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沿海新定殖种群黑翅长脚鹬的巢址选择
1
作者 田禾 贺垚银 +2 位作者 张明辉 梁苗苗 余丽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巢内径(9.759±1.365)cm,巢高(3.006±1.561)cm;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为植被因子、社交因子、隐蔽度因子、巢材因子、干扰因子;3)通过巢区与对照区的对比分析发现,黑翅长脚鹬偏好于草本均高较大(14.844±1.549)cm、距大路距离更远(357.108±71.118)m、隐蔽度更高(1.622±0.2063)的地点筑巢;4)通过成功巢与失败巢的对比分析表明,在距大路距离、觅食地明水面积以及隐蔽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生态因子
下载PDF
河北南大港黑翅长脚鹬繁殖习性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彦威 吴跃峰 +5 位作者 武明录 李东明 高庆华 贾非 吕书华 刘振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20 0 1年 3~ 1 0月 ,在河北省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做了研究。该鸟在本地区为夏候鸟 ,3月下旬迁来 ,9月中旬迁离 ,居留期约 1 80d。栖息生境主要在盐场 ,平均种群遇见率为 40 8只... 20 0 1年 3~ 1 0月 ,在河北省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做了研究。该鸟在本地区为夏候鸟 ,3月下旬迁来 ,9月中旬迁离 ,居留期约 1 80d。栖息生境主要在盐场 ,平均种群遇见率为 40 8只 km。平均窝卵数 4 1枚 ,孵化期为 2 0~ 2 1d ,孵化率为 89 7% ,年繁殖力为 1 86,孵化期卵平均失重率为 1 6 0 % ,幼鸟为早成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繁殖 南大港湿地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二突异翅长蠹的生物学特性及熏蒸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玉杰 陈青林 +3 位作者 林华峰 李茂业 张玉美 李世广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突异翅长 生活史 生活习性 磷化铝 熏蒸技术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生物学特性及用防腐剂TWP防治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施振华 谭淑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65-670,共6页
双钩异翅长蠹是橡胶树锯材及其制品的严重害虫。在海南岛1年完成二至三代,约有16种阔叶材被害。用新的水溶性木材防腐剂TWP进行防治试验的结果:①TWP在木材中保持量1.0kg/m^3,初龄幼虫死亡率100%;②新鲜橡胶树锯材用2%TWP真空加压或... 双钩异翅长蠹是橡胶树锯材及其制品的严重害虫。在海南岛1年完成二至三代,约有16种阔叶材被害。用新的水溶性木材防腐剂TWP进行防治试验的结果:①TWP在木材中保持量1.0kg/m^3,初龄幼虫死亡率100%;②新鲜橡胶树锯材用2%TWP真空加压或振荡加压法处理,药剂保持量不少于3.7kg/m^3,可获得长久的保护效力;③TWP不含氯化酚化合物,对人畜和环境十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防腐剂 防治 生物学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的危险性分析与风险管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6,91,共3页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aequalis(Waterhouse)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既可危害活立木,又可危害多种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也可危害建筑材料,对我国林业生产、人民生活乃至建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双钩...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aequalis(Waterhouse)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既可危害活立木,又可危害多种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也可危害建筑材料,对我国林业生产、人民生活乃至建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双钩异翅长蠹的危害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为害的严重程度和进一步蔓延的可能性,对该虫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 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属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采取强制性检疫措施,以防止其扩散蔓延并造成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钧异翅长 有害生物 危险性分析 检疫管理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潜在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洪霞 冯益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钻蛀性甲虫之一,该虫食性杂,寄主广,破坏性大,是现代竹、木、藤质装饰的重要害虫。本文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双钩异翅长蠹生长发育的环境...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钻蛀性甲虫之一,该虫食性杂,寄主广,破坏性大,是现代竹、木、藤质装饰的重要害虫。本文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双钩异翅长蠹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非常直观的定量地获得了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计算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65(非常接近于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可为双钩异翅长蠹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风险分析 Maxent生态位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学明 刘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0-33,共4页
据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的调查发现它的巢主要选择芦苇丛生的小土岛上,于5月末开始产卵,每窝卵4—5枚,卵重19.6;雌雄亲鸟均参加孵卵,孵化期17—19天。食物以鞘翅目昆虫,双翅目幼虫,半翅目的蚜虫等为食。此外还吃少量植物藻类。黑翅长脚鹬... 据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的调查发现它的巢主要选择芦苇丛生的小土岛上,于5月末开始产卵,每窝卵4—5枚,卵重19.6;雌雄亲鸟均参加孵卵,孵化期17—19天。食物以鞘翅目昆虫,双翅目幼虫,半翅目的蚜虫等为食。此外还吃少量植物藻类。黑翅长脚鹬的天敌主要是猛禽和家犬,在繁殖期对卵和雏鸟危害较大,因此,在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严禁放牧和捕鱼的生产活动,为黑翅长脚鹬的栖息与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繁殖 生态
