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再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敏慧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成为翻译社会学的核心议题,拥趸者众多。文章再度探讨场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相关性和适用性,重点讨论场域理论的工作机制及其所涉概念的定义、缘起、发展及相互关系,包括在翻译研究领域讨论较多的概念(场域、惯习、资本...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成为翻译社会学的核心议题,拥趸者众多。文章再度探讨场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相关性和适用性,重点讨论场域理论的工作机制及其所涉概念的定义、缘起、发展及相互关系,包括在翻译研究领域讨论较多的概念(场域、惯习、资本)以及讨论欠充分的概念(幻象、信仰、迟滞)。阐明这些概念的过程也是分析研究路径的过程,涵盖确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所在的场域、场域内的参与者、以及学术话语的反省特征,并分析场域的所涉概念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应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有效地避免翻译社会学研究简单化、决定论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布迪厄 场域理论 概念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文化外译研究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8
2
作者 仲伟合 冯曼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本文分析了文化外译研究的现状,针对现有研究的失衡,以翻译社会学为视角,厘清了翻译社会学与外译研究的关系。通过深入剖析文化外译活动诸要素及其与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勾画文化外译研究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整体框架,划分各层面的... 本文分析了文化外译研究的现状,针对现有研究的失衡,以翻译社会学为视角,厘清了翻译社会学与外译研究的关系。通过深入剖析文化外译活动诸要素及其与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勾画文化外译研究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整体框架,划分各层面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从而建构出该领域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文化外译 宏观 中观 微观 研究体系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的迷思——布迪厄场域理论释解 被引量:77
3
作者 邵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4-130,209-210,共7页
翻译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翻译学文化转向后的新发展。从布迪厄翻译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译者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在权力场中争斗,从而形成翻译场域。每个译者都带有翻译筹码,即拥有文化资本,以自身的惯习在翻译场域中,从事翻译实践;经过一段时... 翻译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翻译学文化转向后的新发展。从布迪厄翻译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译者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在权力场中争斗,从而形成翻译场域。每个译者都带有翻译筹码,即拥有文化资本,以自身的惯习在翻译场域中,从事翻译实践;经过一段时期,在某一时间点上,一群译者就会形成翻译规范,各个译者带着各自的惯习和资本,继续在翻译场域中进行权力斗争,随后翻译规范被打破,周而复始,不断呈螺旋状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场域理论 惯习 场域 资本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构架与研究——以中国语言服务产业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晓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2,共6页
本文在梳理翻译研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于翻译的社会实践属性,界定了翻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智力和文化实践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学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会更辩证、更理性。文章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框架,探讨和分析... 本文在梳理翻译研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于翻译的社会实践属性,界定了翻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智力和文化实践的社会现象,在社会学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会更辩证、更理性。文章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框架,探讨和分析了翻译系统的自律与他律,描述了翻译系统对其环境系统,即语言服务系统的激扰通过沟通进行自我指涉和自我生产,将翻译系统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加以简化的必要性和手段。语言服务系统在不断保持其操作性封闭的同时,亦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简化程序对其环境复杂性进行化约。文章最后认为翻译作为一项受社会调节之活动,必然在以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社会学研究视阈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社会系统论 翻译系统 语言服务系统
下载PDF
建国初《人民日报》翻译讨论的翻译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9,112,共4页
文章以布尔迪厄社会场理论为理论框架,评析了建国初翻译场的独特现象:《人民日报》这个国家媒体层面上的翻译问题密集讨论。文章认为,翻译场受到权力场的巨大影响与制约,权力场中发生重大的政治、经济变化时,翻译场也会连带受影响。若... 文章以布尔迪厄社会场理论为理论框架,评析了建国初翻译场的独特现象:《人民日报》这个国家媒体层面上的翻译问题密集讨论。文章认为,翻译场受到权力场的巨大影响与制约,权力场中发生重大的政治、经济变化时,翻译场也会连带受影响。若翻译场行事人对权力场政治、经济趋势缺乏正确把握,则会发生惯习的磁滞,影响行事人在场内的地位。翻译场的基本结构有赖权力场维持,场内资本的定义与价值,以及场内信念的定义都受到权力场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翻译社会学 翻译
下载PDF
交互报偿:翻译社会学研究新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覃江华 《民族翻译》 2013年第3期23-32,共10页
