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廖云杰 柳茵 +2 位作者 李万猛 陈蓓 王维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在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a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发生及分布,初步明确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老年患者...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在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a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发生及分布,初步明确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老年患者共182名,分别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进行登记评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诊断及其合并症、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分(IADL评分)、血液生化检查;MRI资料评估包括CMB是否存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室旁高信号(periventricularhighsignal,PVH)、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的程度和分布;然后通过统计学来分析CMB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CMB(-)相比,CMB(+)组TIA患者既往缺血性中风史阳性者所占比例更高,其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低、而平均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I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MB(+)分布:CMB弥漫型组中LI及DWMH明显高于脑叶组及深部结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的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脑叶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严重PVH(OR=7.01);深部结构CMB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OR=6.80);而与弥漫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LI数目及DWMH(OR=9.4;OR=7.88)。结论CMB的发生与分布与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及TG有关,有助于CMB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短暂性缺血发作 磁敏感加权成像 白质高信号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胶囊治疗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兴银 付印 王立宪 《蛇志》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蝮蛇抗栓酶胶囊 治疗 疗效 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朱琳 吕逸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匹配的患者分为衰弱前期组、衰弱组,两组各132例,另选取同期132例未伴衰弱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三组患者进行连续随访24个月,并以脑血管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新发卒中、再发TIA、全因死亡情况等。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预后,并建立回归模型对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2.4±2.3)个月,共有68例(17.2%)脑血管事件,包括15例(3.8%)全因死亡,33例(8.3%)再发TIA,20例(5.1%)新发卒中。就三组再发TIA率而言,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对照组分别为7.6%、4.5%、3.0%,P=0.027;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3%、15.2%、9.1%,P=0.016。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HR=2.114,95%CI:1.128~3.962,P=0.021)和衰弱前期(HR=1.526,95%CI:1.042~2.235,P=0.030)仍然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衰弱可显著增加老年TIA患者再发TIA的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短暂性缺血发作 老年 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PAF、sCD40L、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文超 尹涛 +3 位作者 杨雪辉 王睿健 张盟盟 张明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38-1542,共5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补体1q(C1q)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非脑梗死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情况,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81%、0.927,高于或大于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单独预测(P<0.05);ABCD2评分、血清PAF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清sCD40L、C1q单独预测的灵敏度(P<0.05);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血清C1q单独、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血清C1q单独预测的特异度高于4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特异度(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有颈部血管斑块、发作持续时间≥15 min、发作频率≥2次/月,以及ABCD2评分,血清PAF、sCD40L、C1q、IL-6、hs-CRP水平升高均密切相关,且ABCD2评分及血清PAF、sCD40L、C1q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ABCD2评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CD40配体 补体1q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酰甘油与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爱莲 马小宏 张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349例TIA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APOE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不同TG水平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TG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随访6个月,共45例(12.89%)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发生组TG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及TG升高患者E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低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E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未发生组及TG正常患者(P<0.05)。校正TIA持续时间、TIA发作频率后,TG、APOE基因型E3/3、E3/4及等位基因ε4仍是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结论TG升高与APOE基因型E3/4在TIA发生急性脑梗死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符合次相乘模型,TG升高可增强APOE基因型E3/4对TIA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梗死 三酰甘油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常小娜 何文进 +8 位作者 蔡炜琼 钟立清 丁庆社 代琳玉 郑美娴 邱广美 曹玉竹 卢睿 杨世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 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06—2023-04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7 d内临床诊断继发性脑梗死状况分为脑梗死组(n=22)与非脑梗死组(n=48),对比2组全脑CT灌注参数,经ROC曲线分析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最佳阈值,对比全脑CT灌注参数、DWI及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CBF、CBV低于非脑梗死组,TTP、MTT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采用ROC分析获取CBF、CBV、TTP、MTT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670、0.854、0.681、0.754,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AUC为0.92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全脑CT灌注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77.27%,特异性95.83%,Kappa值0.75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81.82%,特异性97.92%,Kappa值0.828;两项联合诊断TIA继发脑梗死的敏感度95.45%,特异性95.83%,Kappa值0.902,一致性较好。