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茶文学翻译与评论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哲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415-415,共1页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中西方不同文化及语言也在不断融合,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并影响着西方国家对中国茶文学的翻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找出中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了解不同文化的表现方式,制定高效的茶文学翻译方法,以便于...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中西方不同文化及语言也在不断融合,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并影响着西方国家对中国茶文学的翻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找出中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了解不同文化的表现方式,制定高效的茶文学翻译方法,以便于西方国家乃至世界能清楚地理解和熟知中国茶文学,使中国茶文学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学之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文化差异 茶文学 翻译与评论
下载PDF
浅析《毛诗序》中两段选文的英译
2
作者 周小英 《镇江高专学报》 2009年第3期27-29,32,共4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从其独特的视角以一种翻译与评论相结合并立足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中国古代文论,由于根源于不同文化,也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非对等性,在翻译和注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译和误释。选取他对《毛诗序》两...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从其独特的视角以一种翻译与评论相结合并立足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中国古代文论,由于根源于不同文化,也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非对等性,在翻译和注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译和误释。选取他对《毛诗序》两段选文的翻译以及译文后面的评论,并对比《毛诗序》中的原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毛诗序》 中国古代文论 翻译与评论
下载PDF
《今古奇观》: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最早的典范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婷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1,共8页
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收录的三篇从《今古奇观》中选译的中国古典小说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源头。早期西方译者在完全主体作为的情况下对中国著作文本做了何种选择... 杜赫德编著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收录的三篇从《今古奇观》中选译的中国古典小说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源头。早期西方译者在完全主体作为的情况下对中国著作文本做了何种选择以及对译文做了怎样的处理,在我们所提出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仍有着新颖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奇观》 中学西传 翻译与评论
下载PDF
论梁宗岱在《诗与真》中对情景关系的探讨
4
作者 张翛 《文化产业》 202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梁宗岱在《诗与真》一书中,对情景关系做了许多新的思考,希望以此阐明诗歌及诗歌创作的真谛。一方面在传统诗学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则学习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本翻译与评论合集,《诗与真》收录的文章虽然在时间上跨度较大... 梁宗岱在《诗与真》一书中,对情景关系做了许多新的思考,希望以此阐明诗歌及诗歌创作的真谛。一方面在传统诗学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则学习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本翻译与评论合集,《诗与真》收录的文章虽然在时间上跨度较大,但其中对“诗”与“真”的探索却贯穿全书,梁宗岱始终秉持着面向现实的态度,力图通过对情景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来追问诗歌的真谛,发掘诗歌的灵韵,解决新诗的困境,为诗歌创作寻找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情景关系 法国象征主义 诗与真 传统诗学 诗歌创作 灵韵 翻译与评论
下载PDF
近代英文期刊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 被引量:7
5
作者 宋丽娟 孙逊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动中,西人所办的以中国和亚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英文期刊成为西人了解中国的主要媒介和窗口。其中,对中国文学的译介构成了这些英文期刊的一个重要主题和栏目,而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动中,西人所办的以中国和亚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近代英文期刊成为西人了解中国的主要媒介和窗口。其中,对中国文学的译介构成了这些英文期刊的一个重要主题和栏目,而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而使近代英文期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西译的重要载体,并赋予其传播快捷、受众面广等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和特点又进一步促成了小说翻译和评论研究的互动,使翻译上升到研究的层面,成为国际汉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期刊 中国古典小说 翻译与评论
原文传递
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阅微草堂笔记》的最早西译本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婷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英籍在华传教士托马斯·塞尔比选译中国小说结集而成的集子《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其中的《鬼魂出没的瓜田》一章,是《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中"陈四夜守瓜田遇鬼"故事的迄今所知的最早西文译本。... 英籍在华传教士托马斯·塞尔比选译中国小说结集而成的集子《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其中的《鬼魂出没的瓜田》一章,是《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中"陈四夜守瓜田遇鬼"故事的迄今所知的最早西文译本。译者身为西方传教士,通过改写、增删等手段,凸显了原著的宗教寓意。早期西方译者在完全主体作为的情况下,对中国著作文本所作的选择,以及对译文所作的处理,在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仍有着新颖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中学西传 翻译与评论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误释问题——以《玉娇梨》1830年英译本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婷婷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3期72-82,206,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玉娇梨》译本来检视原作与译者及读者的多边关系,意在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的西译中国文学作品。彼时西方译者和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追求,其"真实性"大于"文学性"。但在这看似追求真... 本文以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玉娇梨》译本来检视原作与译者及读者的多边关系,意在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的西译中国文学作品。彼时西方译者和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追求,其"真实性"大于"文学性"。但在这看似追求真实的动机下,译者却通过刻意的误释等方式强化了道德因素以及宗教立场对翻译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对中国古典小说早期的西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娇梨》 中学西传 翻译与评论 误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