翻译社会学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学界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相关研究不仅局限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离心式视角,而且讨论对象多集中于布迪厄等少数理论家,对社会学领域的其他声音关注较少,对一些普遍存在的&qu... 翻译社会学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学界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相关研究不仅局限于文化相对主义的离心式视角,而且讨论对象多集中于布迪厄等少数理论家,对社会学领域的其他声音关注较少,对一些普遍存在的"边缘化"翻译现象有所忽视。要突破文化翻译研究的困境,真正确立翻译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唯有从中西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引入新的研究视角,既强调内外部研究的互动,也重视本体与方法的平衡,特别是要关注实际发生的翻译现象及翻译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报偿 翻译社会学 等值 交换 正义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视角下古典文学小说译介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古典文学译介模式在对外传播中越来越重要。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很难进一步实现本土化优势,因此古典文学译介模式需要及时改变。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要大胆实行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本土的人力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古典文学译介模式在对外传播中越来越重要。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很难进一步实现本土化优势,因此古典文学译介模式需要及时改变。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要大胆实行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本土的人力资源,充分考虑国外文化系统的诸多因素。要积极与本土的文化机构出版机构合作,选择正确的译介模式,利用本土的人力资源和销售资源,让中国古典文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古典文学 译介模式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视角下张翎小说《金山》英译传播研究
8
作者 岑群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76,共6页
基于翻译社会学视角,探讨张翎小说《金山》的英文翻译和传播,包括作者创作、译者原文本选择、译本翻译、出版、传播过程,评述其翻译和传播策略可取之处。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视角 张翎 《金山》 英译 传播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与“社会翻译学”:基于社会学的翻译研究之学科名称辨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武光军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从社会学视角切入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领域出现的新的研究范式。目前,基于社会学的翻译研究在我国国内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该研究领域内出现了"翻译社会学"与"社会翻译学"两个学科名称术语混用的现... 从社会学视角切入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领域出现的新的研究范式。目前,基于社会学的翻译研究在我国国内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该研究领域内出现了"翻译社会学"与"社会翻译学"两个学科名称术语混用的现象,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该领域中术语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及分析,本文建议未来采用"翻译社会学"为其命名。术语的统一有利于学科的定位、建构及系统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社会翻译 学科名称 术语辨析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视阈下的葛浩文英译《骆驼祥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双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从翻译社会学角度出发,运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解析葛浩文英译老舍名作《骆驼祥子》的方法和策略并探析中国文学"走出去"和文化外译的科学途径与方法,使中国文学与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世界文化中而不被边缘化。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场域 译者惯习 资本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简评《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翻译社会学视闯》
11
作者 蔡欣芬 《大观周刊》 2012年第5期15-15,共1页
翻译社会学,是建构主义译学思想下社会视角出发研究翻译的新领域。胡牧新著《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译本世界为中心,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翻译活动是社会各种张力之下的实践活动。本文就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 翻译社会学,是建构主义译学思想下社会视角出发研究翻译的新领域。胡牧新著《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译本世界为中心,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翻译活动是社会各种张力之下的实践活动。本文就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建构主义译本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梁实秋的翻译思想研究
12
作者 吕稀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1-21,47,共2页
翻译社会学把翻译活动和社会环境以及译者的个体特殊性结合起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本文从翻译社会学角度研究梁实秋的翻译思想,为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梁实秋 翻译社会学 新视角
下载PDF
切斯特曼翻译社会学视角下的翻译实践探赜——以《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的译介为例
13
作者 李广寒 罗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4-58,共5页
二十一世纪初翻译研究开始发生“社会学转向”,将翻译活动置于社会网络中进行考察,分析译者或译品与出版人或代理人及翻译市场的互动关系。著名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提供了一套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分析方法,以期发现翻译实践的因果关... 二十一世纪初翻译研究开始发生“社会学转向”,将翻译活动置于社会网络中进行考察,分析译者或译品与出版人或代理人及翻译市场的互动关系。著名翻译理论家切斯特曼提供了一套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分析方法,以期发现翻译实践的因果关系如何运作并影响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完成。采用切斯特曼的翻译社会学思想(四因观、实践观和应用观)为理论视角,以译林出版社的《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2020)一书的译介活动为个案,使用访谈的方法获得译者罗爽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一手资料,考察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社会网络中如何运作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建构,获得社会和读者的正面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斯特曼 翻译社会学 四因说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研究二十年:溯源与展望 被引量:31
14
作者 邢杰 陈颢琛 程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本文对翻译社会学发展二十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文献归为理论探索、案例研究和综述评介三类,在此基础上梳理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脉络。从横向纵向两条线索出发,分析研究现状,发现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以国外为先导,国内... 本文对翻译社会学发展二十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文献归为理论探索、案例研究和综述评介三类,在此基础上梳理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脉络。从横向纵向两条线索出发,分析研究现状,发现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以国外为先导,国内研究重在引介,且在案例研究中尚存概念误读和研究方法运用失当的情况。本文还指出,翻译社会学的研究应不断追本溯源,透彻把握理论,正确运用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而阐发对翻译社会学未来研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社会学转向 翻译社会学
