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随笔二——外行写的三则“老学”小文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幼彬 《建筑师》 2023年第4期46-47,共2页
我是学建筑学专业的,我写的书里有些内容论及“老学”。我担心“老学”学者不会看“建筑圈”的书,我写的论及“老学”的文字,很可能不为“老学”研究者知晓。因此,特地写这篇短文,我想如果能通过《建筑师》杂志发表在新媒体平台上,或是... 我是学建筑学专业的,我写的书里有些内容论及“老学”。我担心“老学”学者不会看“建筑圈”的书,我写的论及“老学”的文字,很可能不为“老学”研究者知晓。因此,特地写这篇短文,我想如果能通过《建筑师》杂志发表在新媒体平台上,或是与“老学”有关联的刊物上,就可以向“老学”研究者提供我的跨行信息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新媒体平台 《建筑师》 信息线索
下载PDF
“过程”之“道”的英译与阐释——兼论“全球老学”的意义与启示
2
作者 蔡觉敏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学界通常认为,安乐哲对“道”一词的译法迥异于常见译法,它体现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视角。但如系统研读早期译本,则会注意到“过程”之意可上溯至这些早期译本及社会思潮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后,“道”的“过程”之意逐渐显豁,相应的“... 学界通常认为,安乐哲对“道”一词的译法迥异于常见译法,它体现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视角。但如系统研读早期译本,则会注意到“过程”之意可上溯至这些早期译本及社会思潮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后,“道”的“过程”之意逐渐显豁,相应的“道”之英译也越来越“变形”,但它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它能引导人们在现世社会中实现“横向超越”。这一“变形”的翻译个例启发我们如何处理典籍翻译中“历史的”与“经典的”翻译的统一,如何从全球老学角度理解《道德经》译本独立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英译 过程哲学 全球
下载PDF
百年芬兰文老学译介源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聚焦百年芬兰老学研究的历史浮沉,可以看到两种源流促成了北欧老学的勃兴:一是欧洲语种的转译途径,二是芬兰入华传教士汉学家对道家智慧的世纪追寻。这两种源流的交汇使得20世纪中叶以来的芬兰老学译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过聂米宁、... 聚焦百年芬兰老学研究的历史浮沉,可以看到两种源流促成了北欧老学的勃兴:一是欧洲语种的转译途径,二是芬兰入华传教士汉学家对道家智慧的世纪追寻。这两种源流的交汇使得20世纪中叶以来的芬兰老学译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过聂米宁、阿波宁与米娜等汉学家的开拓,芬兰当代老学研究聚合了欧洲多语种译本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考古新发现,发展出比较经学视野下的新型译介范式。百年芬兰老学译介的源流线索折射出中国道家经典走向欧洲的多维度发展路径,为深度理解“中国-北欧”道学与神学本体论终极视阈汇通与核心价值观的对话模式开启了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道家 源流谱系 比较经学
下载PDF
杨慎老学思想研究
4
作者 罗家乐 盛作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这部分主要涉及严君平与韩非子二者。最后,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杨慎“以儒解老”的诠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以儒解
下载PDF
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老子》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固盛 吴雪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6,共6页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是19世纪西方世界基督教背景下对《老子》进行翻译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们对《老子》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知识经验、宗教信仰、思维特点进行的,其中既有将老子思想与基督教相比附的现象,也有对老子"道"、"自然"、"无为"等思想的合理诠释。东西方智慧通过《老子》这部伟大的道家经典得以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约翰 理雅各 卡鲁斯
下载PDF
试论北宋老学中的“无为”与“有为”之辨 被引量:6
6
作者 尹志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北宋《老子》注家对“无为”与“有为”之关系的论述,可分为四个不同的角度:一是直接就“无为”与“有为”本身而言,提出了“为出于无为”、“为之使至于无为”的观点;二是从道之体用的角度,提出了“道之体无为,道之用无不为”的观点;... 北宋《老子》注家对“无为”与“有为”之关系的论述,可分为四个不同的角度:一是直接就“无为”与“有为”本身而言,提出了“为出于无为”、“为之使至于无为”的观点;二是从道之体用的角度,提出了“道之体无为,道之用无不为”的观点;三是从天道与人事相区别的角度,提出了“生万物者无为,成万物者有为”的观点;四是从君臣职责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君无为,臣有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无为 有为 体用 君臣
下载PDF
论诗愿下涪翁拜 亦作江西社里人——由《老学庵笔记》之诗话论陆游与江西诗派 被引量:5
7
作者 阮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95,共7页
陆游晚年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保存了大量论诗的材料,体现了陆游晚年的诗学见解及其与江西诗派在诗学理论上的关系。从中可知,陆游从未脱离江西诗派,一生高度赞同江西诗派的换骨论、法度论、悟入论,并对江西诗派理论既有继承亦有批判... 陆游晚年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保存了大量论诗的材料,体现了陆游晚年的诗学见解及其与江西诗派在诗学理论上的关系。从中可知,陆游从未脱离江西诗派,一生高度赞同江西诗派的换骨论、法度论、悟入论,并对江西诗派理论既有继承亦有批判改进,江西诗风对陆游的影响贯穿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学庵笔记》 诗话 江西诗派
