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概念的流变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玉良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7-59,共3页
要进行深入的翻译研究,必须先确定翻译概念。通过梳理翻译概念的历史流变过程表明,翻译概念迄今为止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现代汉语词典》"翻译"词条的定义以及斯坦纳的"理解即翻译"的命题... 要进行深入的翻译研究,必须先确定翻译概念。通过梳理翻译概念的历史流变过程表明,翻译概念迄今为止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现代汉语词典》"翻译"词条的定义以及斯坦纳的"理解即翻译"的命题是当代翻译概念的典型代表,并由此推论: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活动或"工具",而且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翻译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概念 流变 生活方式 意义
下载PDF
论翻译概念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翻译即翻译概念,是概念的认知过程和转换过程;分析是认知语义的基础。用自然语义元语言解释翻译概念的语义结构,论述概念与积木、概念与事件、概念与功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自然语义元语言 语义解释 翻译概念形成
下载PDF
对现代翻译概念合理性的质疑
3
作者 陈和平 《内江科技》 2005年第6期64-64,68,共2页
本文在考察翻译概念的演变进程的基础上,从雅各布森翻译三分法和斯坦纳“理解即翻译”命题对现代翻译概念 合理性进行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出:现代翻译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 翻译概念 合理性 质疑 翻译 现代 理性 局限性 基础 丰富
下载PDF
雅信译霸98 重新诠释机器翻译概念
4
《软件》 1998年第S1期8-8,共1页
志存高远:为翻译家换笔实用——使用本系统翻译的三部著作已经出版发行; 方便——不用爬格子、不用想编码、不用敲键盘,只需轻击鼠标高效——在“信、达、雅”
关键词 语言翻译 出版发行 重新诠释 翻译 翻译概念 编码 键盘 系统 轻击 鼠标
下载PDF
新概念的翻译与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概念翻译史的研究模式
5
作者 郭凯 陈兆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概念翻译史连接了语义演变与社会变迁,这种纽带联系的两端相互影响:新概念的考察可以凸显翻译的社会建构功能,社会变迁也影响着新概念的引介与容受。本文通过考察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新概念的形成模式,探赜翻译对科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的推... 概念翻译史连接了语义演变与社会变迁,这种纽带联系的两端相互影响:新概念的考察可以凸显翻译的社会建构功能,社会变迁也影响着新概念的引介与容受。本文通过考察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新概念的形成模式,探赜翻译对科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在回顾概念史的理论基础后,以启蒙运动的概念翻译史为案例,建立一套关注多元历史条件的概念翻译史研究模式,有助于解读汉语词汇的历史语义演变,拓宽概念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概念翻译 西学东渐 语义演变
下载PDF
翻译在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启示——《近代东亚翻译概念的发生与传播》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蓝岚 《东方翻译》 2017年第3期91-95,共5页
引言 京都大学是日本的中国学研究重镇。狭间直树教授自1993年起主持了历时四年的梁启超研究会,成员包括国际知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森时彦和石川祯浩教授。研究会的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梁启超本人的认识,更使“西方思想以日本为媒介向中... 引言 京都大学是日本的中国学研究重镇。狭间直树教授自1993年起主持了历时四年的梁启超研究会,成员包括国际知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森时彦和石川祯浩教授。研究会的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梁启超本人的认识,更使“西方思想以日本为媒介向中国传播这一研究领域因此呈现出广泛活跃的局面”(石川祯浩,20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概念 传播 交流史 近代 中国学研究 述评 东亚 中国史研究
原文传递
概念隐喻视角下二十大报告隐喻英译研究
7
作者 孙依群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二十大报告隐喻类型多样,将复杂难懂的政治概念隐喻化,可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性。隐喻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表达,因此二十大报告中的隐喻翻译分类和影响翻译方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以中... 二十大报告隐喻类型多样,将复杂难懂的政治概念隐喻化,可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性。隐喻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表达,因此二十大报告中的隐喻翻译分类和影响翻译方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以中共二十大报告为语料,量化二十大报告中的三类隐喻类型和隐喻翻译方法,分类整理报告中的隐喻类型,比较三种隐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隐喻翻译方法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结构隐喻的中英文化差异最大,且影响概念隐喻翻译方法的因素有文化差异、上下文语境和中国特色隐喻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翻译 中共二十大报告 文化差异 语境 中国特色隐喻 政治文本
下载PDF
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概念的译介——以“天”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罗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31,159,共6页
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西译活动实为"儒学西传"的源头,其译文直接奠定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里,"天"这一儒学概念在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其"名&q... 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西译活动实为"儒学西传"的源头,其译文直接奠定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里,"天"这一儒学概念在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其"名"与"实"在语境更迭中出现了分离断裂,继而由译者凭借自身的神学知识及价值取向重新进行人为设定,原文与译词表面一一对应的背后掩盖的是中西异质文化之下不同的天人观。结合"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亦可从译文中切实了解到耶稣会士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采取宽容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概念翻译 耶稣会 经院哲学
