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老子《道德经》中的为官之德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允鹏 姜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46-348,共3页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的为官之德。这为我们如何根据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有权后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问题...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的为官之德。这为我们如何根据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解决好“当干部为什么”、“有权后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领导干部 从政道德建设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思想的现代企业管理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庆华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本文试图挖掘老子《道德经》与现代管理相关的企业自身能力认识、企业发展规划及企业家素质等方面思想,古为今用,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家素质
下载PDF
图书的网络自媒体传播特征——以老子《道德经》释义及解读为例
3
作者 曹健敏 《科技传播》 2015年第13期82-83,共2页
以老子《道德经》的释义和解读为例,分析图书在网络自媒体传播中的逐渐兴盛。其信息传播在传播者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个性化、体验式的解读有了生存和传播空间。网络时代社交媒体、自媒体利器... 以老子《道德经》的释义和解读为例,分析图书在网络自媒体传播中的逐渐兴盛。其信息传播在传播者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个性化、体验式的解读有了生存和传播空间。网络时代社交媒体、自媒体利器,有利于图书的多元解读和创新发展。而网络自媒体传播所形成的噪音和冗余,也需要我们通过主流传播渠道加以规避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解读 网络自媒体 传播特征
下载PDF
我无为而生自化——老子《道德经》的教育启示
4
作者 刘晓光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9期56-57,共2页
"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人做事遵循事物本身法则,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 "无为而无不为"是中国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人做事遵循事物本身法则,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和境界。"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第57章),意思是我顺应自然,按事物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规则去做,不乱为,不妄为,老百姓就会自然转化。那么在教育中,我们是否可以顺应学生成长天性,无为而教,让其自然化育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无为而无不为 教育启示 老子《道德经》 顺应自然 做人做事 事物本身 无为而教
原文传递
老子与《道德经》
5
作者 刘庆莲 《科教文汇》 2011年第8期63-64,共2页
老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互相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但他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最终坠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
6
作者 傅亚成 姜寿田(解读) 《书法》 2022年第3期201-201,共1页
释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老子《道德经》释义:圣人无主观用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处我加以称誉,不善处也加以包容称赞,终会得到善;诚信者我相信他,不诚信者... 释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老子《道德经》释义:圣人无主观用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处我加以称誉,不善处也加以包容称赞,终会得到善;诚信者我相信他,不诚信者我也相信他,终归会得到诚信。解读:本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老子说的"圣人无常心",即道家所谓,复归自然,无师心自用,自饰其智,而以天下民众之心为心,最终会让民众心悦诚服,而得天下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复归自然 无常 诚信 圣人
原文传递
道的教育与教育之道——论老子的“可道哲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翔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6年第2期41-65,40+213-214,共28页
老子哲学的特质是"可道哲学",即由形而上的道本体论出发,通过其内在的体相、体用的矛盾运动,转换为实践、认识的方法论,从而衍生出一整套社会治理哲学和人生哲学。可道哲学的精髓,是无有叠加态这一"玄之又玄"的事... 老子哲学的特质是"可道哲学",即由形而上的道本体论出发,通过其内在的体相、体用的矛盾运动,转换为实践、认识的方法论,从而衍生出一整套社会治理哲学和人生哲学。可道哲学的精髓,是无有叠加态这一"玄之又玄"的事物所显示的宇宙最基本、最普遍的矛盾关系及其辩证运动,正是它发起、推动和演绎了地老天荒、生机盎然的"世界之舞"。概括地说,"玄之又玄"的无有叠加,是老子可道哲学的核心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可道哲学所演绎的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内在法则。可道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即是道的教育。老子认为道具有"可道"的本性,因而"可以为道",即可以通过无为自化的内在力量,引导人类加入大自然地老天荒的恒久舞会,与万物相拥而舞、和谐共存。人类的教育,应该充分理解道的教育的旨趣,成为悟道合道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可道哲学 道的教育 教育之道
