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小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观 美学意蕴 艺术再现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观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虞颖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88-293,共6页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被公认为国内水准最高的中文译本。从美学角度看,朱生豪的高质量文学翻译体现了他对莎剧精髓的把握和译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他的翻译美学观首先体现在审美客体特征和审美主体特征。其中审美客体特征指莎剧原剧...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被公认为国内水准最高的中文译本。从美学角度看,朱生豪的高质量文学翻译体现了他对莎剧精髓的把握和译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他的翻译美学观首先体现在审美客体特征和审美主体特征。其中审美客体特征指莎剧原剧所具有的审美信息,审美主体特征指朱生豪作为翻译主体的特征。基于这两个审美特征,朱生豪成功地完成了对莎剧的创造性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翻译美学观 审美特征 莎士比亚戏剧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观角度试析张谷若译本《还乡》的翻译风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玲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37-139,共3页
结合托马斯·哈代及其在《还乡》中自然描写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的角度分析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探讨张谷若先生对《还乡》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张谷若 翻译美学观 翻译风格
下载PDF
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从许渊冲的翻译美学观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利 《海外英语》 2020年第7期138-139,147,共3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在21世纪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新时代背景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话语权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之中,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秀文学作品...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在21世纪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新时代背景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话语权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之中,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秀文学作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该文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美学观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许译诗歌的三美原则,体会许渊冲本人的翻译思想得到的一些启示,从而浅析作为译者以及翻译活动本身能为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做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美学观 三美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译者,异也——鲁迅“异化”翻译美学观之再阐释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智 王子春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6,共5页
鲁迅是一个有着独特见解的翻译理论家,他在充分吸收传统译论精华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保存"异国情调"的"异化"翻译观。"异化"的实质在于译作应再现原作"丰姿",暗含了审美选择、审美取向等美... 鲁迅是一个有着独特见解的翻译理论家,他在充分吸收传统译论精华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保存"异国情调"的"异化"翻译观。"异化"的实质在于译作应再现原作"丰姿",暗含了审美选择、审美取向等美学观点。本文从译者与读者的审美取向、译者的翻译审美策略、新表达的美学效应以及对译语的影响等方面解读鲁迅的"异化"翻译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异国情调 异化 翻译美学观
原文传递
论郁达夫的翻译美学观
6
作者 张英 张万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5-276,共2页
中国翻译理论大致是沿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一条轨迹发展的,这是翻译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翻译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翻译美学”这一术语明确在国内被提出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傅仲选的《实... 中国翻译理论大致是沿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一条轨迹发展的,这是翻译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翻译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翻译美学”这一术语明确在国内被提出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一般认为,傅仲选的《实用翻译美学》(1993)是我国第一部翻译美学专著。方梦之、刘宓庆、毛茶贵等都对翻译美学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界说,但对于何为翻译美学,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观 郁达夫 翻译理论 20世纪 九十年代 美学概念 国内 化境
原文传递
文化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本土特色翻译理论 被引量:8
7
作者 姜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19,共4页
从文化话语权视角出发,回顾并分析中国翻译文化话语权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色。认为中国翻译理论需以"本土特色"为核心,在彰显一脉相承的本土文化特色并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与世界文化话语融会贯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 从文化话语权视角出发,回顾并分析中国翻译文化话语权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色。认为中国翻译理论需以"本土特色"为核心,在彰显一脉相承的本土文化特色并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与世界文化话语融会贯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如此中国翻译理论方能赢得自己的话语权,在国际文化及学术领域掷地有声。提出建构以独具中国哲学特色的"美学观"为基础,以"和合生态翻译观"为体系,以"现实功用观"为方法的中国"本土特色"翻译话语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不但象征着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回归,更有利于中国翻译学以及世界文化理论体系的长足发展与完善,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提升中国翻译话语的创造力、传播中国本土特色文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话语权 本土特色 和合生态翻译 翻译美学观 翻译现实功用观
下载PDF
试论张谷若译本《还乡》对原著神韵的艺术再现
8
作者 唐美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50-52,共3页
"神韵"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艺术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内容。文学翻译说到底是原作艺术意境的再现。文章主要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三方面,探讨张谷若先生对《还乡》原著美学意韵的艺术再现。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观 神韵 艺术意境 再现 《还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