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翟理斯编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修改研究
1
作者 王娅婷 冯全功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3期24-33,I0001,共11页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学界多有研究,其中的翻译修改却鲜有涉及。本文以5部收录翟理斯诗歌翻译的编译著作为语料来源,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比其中诗歌译文的前后修改,分析其翻译修改的具体表现与动因。研究发现,翟理斯...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学界多有研究,其中的翻译修改却鲜有涉及。本文以5部收录翟理斯诗歌翻译的编译著作为语料来源,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比其中诗歌译文的前后修改,分析其翻译修改的具体表现与动因。研究发现,翟理斯诗歌翻译修改类型主要有9种,即整体重译、增译、短句修改、时态改变、标题修改、诗节修改、标点修改、字母大小写修改与内副文本信息修改。受自身翻译观的改变与外界因素影响,翟理斯进行修改时对前译的语法句法、语义表达、整体风格都有所改动。深入研究翟理斯的诗歌翻译修改有利于揭示翻译的动态生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翟理斯 诗歌翻译 翻译生成过程
下载PDF
翻译修改研究: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冯全功 朱含汐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发现翻译修改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1)通过翻译手稿、不同时期的译本、译者与其他翻译行动者的通信等档案材料分析修改内容、动因与效果,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学翻译;2)通过问卷、访谈、有声思维、键盘记录、眼...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发现翻译修改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1)通过翻译手稿、不同时期的译本、译者与其他翻译行动者的通信等档案材料分析修改内容、动因与效果,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学翻译;2)通过问卷、访谈、有声思维、键盘记录、眼动跟踪等实证手段探索译者的认知行为与修改效果,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文学翻译。国内翻译修改研究的趋势与重点包括:1)加强翻译修改的实证研究,推进翻译修改能力与教学研究;2)继续推进基于翻译手稿、译者通信等原始档案的翻译修改研究,探索翻译文本的生成过程;3)注重翻译修改的理论研究,优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翻译过程 翻译手稿
下载PDF
从独立翻译到合作翻译——王红公英译李清照诗词的翻译修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全功 王娅婷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8,共7页
翻译修改研究有利于揭示翻译文本的复杂生成过程,尤其是在合作翻译模式中。本文以王红公四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本中收录两次及以上的李清照诗词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译者的翻译修改,发现王红公独立翻译的诗词往往诗意盎然,情感冲击力很强... 翻译修改研究有利于揭示翻译文本的复杂生成过程,尤其是在合作翻译模式中。本文以王红公四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本中收录两次及以上的李清照诗词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译者的翻译修改,发现王红公独立翻译的诗词往往诗意盎然,情感冲击力很强,但存在误译、创译以及偏离原文的现象,后期与钟玲合作翻译的诗词整体忠实度则大大提高,在忠实性与审美性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翻译忠实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钟玲的介入与合作,同时与王红公本人翻译策略的转变也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独立翻译 合作翻译 王红公 李清照诗词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林语堂的翻译修改——以《叶限》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洪敏芳 李平 《民族翻译》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译文修改是整个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林语堂在翻译修改实践中充分贯彻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体验。本文以林语堂1942年和1952年发表的《叶限》一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涉及的翻译修改大致分为措辞修改、句... 译文修改是整个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林语堂在翻译修改实践中充分贯彻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体验。本文以林语堂1942年和1952年发表的《叶限》一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涉及的翻译修改大致分为措辞修改、句子重构、误译纠正、文化负载词调整和适得其反的翻译五类,并分析了接受美学三个核心概念“期待视野”“视野融合”和“关注未定点”在翻译修改中的具体表现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林语堂 叶限
下载PDF
理雅各重译《诗经》中的翻译修改研究——以《国风》英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全功 董文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 本文选取理雅各1871年散体版和1876年韵体版《诗经·国风》中的160首诗的英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理雅各《诗经》重译中的翻译修改。在宏观层面,理雅各删除了散体版中所有的中文和脚注,将182页的前言缩减到57页,韵体版皆有韵脚,并对译诗的格式作了调整,采用了不同的缩进和对齐格式。微观层面的修改主要包括同一意象的不同翻译、"兴"体的显化处理以及修辞格的主动添加,并对典型例子进行了评析。理雅各之所以重译《诗经》主要在于他身份的变化、对大众读者的照顾以及自身诗学观念的调整。这种修改与重译有利于《诗经》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诗经》 重译 翻译修改
原文传递
人机合作视域下的“翻译修改”新探——《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评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含汐 冯全功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翻译产业的数字化时代,人机合作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主流工作模式,《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立足现实需求,从概念辨析、技术应用、认知过程、能力培养等层面探讨了西方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领域的前沿话题,在实证... 在翻译产业的数字化时代,人机合作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主流工作模式,《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立足现实需求,从概念辨析、技术应用、认知过程、能力培养等层面探讨了西方翻译修改和译后编辑领域的前沿话题,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重新思考翻译修改的概念界定问题,指出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部兼具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双重功能的论文集,对推动我国翻译服务行业发展、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译后编辑 机器翻译