下载PDF
论《老子节解》的养生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固盛 王凤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节解》 养生思想
下载PDF
论《淮南子》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险峰 张鸷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qu...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无为论 三大改造
下载PDF
论顾欢的老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96,共5页
顾欢解《老》,在本体论上明确了道"非有非无"的性质,同时以"气"为桥梁阐述了道物关系,又通过"神"的概念,使道回归到人本身。其政治哲学"以无为为宗",强调"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天道以... 顾欢解《老》,在本体论上明确了道"非有非无"的性质,同时以"气"为桥梁阐述了道物关系,又通过"神"的概念,使道回归到人本身。其政治哲学"以无为为宗",强调"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天道以与善为常,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养生论要点有二:其一强调修道者的修道实践是一个主动过程,个人应该自觉地"与道相得";其二,大力弘扬生命的价值。在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发展过程中,顾欢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欢 道教重玄学
下载PDF
汉唐《道德经》注疏与老学思想的发展——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为中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亦平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4期57-64,共8页
杜光庭作为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序》中,详细记述了从汉至唐历代六十余家《道德经》注疏本,并在后面的正文中对这些注疏本的宗旨意趣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价,从而留下了一篇弥足珍贵的史料。本文... 杜光庭作为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的《序》中,详细记述了从汉至唐历代六十余家《道德经》注疏本,并在后面的正文中对这些注疏本的宗旨意趣作了独到的分析与评价,从而留下了一篇弥足珍贵的史料。本文将这篇《序》文所提供的《道德经》注疏目录放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中钩沉索隐,既展现老学思想通过注疏的方式而曲折发展的基本理路,同时也阐明杜光庭是如何在评判前人注老的宗旨意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创作中别立新解,从而将道教老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庭 《道德经》 中国思想 道教思想 评判 历史背景 文化发展 宗旨 中心
下载PDF
中国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老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与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学及... 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老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与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学及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于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而老学研究的旨归则在于,把中国老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研究 汉学界 学通史回顾
下载PDF
康有为视界中的老学内容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义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5,共5页
康有为在"戊戌政变"之前的十多年间,热衷于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并将老子纳入研究视野。在追溯老子学术身份的基础上,他着重阐释了老学的内容和特征。在康有为的视界中,如果说清虚、养生和权术构成了老学... 康有为在"戊戌政变"之前的十多年间,热衷于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并将老子纳入研究视野。在追溯老子学术身份的基础上,他着重阐释了老学的内容和特征。在康有为的视界中,如果说清虚、养生和权术构成了老学的基本内容的话,那么,与佛学相似、相通则是老学的基本特征。老学的内容及特征与他所认定的老学的流派分野紧密相关,既印证了老学不同派别的特定内容和理论侧重,又奠定了康有为对老子和老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学内容 学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老学述要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22-33,158,共13页
20世纪中国老学 ,是中国古代老学的继续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影响 ,《老子》研究出现新面貌。二三十年代形成局面 ,既有分科研究 ,也有新注释。50年代大陆地区 ,展开过唯物与唯心的讨论。最后 2 0年 ,随着传统的文化热兴起 ... 20世纪中国老学 ,是中国古代老学的继续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影响 ,《老子》研究出现新面貌。二三十年代形成局面 ,既有分科研究 ,也有新注释。50年代大陆地区 ,展开过唯物与唯心的讨论。最后 2 0年 ,随着传统的文化热兴起 ,加上新资料出土 ,老学蓬勃发展 ,研究的队伍大 ,新成果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下载PDF
