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 被引量:1
1
作者 万兆元 《甘肃科技纵横》 2009年第1期174-174,94,共2页
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量少质次",主要囿于"文本批评",对作为翻译接受主体的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首先指出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接着探讨了翻译批评理应对待读者的态度以及关注读者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关注读者 引导读者
下载PDF
论广告口号翻译中的读者关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东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广告口号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行为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译者——译本——读者总体关系中具有终极指向性。译者从事广告口号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悉心关注译... 广告口号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行为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译者——译本——读者总体关系中具有终极指向性。译者从事广告口号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悉心关注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并注重其情感需求,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创作出最能实现广告口号预期目的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口号 翻译 接受美学 读者关注
下载PDF
论翻译活动中译者对读者的关注——对人称代词翻译的再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秋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翻译活动中,译者是主体,文本是客体,读者是接受者。翻译的目的是在原作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读者是翻译活动的对象,是接受者,但并不是绝对被动的接受者,所以,译者在关注文本,发挥主体“权力”的同时,要给予读者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关注 读者 翻译
下载PDF
论翻译出版中的读者关注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泓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29,共3页
在翻译出版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读者因素需要得到特别关注。但在进行读者关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况。面对着出现的问题,翻译出版界应进行相应的调控,注意处理其中所产生的问题,规范市场秩序、保证翻译质量,这样,翻译与出版... 在翻译出版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读者因素需要得到特别关注。但在进行读者关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况。面对着出现的问题,翻译出版界应进行相应的调控,注意处理其中所产生的问题,规范市场秩序、保证翻译质量,这样,翻译与出版事业才会真正满足读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出版 读者关注 规范
下载PDF
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36-40,61,共6页
读者反应批评即接受美学打破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论范式和翻译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读者,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对文本阐释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翻译批... 读者反应批评即接受美学打破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论范式和翻译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读者,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对文本阐释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翻译批评很有借鉴,对译作的价值、意义的阐释、翻译的标准和策略等问题带来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应批评 接受美学 翻译批评 视角
下载PDF
读者、译者、翻译批评者的阐释学立场比较
6
作者 何瑞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2-66,共5页
阐释学理论本质属性决定了阐释学适用范围。不同翻译主体的阐释学立场因其身份、阐释对象和制约因素不同而不同。读者可以自由阐释作品,持现代本体论阐释学立场。译者不是一般读者,译者的阐释学立场呈动态变化。翻译批评者的阐释学立场... 阐释学理论本质属性决定了阐释学适用范围。不同翻译主体的阐释学立场因其身份、阐释对象和制约因素不同而不同。读者可以自由阐释作品,持现代本体论阐释学立场。译者不是一般读者,译者的阐释学立场呈动态变化。翻译批评者的阐释学立场受制于翻译研究范式或翻译批评种类。对混淆不同翻译主体的阐释学立场个案的评述,将有助于减少阐释学的误用和滥用现象,使翻译批评回归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译者 翻译批评 阐释学立场 作者意图 文本意图
下载PDF
试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读者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洪林 《天府新论》 2006年第B06期242-243,共2页
我国传统的翻译批评标准向来是以原文本为依归,进行单一、静态的对比。然而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批评,如果批评者缺乏读者意识,不能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译本,就难以公正、客观的对儿童文学译作进行批评和监督,以促进儿童文学译作的质量提高。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儿童文学 读者意识
下载PDF
翻译批评中的读者认可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慧 白龙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3-165,172,共4页
我国的翻译批评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翻译批评实践环节却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翻译评论并没有把读者感受考虑在内,这就大大忽视了读者认可度在翻译批评中的作用,不利于翻译实践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翻译 翻译批评 评价标准 读者认可度
下载PDF
古汉语诗歌翻译批评中的读者认可度
9
作者 张红花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8期195-195,共1页
本文以《小雅·采薇》一节的几个翻译文本对欧美国家的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进行深入采访,从读者批评角度对古诗歌翻译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古汉语诗歌翻译 翻译批评 读者认可度 个案研究
下载PDF
论社会心理学因素对读者翻译批评的影响
10
作者 周岩 《科教文汇》 2010年第29期124-125,共2页
在翻译批评界,很多学者都对翻译批评主体的构成有其独到的见解。无论哪种构成方法,读者批评对于译作都十分重要,作为译语接受者,读者对于译文的意见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读者作为大众,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心理学... 在翻译批评界,很多学者都对翻译批评主体的构成有其独到的见解。无论哪种构成方法,读者批评对于译作都十分重要,作为译语接受者,读者对于译文的意见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读者作为大众,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因此,从社会心理学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来研究其对译语读者心理的影响十分必要,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主体 读者批评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浅谈古诗翻译批评中的读者认可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小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5期79-79,共1页
