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潘妙霞 陈菊 毛山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1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Lupeol)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和TCMSP分析平台获取羽扇豆醇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RA”获取其相关靶点,并转化为相应的标准化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Lupeol)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和TCMSP分析平台获取羽扇豆醇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RA”获取其相关靶点,并转化为相应的标准化基因名。利用R包绘制羽扇豆醇和RA共同靶点的韦恩图,获取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clusterProfiler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Geneontology,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羽扇豆醇与AR、CASP3和CCNB1的结合作用。构建RA小鼠模型,测量各组小鼠的足体积,HE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Bcl-2、Bax、Casp3、Cas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获取羽扇豆醇40个作用靶点,RA疾病4734个相关靶点,羽扇豆醇-RA共同靶点27个,PPI网络自由度靠前的3个基因为AR、CASP3和CCNB1,GO富集结果是291个和KEGG通路富集为2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羽扇豆醇与AR、CASP3和CCNB1亲和作用较好。第8、12、16、20天模型组小鼠足体积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较于模型组,羽扇豆醇组在第8、12、16、20天时小鼠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双氯芬酸钠组在第12、16、20天时小鼠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羽扇豆醇药物组明显改善病理学状态。与模型组相比,羽扇豆醇药物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x、Casp3和Cas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组和羽扇豆醇药物组小鼠Bax、Casp3和Casp9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羽扇豆醇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中的Bax、Bcl-2、Casp3和Casp9从而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羽扇豆 类风湿关节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利用EST-SSR标记评价羽扇豆属(Lupinus L.)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岩 杨涛 +8 位作者 刘荣 晋芳 张力科 于海天 胡锦国 杨峰 王栋 何玉华 宗绪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利用基于窄叶羽扇豆转录组开发并筛选出的95对多态性EST-SSR标记,对羽扇豆属的22个种133份资源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初步探究羽扇豆属下种间的进化关系,分析来源于“旧世界”羽扇豆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羽扇豆优异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提供... 利用基于窄叶羽扇豆转录组开发并筛选出的95对多态性EST-SSR标记,对羽扇豆属的22个种133份资源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初步探究羽扇豆属下种间的进化关系,分析来源于“旧世界”羽扇豆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羽扇豆优异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用95对SSR标记共检测出1318个等位变异,每对标记平均检测出3~37个等位变异,平均为13.8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0.39~0.91,平均为0.75;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0.41~0.92,平均为0.78。基于邻接法(NJ)的系统发育初步探究了羽扇豆种间的进化关系,22个羽扇豆种分别来源于“旧世界”和“新世界”,与之前研究结果相对一致。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来源于“旧世界”的7个羽扇豆种被划分为4个组群,各组群所包含的参试资源没有种间交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SSR 羽扇豆 转录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羽扇豆醇可能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恶性进展
3
作者 尹炳驿 林洪生 张楚楚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61-968,共8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癌细胞A549,用浓度为0、15、30、60 mg/L的羽扇豆醇处理细胞,其中0 mg/L记对照组,其余记为羽扇豆醇各剂量组;采用浓度为60 mg/L羽扇豆醇...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癌细胞A549,用浓度为0、15、30、60 mg/L的羽扇豆醇处理细胞,其中0 mg/L记对照组,其余记为羽扇豆醇各剂量组;采用浓度为60 mg/L羽扇豆醇和浓度为10μmol/L Notch通路抑制剂DAPT处理细胞,记为羽扇豆醇+DAPT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神经钙粘素(N-cadherin)、上皮钙粘素(E-cadherin)、Notch-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Hes-1)蛋白表达。结果15、30、60 mg/L羽扇豆醇组能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提高凋亡率,降低PCNA、N-cadherin、Bcl-2、Hes-1、Notch-1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P<0.05)。