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白先勇惯习的形成及其对《台北人》英译的建构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晓峰
马会娟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方兴未艾。文章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探索白先勇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的形成、特点与相互关系,揭示其翻译惯习形成是"结构化"了的结构以及这种惯习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结构化"作用。然后以《台...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方兴未艾。文章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探索白先勇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的形成、特点与相互关系,揭示其翻译惯习形成是"结构化"了的结构以及这种惯习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结构化"作用。然后以《台北人》为例,印证该翻译文本是白先勇的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协同《台北人》译者群体惯习的"结构化",这种"结构"通过翻译场域进一步"结构化"社会,完成个体与社会的互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惯
习
翻译惯习
白先勇
《台北人》英译
互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失衡的天平——译者惯习视角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付强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汉学家马瑞志在学者型译者为主导的翻译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惯习。后者包括经常从佛学视角审视中国文学文化典籍,轻视贬抑儒学思想与名教正统观念,以及在翻译中国文学文化典籍时,倾向于采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语言形式与文化信息...
汉学家马瑞志在学者型译者为主导的翻译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惯习。后者包括经常从佛学视角审视中国文学文化典籍,轻视贬抑儒学思想与名教正统观念,以及在翻译中国文学文化典籍时,倾向于采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语言形式与文化信息的异化翻译策略。这些惯习和《世说新语》马译本中出现的清谈话语误译有密切关联,导致部分术语理解偏差与译名失当,源文本中的儒学思想痕迹在译文中淡化、扭曲,词语翻译文意割裂以及出现阐释过度等误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惯习
《世说新语》
马瑞志译本
清谈话语
误译
原文传递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考略
被引量:
11
3
作者
覃江华
许钧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许渊冲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少有的,既有多语互译实践经验,又有系统性翻译理论思考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其翻译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主,涉及中英法三种语言,作品文体类型多样。许渊冲翻译思想深深植根于传统哲学智慧,并受到古今中外哲人巨...
许渊冲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少有的,既有多语互译实践经验,又有系统性翻译理论思考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其翻译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主,涉及中英法三种语言,作品文体类型多样。许渊冲翻译思想深深植根于传统哲学智慧,并受到古今中外哲人巨子学术思想的启发。梳理和分析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其学术思想的真精神,为中国翻译理论建设,尤其是当前亟待加强的"中译外"理论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本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惯习
翻译
思想
学术渊源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范畴转换理论视角下笔译教学策略探究
4
作者
邓道骏
《学园》
2021年第30期19-22,共4页
范畴转换属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将此概念与翻译理论进行结合,产生了探索英汉双语翻译时语言文化转换和模式范畴转换的理论。依据范畴转换理论强调过程这一要素,以及语言转换和非语言转换的模式类型,提出在笔译教学中,课堂教学以翻译过...
范畴转换属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将此概念与翻译理论进行结合,产生了探索英汉双语翻译时语言文化转换和模式范畴转换的理论。依据范畴转换理论强调过程这一要素,以及语言转换和非语言转换的模式类型,提出在笔译教学中,课堂教学以翻译过程为导向,将教学材料根据范畴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修正惯性翻译思维。笔译作业需要根据范畴转换的概念而设置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建立灵活的语言转换思维。作业反馈应采用不同的模式与作业类型相匹配,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转换
笔译教学
翻译惯习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白先勇惯习的形成及其对《台北人》英译的建构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晓峰
马会娟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接受"(13BYY041)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规划项目(2013XG002)
文摘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方兴未艾。文章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出发,探索白先勇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的形成、特点与相互关系,揭示其翻译惯习形成是"结构化"了的结构以及这种惯习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结构化"作用。然后以《台北人》为例,印证该翻译文本是白先勇的文学惯习和翻译惯习协同《台北人》译者群体惯习的"结构化",这种"结构"通过翻译场域进一步"结构化"社会,完成个体与社会的互构循环。
关键词
文学
惯
习
翻译惯习
白先勇
《台北人》英译
互构
Keywords
literary habitus
translation habitus
Pai Hsien-yung
translation of Taipei People
mutual-structuring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衡的天平——译者惯习视角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付强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1SKGH148)的研究成果。
文摘
汉学家马瑞志在学者型译者为主导的翻译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惯习。后者包括经常从佛学视角审视中国文学文化典籍,轻视贬抑儒学思想与名教正统观念,以及在翻译中国文学文化典籍时,倾向于采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源语语言形式与文化信息的异化翻译策略。这些惯习和《世说新语》马译本中出现的清谈话语误译有密切关联,导致部分术语理解偏差与译名失当,源文本中的儒学思想痕迹在译文中淡化、扭曲,词语翻译文意割裂以及出现阐释过度等误译问题。
关键词
翻译惯习
《世说新语》
马瑞志译本
清谈话语
误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考略
被引量:
11
3
作者
覃江华
许钧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大学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文摘
许渊冲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少有的,既有多语互译实践经验,又有系统性翻译理论思考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其翻译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主,涉及中英法三种语言,作品文体类型多样。许渊冲翻译思想深深植根于传统哲学智慧,并受到古今中外哲人巨子学术思想的启发。梳理和分析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其学术思想的真精神,为中国翻译理论建设,尤其是当前亟待加强的"中译外"理论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本土经验。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惯习
翻译
思想
学术渊源理论建构
Keywords
Xu Yuanchong
translation habitus
thought on translation
origins of thought
theory-building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范畴转换理论视角下笔译教学策略探究
4
作者
邓道骏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出处
《学园》
2021年第30期19-22,共4页
基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改项目“以过程为导向——翻译类课程线上线下题库建设与多元反馈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JG2021099)
文摘
范畴转换属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将此概念与翻译理论进行结合,产生了探索英汉双语翻译时语言文化转换和模式范畴转换的理论。依据范畴转换理论强调过程这一要素,以及语言转换和非语言转换的模式类型,提出在笔译教学中,课堂教学以翻译过程为导向,将教学材料根据范畴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修正惯性翻译思维。笔译作业需要根据范畴转换的概念而设置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建立灵活的语言转换思维。作业反馈应采用不同的模式与作业类型相匹配,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与水平。
关键词
范畴转换
笔译教学
翻译惯习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白先勇惯习的形成及其对《台北人》英译的建构
刘晓峰
马会娟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失衡的天平——译者惯习视角下《世说新语》马瑞志译本清谈话语误译分析
付强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3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考略
覃江华
许钧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4
范畴转换理论视角下笔译教学策略探究
邓道骏
《学园》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