原文传递
翻译发生学视域下的霍译《红楼梦》手稿研究
7
作者 马会娟 赵海莹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7-80,110-111,共16页
近些年来,翻译学者开始将文本发生学这一文学创作研究理论及相关概念应用于翻译手稿研究,出现了翻译发生学研究的新视角。论文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翻译手稿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发生学视角对《红楼梦》第二回手稿中的修改痕迹进行分类,... 近些年来,翻译学者开始将文本发生学这一文学创作研究理论及相关概念应用于翻译手稿研究,出现了翻译发生学研究的新视角。论文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翻译手稿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发生学视角对《红楼梦》第二回手稿中的修改痕迹进行分类,并对修改类型进行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译者的翻译工作笔记、书信、访谈、讲座等一手资料,从词语、句子及篇章层面尝试还原和再现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文本生成过程。该研究对中国文学的成功外译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发生学 翻译的前文本 翻译手稿修改
下载PDF
合作自译视角下的《永远的尹雪艳》重译研究
8
作者 车丽洁 张倩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重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研究聚焦同一原作被再次翻译到同一目的语的情形,以白先勇中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柯丽德和余国藩首译本及合作自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并从合作自译视角探究重译本的特征及其成... 重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研究聚焦同一原作被再次翻译到同一目的语的情形,以白先勇中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柯丽德和余国藩首译本及合作自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并从合作自译视角探究重译本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因受译者身份、翻译动机、目标读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重译本虽然存在少量对原文的偏离,但总体上仍比首译本更贴近原文。本研究旨在丰富重译研究的视角,进而深化对重译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尹雪艳》 合作自译 重译 翻译修改
下载PDF
动态二进制翻译与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剑慧 马湘宁 朱传琪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是一种即时编译技术,它将针对源体系结构编译生成的二进制代码(源机器码)动态翻译为可以在目的体系结构上运行的代码(翻译码).动态优化技术是指在运行时获取动态信息并进行代码优化的技术.动态二进制翻译及优化系统... 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是一种即时编译技术,它将针对源体系结构编译生成的二进制代码(源机器码)动态翻译为可以在目的体系结构上运行的代码(翻译码).动态优化技术是指在运行时获取动态信息并进行代码优化的技术.动态二进制翻译及优化系统使得源软件无需重编译就可以直接在目标体系结构上高效地运行.目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动态二进制翻译及优化系统有Intel公司的IA-32 Execution Layer,IBM公司的DAISY,Transmeta的CMS及HP的Dynamo等.这些系统对动态二进制翻译系统关键技术有不同的实现.对动态二进制翻译和优化技术的研究是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二进制翻译 动态二进制优化 精确异常 修改代码翻译 翻译开销
下载PDF
南宁特色菜肴汉英翻译现状与规范
10
作者 陆静 吴小麦 滚婧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3期252-254,共3页
南宁特色菜肴是南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是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窗口产业。该文以南宁特色菜肴为例,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几家较大型的餐饮场所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下南宁特色菜肴菜名汉英翻译现状,发现菜名翻译中存在表述... 南宁特色菜肴是南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是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窗口产业。该文以南宁特色菜肴为例,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几家较大型的餐饮场所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下南宁特色菜肴菜名汉英翻译现状,发现菜名翻译中存在表述有误、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直译或乱译的问题,该文列出以主料、烹饪方法、人名地名为主及以菜肴形状口感开头的翻译原则,提出改善当下南宁特色菜肴汉英翻译的建议,促进南宁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特色菜肴 汉英翻译 现状与规范 菜单翻译修改
下载PDF
集成翻译环境下译者编辑行为研究——以《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为例
11
作者 朱玉 魏立 《译苑新谭》 2024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翻译技术的发展和翻译工作环境的集成,致使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关系动态变化。基于《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本文梳理了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研究现状,分析集成翻译环境下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为,并对未来翻译修改... 翻译技术的发展和翻译工作环境的集成,致使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关系动态变化。基于《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业实践和认知过程》一书,本文梳理了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研究现状,分析集成翻译环境下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行为,并对未来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教学、实践和研究进行探讨。总体来看,集成翻译环境促使翻译修改与译后编辑关系越来越紧密,进而使其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生变化。对此,未来需革新教学要素,加强翻译参与者沟通,弥补现有研究不足并紧跟国际前沿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译后编辑 译者编辑行为 翻译教学 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翻译手稿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向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全功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0,F0003,共8页