与羽扇豆醇组相比,羽扇豆醇+DAPT组明显降低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侵袭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CNA、Bcl-2、Hes-1、Notch-1、N-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羽扇豆醇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阻碍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NOTCH信号通路 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4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烯环氧酶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满孝蕊 玄鸿雁 +1 位作者 李增云 聂文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740 Y-P组(PI3K激活剂)、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以羽扇豆醇和740 Y-P分组干预后,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空泡生成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雷帕霉素(Rapa)、羽扇豆醇高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羽扇豆醇、Rapa和3-MA分组干预后,采用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LC3I、苄氯素1(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细胞淋巴瘤2(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Rap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3-M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羽扇豆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从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激活自噬可减弱羽扇豆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子宫颈癌
下载PDF
羽扇豆醇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和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凋亡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安生 李源泉 +4 位作者 冯燚源 杨晶 吴春成 邓世山 杨洪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8-625,共8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周期及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羽扇豆醇对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联合顺铂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无增强;细胞划痕、Transwell...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周期及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羽扇豆醇对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联合顺铂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无增强;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检测羽扇豆醇对CNE2细胞迁移、侵袭、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羽扇豆醇联合X线放射处理对CNE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CNE2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探究羽扇豆醇的抗肿瘤机制。结果:羽扇豆醇呈药物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选取羽扇豆醇40、60、8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羽扇豆醇显著降低了CNE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G1期延长,S期、G2期缩短,提高了顺铂或X线放射对CNE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抑制能力,同时引起CNE2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调(所有结果均P<0.001或P<0.0001)。结论:羽扇豆醇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诱导CNE2细胞的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同时可提高顺铂及X射线对CNE2细胞的敏感性。证实了羽扇豆醇诱导CNE2细胞凋亡可能与调控凋亡信号通路中凋亡蛋白Bax、凋亡启动因子Cleaved caspase-3升高及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鼻咽癌 放射 顺铂 凋亡
下载PDF
8份多叶羽扇豆种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7
作者 柴澍杰 吴一鸣 +4 位作者 赵鑫龙 井招娣 余双根 戴海根 马晖玲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多叶羽扇豆种质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8份多年生多叶羽扇豆种质作为试验材料,以3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8份多叶羽扇豆种质的生理指标。【结果】冰岛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强,渗...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多叶羽扇豆种质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8份多年生多叶羽扇豆种质作为试验材料,以3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8份多叶羽扇豆种质的生理指标。【结果】冰岛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MDA含量相对较低,活性氧积累量趋于低水平,抗氧化酶活性最高;美国B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弱,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低,MDA含量最高,活性氧积累量最高,抗氧化酶活性趋于最低水平。【结论】采用隶属函数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多叶羽扇豆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冰岛>美国A>江苏>德国>临夏>陕西>酒泉>美国B。本研究结果为多叶羽扇豆的种植推广提供理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羽扇豆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评价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红育 周少怀 +3 位作者 黄涛 李嘉琼 张莹 胡长青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对照(NC)组,其余大鼠构建OP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对照(NC)组,其余大鼠构建OP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羽扇豆醇组(LUP组,50 mg/kg)、PI3K激活剂组(740 Y-P组,10 mg/kg)、LUP+740 Y-P组。