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翻译理论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坤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79-86,共8页
本文从我国翻译界的历史和现状出发,针对翻译界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洋化”的争论,从美学角度论述了鲁迅在这方面的翻译理论和主张。本文还对鲁迅的功利主义的翻译观和他关于翻译评价的理论和主张进行了探讨和阐... 本文从我国翻译界的历史和现状出发,针对翻译界长期存在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洋化”的争论,从美学角度论述了鲁迅在这方面的翻译理论和主张。本文还对鲁迅的功利主义的翻译观和他关于翻译评价的理论和主张进行了探讨和阐述。本文对鲁迅的翻译理论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挖掘了许多新材料,具有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美学角度 翻译 翻译作品 译文语言 语义翻译 翻译通讯 《鲁迅全集》 翻译美学 翻译批评
下载PDF
略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葛志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81-83,共3页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翻译出来。围绕着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理由是中外语言的性质不同,在构词法、语法结构、修辞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同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可以翻译,尽管这事并不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译事三难 《天演论》 文学作品翻译 中外语言 翻译文学作品 翻译事业 翻译质量 翻译通讯 翻译工作者
下载PDF
科技翻译的业务修养——学习刘伯承元帅题词的粗浅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项啸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1,共4页
1950年1月,我军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刘伯承同志出任院长兼政委。他对翻译工作非常重视,亲自领导教材编译工作,多次给翻译人员作报告,并专门写了题词:(见《翻译通讯》1983年No.3) 军事科学的翻译:在经验上,在理论上... 1950年1月,我军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刘伯承同志出任院长兼政委。他对翻译工作非常重视,亲自领导教材编译工作,多次给翻译人员作报告,并专门写了题词:(见《翻译通讯》1983年No.3) 军事科学的翻译:在经验上,在理论上,必须有军事基本知识,才能钻研军事科学的本质;在俄文修养上,必须有发掘军事科学本质的能力;在中文修养上,必须有表达军事科学本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翻译 翻译人员 翻译通讯 教材编译 专业术语 翻译语言 军事学院 科技术语 翻译工作者 军语
下载PDF
略论“等值翻译”
4
作者 徐维垣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1984年第10期的《翻译通讯》上以显著的位置同时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第一篇是转载自当年《红旗》第18期的《翻译工作新貌》(姜椿芳),第二篇是[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谈起](高崧、陈应年)。
关键词 等值翻译 语义翻译 翻译通讯 交际翻译 纽马克 翻译工作者 陈应 翻译单位 文学作品 信达雅
下载PDF
欢迎订阅《中国翻译》杂志
5
《国防》 1988年第9期19-19,共1页
《中国翻译》原名《翻译通讯》,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它的宗旨是:开展翻译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翻译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本刊系学术性、知识性... 《中国翻译》原名《翻译通讯》,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它的宗旨是:开展翻译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翻译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本刊系学术性、知识性、群众性的翻译专业刊物,对象为译协会员、翻译工作者、外语师生、科研人员和外语爱好者。该刊辟有:翻译理论、翻译研究与技巧、笔谈、争鸣与商榷、人物介绍、翻译史话、翻译教学、国外翻译界、翻译自学之友、佳译赏析、译文比较、书摘等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事业 翻译 翻译工作者 翻译经验 翻译通讯 翻译专业 外语教学 翻译作品
下载PDF
语义、语境分析与不可译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铁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8-29,27,共3页
《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 《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一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如果在翻译中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那就是不可译性(untranslating character)。不可译性同误译(mistranslation)是不同的两码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语境分析 语境理论 山东外语教学 原文内容 表达阶段 莎士比亚全集 言外行为 中国古诗词 翻译通讯
下载PDF
“农民”译作peasant还是farmer?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河清 《语言教育》 1989年第4期36-36,共1页
《翻译通讯》1981年第4期“是peasant,还是farmer”一文的作者说,他校一位加拿大籍专家指出:“peasant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眼,在现代英语和说英语国家中早就不用了。在莎士比亚时代,peasant无田无地,社会地位低,生活很苦,说 rich peasant... 《翻译通讯》1981年第4期“是peasant,还是farmer”一文的作者说,他校一位加拿大籍专家指出:“peasant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眼,在现代英语和说英语国家中早就不用了。在莎士比亚时代,peasant无田无地,社会地位低,生活很苦,说 rich peasant就好象说 rich beggar一样不合情理,……我建议用farmer这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 现代英语 PEASANT 翻译通讯 他校 社会地位 PETROLEUM 石油产品 USERS
下载PDF
似是而非之尤
8
作者 仲人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7-47,共1页
读袁品荣同志《似是而非举隅》本刊(1990年第3期)颇有同感。似是而非的根源在于望文生义,根本没有吃透两头,却贸然下笔“译”出来应市了。似是而非的译名不仅必然译别,更有译马为鹿之虞。特别是一些应该说是有威信的单位或出版物,其指... 读袁品荣同志《似是而非举隅》本刊(1990年第3期)颇有同感。似是而非的根源在于望文生义,根本没有吃透两头,却贸然下笔“译”出来应市了。似是而非的译名不仅必然译别,更有译马为鹿之虞。特别是一些应该说是有威信的单位或出版物,其指鹿为马之译,传播更广,为害更深,纠正也就难上加难——面子关系也。 《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威信不可谓不高矣,然其法学卷竟把(比如说)“物证”(鹿也)译成了“重大证据”、“有关证据”(马也)。为什么?《法学卷》不懂法学也,望文生义而逐字死译也:“物”者“物质”也,“物证”者“物质的(material)证据(evidence)”也,故“物证”者“material evidence”也。其实,粗具法学常识者不会不知道“物证”在英语中是有其自然对应语的——“physical evidence”或“real ev(?)dence”是也。呜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语 死译 粗具 不知道 马也 “物质” 翻译通讯 出版方 外文出版社 CIVIL
下载PDF
试析《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逻辑与主题
9
作者 张庆路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2-36,共5页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以下简称“演说”)是英美文学中的名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政论经典。它历来被认为是每个学英语的人应该背诵的佳作。但要把这篇著名演说比较确切、流畅地译成中文,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翻译通讯》(《中国翻...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以下简称“演说”)是英美文学中的名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政论经典。它历来被认为是每个学英语的人应该背诵的佳作。但要把这篇著名演说比较确切、流畅地译成中文,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翻译通讯》(《中国翻译》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底斯堡演说 许渊冲教授 英美文学 翻译通讯 《中国翻译 hallow 中国翻译 永垂青史 处敬 圣化
