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内动脉翼肌段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赵士杰 赵坤 张万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5-15,共1页
结扎颌内动脉来替代结扎颈外动脉,可有效地减少上颌骨扩大切除术中出血。本文对20侧人体头部标本颌内动脉翼肌段,进行解剖学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离结扎颌内动脉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颌内动脉 翼肌 结扎颌内动脉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目标基因在鹌鹑翼肌中的表达
2
作者 欧阳钧 StephenAlway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慢病毒 介导 目标基因 鹌鹑翼肌 表达
下载PDF
颞肌翼肌炎诊断与治疗体会
3
作者 韩丽 张福胤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05-206,共2页
报告了3 例颞肌翼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以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时颞肌翼肌炎呈肌肉肿胀, 肌纤维束清晰, CT值正常。抗菌素、激素、理疗和开口训练是治疗颞肌翼肌炎的主要手段, 去除低毒性病灶对防止颞肌翼肌炎复发有... 报告了3 例颞肌翼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以开口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时颞肌翼肌炎呈肌肉肿胀, 肌纤维束清晰, CT值正常。抗菌素、激素、理疗和开口训练是治疗颞肌翼肌炎的主要手段, 去除低毒性病灶对防止颞肌翼肌炎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平 刘昌奎 +3 位作者 邓天阁 江欣 程鹏 胡开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 颞颌关节 髁突形态
下载PDF
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功能恢复的关键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兵 姚隆浩 +3 位作者 唐友盛 史俊 杨驰 王旭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对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收治的 18例 2 4侧髁状突骨折患者 ,经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片、CT及三维 CT诊断 ,选用开放性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不... 目的 对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收治的 18例 2 4侧髁状突骨折患者 ,经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片、CT及三维 CT诊断 ,选用开放性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不同的处理方法 ,并对患者术后髁状突的形态和功能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开放手术经翼外肌解剖复位的病例在术后的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尤其是下颌骨运动时偏斜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翼外肌游离复位的患者。结论 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选择翼外肌解剖复位 ,既可以增加髁状突复位的成功率 ,减少其可能引起的吸收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 骨折 坚强内固定 复位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艳红 王朝君 +3 位作者 刘凡 李艳红 高毅 张国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翼外肌封闭法,治疗组同时给予自拟当归活血汤辅助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最大张口限度大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ricton指数DI、PI、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I、PI、CM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下颌运动异常、颌面部疼痛、下颌关节弹响或杂音、烦躁易怒、口唇紫暗、入睡困难、舌象和风寒瘀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封闭法 风寒瘀阻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下载PDF
翼外肌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后骨折区新骨形成影响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江欣 胡开进 +4 位作者 邓天阁 刘昌奎 薛洋 刘平 程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颞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时新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保留翼外肌;对照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离断翼外肌。分别于术后4...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颞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时新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保留翼外肌;对照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离断翼外肌。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实验组及对照组各处死4只动物,进行显微CT(Micro-CT)扫描,观察分析骨折区新生骨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fraction,BV/TV)及骨小梁间隙宽度(trabecula space,Tb.SP)的变化,并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髁突形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显微CT图像新生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Tb.N、Tb.Th、BV/TV增加(P<0.05),Tb.Sp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外肌在颞下颌关节矢状骨折愈合过程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髁突 矢状骨折 绵羊
下载PDF
翼外肌下头注入硬化剂治疗颞颌关节复发性脱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传俊 朱祖武 +2 位作者 吴冰 王来平 张志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用硬化剂注入翼外肌下头治疗颞颌关节复发性脱位(RTMJD)效果。方法:以标有长度的7号注射针头于髁突颈稍前方平行髁突横轴进行深达2.0cm~2.2cm,缓慢后退1.0cm~1.2cm,并同时注入0.6ml~... 目的:观察用硬化剂注入翼外肌下头治疗颞颌关节复发性脱位(RTMJD)效果。方法:以标有长度的7号注射针头于髁突颈稍前方平行髁突横轴进行深达2.0cm~2.2cm,缓慢后退1.0cm~1.2cm,并同时注入0.6ml~0.8ml硬化剂后拔针。结果:经治疗的25例32例RTMJD平均随访3年,治愈率达94%;TMJ许勒位片显示治疗后的髁状突前伸范围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平均缩短4mm左右。结论:该方法治疗RTMJD简单方便,疗效可靠。其机制可能是硬化剂破坏了部分肌纤维,削弱了大开口时髁突所受的前拉力,缩小了髁突的前伸运动范围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脱位 硬化剂 治疗
下载PDF
正常翼外肌与翼外肌痉挛的肌电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霍峰 杨更森 +2 位作者 刘玉锦 马冬云 王笑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62-663,共2页