Micro-CT检测大鼠骨小梁微结构变化[包括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测量骨干质量、灰质量、磷和钙水平;HE染色观察股骨病理形态;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10、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OP组大鼠BMD、BV/TV、Tb.N、Tb.Th、干质量、灰质量、钙和磷含量、IL-10、IL-4、ALP、PINP水平显著降低(P<0.05),TNF-α、IL-17、TRACP-5b、CTX-Ⅰ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显著上升(P<0.05);与OP组相比,LUP组BMD、BV/TV、Tb.N、Tb.Th、干质量、灰质量、钙和磷含量、IL-10、IL-4、ALP、PINP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7、TRACP-5b、CTX-Ⅰ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显著降低(P<0.05);740 Y-P组呈现出与LUP组相反的趋势,且PI3K激活剂740 Y-P可明显减弱LUP大鼠的上述保护作用。结论LUP可减轻OP大鼠的炎症反应和骨质流失,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PI3K/AKT/NF-κB通路 骨质疏松 炎症反应 骨质流失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控miR-100-5p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昱刚 谭伶娟 陈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探讨羽扇豆醇调控miR-100-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NCI-H129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NCI-H129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未处理)、低剂量组(12.5μmol/L羽扇豆醇)、中剂量组(25μmol/L羽扇豆醇)、高剂量组(5... 目的 探讨羽扇豆醇调控miR-100-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NCI-H129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NCI-H129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未处理)、低剂量组(12.5μmol/L羽扇豆醇)、中剂量组(25μmol/L羽扇豆醇)、高剂量组(50μmol/L羽扇豆醇)、miR-NC组(转染miR-NC)、miR-100-5p组(转染miR-100-5p)、anti-miR-NC+高剂量组(转染anti-miR-NC后用5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anti-miR-100-5p+高剂量组(转染anti-miR-100-5p后用5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CI-H1299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NCI-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miR-100-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NCI-H1299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100-5p表达逐渐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00-5p组miR-100-5p表达升高,NCI-H1299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anti-miR-NC+高剂量组比较,anti-miR-100-5p+高剂量组miR-100-5p表达下降,NCI-H1299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迁移数、侵袭数、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羽扇豆醇通过上调miR-100-5p表达抑制NSCLC细胞NCI-H1299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羽扇豆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miR-100-5p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香蕉、皇帝蕉、野蕉果皮中羽扇豆酮的影响
10
作者 刘红云 王祥培 +3 位作者 秦苹 孔娟 杨小松 吴红梅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用5个恒定温度对香蕉、野蕉及皇帝蕉果皮进行烘干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羽扇豆酮的含量。探究不同干燥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最适烘干温度,为香蕉、皇帝蕉和野蕉果皮提取羽扇豆酮的前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用5个恒定温度对香蕉、野蕉及皇帝蕉果皮进行烘干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羽扇豆酮的含量。探究不同干燥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最适烘干温度,为香蕉、皇帝蕉和野蕉果皮提取羽扇豆酮的前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5个不同恒定温度(80℃、70℃、60℃、50℃、40℃)烘干处理的香蕉、皇帝蕉和野蕉果皮中的羽扇豆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烘干温度对香蕉、皇帝蕉及野蕉果皮中羽扇豆酮的含量差异影响较大,其中野蕉皮在80℃下烘干含量最高,最低为40℃;香蕉皮在40℃下含量最高,50℃最低;而皇帝蕉皮的则是40℃最高,70℃最低;在所有样品中羽扇豆酮含量最高(9.96±0.14)和最低(2.59±0.10)相差3倍以上。结论:不同烘干温度对香蕉、皇帝蕉和野蕉果皮中羽扇豆酮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温度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可提高羽扇豆酮的获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皇帝蕉皮 野焦皮 羽扇豆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多叶羽扇豆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楚爱香 张要战 +2 位作者 李艳梅 苏维 郭金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3,共2页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多叶羽扇豆(Lupinuspolyphylluslindl)进行发芽试验,并利用不同药剂对多叶羽扇豆的硬实种 子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多叶羽扇豆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其发芽势计算应以前5d发芽数为标准,其硬实种 子采用浓...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多叶羽扇豆(Lupinuspolyphylluslindl)进行发芽试验,并利用不同药剂对多叶羽扇豆的硬实种 子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多叶羽扇豆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其发芽势计算应以前5d发芽数为标准,其硬实种 子采用浓硫酸处理2~5min发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硬实种子 种子发芽 发芽势 发芽试验 温度条件 药剂 左右 处理 效果
下载PDF
pH和光照对盆栽多叶羽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庞长民 刘安成 +4 位作者 王庆 杨玉秀 田志平 李燕 李莲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1,共4页
