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背伯劳羽色多态现象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江燕琼 唐思贤 +1 位作者 丁志锋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后,得到的结果如下:1)广东可能存在与棕色型、黑色型相区别的一种新色型——黑色白边型,该色型全身以黑色为主,但具多枚白色飞羽;2)棕色型与黑色型各身体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野外种群中棕色型为优势色型,黑色型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而山区未有发现,黑色白边型仅在沿海的海丰县被发现。据此认为新色型的出现说明沿海可能是黑色型分化的重要地区,且色型的分化仍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 身体量度 种群数量
下载PDF
靴隼雕在中国的分布及羽色多态现象
2
作者 王威 杨小农 +3 位作者 关翔宇 蒋志友 王惠 朱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2000年之前,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辽宁、北京、云南及四川,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观鸟爱好者人数增加,2000年之后陆续在内蒙古、西藏、江苏、河南、甘肃等17个省份及自治区有了该种的确切记录... 2000年之前,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辽宁、北京、云南及四川,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观鸟爱好者人数增加,2000年之后陆续在内蒙古、西藏、江苏、河南、甘肃等17个省份及自治区有了该种的确切记录。根据已有报道和记录,本文对靴隼雕在国内的分布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简要归纳其在国内的居留型:该种在西部荒漠亚区和天山山地亚区内应为夏候鸟,在青海藏南亚区内为夏候鸟或留鸟,在滇南山地亚区内则为冬候鸟,在国内其他大部分地区应被视为旅鸟。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已有记录缺乏确实证据,建议视作无效。同时,对国内靴隼雕记录中已知的暗色型和淡色型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靴隼雕暗色型个体数量远多于淡色型(暗色型与淡色型数量之比为41∶9),这与东南亚地区相应的已知比例相近(马来半岛15∶1,泰国37∶8),而与淡色型个体在西班牙、南非占比约80%,在土耳其、希腊、以色列占约60%,在格鲁吉亚暗、淡色型个体各占约50%的情况明显不同。靴隼雕暗色型个体的比例在欧亚大陆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靴隼雕 中国 分布 羽色多态现象 暗色型 淡色型
原文传递
棕背伯劳羽色多态与MC1R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刚 李恩 +4 位作者 赵世烨 江燕琼 王莎莎 唐思贤 胡慧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8-694,共7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多地存在羽色多态现象,有棕色型、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的分化。...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多地存在羽色多态现象,有棕色型、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的分化。为了探究MC1R基因与棕背伯劳色型分化的关系,本研究对分布于广东省的3种色型共计11只棕背伯劳的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和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11个实验个体的MC1R基因序列共有4种单倍型,其中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共享单倍型H3。(2)3种色型棕背伯劳MC1R基因编码区的第34–931位的899个碱基中共有47个碱基变异位点,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8个变异位点,这些变异位点与黑色表型无对应关系。(3)黑色型与黑色白边型个体基因型在第268–303位编码区出现了36个碱基的缺失,对应着12个氨基酸的缺失,该缺失与黑色表型相对应。因此推测棕背伯劳的黑化与MC1R基因碱基片段的缺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 MC1R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色型棕背伯劳的冬季家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世烨 黄进文 +3 位作者 孟莉 田园 唐思贤 胡慧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3-546,共4页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于2008年11月14日至12月24日,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利用GPS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公平保护站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进行对比研究,所得数据利用Arcview3.2和SPSS...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于2008年11月14日至12月24日,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利用GPS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公平保护站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进行对比研究,所得数据利用Arcview3.2和SPSS13.0软件技术分析,以探讨不同色型间在家域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270.96m^2±1807.72m^2、13425.83m^2±3038.82m^2,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被调查个体的家域形状均不规则,相邻家域间的重叠幅度均<1%;(3)不同色型棕背伯劳日平均活动时间区间和时间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认为,棕背伯劳两种色型在家域行为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 家域 广东海丰
下载PDF
棕背伯劳两种色型繁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黄进文 赵世烨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杨磊 陈远忠 唐思贤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及发育上皆无显著差异(P>0.05);2)两色型雏鸟在15日龄前的体长、翼长及体重等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除尾长渐进值参数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据14日龄的雏鸟测量值表明,两色型在身体外部器官各项生长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易卵易雏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两种色型棕背伯劳亲鸟之间皆可相互接受对方同一时期的卵和雏鸟,但不接受对方的异期卵;5)易雏后亲子和义子索食、站立、理羽、休息等行为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黑伯劳只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而非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现象 易卵易雏 雏鸟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