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非词语化意义特征及其翻译对应研究——以“发展”为例
1
作者 汪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15,共4页
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翻译时认清词语化和非词语化用法,译文就会更加精准简洁,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研究了"发展"一词的非词语化用法,并探讨其翻译对应,与常见的其他汉语非词语化词语比较得出一般的... 非词语化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也不例外。翻译时认清词语化和非词语化用法,译文就会更加精准简洁,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研究了"发展"一词的非词语化用法,并探讨其翻译对应,与常见的其他汉语非词语化词语比较得出一般的翻译策略,即组合中的搭配词译出,而非词语化词语本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词语化 翻译对应 基于语料库方法
下载PDF
基于物性结构的理雅各英译《论语》核心词汇对应性研究
2
作者 薛嘉琪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理雅各英译《论语》长期被视作翻译中国典籍的标准。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研究对象,构建《论语》中核心词汇“仁”“礼”“德”的物性结构,罗列其物性结构中物性角色分布情况,从结构对结构的角度探究词汇的对应性问题。研究表明,在理... 理雅各英译《论语》长期被视作翻译中国典籍的标准。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研究对象,构建《论语》中核心词汇“仁”“礼”“德”的物性结构,罗列其物性结构中物性角色分布情况,从结构对结构的角度探究词汇的对应性问题。研究表明,在理雅各英译《论语》中,“仁”“礼”“德”的翻译并未与原文取得很好的对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与原文相比,译文会出现物性结构转换和缺失的情况;其二,原文中核心词汇的统一性在译文没有得到保留。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物性结构的应用范畴,为《论语》英译中的词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结构 《论语》英译 理雅各 翻译对应
下载PDF
基于词语信息度的翻译对应句检索
3
作者 秦颖 李颖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8,321,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汇检索翻译对应句的方法。原文句子与译文句子并不在词汇级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判断是否构成翻译关系也不需要认定所有的词都构成翻译对。本文提出了词语信息度(WI)的概念来反映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词语信息度由...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汇检索翻译对应句的方法。原文句子与译文句子并不在词汇级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判断是否构成翻译关系也不需要认定所有的词都构成翻译对。本文提出了词语信息度(WI)的概念来反映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词语信息度由词频、词在文档中的分布、词性、词的长度构成。判断是否构成翻译关系时,只关注信息度高的词汇是否构成翻译对。基于高信息度词汇翻译对构建了翻译对应句检索系统。实验表明,系统性能优于简单的基于所有词汇的翻译对应句检索方法,在噪声实验中,与相关研究对比表现了更好的强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言信息检索 翻译对应 词语信息度 tf*idf
原文传递
跨文化视域下的“伪对应”翻译——以浙江省公示语翻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如刚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5期156-158,共3页
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译入语中找出同译出语相对的话语以传递译出语所表达的意思,双方间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警觉的是"伪对应"翻译,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根本不同的错译。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旅游... 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译入语中找出同译出语相对的话语以传递译出语所表达的意思,双方间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警觉的是"伪对应"翻译,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根本不同的错译。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旅游景点和绍兴市名人故居公示语翻译为例,从文化关联理论和跨文化视域的角度,对公示语"伪对应"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文化关联理论 跨文化视域 “伪对应翻译
下载PDF
双语对应翻译单位的对应性研究
5
作者 樊斌 韩存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84-85,149,共3页
双语对应翻译单位只有在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特征相同或相似时才构成事实上的词语对等。从语义韵的视角出发,将MOTIVE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motive(s)for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在语义韵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 双语对应翻译单位只有在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特征相同或相似时才构成事实上的词语对等。从语义韵的视角出发,将MOTIVE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motive(s)for与其汉语对应翻译单位在语义韵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严格来说它们并非事实上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对应翻译单位 语义韵 对应
下载PDF
文化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伪对应”翻译
6
作者 张一鸣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7期122-123,共2页
翻译是将一种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与内涵再现于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语言行为,两种文化的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伪对应"翻译现象,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似是而非甚至根本不同的错译。... 翻译是将一种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与内涵再现于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语言行为,两种文化的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伪对应"翻译现象,即形式上似乎完全一致而实际内涵似是而非甚至根本不同的错译。该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例,从文化关联理论角度,对公示语"伪对应"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文化关联 “伪对应翻译
下载PDF
英文语文词典翻译原则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克难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作者针对当前来势很猛的翻译英语语文词典热潮,就其中的一些做法和原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翻译英语语文词典有两个目的:提供完整的定义;减少两次检索。任何违反这两个目的的做法都是有悖于翻译英语语文词典的初衷的。