在不同pH的育苗基质、不同pH的水、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盆栽多叶羽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苗土pH超过7.11后,幼苗出现黄化并逐渐死亡;浇pH为7.8,6.5和5.5水的多叶羽扇豆都能开花,但浇pH为5.5的水开花率最高,浇pH为6.5... 在不同pH的育苗基质、不同pH的水、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盆栽多叶羽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苗土pH超过7.11后,幼苗出现黄化并逐渐死亡;浇pH为7.8,6.5和5.5水的多叶羽扇豆都能开花,但浇pH为5.5的水开花率最高,浇pH为6.5的水初花期最早;13.5 h的长日照9 300-90 500 lx强光照利于盆栽多叶羽扇豆保持较矮而丰满的株型、增加花数、提高开花率并能促进早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羽扇豆 PH 光照
下载PDF
羽扇豆种间遗传差异AFLP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海林 肖世和 +1 位作者 闫长生 张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11-915,共5页
利用AFLP对羽扇豆 (LupinusL .) 3个种 (L .angustifoliusL .,L .albusL .,L .pilosusMurr.)的 18个品种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 ,4个引物组合共产生 46 2条带、多态性带为 44 2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 110 .5多态性带 ,多态性百分率为 95 ... 利用AFLP对羽扇豆 (LupinusL .) 3个种 (L .angustifoliusL .,L .albusL .,L .pilosusMurr.)的 18个品种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 ,4个引物组合共产生 46 2条带、多态性带为 44 2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 110 .5多态性带 ,多态性百分率为 95 .7%。总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 .781。种间遗传差异大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4个引物组合种间和品种间的平均鉴定效率分别为 10 0 %和 84.7%。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所有的供试材料明显地分为 3个组 ,每一个组由同一个种的品种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种间遗传差异 AFLP分析
下载PDF
缺磷白羽扇豆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田中民 秦芳玲 王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4-158,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法和溶液培养收集法在分析缺磷白羽扇豆 (L upi-nus albus L .)幼苗根系分泌有机酸时的优劣性 ,同时分析了相应根组织、木质部伤流液和韧皮部汁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 :2种收集方...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法和溶液培养收集法在分析缺磷白羽扇豆 (L upi-nus albus L .)幼苗根系分泌有机酸时的优劣性 ,同时分析了相应根组织、木质部伤流液和韧皮部汁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 :2种收集方法所获得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原位收集法能获得白羽扇豆不同根段分泌有机酸的状况 ,即排根主要分泌苹果酸、柠檬酸和反丁烯二酸 ,根尖主要分泌苹果酸、乳酸、反丁烯二酸 ,且所反映的有机酸分泌状况与相应根组织以及木质部伤流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溶液培养收集法可获得白羽扇豆整个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状况 ,在其根系收集液中含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顺丁烯二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 ,但该方法在根系分泌物的收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去离子水对根系的胁迫作用 ,增加了微生物的污染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磷白羽扇豆 根系 分泌物 收集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多叶羽扇豆花色与花青苷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安成 王庆 +3 位作者 余刚 原雅玲 王亮生 庞长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以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品种为材料,对其花朵翼瓣和旗瓣的颜色、花青苷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中共检测出9种花青苷,白色的Gallery white和黄色的Galleryyellow 2个品种未检测到花青苷。对红色、蓝... 以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品种为材料,对其花朵翼瓣和旗瓣的颜色、花青苷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中共检测出9种花青苷,白色的Gallery white和黄色的Galleryyellow 2个品种未检测到花青苷。对红色、蓝色和紫色多叶羽扇豆花瓣的花青苷提取液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发现,花青素苷元类型主要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其糖苷类型主要是葡萄糖或酰基化葡萄糖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羽扇豆 花色 花青苷
下载PDF
异源表达白羽扇豆酸性磷酸酶基因对白三叶草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谷俊涛 李金才 +1 位作者 韩胜芳 肖凯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9-75,共7页
利用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Ti质粒介导遗传转化途径,建立了表达白羽扇豆酸性磷酸酶基因(APase)的白三叶草转基因系。PCR检测发现,APase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APase基因在部分转基因系中高水... 利用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Ti质粒介导遗传转化途径,建立了表达白羽扇豆酸性磷酸酶基因(APase)的白三叶草转基因系。PCR检测发现,APase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APase基因在部分转基因系中高水平表达。此外,在异源表达APase的白三叶草中,位于APase上游的Patatin信号肽具有将翻译产物引导至细胞间隙和根际的能力。在以植酸盐为唯一磷素供源的条件下,与转化空载体的对照植株相比,高水平表达APase的白三叶草转基因系植株的磷素累积量、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异源表达白羽扇豆APase基因能明显增强白三叶草吸收有机态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 遗传转化 羽扇豆APase基因 磷素吸收