下载PDF
善意如春风,无痕却温馨——一篇有关“善意”的材料作文导写
8
作者 金娉娉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5期55-56,共2页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善行无辙迹。”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是积德不需人见,是善意匡如清流。善良,如春雨潜夜,润物无声;善良,如冬日暖阳,驱...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善行无辙迹。”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是积德不需人见,是善意匡如清流。善良,如春雨潜夜,润物无声;善良,如冬日暖阳,驱散凛冽;善良,如微风拂柳,盎然生机……你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并且会将它植根心田,然后生根发芽,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导写 老子《道德经》 盎然生机 润物无声 无痕 善意 冬日暖阳
下载PDF
晚哲之思
9
作者 黄永碤 《福建艺术》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镇邦路是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建成的,和开元路、大同路、中山路等形成厦门近代城市的架构。当时商业日趋繁荣,建筑中西合璧连廊连柱,形成独特的骑楼建筑群,现在依然是厦门的城市核心。就在镇邦路有一栋名为“楼”的房子,是祖籍... 镇邦路是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建成的,和开元路、大同路、中山路等形成厦门近代城市的架构。当时商业日趋繁荣,建筑中西合璧连廊连柱,形成独特的骑楼建筑群,现在依然是厦门的城市核心。就在镇邦路有一栋名为“楼”的房子,是祖籍泉州的黄家在厦门的旧居。“”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乎,虚西不屈,动而愈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口通商 城市核心 近代城市 开元路 老子《道德经》 中西合璧 天地之间 大同路
下载PDF
老子的圣人之治:无为而无不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万强 易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6-18,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圣人作为得道者,有道者,其对道之玄德的认识和体察,在应对世间事物时所保持的自然虚静之"玄同"境界,以"贵身"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必备条件,并进而提出"三宝"作为施政主体(圣人)的所必须持受的... 本文通过分析圣人作为得道者,有道者,其对道之玄德的认识和体察,在应对世间事物时所保持的自然虚静之"玄同"境界,以"贵身"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必备条件,并进而提出"三宝"作为施政主体(圣人)的所必须持受的伦理道德要求。并指出圣人的清净寡欲、慈、俭、谦下不争,本身即是圣人的"无为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圣人之治 玄德 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下载PDF
老子尊道贵德尚和的“玄同”愿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明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1,共3页
《老子》五千言,同《易经》、《论语》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始经典,是上古先哲的智慧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所昭示的尊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贵德而无为的爱民治国理念,尚和而不争的少私寡欲警言,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尊道 贵德 尚和
下载PDF
西班牙汉学家毕隐崖对《道德经》的翻译与诠释
12
作者 黄垚馨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24-129,205,共7页
《道德经》在西班牙拥有数种具学术价值的译本,其中毕隐崖(Iñaki Preciado Idoeta)率先翻译1973年出土的帛书《老子》而获得国家肯定,更于2006年推出通行本、帛书与竹简《老子》并行的译作。他在译介和阐释过程中进行中西比较文化... 《道德经》在西班牙拥有数种具学术价值的译本,其中毕隐崖(Iñaki Preciado Idoeta)率先翻译1973年出土的帛书《老子》而获得国家肯定,更于2006年推出通行本、帛书与竹简《老子》并行的译作。他在译介和阐释过程中进行中西比较文化、哲学的考察,其内容攸关经典外译研究。本文首先介绍汉西《道德经》译本,并从毕隐崖对《老子》背景的解读,了解其译介过程中的想法,进而发现毕隐崖《道德经》译本的诠释路径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毕隐崖 经典外译 西班牙汉学
下载PDF
细节取胜方成大事
13
作者 王丹誉 《群众》 2023年第20期64-65,共2页
老子《道德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故事:唐代名臣郭子仪拆除私宅围墙助成一生功德;吕元膺从小棋子识得大诚信;刘思立谏罢农忙出... 老子《道德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故事:唐代名臣郭子仪拆除私宅围墙助成一生功德;吕元膺从小棋子识得大诚信;刘思立谏罢农忙出使抚巡;郑浣从小小一片馒头皮识才断人……《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意思是说,圣明的人重视并谨慎处置细小的事情,行为举动适合时宜。古人强调敬小慎微,认为不能在细节上取胜,就很难在大事上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决定成败 老子《道德经》 郭子仪
下载PDF
光復讲太极 无限可能的混沌——谈无极与太极
14
作者 蔡光復 《中华武术》 2023年第8期30-32,共3页
