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翻译中的诗性思维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荔 包通法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3,共8页
本文所论述的诗性翻译思维认识观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诗学资源中汲取学养,是以"道象互为"的思维样式为本体,融直觉体验、理性思辨、逻辑证实和诗兴升华为"一"的,兼具理性和直觉体悟的建构性认识模式。翻译中基于这... 本文所论述的诗性翻译思维认识观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与诗学资源中汲取学养,是以"道象互为"的思维样式为本体,融直觉体验、理性思辨、逻辑证实和诗兴升华为"一"的,兼具理性和直觉体悟的建构性认识模式。翻译中基于这一思维样式可以对源语文本内涵和外延意义实现"趋一"的诗性解读和表征,同时也是对描述性、非规约的后现代研究范式的批评与反拨,是回归翻译本体论的建构性思维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思维 道象互为 翻译诗性思维 性灵思维
原文传递
再论翻译的诗性思维——答何霖生先生之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包通法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根植于中国传统诗意哲学的诗性思维对于翻译过程的揭示与解释力度,认为"象思维"是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也是翻译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关注的是原作本象与意象的融合、本义与心意的互为、... 本文旨在探讨根植于中国传统诗意哲学的诗性思维对于翻译过程的揭示与解释力度,认为"象思维"是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也是翻译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关注的是原作本象与意象的融合、本义与心意的互为、空间义与时间意的互织、历时义与此在意的相遇、一般体认与个体悟性的呼应。在翻译言语行为中以原作意象为本体和抓手,实施真理论和个性论样态的整合圆融,即内外相融无间、主客相融无间,整合象义与象意,做出适象、适义、适势、适境、适性、适旨的洽洽调和,致达"至真、至美、至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思维 思维 翻译诗性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