下载PDF
黑龙江安邦河自然保护区黑翅长脚鹬繁殖生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志鹏 刘志伟 +5 位作者 张玥 李金波 房旭东 李晓民 陈亮 于超 《野生动物》 2010年第6期334-337,共4页
2009年5~6月,在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生境的植被(种类、高度、密度、盖度)、水深(巢区、距巢5 m、距巢30 m)、巢间距离、人为干扰距离等进行了测量... 2009年5~6月,在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的繁殖期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生境的植被(种类、高度、密度、盖度)、水深(巢区、距巢5 m、距巢30 m)、巢间距离、人为干扰距离等进行了测量,得到黑翅长脚鹬繁殖生境数据。并对数据做了方差分析和平均值比较等处理,结果显示黑翅长脚鹬偏爱在近岸浅水中营巢,对水深有严格的要求,巢周围平均水深在7.8 cm。巢区1 m×1 m样方内植被平均高度68.72 cm,密度为7.3棵/m^2,巢间平均距离76.49 m,平均人为干扰距离63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安邦河 繁殖 巢区 生境选择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春季黑翅长脚鹬觅食生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齐锐 吴庆明 +1 位作者 王晓光 邹红菲 《野生动物》 2008年第3期124-127,共4页
2007年4~5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的觅食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黑翅长脚鹬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觅食地水深等进行了测量,得到黑翅长脚鹬觅食生境数据。并对野外调查数... 2007年4~5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的觅食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对黑翅长脚鹬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觅食地水深等进行了测量,得到黑翅长脚鹬觅食生境数据。并对野外调查数据用方差分析以及平均值比较等数学方法处理,获得黑翅长脚鹬最佳觅食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觅食生境 扎龙
下载PDF
斯氏线虫感染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时间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学难 梁广勤 +1 位作者 吴佳教 梁帆 《检验检疫科学》 2003年第5期7-8,共2页
测定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 ,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此线虫对双钩异翅长蠹检疫处理提供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 ,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 与LT50 。 72h... 测定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 ,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此线虫对双钩异翅长蠹检疫处理提供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 ,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 与LT50 。 72h后双钩异翅长蠹老龄幼虫的TDM模型为 :Pi1=1-exp[- 3.0 5 14+2 .0 2 72lg(di) ];LD50 为 1.32 44 (条线虫 /头 ) ;LT50 为 1.2 385天。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延长 ,LD50 都逐渐减少 ,是因为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蠹接触的机会 ;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 ,LT50 逐渐减少 ,幼虫死亡5 0 %所需的时间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线虫 双钩异翅长 致死中量 致死中时间 生物杀虫剂 生物测定
下载PDF
黑翅长脚鹬与环颈鸻卵壳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刚 张磊 +4 位作者 王明 李芳 刘聪 陈凯 杨月伟 《山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5-8,共4页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利用扫描电镜对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卵壳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类鸟卵卵壳结构在海绵层小孔数,小孔直径,卵壳气孔数...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利用扫描电镜对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卵壳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类鸟卵卵壳结构在海绵层小孔数,小孔直径,卵壳气孔数,壳膜纤维以及横断面厚度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黑翅长脚鹬海绵层小孔密度较低但直径较大,两种鸟类气孔结构类似但黑翅长脚鹬卵壳的气孔密度较高且直径较小,两种鸟类壳膜的纤维结构和排列形式很接近,但黑翅长脚鹬的壳膜纤维较环颈鸻的纤维略粗,环颈鸻卵壳的厚度比黑翅长脚鹬略厚。就同种鸟类而言,卵壳外表面气孔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尖端,赤道面,钝端;气孔直径没有明显差异;外壳膜的纤维排列较内壳膜致密。内壳膜上的纤维有球状的或棒状的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环颈鸻 卵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以桂 王宏伟 《天津农林科技》 1995年第4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虫害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斯氏线虫感染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时间
13
