亦可能存在羯胡先民。羯胡大量内徙是在3世纪中叶后,其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内蒙一带。羯人石勒称王后,提高"胡人"地位,导致大量杂胡纷纷涌入羯胡之中,在壮大羯胡势力的同时,对其传统的西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
关键词
羯胡
族源
迁徙
-
Keywords
Jiehu People
Ethnic Origin
Migration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后赵羯胡为流寓河北之并州杂胡说
被引量:7
- 3
-
-
作者
陈勇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5,共10页
-
文摘
传世文献中有关羯人西晋时活动的记载颇为罕见,意味着该族人口不多,部落组织正在离散。晋末并州一带的杂胡与匈奴已有明确界限,羯胡被视为杂胡而不属于匈奴的范围。史家将羯胡称为"杂胡"或"匈奴别部",其实是与五部屠各或匈奴五部相对而言的。羯胡首领石勒起兵之际麾下同姓人物极少,其本部兵力与刘渊的五部屠各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石勒最初在刘渊政权下组建的胡人武装,其成员多为各种杂胡而未必都是羯族。石勒转战河北后开始大规模扩军,此前被成批卖往河北的并州杂胡纷纷加入其军团。石勒建国后为提升诸胡地位而称其为"国人",羯胡人数骤然增加并达到惊人的数目。羯胡的语言、风俗及状貌与康居等西域胡相同,西域胡在后赵羯胡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可信的。后赵末冉闵鼓动汉人灭绝羯胡,各地的西域胡也一并遭到大规模清洗。并州杂胡的民族认同与河北流民的地域认同,成为石勒羯胡政权核心群体得以凝聚的重要纽带。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基础,后赵在与前赵的军事对抗中逐渐占据优势,并州杂胡也最终取代五部屠各,成为十六国初期北部中国新的异族统治者。
-
关键词
羯胡
河北
并州杂胡
西域胡
-
Keywords
Jie-Hu
Hebei area
Bingzhou Za-Hu
West-Hu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狯胡居地与维吾尔语地名qajlur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树辉
-
机构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1期26-31,共6页
-
文摘
汉文史籍所载狯胡之"狯"及羯胡之"羯"均为qaj的译音。qaj是操用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语言的部落,是公元前176年在匈奴右贤王的打击下由河西走廊西迁至龟兹周边地区的大月氏的一部,其先民战国时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自东汉永嘉年间以降直至东晋时,以上党、武乡、羯室为中心广泛活动于北方地区的羯胡,与龟兹地区的这一支狯胡同宗同源。汉武帝时有龟兹贵人名"姑翼",便是qaj的对音。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狯胡曾应龟兹国王帛纯之请抵御吕光所率前秦军队的进攻。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有龟兹国大将羯猎颠等曾拥众五万"逆拒王师",其名中的"羯猎"二字便是qajlur的对音。现今沙雅县城西25里的海楼乡(qajlur jez?s?)以及库车县和轮台县名为qajlur的村庄均是其居地。qajlur的语义正是"狯人"(羯人)或"狯(羯)部落之民众"。5世纪末,狯(羯)胡为嚈哒属部。自8世纪中叶以降,隶属于葛逻禄集团。《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表明,其民众直到11世纪70年代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尚处于兼用突厥语的阶段。
-
关键词
狯胡
羯胡
qaj
qajlur
源流
-
Keywords
Kuaihu
Jiehu
Qaj
Qajlur
origin
-
分类号
H211.3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黄瑞云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25-35,共11页
-
文摘
东汉末年的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传世有三篇作品:五言和骚体的《悲愤诗》各一篇,载《后汉书·董祀妻传》;另一篇《胡笳十八拍》(简称《胡笳》),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朱熹收入《楚辞后语》。文学史家很有些人不相信《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所作。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作历史剧《蔡文姬》,引用了这篇作品。
-
关键词
蔡琰
蔡文姬
悲愤诗
郭沫若先生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五言
戎羯
陇头歌辞
羯胡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勒与羯族天文学
- 6
-
-
作者
尼玛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96-96,共1页
-
-
关键词
羯族
襄国
天文研究
天文学史
羯胡
步射
辟雍
三十六
占星学
北方文化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被引量:4
- 7
-
-
作者
王青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8,共8页
-
文摘
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 ,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 ,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 ,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
-
关键词
羯胡
石赵政权
西域文化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石勒之种族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沈骞
-
机构
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编辑部
-
出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
文摘
西晋末年崛起于中原之他族号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匈奴、鲜卑、氐、羌皆习见于正史,族类源流,斑然可睹,惟独羯族于石勒兴起之前鲜闻,魏晋南北朝正史载其渊源者仅两条:其一,《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其二,《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石勒字世龙,初名背,上党武乡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耶奕于,父周曷朱,一名乞冀加,并为部落小率。"
