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 刘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仅呈现出哲学思辨的色彩,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赫尔德的这一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理论家们在"译事"耕耘的基础上,对译论进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在赫尔德那里找到了结合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施莱尔马赫 洪堡特 荷尔德林 翻译语言观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指导下的文学翻译的多重互动性研究——以杨译和莱译鲁迅小说《祝福》为例
2
作者 白东子 《海外英语》 2023年第3期17-19,共3页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语言学在西方的诞生,翻译理论研究逐渐从传统的语言学阶段,迈向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毋庸置疑,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学,但影响翻译过程及其翻译可接受性的外部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在这一宏观的背景之下,文章以王...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语言学在西方的诞生,翻译理论研究逐渐从传统的语言学阶段,迈向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毋庸置疑,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学,但影响翻译过程及其翻译可接受性的外部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在这一宏观的背景之下,文章以王寅教授在其《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所提出的“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出发,选取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简称为杨译和莱译),借助“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这一检索网站,将两种英译本中所体现的翻译的多重互动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更为全面地凸显译者、读者、作者及源文本之间的关系,在文学翻译中实现和谐翻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文学翻译 多重互动性 《祝福》 和谐翻译
下载PDF
许渊冲翻译语言观释解 被引量:3
3
作者 覃江华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5,147,148,共10页
许渊冲的翻译语言观涉及诸多翻译学核心问题。他认为,原作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也是对自己思想的"翻译";译作是译者对现实世界和原作所反映世界的双重反映和翻译。作者和译者同为创造者和翻译者。由于语言反映且仅能部分... 许渊冲的翻译语言观涉及诸多翻译学核心问题。他认为,原作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也是对自己思想的"翻译";译作是译者对现实世界和原作所反映世界的双重反映和翻译。作者和译者同为创造者和翻译者。由于语言反映且仅能部分反映世界,不同语言文字的表达力会有所差异。译文在反映现实世界和作者原意时,未必就不如原文准确、完整。翻译创造意义。在意义再生过程中,需要区分不同种类的意义,并处理好内容、风格与形式的矛盾统一问题。许渊冲还认为,通过翻译可以实现不同语言文化的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更加繁荣的世界文化。这是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翻译大同观,不仅凸显了其语言观与文化观的内在关联,而且体现出其翻译思想的要旨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语言观 文化翻译大同 意义 内容 形式 风格
原文传递
纯语言翻译观对传统的颠覆及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萍 韩松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沃尔特·本雅明提出的纯语言翻译观在形式与意义、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可译性等一些基本翻译问题上颠覆了传统观念:驳斥了"译意"的观点;消解了原作与译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悬置了"可译"与"不可译"二分... 沃尔特·本雅明提出的纯语言翻译观在形式与意义、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可译性等一些基本翻译问题上颠覆了传统观念:驳斥了"译意"的观点;消解了原作与译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悬置了"可译"与"不可译"二分。反传统的纯语言翻译观带给文学翻译这样的启示:文学翻译应重视形式的传译,摆脱意义的束缚,跳出语言的框囿,实现译作对原作的超越,把握可译性意味着强调语言的差异性,追求语言的互补性。译例的分析揭示了纯语言翻译观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实践表明:文学翻译中释放、转换纯语言、显示语言间的亲缘性、追求语言间的互补性是可能的。译者的天职正是完成语言间共生互补的伟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翻译 传统 颠覆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改荣 周玉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8-51,共4页
在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具有体验性和多重互动性的特点。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对《骆驼祥子》英译本中译者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加... 在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具有体验性和多重互动性的特点。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对《骆驼祥子》英译本中译者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加强与作者、文本、读者的互动,采取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多重互动性 译者主体性 《骆驼祥子》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高兴》英译本的文化翻译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贾立平 张钰迪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76-80,共5页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藏着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色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两个世界"四方面探究了其在乡土小说《高兴》文化翻译中的体现及其...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藏着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色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两个世界"四方面探究了其在乡土小说《高兴》文化翻译中的体现及其优越性,试图找出乡土小说文化翻译的更优选择,以期推动乡土小说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 《高兴》 文化翻译 乡土小说
下载PDF
纯语言翻译观的现实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萍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国内翻译界对纯语言翻译观的研究普遍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讨其实践指导意义,尝试将翻译界视为"玄学"和"乌托邦理论"的纯语言翻译观现实化。本文归纳总结了纯语言翻译观的精神要义,... 国内翻译界对纯语言翻译观的研究普遍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讨其实践指导意义,尝试将翻译界视为"玄学"和"乌托邦理论"的纯语言翻译观现实化。本文归纳总结了纯语言翻译观的精神要义,探求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翻译中应引入异质语言的意指方式;翻译应译形式而非意义;翻译是忠实与超越,信与自由的统一;在翻译方法上,直译应得到推崇,但为了"纯语言"的缘故,也应避免机械直译;同时,也要避免死守自身语言的偶然状态。实践证明:翻译中释放、转换纯语言,显示语言间的亲缘性和互补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语言翻译 翻译实践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关照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小芳 《宿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5-57,F0003,共4页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意象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前者只考虑源文化和作者因素,而后者只考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因素,都有其片面性,不利于当前国际跨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以翻译的"体验...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意象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前者只考虑源文化和作者因素,而后者只考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因素,都有其片面性,不利于当前国际跨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以翻译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和谐性"为切入点,论述了翻译应该既有助于文化意象的传递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文化意象的理解;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融合策略",该策略主张译文应尽可能再现源语文化意象及其内涵,真正实现翻译的和谐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 归化 异化 融合策略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语篇翻译分析与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51-53,共3页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翻译理论,对语篇翻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入手,分析了语言认知和体验对语篇翻译的影响,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在语篇翻译过...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翻译理论,对语篇翻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入手,分析了语言认知和体验对语篇翻译的影响,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语篇翻译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之对比浅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红梅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94-95,113,共3页