下载PDF
关于《爱玛》苦干译文的商榷
10
作者 斯立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82-86,共5页
读了1985年第3期《翻译通讯》上发表的齐香同志的《关于翻译工作质量问题》,深有同感。姜椿芳同志在1984年第10期《翻译工作新貌》中指出:“有些翻译的书籍或报刊文章,译笔似乎流畅可读,但经不起检查,一对原文,错误之多,简直令人吃惊。... 读了1985年第3期《翻译通讯》上发表的齐香同志的《关于翻译工作质量问题》,深有同感。姜椿芳同志在1984年第10期《翻译工作新貌》中指出:“有些翻译的书籍或报刊文章,译笔似乎流畅可读,但经不起检查,一对原文,错误之多,简直令人吃惊。这种中文通顺甚至优美的外衣掩盖了译文的错误的情况,在解放前的一些译本中不鲜其例,而对今天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我认为这段话非常精确中肯,切中时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玛》 翻译工作者 翻译通讯 报刊文章 深有同感 齐香 斯密司 泛读课 刘重德 译品
下载PDF
评李白《静夜思》英译
11
作者 斯立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74-75,共2页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译诗 疑是地上霜 翻译通讯 举头望明月 原诗 真实性问题 艺术真实 诗人李白 FROST
下载PDF
简讯
12
《语言与翻译》 1985年第2期25-25,共1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世界语协会首届代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 应邀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共七十余人。大会讨论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世界语协会章程,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关键词 协会章程 一九 翻译工作者 新新疆 余人 翻译通讯 专业知识 柯坪县 常务理事会
下载PDF
译文要“雅”
13
作者 乔佳义 《运城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9-42,共4页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翻译 科技英语翻译 文笔优美 科技翻译 汉语表达 英语原文 深层结构 翻译通讯 翻译工作者 王佐良
下载PDF
Computer-based Test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14
作者 GUO Fengxi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evalu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design of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lest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system is research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evalu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design of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lest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system is researched. The system uses four layer construction design as wireles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layer, the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fusion layer,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layer,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layer. The original collection of computer-based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information is taken based on hos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sen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Bus data transmiss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system is taken based on B/S structure, the test design process and remot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usion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LabWindows/CVl and B/S structure mining system, in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cross compiler operation of the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test evaluation system are completed in application layer, in the embedded kernel and on the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ed scheduling ability of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tes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ethod, the cost time is less, and the control quality of the system is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 Spoken English translation Evaluation system B/S architecture
下载PDF
时代主潮与翻译批评话语——《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评介
15
作者 耿强 《东方翻译》 2021年第4期98-103,共6页
引言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20世纪的中国几乎每隔30年便兴起一轮翻译活动的高潮,留下有关翻译的种种"描述、分析、研究和评价"(廖七一,2020a:6),累积形成了一个有关"翻译的产品、行为者、事件和范畴"(耿强,2020:88... 引言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20世纪的中国几乎每隔30年便兴起一轮翻译活动的高潮,留下有关翻译的种种"描述、分析、研究和评价"(廖七一,2020a:6),累积形成了一个有关"翻译的产品、行为者、事件和范畴"(耿强,2020:88)的庞大的话语沉积层。对之进行文本考古,根据编年或主题编纂由相关历史文本组成的文集,此类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同时期名为《翻译论集》的论文集有三种(黄嘉德,1940;刘靖之,1981;罗新璋,1984),此外还有《翻译的艺术》(梁实秋等,1970)、《翻译研究论文集》(《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a;1984b)、《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王寿兰,1989)和《中国译学理论史稿》(陈福康,1992)等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新璋 批评话语 译学理论 廖七一 历史文本 翻译通讯 梁实秋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论英汉、汉英翻译的文章索引
16
《外语界》 1982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翻译通讯 现代外语 汉英翻译 英汉 翻译技巧 英汉翻译 翁显良 英语学习 文章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论英汉、汉英翻译的文章索引
17
《外语界》 1980年第1期30-31,共2页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外语刊物和兄弟院校的学报上,发表了不少论英汉、汉英翻译的文章,现将手头所有资料整理成这个索引,以供读者检索参考。
关键词 汉英翻译 翻译通讯 英汉 外国语 英译本 译文 英汉翻译 英译汉 丰华瞻 程镇球 汉译英 文章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