目的:对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的肌电特征。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翼外肌上下头在最大牙尖交错位... 目的:对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正常翼外肌、翼外肌痉挛的肌电特征。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实验组,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翼外肌上下头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cm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在ICP及开口运动中均有肌电活动;张口1.0cm时,翼外肌上头肌电变化较ICP时低,张口2.5cm时较张口1.0cm时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ICP,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60,0.74,无显著性差异(P>0.05);张口2.5cm时,低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0.49,0.24,无显著性差异(P>0.05);张口1.0cm时,实验组肌电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2.15,2.3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持翼外肌上下头是协同肌肉,均表现为开口时收缩的观点;翼外肌痉挛时,张口1.0cm的电位明显高于正常翼外肌电位,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电变化 颞下颌关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钙离子导入治疗翼外肌痉挛的肌电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峰 陈启新 +3 位作者 王笑茹 王宏卫 刘玉锦 马冬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38-839,共2页
目的:观察翼外肌痉挛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情况,探讨此评价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紧咬... 目的:观察翼外肌痉挛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情况,探讨此评价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cm时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结果:ICP紧咬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31和0.24,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张口2.5cm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34和0.16,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张口1.0cm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2.00和2.32,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钙离子导入治疗翼外肌痉挛能明显降低肌电电位,可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翼外肌痉挛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情况,探讨此评价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以35例单侧翼外肌痉挛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EP-500型诱发电位仪(中科电器高技术公司)测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紧咬及张口1.0,2.5cm时钙离子导入治疗前后的肌电变化。结果:ICP紧咬时,翼外肌上、下头治疗前后的肌电电位经统计学检验t值分别为0.31和0.24,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张口2.5cm时翼外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导入 治疗 痉挛 电变化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颈骨折6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昌龙 王永盛 张建伟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髁突颈部骨折时进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对髁突颈部骨折出现髁头脱位突破关节囊、髁突和髁突颈下骨折移位成角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 mm的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髁突颈部骨折时进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对髁突颈部骨折出现髁头脱位突破关节囊、髁突和髁突颈下骨折移位成角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 mm的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绕耳轮脚向上后耳颅沟切口,行翼外肌-髁突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1、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牙合关系、咀嚼力、面神经功能,三维CT重建上下颌骨,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月,所有患者面型对称、牙合关系好、开口度均较术前增大;无骨折移位、患侧咀嚼力减弱、8例额纹变浅。3月后,所有病例面型对称、开口度≥3.5 cm、开口型无偏斜、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6月后观察所有项目同术后3月。结论髁突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颈骨折 解剖复位 -髁突
下载PDF
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开云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 ,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 ,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 4 0只 5周龄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 ,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 ,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 4 0只 5周龄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 ,引导下颌前伸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分别在实验第 1、3、7、14天处死大鼠 ,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 2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常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具有高度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大鼠 细胞膜 乙酰胆碱受体 口腔正畸学
下载PDF
利用Mimics和Freefrom建立翼内、外肌三维数字化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振宇 刘阳 +2 位作者 赵卫东 黄文华 钟世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建立精确翼内肌、翼外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1具合适的尸体头颅标本,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实行全头颅连续薄层CT容积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对层厚为0.625 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再使用FreeFrom自由造型... 目的:探索一种建立精确翼内肌、翼外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1具合适的尸体头颅标本,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实行全头颅连续薄层CT容积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对层厚为0.625 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再使用FreeFrom自由造型系统进行修正.结果:利用CT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和FreeFrom自由造型系统中建立了翼内肌、翼外肌的具有比较清晰解剖学形态三维数字化模型.结论:重建获得的翼内肌、翼外肌三维数字化模型,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可以进行在体的形态结构测量,有利于进一步活体解剖学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并为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鹏 刘昌奎 +3 位作者 刘平 邓天阁 江欣 胡开进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成2组。采用截骨术造成动物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组A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保留其功能。组...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成2组。采用截骨术造成动物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组A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保留其功能。组B在术中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着,阻断其功能。术后2、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并分离完整的颞下颌关节(TMJ)大体下观察,按TMJ矢状方向分成内中外各1/3固定,HE染色和丽春红三色染色。结果组A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B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致更多新骨形成,甚至发生关节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骨折 强直