随着我国的翻译批评理论的发展,读者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看作是专家式批评必要的重要补充。古诗歌翻译批评一般是专家批评,针对目标读者——英语读者的反应研究却没有深入进行。本文从读者批评角度对古诗翻译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古诗翻译 翻译批评 读者认可度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2
作者 文军 高晓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8-52,共5页
本文以<苔丝>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 本文以<苔丝>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批评 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 读者 翻译 文化
下载PDF
关于翻译批评的主体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晓荣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翻译批评活动中涉及的几个要素构成了批评的不同视角,翻译批评的主体因此有双语专家、读者、译者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翻译批评各自的价值和批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指出:就文学翻译作品而言,专家批评关乎作品作为翻译作品... 翻译批评活动中涉及的几个要素构成了批评的不同视角,翻译批评的主体因此有双语专家、读者、译者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翻译批评各自的价值和批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指出:就文学翻译作品而言,专家批评关乎作品作为翻译作品的价值,而读者批评关乎作品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后者同样决定着作品的生存。专家批评、读者批评和译者互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主体 读者批评
下载PDF
读者心理认知交际性异化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美华 夏纬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前 ,对交际性翻译的探讨以同化居多 ,对异化的研究较少 ,尤其是从译文读者心理认知的角度考察异化。在尝试性提出交际性异化模式 ,并在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描述、图式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分级动态结构以及语篇和语言对... 目前 ,对交际性翻译的探讨以同化居多 ,对异化的研究较少 ,尤其是从译文读者心理认知的角度考察异化。在尝试性提出交际性异化模式 ,并在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描述、图式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分级动态结构以及语篇和语言对读者心理图式刷新的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读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心理认知特点 ,为该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该模式对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 ,乃至译学总体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心理认知 交际性异化模式 交际性翻译 异化翻译 关联理论 语篇理解 话语理解 认知语境 图式理论 翻译批评
下载PDF
翻译批评主体的多元性特点分析——从阿诺德与纽曼的论战谈起
15
作者 高查清 蔡满园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翻译批评主体具有多元性特点。译者和从事翻译批评的专家分别是翻译批评的隐性主体和显性主体,在多语能力、理论修养、逻辑思维水平以及文字驾驭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让他们所作的翻译批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让他们毋庸置疑地... 翻译批评主体具有多元性特点。译者和从事翻译批评的专家分别是翻译批评的隐性主体和显性主体,在多语能力、理论修养、逻辑思维水平以及文字驾驭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让他们所作的翻译批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让他们毋庸置疑地成为翻译批评的中坚力量。囿于专业知识的欠缺,普通读者虽然也属翻译批评的显性主体,却存在着天然不足。但这个批评主体具有泛在性特点,庞大的群体、全面的视角、"亲民"的质询等,使得他们成为翻译批评的"第三只眼"。鼓励更多普通读者参与翻译批评,当更能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主体 专家 译者 普通读者
下载PDF
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浅探
16
作者 陈莹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J0313-J0314,J0325,共3页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读者反应 动态互动对等 得体 参数
下载PDF
在华英文报纸中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评《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
17
作者 佟珊 朱立刚 马山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华英文报纸是了解国际动态和对外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客观上,在华英文报纸在平衡中外读者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既要照顾国内英文报纸读者的文化习惯,也要顺应国外英文报纸读者的话语习惯。在折中思维的影响下,在华英文报纸逐渐形... 在华英文报纸是了解国际动态和对外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客观上,在华英文报纸在平衡中外读者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既要照顾国内英文报纸读者的文化习惯,也要顺应国外英文报纸读者的话语习惯。在折中思维的影响下,在华英文报纸逐渐形成了中外融合、中正平和的风格。然而,在华英文报纸的影响力、表达力、引导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报纸 对外传播 批评话语分析 表达力 话语习惯 读者需求 引导 重要媒介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梅霞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3X期172-173,共2页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利场 文学翻译批评 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 读者
下载PDF
浅论翻译批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建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4-58,共5页
浅论翻译批评曹建新翻译,涉猎意境、形象、音韵,是一种艺术;且又与语法、语义、语源、修辞、文体相关,堪称门科学。因此,翻译不仅具备欣赏效应,还有检验和研究价值。翻译批评则是进行检验和研究的试金石,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 浅论翻译批评曹建新翻译,涉猎意境、形象、音韵,是一种艺术;且又与语法、语义、语源、修辞、文体相关,堪称门科学。因此,翻译不仅具备欣赏效应,还有检验和研究价值。翻译批评则是进行检验和研究的试金石,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追本溯源,翻译批评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翻译 译文读者 翻译方法 翻译批评标准 批评 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和实践 翻译目的 批评对象
下载PDF
从读者的语言心理看译本的可接受性
20
作者 张乐 《文教资料》 2006年第34期104-105,共2页
翻译批评的主体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随着读者的反馈和意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双语专家不再是惟一有资格进行翻译批评的群体。读者的心理活动时刻制约着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对译者的翻译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读者心理 可接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