翻译手稿一般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未正式出版的译文。翻译手稿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有利于揭示译文的生成过程、译者的决策过程以及继承与发扬翻译家精神。国内近十年产生了一批相关成果,集中在现当代著名作家兼翻... 翻译手稿一般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未正式出版的译文。翻译手稿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有利于揭示译文的生成过程、译者的决策过程以及继承与发扬翻译家精神。国内近十年产生了一批相关成果,集中在现当代著名作家兼翻译家、翻译家以及明清传教士汉学家的翻译手稿上,个案研究居多,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有待加强。在提高翻译家手稿保护意识的基础上,未来的研究趋向在于强化翻译生成研究以及翻译修改的定量研究,充分利用翻译手稿和译者通信等相关副文本把译者研究、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把普通译者的翻译手稿也纳入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手稿 翻译修改 翻译生成研究 翻译家精神
原文传递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改译研究——基于《中国文学》期刊版和全译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全功 刘佳盈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年第1期79-91,共13页
翻译修改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自我改译。1964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刊载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红楼梦》的九个章回,目前已属稀缺资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杨译《红楼梦》的期刊版和全译版,从前言内容、书名翻译、回目翻译... 翻译修改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自我改译。1964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刊载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红楼梦》的九个章回,目前已属稀缺资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杨译《红楼梦》的期刊版和全译版,从前言内容、书名翻译、回目翻译以及具体内容(包括措辞、句子、诗歌等)的翻译探讨其前后的改译过程,发现其改译的动因包括底本的选择,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译者自发性的修改,其中自发性修改的数量最多。杨氏夫妇的自发性修改是翻译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当下译者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自我改译 《红楼梦》 杨宪益与戴乃迭
原文传递
O-linked β-N-acetylglucosamine modific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被引量:1
14
作者 Yan Liu Shaojun Dai +2 位作者 Lijing Xing Yunyuan Xu Kang Cho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055-1061,I0002,共8页
The covalent attachment of O-linked β-N- acetylglucosamine (O-GIcNAc) to Ser/Thr residues of proteins acts as not only a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but also a nutritional sensor in nucleus and cytoplasm, which ... The covalent attachment of O-linked β-N- acetylglucosamine (O-GIcNAc) to Ser/Thr residues of proteins acts as not only a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but also a nutritional sensor in nucleus and cytoplasm, which directly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and multiple crucia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Dynamic O- GlcNAcylation at Ser/Thr residues is catalyzed by two key enzymes, O-GIcNAc transferase (OGT) and O-GlcNAcase,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addition and removal of the O- GlcNAc modification, respectively. O-GlcNAc modifica- 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cellular signaling in animals, especially in human diseases. Two orthologs of OGT in plants, SECRET AGENT and SPINDLY,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involved in diverse plant processe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s revealed in animals, the consequences of protein O-GlcNAc modifi- cation in plants is largely unknow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GlcNAcylation and cellular processes needs to be explore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recent advances on O-GlcNAc modification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animals and plants, and prospect of more special functions of O-GlcNAc will be revealed in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LCNAC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Epigenetic regulation PLA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