下载PDF
人翼外肌肌内神经肌梭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跃蓉 刘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研究人翼外肌肌内神经和肌梭配布特征,以期深入了解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特性。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翼外肌肌梭以及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翼外肌上、下头有各自独立的神经支。支配翼外肌... 目的:研究人翼外肌肌内神经和肌梭配布特征,以期深入了解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特性。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翼外肌肌梭以及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翼外肌上、下头有各自独立的神经支。支配翼外肌上头的神经支较短而细小,入肌后分出两个次级分支,与肌纤维排列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向肌止点处走行;支配下头的神经支较粗,入肌后在肌纤维之间迂曲走行,发出呈树支状的多个次级分支,分支间无吻合。翼外肌肌梭仅分布在上头肌腹中央,下头未发现肌梭。结论:翼外肌具有划分亚部的形态学特征,每一亚部作为一个功能独立体在整肌功能中行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神经
下载PDF
绕耳轮脚切口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颈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昌龙 王永盛 张建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73侧)髁突颈骨折行耳屏前绕耳轮脚切口,向前下沿外耳道前缘颞下颌韧带关节囊表面将覆盖在关节表面的腮腺上极翻起,向前牵拉腮腺组织,不用显露耳颞神...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新入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73侧)髁突颈骨折行耳屏前绕耳轮脚切口,向前下沿外耳道前缘颞下颌韧带关节囊表面将覆盖在关节表面的腮腺上极翻起,向前牵拉腮腺组织,不用显露耳颞神经、颞浅血管及面神经,显露颞下颌韧带和关节囊;在直视下寻找移位的髁突,将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后1、3、6月复诊。结果术后3月,所有局部伤口耳轮脚上切口隐蔽仅见耳屏前愈合线、面型对称、开口度≥3.5cm、开口型无偏斜、关系好、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伤口愈合线隐蔽。结论髁突颈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切口隐蔽,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屏耳轮脚 髁突颈骨折 -髁突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琳 刘洪臣 +1 位作者 徐娟 罗颂椒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颌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 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颌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 导下颌向前 Na+/K+-ATPase
下载PDF
翼外肌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殷学民 李子文 +1 位作者 刘啸 宋梦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 目的 :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节窝应力主要集中于与关节盘相接触的功能面。在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移分布中,从关节盘前带至关节盘中间带,位移趋势逐渐增大,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出现位移撕裂带,从关节盘中间带至关节盘双板区位移逐渐递减;而颞下颌关节整体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关节囊前份的翼外肌上头附着区。结论: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此区域关节盘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功能运动时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明勇 王美青 封兴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翼外肌上下头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特征。方法 检测了16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失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小张口(约10mm)、中度张口(约25mm)状态下,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 目的 探讨翼外肌上下头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特征。方法 检测了16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失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小张口(约10mm)、中度张口(约25mm)状态下,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活动。结果 翼外肌上头在小张口时电位(0.10mv)低于ICP紧咬时的电位(0.21mv),而中度张口时电位(0.17mv)接近于ICP紧咬时的电位;翼外肌下头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时电位(0.14mv、0.24mv、0.34mv)递增。结论 翼外肌上下头均参与张口运动,共同将髁状突、关节盘拉向前下方,而在ICP紧咬时,翼外肌上头亦收缩,其作用是维持生理状态下关节盘相对于髁状突、关节结节的稳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功能活动 生理功能 牙尖交错位
下载PDF
不同位时翼外肌对颞下颌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学民 张琰 +4 位作者 李子文 刘啸 宋梦阳 王方圆 刘小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在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张口位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对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及两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已经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不同位时进行翼外肌加载,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生... 目的研究在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张口位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对关节盘的生物力学影响及两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已经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不同位时进行翼外肌加载,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最大张口位时,关节盘应力集中区较牙尖交错位时向前外侧移动,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存在明显位移差,形成位移撕裂带,而在牙尖交错位时则无类似位移差现象。结论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最大张口位时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的应力集中,在关节盘中间带形成位移撕裂带,导致此区域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