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视角下傅东华译者主体性研究
1
作者 陈一琦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966-971,共6页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傅东华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为研...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傅东华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傅东华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对个人翻译立场的表述,与其翻译《红字》时实际表现出的翻译冲动,发现其所述与所为矛盾之处在于归化立场与异化冲动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在个人选择和历史演进的交缠互动中逐渐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东华 译者主体性 翻译立场 翻译冲动
下载PDF
文学翻译批评与译者的翻译立场——杨必译《名利场》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颖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7-69,共3页
本文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的翻译立场入手,结合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译文探讨译者的翻译立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影响。阐明从译者翻译立场来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 译者 翻译立场 文学翻译批评 《名利场》
下载PDF
从《实用英语》课文汉译的疏失看翻译立场的选择
3
作者 沙竺平 丁亚萍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8-60,69,共4页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及翻译过程中文化立场的探究,从《实用英语》第三册中选取若干典型句例,指出该书在课文汉译方面的某些疏漏,并希望引起教材使用者的注意,同时也希望在翻译方法及立场选择上得到大家共鸣。
关键词 《实用英语》 翻译立场 错译 漏译 汉语习惯
下载PDF
罗慕士的翻译立场——以《三国演义》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胡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9-23,共5页
罗慕士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其《三国演义》的英译本被视为在英语世界最为成功的译本之一。翻译立场对于译者在选取具体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本文以罗慕士《三国演义》的英译本为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其在翻译习... 罗慕士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其《三国演义》的英译本被视为在英语世界最为成功的译本之一。翻译立场对于译者在选取具体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本文以罗慕士《三国演义》的英译本为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其在翻译习俗、儒家文化、典故、史实、诗词等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方面采取的翻译方法,结合译者的生平和访谈,以期探究其翻译立场,并揭示其立场的成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之下,对翻译立场的研究对于文化典籍译者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英译本 罗慕士 翻译立场 文化异质性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谈译者翻译立场的确立问题——兼评祝庆英译《简·爱》谈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南松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40,共5页
翻译批评肩负着评论译作,解释翻译现象,引导翻译活动健康发展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批评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却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尔曼确立译者翻译立场理论的思索,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祝... 翻译批评肩负着评论译作,解释翻译现象,引导翻译活动健康发展的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批评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却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尔曼确立译者翻译立场理论的思索,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祝庆英同志《简·爱》译本的评论,阐明翻译批评理论对于评论者进行科学的翻译批评之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翻译批评 祝庆英 文学翻译 翻译立场
原文传递
试析译者翻译立场的确立问题——《简·爱》两译本之评析
6
作者 李新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11期153-153,共1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尔曼确立译者翻译立场理论的思索,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李霁野和黄渊深《简·爱》译本的评论,阐明翻译批评者应考虑译者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翻译环境,即译者的翻译立场进行科学的翻译批评。
关键词 贝尔曼 译者 翻译立场 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187,188,共11页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翻译立场"这一概念,指译者对其从事的翻译活动持有某种"概念"或"感觉",但译者实际持有的立场与其宣称的主张未必一致,因为翻译立场不仅受制于个人策略,更受到一系列决定译者感受和行为的历史文化参数即"译者视野"的支配。本文即从"译者视野"出发,分析《中国故事》"意译"立场的确立及其原因,探讨译者在这一立场下隐藏的文学理念和折射出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聊斋志异》 贝尔曼 翻译立场 译者视野