下载PDF
从概念的种类看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翻译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活动。因此翻译的基础层应该是概念系统。翻译思维离不开概念,翻译活动最根本的依据在于概念。英汉概念表达上的差异构成了语际间概念等价转换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用近似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翻译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活动。因此翻译的基础层应该是概念系统。翻译思维离不开概念,翻译活动最根本的依据在于概念。英汉概念表达上的差异构成了语际间概念等价转换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用近似的概念替代,或通过解释、加注予以说明。概念重构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其本质就是利用"概念的种类"这一逻辑学范畴对翻译中的概念重构予以观照,得出四种概念重构方式: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相互转化,正概念与负概念相互转化,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相互转化,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认知语境、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相互转化的结果是译文更易理解、表达更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概念与负概念 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下载PDF
翻译的概念与文化交流
10
作者 郑声衡 郑声滔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10期65-67,共3页
对翻译概念的不同认识是影响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根据翻译概念的发展,现把翻译定义为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从事翻译活动,就是译... 对翻译概念的不同认识是影响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根据翻译概念的发展,现把翻译定义为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从事翻译活动,就是译者通过艰苦的比较、介绍、吸收等工作来寻求尽可能高程度的文化交流。这个新定义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文化交流程度:(1)它提醒我们要避免使用表面上对等、实质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词或词组。(2)它要求我们避免将外国文化民族化,以此来适应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概念 文化交流 本质 对等 民族化
下载PDF
哲学概念翻译的格义、立名与正名——以understanding的汉译为例
11
作者 方兴 周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73,共6页
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概念考察,概念翻译成为哲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哲学概念因其含义丰富而使翻译尤其困难,其译名从诞生到接受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借用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以洛克认识论核心概念“understanding”... 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概念考察,概念翻译成为哲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哲学概念因其含义丰富而使翻译尤其困难,其译名从诞生到接受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借用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以洛克认识论核心概念“understanding”汉译史上先后出现的“悟性”“理解”“认识”“理智”等几个代表性译名为例探讨哲学概念翻译过程中的格义、立名与正名现象,并对其中的动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哲学翻译,尤其是哲学概念的翻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翻译 概念翻译 UNDERSTANDING 认同
下载PDF
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浅近文言翻译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杨 梁燕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 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经整合建构层创意义的认知机制。转喻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可为概念实体理解提供心理可及。从概念整合和转喻视角,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个案,探究浅近文言翻译过程的认知机制,发现在源语文本解构阶段,转喻思维为原文信息空间发生的信息重组提供认知理据,重组信息经由概念整合过程参与译文构建,由此建构的译文的部分文本内容承继转喻特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潜意识调用了转喻思维。概念整合—转喻双重视阈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可识解译文建构过程中认知主体涉及的认知选择,另一方面可促进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转喻翻译模型 概念整合 转喻 浅近文言翻译 《浮生六记》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宁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3期9-10,共2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认知工具和看待、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既然如此,隐喻就不可否认是一种认知现象。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含有丰富多样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广受关注。笔者试图利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文学...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认知工具和看待、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既然如此,隐喻就不可否认是一种认知现象。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含有丰富多样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广受关注。笔者试图利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文学名著《围城》,探究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翻译 《围城》
下载PDF