结论全脑CT灌注及DWI诊断TIA继发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CT灌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浩 卢慧敏 刘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葡萄糖代谢、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n=33)、对照B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A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葡萄糖代谢、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n=33)、对照B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A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B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3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卒中风险(ABCD^(2)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葡萄糖代谢(K_(E)值、T_(max)值)、血小板活化[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免疫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17、IL-2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A组的75.76%和对照B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ABCD^(2)、NIHSS评分以及K_(E)值、T_(max)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CD62p、PAF、GMP-140和IL-17、IL-23及HMGB1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TIA,可改善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及神经功能,降低卒中风险,且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这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及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川芎嗪 神经功能 丁苯酞 葡萄糖代谢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8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2 位作者 王拥军 许杰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51,共12页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及监测的认识,规范长期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组织相关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经多轮专家意见收集和研讨,拟定本科学声明。本科学声明对IS及TIA患者长期血脂管理、长期血脂监测及重点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长期血脂管理临床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管理 科学声明
下载PDF
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探讨
9
作者 杨敏 张芳 张丽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基于TIA单病种临床路径护... 目的:探讨基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基于TIA单病种临床路径护理的优质护理,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基于TIA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对TIA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跌倒/坠床风险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肌力情况及出院指导落实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对TIA健康知识知晓评分、跌倒/坠床风险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及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对TIA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跌倒/坠床风险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对TIA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跌倒/坠床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肌力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指导落实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IA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TIA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降低跌倒及压力性损伤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单病种 质量管理
下载PDF
从“大气下陷”论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0
作者 密传浩 齐向华 滕晶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4期78-82,共5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缺损,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障碍、黑矇、眩晕、复视等症状。微栓子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常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卒中已跃居为我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缺损,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障碍、黑矇、眩晕、复视等症状。微栓子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常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卒中已跃居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因此积极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至关重要。西医主要通过二级预防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尽管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但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亦不能忽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中医学“中风先兆”“小中风”“脑贫血”等范畴,临床治疗多集中在“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上,医者或以热瘀立论,或以痰湿立论,或以血浊立论,均取得一定疗效。临床上存在很多因“大气下陷”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形神过劳,大气亏虚”为其发病肇端;“大气凝滞,气血失和”为其中心环节;“大气下陷,痰瘀阻络”为其病理实质;“元气未亏,大气得复”为其预后关键。治疗上,以益气养血、升阳举陷为根本治法,配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同时注重收敛元气,固护大气根柢;预防上,注重从形神入手,防止大气耗伤。文章结合案例探讨从“大气下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大气下陷 卒中 预防医学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尚雪峰 王娟 张鹏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ABC... 目的 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ABCD-3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低危组(n=77)、中危组(n=93)和高危组(n=46),另选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150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以及观察组不同ABCD-3评分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ox-LDL、sdLDL-C水平与ABCD3评分的相关性;发病后随访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AI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IS组(n=43)和非AIS组(n=173),比较两组血清ox-LDL、sdLDL-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ox-LDL、sdLDL-C水平对TIA患者进展为AIS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血清ox-LDL、sd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x-LDL、sdLDL-C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TIA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与ABCD-3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AIS组血清ox-LDL、sd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x-LDL、sdLDL-C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IS的敏感度为0.791、0.814、0.954,特异度为0.751、0.636、0.624,AUC为0.789、0.792、0.872。结论 TIA患者血清ox-LDL、sdLDL-C水平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显著相关,二指标对TIA患者进展为AI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从血浊理论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
12
作者 梁朋朋 张风霞 王新陆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极易发生的一类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症状多呈一过性、可逆性,发作时间短,易反复。临床上TIA与脑梗死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可独立引发脑梗死。西医治疗该病以“双抗”和稳定斑块为主,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极易发生的一类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症状多呈一过性、可逆性,发作时间短,易反复。临床上TIA与脑梗死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可独立引发脑梗死。西医治疗该病以“双抗”和稳定斑块为主,疗效不佳,且长期服用西药会有诸多不良反应。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新陆教授总结出“血浊论”,为这两种疾病建立起了桥梁。血浊是TIA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后期又可加重病势。王教授认为,治疗上当以清化血浊为基本原则,辅以化痰、祛瘀、温阳等治法,方可使浊邪祛除,气血调和。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教授以“血浊论”治疗TIA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 短暂性缺血发作 清化血浊 化浊行血汤
