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第一起步——《老年日报》通过“三个一”工程实践“三贴近” |
宋占成
叶之泓
|
《新闻传播》
|
2005 |
0 |
|
2
|
《老年日报》放大字号广受好评 |
|
《新闻传播》
|
2009 |
1
|
|
3
|
《老年日报》“第一读者”进报社上班 |
|
《新闻前哨》
|
2004 |
0 |
|
4
|
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读《老年日报》 |
唐瑞
|
《报刊之友》
|
2003 |
0 |
|
5
|
心贴读者 服务读者——办《老年日报》老龄新闻版的体会 |
姜燕嫔
|
《新闻传播》
|
2002 |
0 |
|
6
|
别开生面的服务——读《老年日报》《夕阳有约》专版 |
宋华
唐世录
|
《报刊之友》
|
2003 |
0 |
|
7
|
从《老年日报》看“读者考虑因素” |
徐爽
徐艳滨
|
《新闻传播》
|
2002 |
0 |
|
8
|
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解析从自然竞争到战略竞争中的《老年日报》 |
宋子放
张颖
|
《新闻传播》
|
2003 |
0 |
|
9
|
“皮”“毛”一体 共生共荣——浅析《老年日报》办报和广告经营的协调发展之道 |
刘野石
|
《新闻传播》
|
2003 |
0 |
|
10
|
办报要重视“受众考虑因素” |
王敬
徐艳滨
|
《新闻传播》
|
2007 |
0 |
|
11
|
报刊字号能否“变大”些,让读者眼前亮堂些? |
涂俊明
|
《今传媒》
|
2009 |
0 |
|
12
|
办报还是要通讯员 |
徐立忠
|
《中国地市报人》
|
2007 |
0 |
|
13
|
将“自动回复”当作通联名片 |
张同国
|
《中国地市报人》
|
2007 |
0 |
|
14
|
文化大观 |
|
《共产党员(下半月)》
|
2007 |
0 |
|
15
|
办活健康类专刊应注重“新、专、特” |
孙菲
|
《新闻传播》
|
2007 |
0 |
|
16
|
趣味与幽默 |
|
《质量指南》
|
2003 |
0 |
|
17
|
订购“敲门声”的无声悲哀 |
胡宗秀
|
《江淮法治》
|
2007 |
0 |
|
18
|
夕阳无限好——记海北州党校退休教师张康柱 |
抗助
|
《党的生活(青海)》
|
2011 |
0 |
|
19
|
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品牌价值 |
|
《新闻传播》
|
2004 |
0 |
|
20
|
“异地养老”好 |
胡宗秀
|
《晚霞》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