关键词 双语词典 单语词典 双解词典 翻译对应 定义对应 词典翻译
下载PDF
从跨文化角度看日语谚语翻译 被引量:4
8
作者 姜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日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的文化共性与文化差异,从而揭示两种文化中的谚语在翻译中的特点。谚语翻译不同于一般语言材料的翻译,它需要译者从谚语的特点出发,把握好句意与结构的关系,形象的对称关系和文化差异的关系等。
关键词 谚语 文化共性 文化差异 对应翻译
下载PDF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被引量:1
9
作者 南玉祥 《成才之路》 2009年第21期60-61,共2页
英汉动物词汇翻译存在着对应与非对应现象,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具体阐述英汉动物词汇翻译的非对应现象.目的是让读者在掌握词汇的同时,应更多地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
关键词 动物词汇 文化差异 对应翻译
下载PDF
英语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对比研究及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满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英语中的Zeugma(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修辞格,具有相同、相近和相似的特点,当然,也有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语Zeugma和汉语拈连修辞格的几种常见呈现方式,归纳出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在修辞功能上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幽默风趣... 英语中的Zeugma(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修辞格,具有相同、相近和相似的特点,当然,也有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语Zeugma和汉语拈连修辞格的几种常见呈现方式,归纳出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在修辞功能上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在词义搭配方面和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探讨了英语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的对应翻译策略与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Zeugma 汉语拈连 修辞功能 对比分析 对应翻译
下载PDF
浅谈典故的翻译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德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典故是中英两种语言中文化的精华所在。大量的典故源自古时的经典名著,或神话传说,或体育音乐,或戏剧小说,甚至出自重大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可以说,典故无处不在。在翻译时,应该注意典故的来源及其在目的语中的对应情况,然后再根据... 典故是中英两种语言中文化的精华所在。大量的典故源自古时的经典名著,或神话传说,或体育音乐,或戏剧小说,甚至出自重大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可以说,典故无处不在。在翻译时,应该注意典故的来源及其在目的语中的对应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恰如其分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精华 目的语 对应翻译
下载PDF
文言翻译十字诀
12
作者 石礼国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文言翻译 十字诀 教学经验 原词保留 今词替换 对应翻译
下载PDF
习式话语中俗谚语的俄译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德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俄罗斯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科米萨洛夫的翻译对应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习式话语中俗谚语翻译的等值对应、近似对应、仿造对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要准确翻译习式话语中的俗谚语,一是吃透原文,准确了解俗语或谚语的字面意... 以俄罗斯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科米萨洛夫的翻译对应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习式话语中俗谚语翻译的等值对应、近似对应、仿造对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要准确翻译习式话语中的俗谚语,一是吃透原文,准确了解俗语或谚语的字面意思和内在含义;二是确定翻译方法中的等值对应结构,在不确定对应结构的情况下采取近似对应或仿造对应译法;三是在采取仿造对应译法时要尽量贴近源语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及读者的接受程度。只有综合运用翻译手段的才能准确呈现习式话语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式话语 俗谚语 翻译对应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汉语常见易混词的辨析及其维译
14
作者 付晓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54-55,共1页
汉语中有许多词义易混淆、难分辨的词语。它们大多音同而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如不能正确运用,就会出现语意表达不准确甚至与原意相违背的情况。笔者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常见易混词,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并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这些易混词,并探... 汉语中有许多词义易混淆、难分辨的词语。它们大多音同而意义不同,在使用中如不能正确运用,就会出现语意表达不准确甚至与原意相违背的情况。笔者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常见易混词,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并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这些易混词,并探讨了其在维吾尔语语境中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易混词 维语对应翻译
全文增补中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学》(1951-1966)中“摸”字英译特征研究
15
作者 韩江洪 李卓芳 赵雁丽 《东方翻译》 2020年第2期42-48,共7页
本文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汉英平行语料库,聚焦于行为动词"摸"字的英译,根据语料统计结果,探讨"摸"字的英译特征,并分析翻译方法选择的动因。研究表明,当"摸"在表示"用手接触或抚摩... 本文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汉英平行语料库,聚焦于行为动词"摸"字的英译,根据语料统计结果,探讨"摸"字的英译特征,并分析翻译方法选择的动因。研究表明,当"摸"在表示"用手接触或抚摩""带探索意思的掏取""偷取""抓、玩"这4类词义时,译者以对应翻译为主;而当"摸"表示"揣测、通过试探而了解"时,译者会通过自主判断,对该词采取替代翻译、凸显翻译等变通手段,来增强译文可读性和可接受度。译者翻译方法的选择虽具备各自独有的特点,但主要受汉英语言差异和当时外文社翻译标准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对应翻译 替代翻译 凸显翻译
原文传递
学风流人物 筑青云之志——第六单元学法指导
16
作者 胡娟 《初中生辅导》 2020年第35期23-25,共3页
单元知识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 单元知识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译 文言文翻译 对应翻译 现代汉语 翻译方法 学法指导 连贯 直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