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化:翻译的歧路?——“归化”与“异化”应用文化层面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国内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学理层面理解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因此,学界,尤其是翻译界,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解析。本文从文化角度和中国当下翻译语境出发,详细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策略,进而对其提出的归化策略在中国当下翻译实践中的... 国内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学理层面理解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因此,学界,尤其是翻译界,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解析。本文从文化角度和中国当下翻译语境出发,详细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策略,进而对其提出的归化策略在中国当下翻译实践中的地位给予较为客观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翻译与政治
下载PDF
亚洲的译者与译史研究: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基于20世纪90年代的翻译文化转向及社会学转向等理论发展,梳理近十年亚洲翻译学者在译者与译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及其学术实践活动,乃至他们之间的交流等脉络,可以发现,此一动向与动能,一方面来自中文或英文阅读与书写材料的共同性,另一方... 基于20世纪90年代的翻译文化转向及社会学转向等理论发展,梳理近十年亚洲翻译学者在译者与译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及其学术实践活动,乃至他们之间的交流等脉络,可以发现,此一动向与动能,一方面来自中文或英文阅读与书写材料的共同性,另一方面也基于翻译理论的文化与社会学视角等相关性。而各自时空下的历史题材与史料清理和解释,使其研究各有先天不同的系统性论述。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本领域的方法与途径提供更为宽广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角色 知识生产 译者群体 翻译与政治
下载PDF
其命维新——建国初期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中医科学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赖立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7,共6页
1950至1954年的"中医学习西医"政策并非简单的"中医西医化"。当时成立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办学方针、教学概况及其办学经验表明,中医进修西医不仅不会"使中医变成西医",而且凸显了"中医科学化"... 1950至1954年的"中医学习西医"政策并非简单的"中医西医化"。当时成立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办学方针、教学概况及其办学经验表明,中医进修西医不仅不会"使中医变成西医",而且凸显了"中医科学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究其原因,这是中医顺应时势的要求,用科学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论翻译、解释到20世纪的具体情境中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提高中医的同时建设一个新中医的积极行动。当年中医进修教育的科学化探索和努力,有别于民国时期以西医解释中医的单一取向,而是通过对社会科学认识论的重视,找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逻辑为我所用,由此开启了建立中医现代理论体系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科学化 科学与政治 翻译
下载PDF
翻译文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识——兼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纪永 刘朋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7,共13页
一般认为,作家、作品以及事件是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循此写法,却不足以体现翻译文学史的深度,还需具有通性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介入。具有通史性质的翻译文学史侧重点在于史料挖掘与梳理,囊括了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各要素,... 一般认为,作家、作品以及事件是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循此写法,却不足以体现翻译文学史的深度,还需具有通性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介入。具有通史性质的翻译文学史侧重点在于史料挖掘与梳理,囊括了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各要素,却难以围绕各要素进行深入探索,而以作家、作品或事件某一具体要素作为对象的翻译文学史研究侧重点在于深度,则需要运用较为系统的方法论。因此,作为历史研究方法论内在构成要素的史识、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在翻译文学史各要素内部研究深度的体现上,有待进一步彰显,而崔峰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对于体现此四要素助力翻译文学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翻译 方法论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原文传递
译经背后的真相——李提摩太英译《妙法莲华经》探微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靖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学界对李提摩太英译《妙法莲华经》之底本一直未加以明确,并误以为是鸠摩罗什汉译本。本研究依据历史文献发现,李氏译经之底本是日莲宗人士深川観察所著《法華経:訓訳》中的汉语撮要,此撮要只是对原经文的随意抄录,内容大量缺失,不仅行... 学界对李提摩太英译《妙法莲华经》之底本一直未加以明确,并误以为是鸠摩罗什汉译本。本研究依据历史文献发现,李氏译经之底本是日莲宗人士深川観察所著《法華経:訓訳》中的汉语撮要,此撮要只是对原经文的随意抄录,内容大量缺失,不仅行文缺乏逻辑,还肆意添加了什本中没有的内容。将撮要本与英译本对照发现,李氏在行文中还参考过深川日译本与鸠摩罗什汉译本。为摆脱前译影响的焦虑,李氏有意打破麦克斯·缪勒所倡导的忠实佛典翻译规范,译本中"耶"、"佛"错位的现象随处可见,此举不仅透露出李氏将佛教思想挪为基督教所用,亦表明其为维护后者在维多利亚信仰危机中的统治地位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妙法莲华经》 佛典英译 翻译与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