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培 毛光兰 +3 位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陶晶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 MPR重建CT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圆孔、翼管、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圆孔、翼管、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圆孔和翼管分别位于蝶窦腔的上、下方,长度(4.05±0.81)mm和(14.49±1.60)mm,冠状重建影像可较清晰显示其位置关系。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组技术 CT影像
下载PDF
翼腭间隙通道的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观测
2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吴清武 刘恒兴 李文奇 周小兵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MPR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翼管、圆孔、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差异。翼管、圆孔、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翼管前口横径(3.56±0.74)mm,后口横径(1.64±0.63)mm;圆孔前口横径(3.41±0.72)mm,后口横径(3.18±0.60)mm,翼管前、后口横径之间和圆孔前、后口横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MPR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 三维重建 CT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