北宋儒家学派的《老子》诠释与时代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固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北宋儒家人物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虽属于当时儒学中的不同派别 ,但同以儒家道德性命之学解《老子》,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老学的独特风貌... 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北宋儒家人物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虽属于当时儒学中的不同派别 ,但同以儒家道德性命之学解《老子》,这种做法反映了宋代老学的独特风貌。他们的老学思想不仅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性命 理学 子》 北宋 儒家
下载PDF
康有为对老学流派和后学的认识及其矛盾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义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10,共6页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将老子纳入了研究视野。在此过程中,他探究了老学的流派和后学,并通过考辨,确定申不害、韩非是老学中嫡派,也使杨朱、列子和庄子等人的老子后学身份变得复杂起来。这些既流露出...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将老子纳入了研究视野。在此过程中,他探究了老学的流派和后学,并通过考辨,确定申不害、韩非是老学中嫡派,也使杨朱、列子和庄子等人的老子后学身份变得复杂起来。这些既流露出康有为对老学的矛盾心态,又预示着对老子的矛盾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学流派 子后学
下载PDF
吕惠卿《道德真经传》的老学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3,共5页
吕惠卿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对老庄学甚为关注,并在老庄传注方面具有相当影响的学者。他通过注释老子《道德经》发挥己见,阐发了不同于北宋诸家解老释老的独特见解。其老学思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以道为本,... 吕惠卿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对老庄学甚为关注,并在老庄传注方面具有相当影响的学者。他通过注释老子《道德经》发挥己见,阐发了不同于北宋诸家解老释老的独特见解。其老学思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以道为本,三教圆融。和同儒道,三教互通,是北宋解老总的思想倾向。不同于诸家释老以儒学思想为本位的文化改造,吕惠卿的独到之处即在于以道家思想为根本的三教圆融;(二)"以庄解老"是吕惠卿解老的基本途径,以心契道、冥心去累的主体追求显示了与庄子超越精神的内在契合;(三)主体的以心契道,是为"妙本","妙本之余,形为事业"。吕惠卿在发掘老子内在超越精神的同时,更将之与现实政治相结合,力图经邦济世,而这正与他力主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惠卿 道德真经传 三教圆融 以庄解
下载PDF
哲学研究老学研究的回顾、反省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5,共10页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反省、理论创新与躬行实践。老子哲学的传承与创新,要充分了解老子哲学、老学史及道家文化的研究状况,对老学史源流演变及民国以来以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及其理论得失,作出总结、分析和澄清。这样才能在扬弃前人的基础上,聚焦时代精神,追踪学术前沿,转换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范式、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把老子哲学及道家文化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究 回顾与反省 理论创新
下载PDF
笔记与南宋阅读转型——以陆游《老学庵笔记》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2,共9页
笔记文体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而大盛。宋室南渡以后,一般士人圈层的社会阅读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精读经史经典,转为博读各类文本,其中又以笔记为一大宗。陆游是南宋前中期典型的笔记作家,一生创作闳富,《老学庵笔记》即为代表... 笔记文体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而大盛。宋室南渡以后,一般士人圈层的社会阅读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精读经史经典,转为博读各类文本,其中又以笔记为一大宗。陆游是南宋前中期典型的笔记作家,一生创作闳富,《老学庵笔记》即为代表。仔细分析《老学庵笔记》及相关文本,还原其材料来源和创作概貌,不仅能够厘清陆游个体的笔记阅读史,还可以借此典型个案来管窥社会阅读所反映出的一般知识圈层之知识、精神世界的近世化徵象,进而于传统历史叙述粗枝大叶的概括之外,在更细部的社会阅读领域里把握宋元明转型大潮的演进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 陆游 学庵笔记》 阅读史 宋元明转型
下载PDF
李道纯“老学”浅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卿希泰 占石窗 《船山学报》 198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本刊从本期起新辟“湖南学案研究”专栏,主要发表有关古近代湖南思想家(包括流寓)的研究成果,以期开拓船山学术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李道纯“老学”浅析》一文,对武冈道士李道纯的“老学”,考据颇详,材料丰富。... 本刊从本期起新辟“湖南学案研究”专栏,主要发表有关古近代湖南思想家(包括流寓)的研究成果,以期开拓船山学术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李道纯“老学”浅析》一文,对武冈道士李道纯的“老学”,考据颇详,材料丰富。李道纯对“老学”有较深的造诣,他的著作是值得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道纯 真常之道 道德会元 全真道 薛道光 道德真经 陈致虚 王重阳 张伯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