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2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马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72-075,共4页
应用营养支持以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对其使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共计80例资料,均为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且为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时间开始于2023年1月,终止于2023年12月。按照营养支持给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肠... 应用营养支持以辅助治疗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对其使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共计80例资料,均为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且为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时间开始于2023年1月,终止于2023年12月。按照营养支持给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肠内组、肠外组共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在给予祛痰、吸氧、呼吸调节、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肠外组:40例患者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肠内组:40例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将食物打磨成碎末状态,并与牛奶、肠内营养乳剂等混合后,经鼻伺供给。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记录。结果 无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肠内组患者的指标数值明显低于肠外组,且P<0.05;有创通气时间指标,肠内组患者的指标数值明显高于肠外组,且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肺活量、1s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量指标,肠内组明显高于肠外组,P<0.05。血气PH值,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血氧分压,肠内组明显高于肠外组,P<0.05。血二氧化碳指标,肠内组明显低于肠外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为6例,肠外组为17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给予营养,有利于患者个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脏器负担,对患者的肠胃功能的恢复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提升,有效改进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影响
下载PDF
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胃肠道并发症和通气时间的影响
2
作者 毛莉 杜忠祥 徐亚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5-0098,共4页
探究老年重症呼吸衰竭(SRF)患者给予益生菌联合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EN)对通气时间、胃肠道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从2023.01内开始筛选老年SRF患者,筛选于2024.02内结束,共50例病患受试,将其以奇偶诊号均分为25例/组... 探究老年重症呼吸衰竭(SRF)患者给予益生菌联合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EN)对通气时间、胃肠道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从2023.01内开始筛选老年SRF患者,筛选于2024.02内结束,共50例病患受试,将其以奇偶诊号均分为25例/组。两组SRF患者均使用益生菌,其中A组SRF患者联合常规EN,B组SRF患者则联合含Gln的EN。比较免疫功能水平、营养水平等变化、胃肠道并发症及康复用时。结果 两组SRF患者入院2w后免疫功能水平较入院时均改善,其中B组SRF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两组SRF患者入院2w后营养水平较入院时均提高,其中B组SRF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与A组SRF患者比较胃肠道并发症,B组SRF患者的便秘比例、腹泻比例、腹胀比例均更低(P<0.05)。与A组SRF患者比较康复用时,B组SRF患者的入住ICU、消除肺啰音及通气等三项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 老年SRF患者给予益生菌联合含Gln的EN干预后,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又能对机体营养和胃肠功能加以改善,且可提升康复用时,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呼吸衰竭 益生菌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通气时间 胃肠道并发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曹义鲜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营养支持运用于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对照组选择肠外营养,干预前、干预... 目的研究早期营养支持运用于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对照组选择肠外营养,干预前、干预后7 d测定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蛋白(TP)、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值(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指标,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EV_(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GB、ALB、T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P<0.05)。干预前2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运用于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肺功能,提升营养水平,改善血气指标以及免疫能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早期营养支持 重症呼吸衰竭 老年
下载PDF
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周彩红 彭红霞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0期233-235,共3页
分析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开展人工气道管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5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入选的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 分析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开展人工气道管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5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入选的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将两种不同护理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以及依从性,使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得到尽早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呼吸衰竭 人工气道管理小组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卫华 《临床研究》 2018年第6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R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PH、PaO2、PaCO2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PH、PaO2、PaCO2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H、PaO2为(7.40±0.01)、(85.64±3.68)mmHg高于对照组(7.23±0.42)、(75.53±4.42)mmHg,PaCO2(40.24±3.64)mmHg低于对照组(58.79±4.67)mmHg,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呼吸衰竭 精细化护理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尤静华 钟妮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6期92-93,101,共2页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中样本选择为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筛选其中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在完成样本的筛选后,将被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中样本选择为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筛选其中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在完成样本的筛选后,将被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以此为基础,将本次研究开展的方式设定为小组之间对比的模式。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开展精细化护理,在进行小组之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患者护理前后的酸碱度值、动脉学氧分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可以更好对患者的酸碱度值和动脉学氧分压进行充分的调节,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老年患者 重症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研究