下载PDF
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13
作者 穆静丽 徐青云 +8 位作者 王瑞莉 杨嫔妮 程铭 王丹 张晋 王奕楠 赵性泉 常立国 王艾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12,共8页
目的探讨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66例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基线资料和发病后3个月的临床结局资... 目的探讨超重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66例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基线资料和发病后3个月的临床结局资料(主要结局为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次要结局为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血管事件和3个月生活质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计结局发生率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超重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3个月临床结局的关系。计算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RI),评估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增加体质量指数(BMI,是否超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28例患者卒中复发,1例患者死亡,31例患者发生血管事件。Kaplan-Meier累计结局发生率曲线显示,超重患者发病后3个月卒中复发、卒中复发或死亡、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未超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超重患者比较,超重患者3个月卒中复发(HR=0.24,95%CI:0.08~0.71)、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HR=0.24,95%CI:0.08~0.69)、血管事件(HR=0.22,95%CI:0.07~0.63)风险显著降低,且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提升(OR=0.39,95%CI:0.20~0.76)。IDI和NRI计算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增加BMI(是否超重)后的新模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预后的预测能力显著提高。结论超重可能是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中高危TIA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与未超重患者相比,超重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卒中复发、卒中复发或死亡复合结局、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均降低,且发病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缺血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预后 卒中复发 肥胖悖论
下载PDF
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姚科 李云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0例MIS/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0例MIS/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试验组按血小板浓度给药。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复发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7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研究,最终入组83例;研究组6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研究,最终入组84例。两组均无死亡患者;试验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黏膜瘀斑或牙龈、鼻腔出血,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小板浓度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应用于MIS/TIA患者中,有助于降低颅内出血率,但复发风险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 血小板浓度 出血率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ABCD3-Ⅰ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6
作者 刘娇娇 张波 +1 位作者 刘磊 刘晓娟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观察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1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因治疗依从性差剔除,最终... 目的观察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1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因治疗依从性差剔除,最终2组各纳入45例。对照组服用尼麦角林片,观察组服用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脂代谢指标,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丙二醛低于治疗前,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手定眩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佛手定眩汤 尼麦角林片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血脂代谢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丽 王磊 +1 位作者 吴亚琴 王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 目的探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结合ABCD3-Ⅰ评分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保定市第二医院治疗的260例老年TIA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发病第2天进行临床检查及检验。将入院7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ABCD3-Ⅰ评分。统计比较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TIA不同持续时间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PAF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A患者ABCD3-Ⅰ评分分层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为0.00%、8.87%、33.91%(P<0.05)。观察组患者TIA持续时间越长血清PAF水平、ABCD3-Ⅰ评分越高(P<0.05)。PAF水平、ABCD3-Ⅰ评分、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784、0.841;敏感性分别为70.2%、68.1%、85.6%;特异性分别为57.4%、72.1%、80.9%(P<0.01)。PAF水平联合ABCD3-Ⅰ评分评价患者发生脑梗死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2个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AF结合ABCD3-Ⅰ评分对老年TIA后进展为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预测 ABCD3-Ⅰ评分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吴磊 胡岗 王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生后循环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将病人分为未继发脑梗死组(141例)和继发脑梗死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3、ANGPTL8水平。Pearson法分析CTRP3、ANGPTL8表达与CT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及CTA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梗死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继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CTRP3水平与CTA评分呈负相关(r=-0.405,P<0.05);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与CTA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5)。头颈部CTA联合CTRP3、ANGPTL8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CTRP3、ANGPTL8水平联合头颈部CTA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梗死 CT血管成像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下载PDF
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评估
19
作者 解鑫瑜 杜大勇 郭再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96例高风险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92例、B组54例、C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96例高风险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92例、B组54例、C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C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桥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自开始用药至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20.787、5.600、10.762,P<0.05)。C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B组和C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05)。结论:阿加曲班、替罗非班对于TIA患者的疗效较好,且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治疗TIA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当,替罗非班能够更加快速地阻止TIA的复发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卒中 阿加曲班 替罗非班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