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视角看朱生豪《哈姆雷特》概念隐喻汉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艳华 《湘南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5-58,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莎学界说:朱生豪对"喜"次主题下的概念隐喻(淫秽概念隐喻)翻译存在随意删减和不译的情况。基于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分析发现,朱译不仅不存在随意删减... 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莎学界说:朱生豪对"喜"次主题下的概念隐喻(淫秽概念隐喻)翻译存在随意删减和不译的情况。基于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分析发现,朱译不仅不存在随意删减和不译的现象,而且很好地体现了原型一模型翻译理论的读者立场理念。旨在为概念隐喻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翻译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 概念隐喻翻译 《哈姆雷特》
下载PDF
《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
15
作者 崔艳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5-36,共2页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翻译 系统性 《哈姆雷特》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新闻标题的翻译探讨
16
作者 凌红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通过新闻标题翻译实践与概念整合认知理论相结合,旨在对翻译过程进行在线的动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该理论的阐释力进行检验。
关键词 概念整合 新闻标题翻译 翻译概念整合模式 整合类型
下载PDF
从概念之间的关系看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17
作者 谭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5-90,共6页
概念语词的意义并非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过程。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致使概念语义中的凸显性关联义素相互投射,形成具有当下语境化特征的概念意义,即概念的内涵扩大,外延缩小(或相反),因而翻译此类概念时... 概念语词的意义并非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过程。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致使概念语义中的凸显性关联义素相互投射,形成具有当下语境化特征的概念意义,即概念的内涵扩大,外延缩小(或相反),因而翻译此类概念时须依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概念重构。为此,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一逻辑学视角探讨翻译中的概念重构,根据概念之间的不同关系,总结出四种概念重构方式:利用概念间的同一关系、交叉关系、从属关系、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进行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概念间的同一关系 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念间的矛盾或对立关系
下载PDF
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双视域下翻译转喻认知机制研究--以《我写小说的道路》张培基译文为例
18
作者 史旭卿 王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02-207,共6页
概念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概念信息关联和整合的动态认知过程,两者作用于同一认知过程时,前者为远景,后者为特写,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充分展现过程性和整体性。本文讨论构建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探究翻译转... 概念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概念信息关联和整合的动态认知过程,两者作用于同一认知过程时,前者为远景,后者为特写,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充分展现过程性和整体性。本文讨论构建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探究翻译转喻认知机制,以张培基译《我写小说的道路》为例,探讨在原文非转喻表达的情况下形成的转喻式翻译,探究其中触发的转喻邻接关系及其认知操作。借助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理论模型对原文非转喻表达情况下形成的转喻式翻译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加具象地识解转喻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探索译文与原文之间形成的“元转喻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转喻 原文非转喻表达 转喻式翻译 翻译转喻的概念整合模型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资本论》核心概念“Produktionsmittel”中国化考释
19
作者 孔新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当前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基于《资本论》汉译本的历时变迁,爬梳“Produktionsmittel”概念在中国的译名迁衍与语义流转,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中国化的发生过程,为构建精准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资本论》 “Produktionsmittel”概念翻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军事典籍核心概念在英美的翻译与军事诠释——以《孙子兵法》中的“奇正”为例
20
作者 王琰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中国军事典籍的核心概念具有重要的军事理论价值,在翻译后并不局限于西方汉学界,而是为西方军事学界所关注和应用,融入其军事理论构建和实战指导中。本文以《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概念为例,追溯其通过翻译和诠释进入英美军事学界的轨... 中国军事典籍的核心概念具有重要的军事理论价值,在翻译后并不局限于西方汉学界,而是为西方军事学界所关注和应用,融入其军事理论构建和实战指导中。本文以《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概念为例,追溯其通过翻译和诠释进入英美军事学界的轨迹。研究发现,“奇正”通过翟林奈译本中汉学式的诠释进入英语世界后,英国战略理论家哈特将其与“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相比附,引入西方战略理论世界。之后,格里菲斯在其译本中结合实际战术进行诠释,更接近“奇正”的本义。而美国战略理论家博伊德在前人诠释的基础上,掌握了“奇正”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结合现代战争元素进行了战术、战役、战略层面的实战性诠释,在其“机动战”理论中实现了概念的核心要义再现。“奇正”这一概念正是通过接力棒式的翻译、诠释、应用,实现了内核意义的有效吸收,被接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真理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奇正 概念翻译 军事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