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语译家顾彬的翻译阐释观
1
作者 周奕珺 贺爱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顾彬汉学家、翻译家兼作家的多重身份,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而翻译阐释观则构成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蕴涵。他的翻译阐释观,既蕴含对整个翻译理解和阐释过程的哲学思考,又富于与翻译实践密切关联的阐释策略。本文围绕顾彬探讨翻译的... 顾彬汉学家、翻译家兼作家的多重身份,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而翻译阐释观则构成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蕴涵。他的翻译阐释观,既蕴含对整个翻译理解和阐释过程的哲学思考,又富于与翻译实践密切关联的阐释策略。本文围绕顾彬探讨翻译的公开著述,从翻译的本质、时空距离与视域融合、阐释的开放性与“误解”、译者主体性及其规约四个方面阐明顾彬对于翻译阐释的理解及其提出的创见。顾彬的翻译阐释观体现出深切的时代关怀,充满着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翻译的深度思考,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西文明互鉴、世界翻译文学共同体的构建和全人类集体文化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彬 翻译阐释观 双向阐释 “误解” 译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分析《青木川》英文译本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中阳 彭潍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173-177,共5页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的呈现,经过作家的生动描述和想象,勾勒出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文化图景。该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陕西乡土文学作品《青木川》英译本Greenwood Riverside为分析案例,从信任、侵入、吸收、补偿4个分析步骤,对译者翻译译文时用到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归纳文学作品外译时文化现象的处理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乡土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乔治·斯坦纳 陕西乡土文学 《青木川》 文化现象 文学英译
下载PDF
《边城》金介甫译本阐释翻译观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1-144,共4页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这也是对沈从文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金介甫 英译 阐释翻译
下载PDF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边立红 王超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是翻译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的主体因素。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的核心就是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斯坦纳阐释翻译观所描述的四步翻译过程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译者主体性问...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是翻译活动发挥积极作用的主体因素。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的核心就是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斯坦纳阐释翻译观所描述的四步翻译过程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译者主体性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译者主体性 阐释翻译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观与视界融合——以《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林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了阐释学翻译观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史上开拓性成就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视界融合 主体间性 《南非之父 纳尔逊· 曼德拉》
下载PDF
跨语境的他述:论《浮生六记》英译者格雷厄姆·桑德斯的阐释学翻译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林歆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着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阐释学翻译观,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作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格雷厄姆·桑德斯 阐释翻译
下载PDF
阐释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宁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期67-69,共3页
作为一种研究意义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与此同时,阐释学翻译观则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文章通过对阐释学理论的相关梳理,发掘其对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阐释 阐释翻译 翻译研究
下载PDF
阐释翻译观下《飞鸟集》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璐 贺桂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最后都对译文进行了“补偿”,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研究发现,两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差异源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翻译目的、个人意识、文化观念和诗学观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译者主体性 翻译四步骤 《飞鸟集》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与启示
9
作者 范司永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67-71,共5页
阐释学翻译思想经历了创生、发展到多元的演进历程,呈现出"阐释即翻译、有效性翻译、多元性翻译"征象,为文本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领域;由于阐释各派翻译观点不一,引发了翻译标准问题的争论,为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 阐释学翻译思想经历了创生、发展到多元的演进历程,呈现出"阐释即翻译、有效性翻译、多元性翻译"征象,为文本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领域;由于阐释各派翻译观点不一,引发了翻译标准问题的争论,为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也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知识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阐释翻译 翻译思想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0
作者 杨秋灵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斯坦纳 阐释翻译
下载PDF
阐释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佩英 王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89-95,共7页
少数民族文学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学全面真实对外传播,译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原著和英译本对比,从译前文本选择、... 少数民族文学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学全面真实对外传播,译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原著和英译本对比,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方面分析了葛浩文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在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体现。研究发现,藏族文学特有的语言风格、民风习俗、人物特性在英译本中得到很好的呈现,民族文学的生命得以延续,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再创造性和受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译者主体性 葛浩文 《尘埃落定》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以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为例
12
作者 赵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11期40-41,共2页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释学就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本中体现出的译者...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释学就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本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说明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的的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翻译 译者主体性 《追风筝的人》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 被引量:52
13
作者 西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0,共5页
阐释学翻译观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本文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的基础上,对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做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所面临的肯定性阐释和批判性质疑,并对其接受效果和阐释的循环问题... 阐释学翻译观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本文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的基础上,对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做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所面临的肯定性阐释和批判性质疑,并对其接受效果和阐释的循环问题做了简明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 接受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