作者 胡学难 梁广勤 +6 位作者 吴佳教 梁帆 钟国强 莫仁浩 赵菊鹏 赵立荣 冯黎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蠹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蠹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与LT50。72h后双钩异翅长蠹老幼虫的TDM模型为:Pij=1-exp[ -3. 051 4+2. 027 2lg(di)],LD50为1. 324 4(条线虫/头),LT50为1. 238 5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D50都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蠹接触的机会;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减少,即线虫剂量增加,幼虫死亡50%所需的时间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中量 双钩异翅长 时间 线虫感染 斯氏线虫 LT50 LD50 试验结果 检疫性害虫 TDM 进境原木 室内测定 检疫处理 模型 幼虫 剂量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9期36-36,59,共2页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hus aequalis(Waterhonse)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论述了双钩异翅长蠹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寄主、地理分布与传播途径和检验检疫与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有害生物 检疫与防治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和双棘长蠹两种害虫的检疫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阳武 《江西农业科技》 2004年第9期8-9,共2页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双棘 害虫 检疫 木质包装材料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和双棘长蠹两种害虫的检疫处理
16
作者 林阳武 《福建农业》 2004年第6期23-23,共1页
2003年8月,我们从日本进境的木质包装上检出两种长蠹科害虫,其中一种为国家禁止入境的二类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另一种为双棘长蠹,这两种害虫均为热带及重热带地区的重要钻蛀性木材害虫。其共同特点是食性杂.危害性极大。为了... 2003年8月,我们从日本进境的木质包装上检出两种长蠹科害虫,其中一种为国家禁止入境的二类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另一种为双棘长蠹,这两种害虫均为热带及重热带地区的重要钻蛀性木材害虫。其共同特点是食性杂.危害性极大。为了加强对这两种害虫的检疫.现将其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检疫手段分别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异翅长 双棘 害虫 检疫处理
下载PDF
二突异翅长蠹的识别、发生规律与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林发 董易之 陈炳旭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4,共4页
二突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hamatipennis(Lesn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材钻蛀性害虫,亦是我国禁止入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二突异翅长蠹识别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等,为该虫的鉴别和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突异翅长 有害生物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黑翅长脚鹬南方繁殖地的发现与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石狮 吕植桐 +1 位作者 孙延军 王英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明确了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在广东省深圳、香港、惠州和中山的4个小型繁殖地,其中香港繁殖地在2003年被首次观察到并延续至今。南方的4个繁殖地都明显的更接近人类活动区,这可能同广东沿海区域有更大的人为干扰压力相关... 明确了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在广东省深圳、香港、惠州和中山的4个小型繁殖地,其中香港繁殖地在2003年被首次观察到并延续至今。南方的4个繁殖地都明显的更接近人类活动区,这可能同广东沿海区域有更大的人为干扰压力相关。惠州直接筑巢于裸露、偏干燥的滩涂上,其巢材组成以亚热带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枯枝为主,疏朗而无内壁,透水性更强而保温能力较小,适应亚热带气候。4个繁殖地的周边植被多有灌草丛,有较多的裸露滩涂和水面,类似部分北方繁殖地。在南方繁殖地观察到其对人、狗的鸣叫警告行为,以及对黑耳鸢(Milvus lineatus)的飞行驱赶行为。同域繁殖鸟类包括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普通燕鸻(Glareola maldivarum)。广东汕头市达濠区、汕尾市小漠镇也可能有繁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长脚鹬 南方繁殖地 无瓣海桑
下载PDF
5种重要异翅长蠹属害虫的鉴定特征对比及分布危害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婧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44-46,共3页
本文对双钩异翅长蠹、二突异翅长蠹、直角异翅长蠹、额瘤异翅长蠹和棕异翅长蠹5种重要异翅长蠹的分布、危害、我国口岸截获情况以及形态鉴定特征等进行对比列表,为口岸检疫取样和快速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关键词 翅长蠹属 鉴定特征对比 检疫鉴定
下载PDF
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声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杰 刘翔 +3 位作者 邵沛泽 颜柳松 安榆林 温俊宝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7-1241,共5页
害虫声音探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方法,在植物检疫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为了此技术在口岸植物检疫推广应用积累经验、提供思路,本文利用声音探测技术对口岸经常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双钩异翅长蠹幼虫的取食和爬行声信号进行了研... 害虫声音探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方法,在植物检疫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为了此技术在口岸植物检疫推广应用积累经验、提供思路,本文利用声音探测技术对口岸经常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双钩异翅长蠹幼虫的取食和爬行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取食和爬行声信号差异显著:其取食声信号脉冲持续时间主要分布于32-41 ms区间,主频小于2.5 KHz,信号频率主要分布于334.10-813.50 Hz;其爬行声信号时域特征无明显规律,主频大约为0.2 KHz,频率主要分布于140.60-382.2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蛀害虫 双钩异翅长 取食 爬行 声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