“无极”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概念之一,是对道的“强名”。最早出现无极这一哲学范畴的文献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意指,深知光明,却安于幽玄,以此作为天下效法的范... “无极”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概念之一,是对道的“强名”。最早出现无极这一哲学范畴的文献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意指,深知光明,却安于幽玄,以此作为天下效法的范式。而作为天下效法的范式,就不会背离“无为而无不为”的常德,就能回复到道朴而未散的原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哲学 老子《道德经》 原始状态 无极 常德
下载PDF
中医药中的“三”字经
15
作者 贾文魁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蕴含特殊意义的数字。老子《道德经》中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文解字》说:“三,天、地、人之道也。”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处处彰... “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蕴含特殊意义的数字。老子《道德经》中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文解字》说:“三,天、地、人之道也。”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处处彰显着与“三”相关的文化元素。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天地相参 中医药知识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说文解字》 二生三 人之道 特殊意义
下载PDF
练功的内感与生活
16
作者 肖峰 《中华武术》 2023年第8期58-59,共2页
老子《道德经》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对此的解释各有各的说法,从局部个体的练功体验来讲,可以理解为身心获得练功内在感觉的描述。身心的内在感觉是抽象的存在。武谚云:但求神意足... 老子《道德经》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对此的解释各有各的说法,从局部个体的练功体验来讲,可以理解为身心获得练功内在感觉的描述。身心的内在感觉是抽象的存在。武谚云: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是强调重视内在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内在感觉 练功 有物 身心
下载PDF
经济治理的要旨在于建立和维护竞争秩序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兴元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21年第11期21-22,共2页
虽然市场经济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创造财富、增进人类福祉的最好方式。但是,发展市场经济也有不同的玩法。老子《道德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意被清朝著名学者杭世骏进一步引申为:"烹小鲜不可扰,... 虽然市场经济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创造财富、增进人类福祉的最好方式。但是,发展市场经济也有不同的玩法。老子《道德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意被清朝著名学者杭世骏进一步引申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解释道:"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故训传》 《毛传》 杭世骏 治大国若烹小鲜 人类福祉 竞争秩序 老子《道德经》 治民
下载PDF
李柏朝《老子道德经贯珠解》的特色与成就
18
作者 谢清果 王婕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老子道德经贯珠解》成书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共76页,作者为李柏朝。书籍发行当年,李柏朝自杀身亡。其知己王沧萍感慨李柏朝著书既不为沽名钓誉,也非生计所迫,而是想以老子之道启迪人心、净化浊世,"李君虽死而李君之精神则不死... 《老子道德经贯珠解》成书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共76页,作者为李柏朝。书籍发行当年,李柏朝自杀身亡。其知己王沧萍感慨李柏朝著书既不为沽名钓誉,也非生计所迫,而是想以老子之道启迪人心、净化浊世,"李君虽死而李君之精神则不死矣"~1。正是有感于人们"于老子之说,非但不知敬懔奉持,抑且视为蛇蝎"~2的社会现实,李柏朝心怀"一扫神秘欺人之谈,而以科学的哲学的最新学理出之"~3之志,以贯释之法注解《道德经》。李柏朝的《老子道德经贯珠解》~4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对老子《道德经》思想的阐发散发着浓浓的救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 自杀身亡 贯珠 李柏 老子《道德经》 沽名钓誉 李君 老子之道
原文传递
由术至道——浅议李小龙中国武道成功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建华 郝钢 《中华武术》 2021年第7期40-46,共7页
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李小龙《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易而始,老子《道德经》亦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李小龙《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易而始,老子《道德经》亦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禅宗六祖慧能《坛经·般若品》有云:"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儒家孔夫子则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道德经》 六祖慧能 天下母 吾道一以贯之 《易经》 李小龙 孔夫子
下载PDF
观复中华艺术 传承古老技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安 《天工》 2019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一、观复中华艺术观复: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甚深... 一、观复中华艺术观复: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子《道德经》 宇宙万物 观复 致虚极 守静笃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