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理论对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的解释力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正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这种交际活动失败或失误。文化缺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化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 ,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文化缺...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这种交际活动失败或失误。文化缺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化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 ,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文化缺省进行探讨 ,可以获得对文化缺省系统的认识 ,并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找出合理、有效的翻译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缺省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翻译重构
下载PDF
英语科技文本中的形象思维及其翻译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吕鸣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8期198-199,共2页
该文从词句篇层面讨论了科技文本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和特点,并探讨了其翻译重构原则,具体为准确、完整和注意形象化的传递。
关键词 形象思维 科技文本 翻译重构
下载PDF
艺术语言的审美解读与翻译重构
3
作者 曹灵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语言是意识的符号,也是表达思想和感情交流的手段,还是审美传递的重要工具。以艺术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跨文化翻译,必须以对原作中的艺术语言的审美内涵进行解读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挥译文语言形、音、义的审美特点,进行思维转换和审美重... 语言是意识的符号,也是表达思想和感情交流的手段,还是审美传递的重要工具。以艺术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跨文化翻译,必须以对原作中的艺术语言的审美内涵进行解读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挥译文语言形、音、义的审美特点,进行思维转换和审美重构,再现原文艺术语言的审美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审美解读 翻译重构
下载PDF
从狄金森诗歌看英诗的逻辑背离及翻译重构
4
作者 吕鸣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2期116-117,共2页
该文通过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作品,讨论了英语诗歌中的逻辑背离现象和特点,并指出只有正确理解有违常规的逻辑背离,抓住诗歌精神,才可能在翻译时准确重构。
关键词 英语诗歌 逻辑背离 翻译重构
下载PDF
词汇衔接链的语篇连贯功能及其翻译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6-98,共3页
复现和同现衔接的识别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连贯模式,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当原文含有连贯作用较明显的词汇衔接链时,应当在目标语组织方式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完好地保留原文的衔接模式,继而实现译文在语义上的连贯。
关键词 词汇衔接链 连贯 翻译重构
下载PDF
副文本视角下《喜福会》的翻译重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央央 《现代语文》 2019年第3期90-94,共5页
副文本是指用于呈现作品、协调作品和读者关系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材料,是读者进入文本的门槛,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论述译者、出版商与读者的三角关系,检验副文本对译文的操纵性影响,本文以华裔文学《喜福会》为例,从译者... 副文本是指用于呈现作品、协调作品和读者关系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材料,是读者进入文本的门槛,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论述译者、出版商与读者的三角关系,检验副文本对译文的操纵性影响,本文以华裔文学《喜福会》为例,从译者序言、书名和封面三个副文本因素说明副文本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进行翻译重构,并结合译文,探究其所传递和凸显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翻译重构 华裔文学 《喜福会》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影视译文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重构——以迪士尼电影《木兰》为例
7
作者 高远 徐广贤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趋美的过程,对翻译审美的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中文化内容的再现效果,进而影响受众对译文中文化内容的审美体验,最终影响到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构建,因此翻译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重...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趋美的过程,对翻译审美的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中文化内容的再现效果,进而影响受众对译文中文化内容的审美体验,最终影响到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构建,因此翻译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重构有很强的指导性。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美化的语言、美好的意象和积极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探析译者对影视译本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翻译审美构建,旨在推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翻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形象 翻译重构 电影《木兰》
下载PDF
从概念的种类看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翻译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活动。因此翻译的基础层应该是概念系统。翻译思维离不开概念,翻译活动最根本的依据在于概念。英汉概念表达上的差异构成了语际间概念等价转换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用近似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翻译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活动。因此翻译的基础层应该是概念系统。翻译思维离不开概念,翻译活动最根本的依据在于概念。英汉概念表达上的差异构成了语际间概念等价转换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用近似的概念替代,或通过解释、加注予以说明。概念重构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其本质就是利用"概念的种类"这一逻辑学范畴对翻译中的概念重构予以观照,得出四种概念重构方式: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相互转化,正概念与负概念相互转化,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相互转化,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认知语境、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相互转化的结果是译文更易理解、表达更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正概念与负概念 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下载PDF
从概念之间的关系看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9
作者 谭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5-90,共6页
概念语词的意义并非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过程。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致使概念语义中的凸显性关联义素相互投射,形成具有当下语境化特征的概念意义,即概念的内涵扩大,外延缩小(或相反),因而翻译此类概念时... 概念语词的意义并非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过程。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致使概念语义中的凸显性关联义素相互投射,形成具有当下语境化特征的概念意义,即概念的内涵扩大,外延缩小(或相反),因而翻译此类概念时须依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概念重构。为此,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一逻辑学视角探讨翻译中的概念重构,根据概念之间的不同关系,总结出四种概念重构方式:利用概念间的同一关系、交叉关系、从属关系、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进行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中的概念重构 概念间的同一关系 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念间的矛盾或对立关系
下载PDF
霍译《红楼梦》中动物习语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10
作者 傅翠霞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中西方文化中动物习语有着既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内涵。从生态翻译学中"适应与选择"的角度,基于译语生态环境重构的翻译方法,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三类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翻译进行分析与评价,进一步验证了生态翻... 中西方文化中动物习语有着既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内涵。从生态翻译学中"适应与选择"的角度,基于译语生态环境重构的翻译方法,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三类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翻译进行分析与评价,进一步验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解释力,找到了动物习语新的翻译方法,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动物习语翻译 适应选择 翻译生态重构
下载PDF
跨越民族疆界 重塑民族特色——全球化语境下汉语疆界的模糊与文化翻译的重构
11
作者 郑灵芝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8期68-69,共2页
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生活中的一个客观现实,它的双向性不仅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渗透,也体现在东方对西方的融合,即殖民化和非殖民化。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疆界,不可避免地模糊了汉语的民族语言,使其日益变得包容与混杂。中国当代... 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生活中的一个客观现实,它的双向性不仅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渗透,也体现在东方对西方的融合,即殖民化和非殖民化。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疆界,不可避免地模糊了汉语的民族语言,使其日益变得包容与混杂。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冲击下呈现多元色彩,流散文学的兴起及文化翻译的交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在东西文化传播过程中,误读误译现象层出不穷。这要求译者、语言专家和外语界共同努力,使汉语在汲取外来精华的同时保留传统特色,使中西文化传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殖民化 非殖民化 翻译与混杂 文化翻译重构
原文传递
在《面纱》重译本中副文本对构建中国文化的作用
12
作者 杨沙沙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56-58,共3页
在翻译研究中,译作副文本是研究译本的一个重要视角,它可以展现译者所处文化环境对其翻译思想所造成的影响。然而,《面纱》译本中的副文本要素尚未得到充分关注。采用杰拉德·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比较《面纱》3个译本中的序跋... 在翻译研究中,译作副文本是研究译本的一个重要视角,它可以展现译者所处文化环境对其翻译思想所造成的影响。然而,《面纱》译本中的副文本要素尚未得到充分关注。采用杰拉德·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比较《面纱》3个译本中的序跋、封面和文中插图可以发现,不同译者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及其构建中国文化的意识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面纱》 翻译重构 中国文化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对重要政治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颖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相关概念外译广受关注。本文对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政治文献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五点思考建议,强调新时代此类文献翻译须超越传统思维,推进理念革新,突出译者沟通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相关概念外译广受关注。本文对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政治文献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五点思考建议,强调新时代此类文献翻译须超越传统思维,推进理念革新,突出译者沟通弥合中西方在价值观和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意识担当和角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显性翻译 重构翻译 创制翻译 差别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