这篇文章首先论述了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的主要特征:语言学翻译观强调对等,文化翻译观强调交流。然后对比、分析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总结两者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接着以实例说明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 这篇文章首先论述了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的主要特征:语言学翻译观强调对等,文化翻译观强调交流。然后对比、分析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总结两者突出的区别性特点,接着以实例说明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中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学翻译观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文化翻译观更适合当今世界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翻译 文化翻译 对比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指导下导游词汉英翻译补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敏 《文教资料》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双语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多个主体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导游词翻译的过程就是研究导游翻译思维的过程。导游词翻译活动除了涉及思维因素外,还受到翻译的主客体、语言、文... 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双语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多个主体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导游词翻译的过程就是研究导游翻译思维的过程。导游词翻译活动除了涉及思维因素外,还受到翻译的主客体、语言、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某些意义走失和文化缺失的现象。有基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导游词汉英翻译 翻译补偿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华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5年第1期165-167,共3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体验与认知的重要性,坚持翻译是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制约性的动态平衡。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认知...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体验与认知的重要性,坚持翻译是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制约性的动态平衡。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要素和翻译课堂教学的目标,阐明如何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域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体验与认知 翻译教学模式 能动性
下载PDF
浅析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的汉日翻译——以口译实例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6-77,共2页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翻译作为一种具体的认知活动,具有现实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和谐性和语篇性等特征。本文以《孟姜女的故事》这一口译实例分析为中心,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具体探讨新型的汉日翻译模式。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创造性 多重互动性 语篇性 和谐性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翻译观看译者的主体性
14
作者 况新华 易勇美 《时代经贸》 2011年第16期8-10,共3页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神...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神韵。但另一方面,认知语盲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指出处在现实世界特定环境中的译者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因此只能“创而有度”,而不能歪曲原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 译者 主体性
下载PDF
语言学翻译观与文化翻译观之浅对比
15
作者 王欣欣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8期15-16,共2页
各民族文化及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导致翻译困难重重,这就诞生了两种基本的翻译观念.它们有的注重文字,有的注重文化,彼此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对这两种基本观念进行比对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 语言翻译 文化翻译 对比
下载PDF
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涵 姜诚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0期29-32,共4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诗词英译中兼顾作者、文本、译者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译者主体性 古诗词翻译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英语专业三年级笔译教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冰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8期171-173,共3页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突出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一翻译观对英语专业三年级笔译教学的启示是,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现翻译过程,培养翻译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从体验中认知原文本及原...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突出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一翻译观对英语专业三年级笔译教学的启示是,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现翻译过程,培养翻译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学生从体验中认知原文本及原文本所展示的世界的能力,以及用自然的目的语重构原文世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 英语专业三年级笔译教学 翻译能力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英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113-116,共4页
当今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外语类院校日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仍在延续着传统的以纠正语言层面的错误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语言型翻译教学”向“认知型翻译教学”的转型迫在眉睫。而建构主义又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 当今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外语类院校日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仍在延续着传统的以纠正语言层面的错误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语言型翻译教学”向“认知型翻译教学”的转型迫在眉睫。而建构主义又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翻译课堂教学更应该从语言层面的转换、结构的对比中脱离出来,转向译文言语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语言翻译教学 认知型翻译教学 建构主义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宋词的翻译——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俊 轩治峰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92-93,共2页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典型的审美价值。该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的部分观点为理论,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为例,分析翻译大师许渊冲在它的英译中,是如何构建一个符合于原作者所勾勒的现实世...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典型的审美价值。该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的部分观点为理论,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为例,分析翻译大师许渊冲在它的英译中,是如何构建一个符合于原作者所勾勒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翻译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川剧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柳荫记》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亚青 丁启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7期179-180,185,共3页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从认知与体验的视角下阐释译者主体性。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出发,研究杨宪益夫妇英译《柳荫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通过研究前人的英译作品,希望能为日后现代川剧英译提供借鉴,助力此类优秀川剧得到广泛传播;同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从认知与体验的视角下阐释译者主体性。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出发,研究杨宪益夫妇英译《柳荫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通过研究前人的英译作品,希望能为日后现代川剧英译提供借鉴,助力此类优秀川剧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也望助力以川剧为代表的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翻译 译者主体性 认知与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