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与近代史学新领域的拓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振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一门学科要有开拓和突破,既需要拓展自身的研究空间,亦需要深入了解学科自身的发展史。近代史研究是这样,翻译史研究亦如此。翻译活动在中国有着近3000年不间断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翻译传统,但将这一翻译活动的演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要有开拓和突破,既需要拓展自身的研究空间,亦需要深入了解学科自身的发展史。近代史研究是这样,翻译史研究亦如此。翻译活动在中国有着近3000年不间断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翻译传统,但将这一翻译活动的演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新近面世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一书以"起承转合"为线索,将20世纪(1902—2000)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演变过程,从清末起步、发轫,到民国时期的承接、承势,至1949年后的演变、转折,并在20世纪末完成了中国两岸三地汇合、会聚的过程,作出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全书以翻译史研究论著为主要资料,结合其他文献,首次勾勒出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发展演变的脉络与系谱。中国近代史学,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研究方法上,都需要拓展自身的空间,如何拓展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专门领域,深入到近代其他专门学科的史学史研究,该书作者作了一次初步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近代史学 翻译史学 起承转合 新领域
下载PDF
百年翻译史研究的描述、批评与反思——邹振环《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评介 被引量:6
2
作者 熊兵娇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4,76,共5页
邹振环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基于翻译史学的学科构想,对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的历史进程做了回顾与清理,勾勒与重现、分析与评判了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本体面貌与脉络演变,并对20世纪翻译史研究的发展进程、内外动因以及实... 邹振环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基于翻译史学的学科构想,对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的历史进程做了回顾与清理,勾勒与重现、分析与评判了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本体面貌与脉络演变,并对20世纪翻译史研究的发展进程、内外动因以及实践与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翻译史学 翻译史学
原文传递
西方翻译史学研究中的现实关联 被引量:1
3
作者 谭载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5,共7页
文章以西方翻译史学研究为主题,围绕翻译本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者角色等翻译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透过对西方翻译史学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挖掘、梳理和分析,对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意涵及其对整体翻译研究关联价值展开讨... 文章以西方翻译史学研究为主题,围绕翻译本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者角色等翻译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透过对西方翻译史学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挖掘、梳理和分析,对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意涵及其对整体翻译研究关联价值展开讨论,就相关研究主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当下关联的热点译学问题,提出作者的个人思想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西方翻译史学 现实关联 翻译思想共同体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的历史梳理(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耿强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8年第2期170-183,共14页
本文对邹振环2017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进行了评述。该书明确提出建构翻译史学史的学科框架,在理论、方法和材料方面,对中国翻译史研究都有不小的贡献。该书不足在于:为翻译史学史框架留有很大补充空间;作者更多站在史学学... 本文对邹振环2017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进行了评述。该书明确提出建构翻译史学史的学科框架,在理论、方法和材料方面,对中国翻译史研究都有不小的贡献。该书不足在于:为翻译史学史框架留有很大补充空间;作者更多站在史学学科立场,未能与翻译学学科形成对话;在梳理民族语翻译史研究中遗漏了一些重要史料。尽管存在这些不足,本文仍然认为它对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成果做了一次全方位和较完整的学术史梳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振环 20世纪 中国翻译史学 学科对话
原文传递
翻译史研究的层次与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焰结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6,共5页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研究层次 翻译史实践 翻译史学实践 翻译史学理论
下载PDF
翻译中的源语阅读语境移植:丹尼尔·贾德纳《中庸》英译研究
6
作者 杨文地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年第1期150-169,共20页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是儒家典籍中最具哲学性的文本。中国典籍的注疏传统对经典阅读、思想传承、思想建构及重建具有重要作用,是古今读者阅读和理解经典的主要参考。丹尼尔·贾德纳不仅翻译了《中庸》文本,还翻译了...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是儒家典籍中最具哲学性的文本。中国典籍的注疏传统对经典阅读、思想传承、思想建构及重建具有重要作用,是古今读者阅读和理解经典的主要参考。丹尼尔·贾德纳不仅翻译了《中庸》文本,还翻译了朱熹的注疏并添加了自己的评论,将中国读者的阅读语境移植到译语中,让译语读者自我感受源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并有机会了解源语注疏者和译者的阐释性洞见。此外,贾德纳的翻译具有选择性,仅翻译他认为对理解中国思想传统有意义的部分。他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处理具有史学和教育学特征,这与他历史学家和教师的身份紧密相关。历史学家追求的是对源语文本及其阅读语境的客观呈现,教师注重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和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双行小注 源语语境移植 贾德纳史学翻译 教学法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