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时期“老少盐”盐业政策的阶层态度差异
1
作者 李晨灏 郑园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清乾隆时期,为宏达圣恩,匡救贫难,推行“老少盐”政策,出台伊始直至废除各阶层反响不一,统治者与民众持赞成态度,官员则衍生为支持、驳斥两派,致使社会各地执行力度千差万别。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地区差异、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密切关联。阶... 清乾隆时期,为宏达圣恩,匡救贫难,推行“老少盐”政策,出台伊始直至废除各阶层反响不一,统治者与民众持赞成态度,官员则衍生为支持、驳斥两派,致使社会各地执行力度千差万别。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地区差异、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密切关联。阶层的态度差异不仅彰显了各地域之间的异质性与复杂性,也表现了政策之下阶层利益诉求的排斥性与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老少盐 态度差异 阶级诉求 博弈
下载PDF
清乾隆朝“老少盐”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庆 陆玉芹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9,共11页
老少盐是乾隆元年(1736)制定的用以赡养产盐州县贫难百姓群体的食盐优待政策,但并未在所有盐区一体推行,各地执行时也未全然照搬户部议案。乾隆四十三年以后,并未一刀切地彻底取消老少盐。无论是老少盐政策的实施抑或调整,均展现出极大... 老少盐是乾隆元年(1736)制定的用以赡养产盐州县贫难百姓群体的食盐优待政策,但并未在所有盐区一体推行,各地执行时也未全然照搬户部议案。乾隆四十三年以后,并未一刀切地彻底取消老少盐。无论是老少盐政策的实施抑或调整,均展现出极大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各地余盐产量及处置方式、原有食盐政策的匹适度乃至官员的为政素养密切关联。老少盐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表明清代的盐业政策制定与调整大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央对地方的盐政控制保有相应的柔性空间。国家盐业政策的设计宗旨虽是在维系盐业秩序的同时获取财赋,但民生依旧是其间的重要考量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老少盐 区域差异 民生
原文传递
清代近场社会扶贫困境与制度变革——以老少牌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小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02,共10页
传统中国社会救助以国家为主,弊病丛生。近场社会靠盐吃盐,贫民早已形成贩盐自助传统。清廷先后出台弛禁贫民贩盐条例和老少牌盐条例,将近场贫民贩盐自助行为合法化,以开辟近场社会救助新途。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群体藉此牟利,该惠政在实... 传统中国社会救助以国家为主,弊病丛生。近场社会靠盐吃盐,贫民早已形成贩盐自助传统。清廷先后出台弛禁贫民贩盐条例和老少牌盐条例,将近场贫民贩盐自助行为合法化,以开辟近场社会救助新途。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群体藉此牟利,该惠政在实际运作中陷入困境。乾隆中后期老少牌盐条例被逐渐废除后,各省近场贫民救助机制构建因结合地方实情而呈现多元特征。至晚清清廷实施票盐法,旨在确保国家盐课收入,未能顾及近场社会救助,故两浙保留的牌盐、两淮实施的筹盐,其他盐区的盐商出资养赡等救助机制纷纷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近场社会 老少条例 社会救助
下载PDF
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吕小琴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明清近场私盐贩卖主体为贫难人群。他们大都迫于生计,或就近贩盐,或跨区贩盐,通过赚取差价取得一定收入,贩卖近场私盐虽然有悖于法,但却是近场社会贫难人群重要的生计模式,具有社会合理性。因此,在杜绝近场私盐的同时进行近场贫难人群... 明清近场私盐贩卖主体为贫难人群。他们大都迫于生计,或就近贩盐,或跨区贩盐,通过赚取差价取得一定收入,贩卖近场私盐虽然有悖于法,但却是近场社会贫难人群重要的生计模式,具有社会合理性。因此,在杜绝近场私盐的同时进行近场贫难人群救助就成为摆在明清历代统治者面前的难题。从明代近场私盐弛禁条例到清代老少牌盐制度,明清统治者不断尝试以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一兼具盐业管理和社会救助双重属性的治理问题,但制度施行后的效果远未达到统治者的预期,最终导致老少牌盐制度被废,仅保留近场私盐弛禁条例。究其原因,贩卖私盐只需惩罚,但救助却需要管理。以私盐合法化的手段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等于将低成本的刑罚问题转化为高成本的管理问题,这显然已经触及了明清统治者治理能力的"天花板",甚至民国时期依然没有突破此种治理瓶颈。因此,近场私盐治理改革必然面临无疾而终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近场私 改革困境 制度移变 弛禁条例 老少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