原文传递
青年巴金译者主体性的建立——《夜未央》译本中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春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1,共8页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比巴金在公开发表的序言中对个人翻译立场的表述,与其翻译《夜未央》时实际采取的翻译策略,发现其所述与所为间矛盾之处;其次通过与清末李石曾译本的比较,从细节的微妙处理中解读巴金真实的翻译立场;最后通过对巴金重译行为的分析和解读,从他顺应现代思潮改造母语(文言文)的"冲动"之中,剥离出另一股向古典回归的逆流。译者的主体性在个人选择和历史演进的交缠互动中逐渐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夜未央》 译者主体性研究 翻译立场 翻译冲动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风格差异考察——以《文心雕龙》两个译本对比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启雨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文心雕龙》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论著作,其英译也有多个版本,然而少有学者对其英译作系统性地研究。文章采取语料库的视角,对《文心雕龙》两个译本风格差异作了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对比研究,造成两个译本差异的原因是译者翻译立场和翻译策... 《文心雕龙》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论著作,其英译也有多个版本,然而少有学者对其英译作系统性地研究。文章采取语料库的视角,对《文心雕龙》两个译本风格差异作了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对比研究,造成两个译本差异的原因是译者翻译立场和翻译策略综合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翻译立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翻译环境对《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两个英译本差异的影响
10
作者 李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09-110,116,共3页
本文运用环境翻译理论分析了决定《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两个英译本表面差异的深层次翻译环境因素,探讨了译文是译者向其所处的翻译环境积极"妥协"的产物,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其立场必然受到翻译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 本文运用环境翻译理论分析了决定《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两个英译本表面差异的深层次翻译环境因素,探讨了译文是译者向其所处的翻译环境积极"妥协"的产物,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其立场必然受到翻译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功的译者必须适应翻译环境,被环境所接受,根据翻译环境调整翻译态度,确立自己的翻译立场。判断一篇译文的好坏不应该仅仅采取孰好孰坏的态度而应根据翻译环境所赋予其的使命及目的采取综合全面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译本 翻译环境 翻译立场
下载PDF
译者的义务与权利——从翻译的标准与策略谈起
11
作者 张玉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译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拟从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与立场的角度来谈译者的义务与权利。翻译标准为译者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 ,而选择什么样的翻译立场与策略则是译者的权利。当然译者的权利也是有限的 。
关键词 翻译标准 翻译立场与策略 义务 权利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在鲁迅翻译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2
作者 杨永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翻译立场 鲁迅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两种译本差异根源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琦 张德让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6,共6页
运用贝尔曼关于翻译立场和翻译环境的理论,分析决定毛泽东诗词两译本(外文版译本和赵甄陶译本)译文面貌差异的深层次的翻译环境因素,旨在证明译者最终确立的翻译立场是译者向所处的翻译环境"妥协"的产物,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 运用贝尔曼关于翻译立场和翻译环境的理论,分析决定毛泽东诗词两译本(外文版译本和赵甄陶译本)译文面貌差异的深层次的翻译环境因素,旨在证明译者最终确立的翻译立场是译者向所处的翻译环境"妥协"的产物,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翻译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有其不得不为之的非自主因素。这一点对于我们建立一个客观全面的翻译批评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翻译立场 翻译环境
下载PDF
翻译批译:《列王纪》戴维斯英译本研究(英文)
14
作者 Bahareh GHAREHGOZLOU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年第2期95-116,共22页
本研究采用伯曼(2009)提出的翻译批评方法论考察伊朗史诗《列王纪》戴维斯英译本。研究通过分析诗文融合、波斯诗歌构成形式、伦理困境、角色内在性质,发掘译者'翻译立场'(译者对翻译任务的理解)、'翻译项目'(译者在特... 本研究采用伯曼(2009)提出的翻译批评方法论考察伊朗史诗《列王纪》戴维斯英译本。研究通过分析诗文融合、波斯诗歌构成形式、伦理困境、角色内在性质,发掘译者'翻译立场'(译者对翻译任务的理解)、'翻译项目'(译者在特定翻译项目中表现出的规律和风格)、'翻译视域'(反映译者思维、感受和行为的语言、文化及历史要素),揭示翻译与原文间的联系。继发展伯曼(2009:30)指出的译者与其译作的'神圣化',本研究为波斯文学作品译本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 翻译立场 翻译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