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生产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先 《译苑新谭》 2010年第1期87-97,共11页
翻译研究的诊断式描述方法和有声思维的实证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揭示翻译过程这个黑箱,但这二者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们关注的翻译过程未能真实地反映翻译现实。把翻译过程理解为翻译生产过程,并把它提升到主导地位,采取族群观察法深入... 翻译研究的诊断式描述方法和有声思维的实证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揭示翻译过程这个黑箱,但这二者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们关注的翻译过程未能真实地反映翻译现实。把翻译过程理解为翻译生产过程,并把它提升到主导地位,采取族群观察法深入翻译职场,也许能更好地反映现实中的翻译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生产过程 诊断式描述方法 有声思维实证方法 族群观察法
原文传递
《牡丹亭》白之译本生产过程的社会学考释
2
作者 于锦涛 杨彩霞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2,共9页
1980年,著名汉学家西利尔·白之所译英语世界中第一部《牡丹亭》全译本付梓。白译本字句酌、精益求精,基本成为原剧作在英美文化系统中的象征,历来是翻译研究的热点。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关照下不难发现:... 1980年,著名汉学家西利尔·白之所译英语世界中第一部《牡丹亭》全译本付梓。白译本字句酌、精益求精,基本成为原剧作在英美文化系统中的象征,历来是翻译研究的热点。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关照下不难发现:宏观层面,后《国防教育法》时代的美国汉学场域促进了白之对《牡丹亭》的翻译;中观层面,译者在社会场域中厚积的文化、社会、经济与象征资本为《牡丹亭》译本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译者在人类与非人类等多元行动者的共同作用之下确定了译本合理的应然状态;微观层面,译者的个人惯习确保了精准的原文研读和高质量的译文产出。正是上述三重因素合力促成了《牡丹亭》白之译本在海外的顺利生产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白之 翻译生产过程 社会学视角
原文传递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翻译研究的效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邢杰 黎壹平 张其帆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6,188,共10页
翻译的社会生产过程是在各类行动者联结而成的动态网络中实现的,最终的翻译产品是各行动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深入翻译的社会实践过程,追踪翻译生产网络的形成,有利于认识各种复杂的翻译现象并揭示翻译的本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诒为... 翻译的社会生产过程是在各类行动者联结而成的动态网络中实现的,最终的翻译产品是各行动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深入翻译的社会实践过程,追踪翻译生产网络的形成,有利于认识各种复杂的翻译现象并揭示翻译的本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诒为研究翻译社会生产过程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思路和方法论指导。本文全面介绍了该理论的理论起源、核心概念、目前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发展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拉图尔 翻译社会生产过程
原文传递
五四运动前后场域博弈中《共产党宣言》 首译本的诞生 被引量:6
4
作者 谭思蓉 苏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探究五四运动前后场域博弈中《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翻译生产过程。北洋政府作为处于支配地位的权力场域,为报刊场域提供了一定的言论和结社自由,使《星期评论》得以创刊并自上而下发起《共产党宣言... 本文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探究五四运动前后场域博弈中《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翻译生产过程。北洋政府作为处于支配地位的权力场域,为报刊场域提供了一定的言论和结社自由,使《星期评论》得以创刊并自上而下发起《共产党宣言》翻译项目。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一师”是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陈望道在此积累了充足的象征资本,成为《共产党宣言》的最终译者。场域之间的博弈最终又促成《共产党宣言》的译文从附录转变为单行本出版,成功完成其翻译生产过程,改写了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本 权力场域 报刊场域 高等教育场域 翻译生产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