原文传递
布迪厄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李红满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翻译学界纷纷借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概念与理论模式,例如"场域"、"习性"、"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制约性条件"等...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翻译学界纷纷借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概念与理论模式,例如"场域"、"习性"、"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制约性条件"等等,分析影响翻译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具体翻译策略运用的各种社会制约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各种翻译现象及其社会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尝试构建"翻译社会学"的子学科,为翻译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理论思维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布迪厄 社会学 翻译研究 翻译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柏子》英译本结尾的改变谈起——翻译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敏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探讨的是沈从文小说最早的英译文本——1936年出版的斯诺(Edgar Snow)翻译的短篇小说《柏子》。研究发现,斯诺删掉原文的结尾,代之以自创的结尾,而沈从文小说的结尾决定着小说的整体结构、布局和风格。译者的改写在形式上改变了原... 本文探讨的是沈从文小说最早的英译文本——1936年出版的斯诺(Edgar Snow)翻译的短篇小说《柏子》。研究发现,斯诺删掉原文的结尾,代之以自创的结尾,而沈从文小说的结尾决定着小说的整体结构、布局和风格。译者的改写在形式上改变了原作田园诗般抒情的文体风格,在内容上使原作中处于"蒙昧人"状态的"柏子们"在译作中变成意识到社会不公的"清醒者"。根据Casanova社会学理论及Berman翻译批评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从翻译项目、译者立场以及翻译评价诸方面入手分析讨论译文之所以如此的成因。斯诺的译文体现了时代背景、译者惯习以及源语/目标语地位等多方力量的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 英译本 斯诺 翻译社会学
原文传递
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传英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论文从翻译社会学的视角,依据社会-文化网络的分析框架,对翻译规范的社会作用、获得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试图从个体行为与集体结构的契合、翻译能力的后天养成、规范的动态发展等三个层面重建译者的翻译职业行为。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社会-文化网络 翻译规范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研究: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秋列涅夫新著《翻译与社会导论》述评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立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5,共4页
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学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翻译社会学的发展。但以往研究尚未对其自身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对其研究对象、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些理解误... 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学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翻译社会学的发展。但以往研究尚未对其自身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对其研究对象、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些理解误区。谢尔盖·秋列涅夫新著《翻译与社会导论》系统介绍了翻译社会学研究,阐释了其缘起发展、理论模式与研究方法,夯实了翻译社会学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理论与方法 案例分析
原文传递
陶瓷文化话语译介的创新研究——基于翻译的社会学转向
19
作者 欧飞兵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3-67,共5页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的国际辐射面还不大,原因之一是话语译介及话语接受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陶瓷文化要重掌国际话语主导权,就应不断提高陶瓷话语译介水平与接受度。而这需要在当前翻译的社会学转向下,拓宽译境,创新译法,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的国际辐射面还不大,原因之一是话语译介及话语接受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陶瓷文化要重掌国际话语主导权,就应不断提高陶瓷话语译介水平与接受度。而这需要在当前翻译的社会学转向下,拓宽译境,创新译法,重点考量译文读者的社会属性,充分发挥译者作为社会人的创造性。唯其如此,才有望改变我国陶瓷文化在西方主导的翻译实践中被“他塑”的境地,以重铸陶瓷文化辉煌,重塑国家文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化 话语翻译 译介创新 翻译社会学转向
下载PDF
翻译社会学核心概念:“资本”的提出及其效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杰 张其帆 《东方翻译》 2015年第3期27-31,72,共6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社会学的研究途径渐趋成为翻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翻译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对翻译社会学所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就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布迪厄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资本”的定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社会学的研究途径渐趋成为翻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翻译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对翻译社会学所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就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布迪厄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资本”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社会行动者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在翻译场域中,资本既是译者行动的出发点,亦是译者行动的原动力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布迪厄 资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