7
作者 王颖 《益寿宝典》 2021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诊治中受到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 2020 年阶段我院治疗的 90 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基于护理手段划分两个不相同的小组,即接受基础护理的常规干预组(n= 45)以及接受精细化护理的精细干预组(n... 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诊治中受到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 2020 年阶段我院治疗的 90 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基于护理手段划分两个不相同的小组,即接受基础护理的常规干预组(n= 45)以及接受精细化护理的精细干预组(n = 45),统计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结果:干预之后,精细干预组患者酸碱度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7.85±0.26)、氧分压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86.04±2.38)mmHg、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41.22±2.90)mmHg,多个指标数值均优于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组人员酸碱度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7.15±0.50)、氧分压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74.55±3.89)mmHg、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检测结果均数是(59.01±3.02)mmHg,P<0.05;干预之后,精细干预组患者 FEV1 指标均数(3.28±0.44)L、FVC 指标均数(4.20±0.55)L、FEV1 与 FVC 比值均数是(79.12±9.43)% ,常规干预组患者各个指标依次是(2.28±0.27) L、(3.36±0.59) L、(66.07±8.23)% ,P<0.05;干预之后,精细干预组患者生理能力评分是(15.79±2.05)分、心理能力评分是(13.14±2.88)分、社会沟通能力评分是(14.02±1.67)分、适应环境能力评分是(52.45±1.60),常规干预组对应的分数依次是(9.34±1.09)分、(9.13±2.05)分、(11.32±1.70)分、(36.04±4.11)分,P<0.05。 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加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全方位调整患者身体的血气指标、提升患者肺功能,使得患者综合能力可提升,因此精细化护理应用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上是十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重症呼吸衰竭 精细化护理 有效性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黄一瑶 《益寿宝典》 2021年第34期77-79,共3页
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 ~ 2021年 8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9 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实施精细化护理,于护理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 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 ~ 2021年 8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9 例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实施精细化护理,于护理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护理前相比,59 例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呼吸衰竭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秉睿 王建洪 史丽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老年SP合并RF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研究对... 目的 探究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血清诱骗受体3(DcR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老年SP合并RF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42例、中危组54例和高危组32例,再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8例和死亡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未合并RF的老年SP患者128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DcR3、GDF-15、H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与TNF-α、IL-6、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在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DcR3、GDF-15、HB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5);死亡组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TNF-α、IL-6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与TNF-α、IL-6、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DcR3、GDF-15、HBP均为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cR3、GDF-15、HBP水平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41、0.80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3,均优于其单独预测(Z=2.258、2.303、2.653,P<0.05)。结论 老年SP合并RF患者血清DcR3、GDF-15、HB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其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三者联合在预测老年SP合并RF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诱骗受体3 生长分化因子-15 肝素结合蛋白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血清KL-6、PTX3、HBP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0
作者 宋秉睿 王建洪 +3 位作者 史丽娜 李有亮 李欣 岳树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80-2384,23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正五聚蛋白3(PTX3)、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2例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正五聚蛋白3(PTX3)、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后转归状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KL-6、PTX3、HB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L-6、PTX3、HB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6、PTX3、HBP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8 d后,372例患者中生存312例(生存组),死亡60例(死亡组)。生存组患者血清KL-6、PTX3、HBP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WBC、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PTX3、HBP水平与WBC、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PTX3、HBP、WBC、PCT、CRP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KL-6、PTX3、HBP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Z_(联合vs.KL-6)=4.590,P<0.001;Z_(联合vs.PTX3)=3.823,P=0.001;Z_(联合vs.HBP)=5.471,P<0.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KL-6、PTX3、HBP水平较高,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故KL-6、PTX3、HBP在评估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正五聚蛋白3 肝素结合蛋白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预后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使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袁广胜 陈万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交替使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S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HFNC治疗)和...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交替使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S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HFNC治疗)和研究组(43例,HFNC和NIPPV交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痰液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生成素-2(Ang-2)、颗粒蛋白前体(PGR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与NIPPV交替使用治疗老年S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痰液黏稠度,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HMGB1、IL-17的影响
