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陈元赟的实学思想——以《老子经通考》为中心
- 1
-
-
作者
李丽
-
机构
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余姚市虞世南书法研究中心
-
出处
《创意城市学刊》
2021年第1期V0160-V0171,共12页
-
基金
2020年度杭州市余杭区社会科学课题“陈元赟的实学思想:以《老子经通考》为中心”(Yhsk20Z04)研究成果。
-
文摘
明末清初,浙江余杭人陈元赟(1587~1671)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东渡日本,之后寓居日本52年。在寓居日本期间,陈元赟于日本宽文十年(1670)84岁高龄时完成了其代表作《老子经通考》一书。在书中,陈元赟对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宋代理学家林希逸(1193~1271)所著《老子鬳斋口义》的内容进行了猛烈批判,在批判林希逸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老子之道是“人伦之实理”“虚无者,实理也”“老子之学务其本而已”等主张,这些观点对江户时期老子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考察《老子经通考》中对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的批判为中心,并以此管窥陈元赟实学思想之一端。
-
关键词
陈元赟
《老子经通考》
林希逸
《老子虞斋口义》
实学思想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陈元赟《老子经通考》中对林希逸的批判
- 2
-
-
作者
林汝达
-
机构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处
《老子学刊》
2020年第1期12-22,共11页
-
文摘
陈元赟作为明朝晚期东渡日本的杰出学者,其《老子经通考》一书集中反映了其以实学阐释《老子》的思想特征。通过分析《老子经通考》中对林希逸"有无中道""圣人无所容心""礼出于人伪"三个观点的批判,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现陈元赟所处时代的实学思潮,同时对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史也有辅助。
-
关键词
陈元赟
老子经通考
实理
林希逸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