-
关键词
羌渠
匈奴人
《晋书》
《魏书》
西晋末
屠各
羌人
杂胡
西羌
羯胡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昭武九姓与安史之乱关系辨证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曹旅宁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0-86,共7页
-
文摘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关于这场战乱的起因,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的分析,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特别强调与河朔胡化的关系。①陈先生认为安史之徒乃自成一系统最善战之民族,这一善战民族的组织成份有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等,其中尤有不少中亚昭武九姓种人。从当时各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来看,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部族邻近河朔地区,其被安史吸收自然是可能的,而远在数千里之外中亚的昭武九姓为何能辗转移入河朔?其性质如何?陈先生虽有分析,尚有未谛之处。另外,记载安史之乱的文献中“羯胡”、“柘羯”、“杂种胡”诸名词与昭武九姓种人的关系如何?②河朔地区是否全然胡化的地区?也是一些值得再作研究的问题。
-
关键词
昭武九姓
东突厥
羯胡
胡化
安史之乱
关系辨
陈寅恪
种族
安禄山
胡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魏书·卫操传》所附桓帝碑辨疑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莫久愚
-
机构
内蒙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北疆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9-27,共9页
-
文摘
《魏书》卷二十三《卫操传》所附"桓帝猗?碑",可以"认定"~①的碑文原文约1030余字。碑文撰于西晋末年,碑主为早期拓跋史上的桓帝猗?。但细审该碑,疑点重重。《魏书》所录碑文不可能全部来自猗?碑,史臣改窜之处不止一端。除"首题"及前3段篇首文字可以认定为史臣改窜外,碑文所涉史实似有猗?以后的拓跋事迹,疑羼入猗卢碑乃至他碑文字,全篇应是杂糅多碑文字而成。
-
关键词
卫操
猗㐌
猗卢
羯胡
刘琨
史臣
-
Keywords
Weicao
Yiyi
Yilu
Jiehu
LiuKun
state men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且未
- 11
-
-
作者
林适民
曾楚楠
-
出处
《韩山师专学报》
1984年第1期16-,共1页
-
文摘
且未,即且慢、慢点、尚未之谓,现代汉语中已罕见。杜甫《咏怀古迹》诗:“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且未还,尚未还也,又《阆山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着青壁”。且未归,即尚未归。“且未”是潮语之习语。
-
关键词
阆山歌
羯胡
词客
现代汉语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羯语“替戾冈”之语源杂考
- 12
-
-
作者
陶涛
-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4期123-124,共2页
-
文摘
西晋末,天下大乱,诸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民族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羯胡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建立后赵政权,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后赵最鼎盛时,占有司、洛、豫、兖、冀、青、徐、幽、营、并、朔、秦、雍、荆、扬等十五州全部或部分,一时称雄中原。关于羯胡族源,据谭其骧先生《羯考》一文,其很可能与《晋书·北狄匈奴传》中所提及的羌渠、力羯有关,而羌渠即是康居(康国)之异译:也有学者认为“羯”含有“勇士”或“战士”之意,
-
关键词
五胡十六国
羯胡
羌渠
杂考
谭其骧先生
康居
西晋末
邺城
佛图澄
临漳
-
分类号
H21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尔朱彦伯墓志“惟安命氏”释读及其先世姓氏
- 13
-
-
作者
鱼宏亮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
出处
《文史知识》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
文摘
上个世纪末期以来,随着西域胡人散在中原地区的墓葬的发现与发掘活动的进行,魏晋——隋唐时期西域胡人在中原地区活动与生活的资料也大大丰富起来。河南洛阳千唐志斋收藏的《隋修北魏博陵王尔朱府君(彦伯)墓志铭》是一方重要的有关北魏羯胡的出土文献。
-
关键词
千唐志斋
北魏
墓志铭
西域胡人
彦伯
羯胡
出土文献
河南洛阳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慕容氏的立国法统与族群聚合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杨懿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5-259,共5页
-
文摘
慕容廆父子通聘东晋、请封"燕王"的历程一波三折,既有请封不成改由自立的僭越之举,又有称王数年仍求册封的再度努力。实际上,慕容氏索求王爵,是其压服段部,雄踞东北的立国法统建构。以"燕"为国号除了是仿效汉魏之际的公孙氏,还蕴含着抗衡羯胡的族群聚合需求。此外,在东北、华北两个场域的族际互动中,慕容氏的政治定位始终为晋臣之俦、华夏服属,亦揭示出"鲜卑"之于慕容氏,尚未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强烈和赋有政治内涵的族群身份认同。
-
关键词
燕
慕容氏
立国法统
族群聚合
鲜卑
羯胡
慕容廆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食人族?
- 15
-
-
作者
路卫兵
-
出处
《北方人》
2010年第12期44-44,共1页
-
文摘
说到食人族,无疑是一个极其恐怖的话题。那种将人肢解、烹煮,之后分而食之的令人惊悚的行径,听起来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么,历史中到底有没有这种食人部族呢?
-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通鉴》
《晋书》
大饥
苻坚
北魏道武帝
拓跋嗣
拓跋珪
司马颙
羯胡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