12
作者 丁帅 冯博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7-70,75,共5页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MGB1、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呼气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还能调节HMGB1、IL-17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林欢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老年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赵连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31-0134,共4页
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例,予经鼻高流量通气治疗,评析疗效。方法 患者72例,按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提供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经鼻高流量通气(HFNC)治疗。对比、分析疗效。结果 B组在治疗总有效率、血... 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例,予经鼻高流量通气治疗,评析疗效。方法 患者72例,按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提供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经鼻高流量通气(HFNC)治疗。对比、分析疗效。结果 B组在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合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甚佳,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通气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和丽菊 刘文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证、次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韦敏 危月球 +1 位作者 张丽珍 叶丽君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水平、疾病... 目的探讨“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水平、疾病应对方式、血气分析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知信行水平、老年应对问卷(WOCS)、老年人自我护理量表(SASE)、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信行水平得分,老年应对问卷(WOCS)中面对、淡化、探索维度得分,SAS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WOCS中幻想、逃避维度及SGRQ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动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论 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朱凌 赵松青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RF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RF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慢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COPD(QLICD-COPD)评估患者生命质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8例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的QLICD-COPD评分为(45.06±6.7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分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情况、体重指数(BMI)和就业情况的患者QLICD-COP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中低家庭收入、FEV_(1)%4级、独居、BMI<18.5和>24.0是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FEV_(1)%、居住情况和BMI的影响,对于存在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盛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17-0120,共4页
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200例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功能... 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200例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满意度、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 护理应用价值
下载PDF
集束化综合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效果评价
19
作者 皇甫娟 高芳芳 +1 位作者 黄彩珍 赵如如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68-170,共3页
目的集束化综合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ICU老年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 目的集束化综合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ICU老年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集束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各项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用于ICU老年慢阻肺伴呼吸衰竭院患者,能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治疗后肺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综合护理 老年 重症监护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肺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短期转归的关系
20
作者 杨巧媛 陈灵敏 张骏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5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67例(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70例,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97例)根据患者28天内转... 目的分析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5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67例(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70例,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97例)根据患者28天内转归情况(存活/死亡)将其分为存活组(122例)和死亡组(45例),分析两组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差异,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分析血清Ang-2、s TREM-1和HMGB1水平对患者短期转归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至观察终点死亡45例,占比26.95%,其中患者死亡时间5~21天,中位时间9(7,14)天;死亡组血清Ang-2、sTREM-1和HMGB1水平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史(β=3.071,OR=21.568,95%CI:1.405—331.121)、高APACHEⅡ评分(β=0.389,OR=1.475,95%CI:1.098—1.982)、高BNP水平(β=0.014,OR=1.014,95%CI:1.007—1.022)、高PCT水平(β=1.748,OR=5.744,95%CI:1.940—17.006)、低PAB水平(β=-0.051,OR=0.950,95%CI:0.914—0.988)、治疗前高Ang-2水平(β=2.381,OR=10.816,95%CI:1.070—109.340)、治疗前高sTREM-1水平(β=0.186,OR=1.204,95%CI:1.068—1.359)、治疗前高HMGB1水平(β=0.238,OR=1.269,95%CI:1.067—1.509)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Ang-2水平、治疗前sTREM-1水平、治疗前HMGB1水平及三者联合AUC分别为0.790、0.904、0.917、0.981,敏感度分别为93.3%、77.8%、84.4%、68.9%;特异度分别为87.7%、86.9%、90.2%、94.3%。结论吸烟史、高APACHEⅡ评分、高BNP水平、高PCT水平、低PAB水平、治疗前高Ang-2水平、治疗前高sTREM-1水平、治疗前高HMGB1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8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Ang-2、sTREM-1及HMGB1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28天内转归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ANG-2 STREM-1 HMGB1 短期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