下载PDF
黄羽扇豆翻译延伸因子2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建中 章镇 +1 位作者 戴剑 R.Slomski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利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黄羽扇豆(Lupinusluteus)翻译延伸因子2(EF2)的全长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该cDNA长度为2794bp,其中包括5’末端的80bp非翻译区,3’末端185bp非翻译区和2529bp长编码序列,3’末端为一18bp poly(A)尾... 利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黄羽扇豆(Lupinusluteus)翻译延伸因子2(EF2)的全长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该cDNA长度为2794bp,其中包括5’末端的80bp非翻译区,3’末端185bp非翻译区和2529bp长编码序列,3’末端为一18bp poly(A)尾。与其它GTP结合蛋白比较其编译的843aa(氨基酸)序列,发现它们具有显著的同源性;黄羽扇豆EF2与甜菜EF2的氨基酸序列90%相同。其差异主要存在于序列的中部;而与肽基tRNA和核糖体作用部位、与GTP结合部位和GTP酶活性有关的部位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黄羽扇豆EF2第700个氨基酸残基组氨酸是白喉毒素的ADP-核糖基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延伸因子2 亚克隆 序列分析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蛋白质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观赏羽扇豆叶不同生育期二种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小玲 高柱 +2 位作者 余发新 刘腾云 王碧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0-43,共4页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3种观赏羽扇豆在不同生育期的POD、PPO活性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3种观赏羽扇豆在江西省栽植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POD、PPO活性和MDA含量的顺序为:品种B>品种A>品种C;品种A和品种...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3种观赏羽扇豆在不同生育期的POD、PPO活性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3种观赏羽扇豆在江西省栽植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POD、PPO活性和MDA含量的顺序为:品种B>品种A>品种C;品种A和品种B叶片的POD活性从幼苗期到营养生长休眠期逐渐升高直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并至最低,品种C叶片的POD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各生育期间差异性不显著;品种A和品种B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叶片的PPO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品种C则相反;品种A、品种B和品种C叶片的MDA含量从幼苗期到营养生长旺盛期逐渐增加,从营养生长旺盛期到营养生长休眠期品种A和品种C叶片的MDA含量有所降低,品种B则继续增加,而花芽分化期、开花期和结果期MDA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羽扇豆 POD活性 PPO活性 MDA含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子叶磷在白羽扇豆缺磷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中民 李春俭 王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66,共8页
实验用液体培养的方法 ,对比分析了在不同供磷条件下 ,白羽扇豆子叶中的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及对排根和根尖中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的作用。结果表明 ,子叶中的磷能使白羽扇豆在完全缺磷 2 3d的环境中 ,不仅没有使干物质的积累减少 ... 实验用液体培养的方法 ,对比分析了在不同供磷条件下 ,白羽扇豆子叶中的磷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及对排根和根尖中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的作用。结果表明 ,子叶中的磷能使白羽扇豆在完全缺磷 2 3d的环境中 ,不仅没有使干物质的积累减少 ,反而使干物质的积累略有增加。相反 ,如果没有子叶磷的供给 ,则使白羽扇豆在缺磷环境中产生强烈的抗胁迫反应 ,表现在干物质的积累明显下降 ,根系能产生大量的排根 ,排根能积累和分泌大量的柠檬酸 ,而根尖能积累和分泌苹果酸。在整个缺磷反应过程中 ,根尖中苹果酸的积累和分泌要早于排根中柠檬酸的积累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 有机酸 缺磷胁迫 子叶 适应性反应
下载PDF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Pb、Cd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黄益宗 朱永官 +1 位作者 胡莹 刘云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8-1485,共8页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在不同分隔/间作方式下对Pb、Cd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但是不...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在不同分隔/间作方式下对Pb、Cd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但是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Pb含量影响不大。塑料分隔以及玉米-鹰嘴豆间作可显著减少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在玉米单作中,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时降低41·1%和33·3%。在不分隔处理时,玉米-鹰嘴豆间作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仅分别为玉米单作和玉米-羽扇豆间作时的53·9%和63·8%。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部Cd含量影响较大,但是不管是间作还是分隔方式均对玉米地上部Cd含量影响不大。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Pb、Cd含量的影响。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含量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降低,但Cd含量却不断提高。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Cd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羽扇豆 鹰嘴豆 间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