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多重用药影响因素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
1
作者 闫申伟 白文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2-0075,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为诊断的老年患者,分析其多重用药影响因素并观察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从本院随机收集的200例临床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为诊断的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状况等数据,... 探讨基于临床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为诊断的老年患者,分析其多重用药影响因素并观察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从本院随机收集的200例临床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为诊断的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状况等数据,并根据是否为多重用药(用药≥5种)进行分组,分为多重用药组(90例)和非多重用药组(110例),旨在了解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以及与抗凝治疗药物的关系。结果 通过收集两组的一般信息,数据比较,在文化程度、既往导管消融上组间比较无较大差异性(P>0.05);多重耐药组在女性、年龄、心房颤动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上均高于非多重耐药组(P<0.05)。比较两组的心血管用药状况,数据显示两组在阿司匹林、华法林、非维生素K类抗凝药物上无较大差别(P>0.05),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螺内酯类、硝酸酯类、其他抗血小板类上显示多重耐药组的数据均高于非多重耐药组(P<0.05)。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华法林抗凝药物占据最高,分别为33.50%、30.50%。结论 老年非瓣膜型心房颤动患者多重用药因素包含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类型、合并高血压等影响因素,且多重用药不会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会影响二级防范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多重用药影响因素 抗凝治疗 影响
下载PDF
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2
作者 孟焱磊 张佳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华法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利伐沙班),各3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介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调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炎症介质 抗凝治疗 安全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
3
作者 李斌 王锦春 +3 位作者 王志斌 张斌 毛亚兰 张亚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8例老年NVA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判断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情况,将患者...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8例老年NVA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判断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15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计算MPVL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栓组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95%CI:0.764~0.882)、0.771(95%CI:0.714~0.842)、0.901(95%CI:0.861~0.949)。血栓组病程长于非血栓组,有慢性心力衰竭者比例、有脑卒中者比例、CHA2DS2-VASc评分、LAEF、LAD、LVEDV、MPVLR、血尿酸、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LVEF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93年(OR=3.050,95%CI:1.928~4.824)、慢性心力衰竭(OR=3.333,95%CI:1.808~6.144)、MPVLR≥3.10(OR=3.873,95%CI:1.734~8.650)是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VLR升高与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存在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老年 瓣膜房颤 心房血栓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应用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赵思佳 胡瑶瑶 +1 位作者 朱业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33,38,共6页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无适应证用药14例,禁忌证12例;给药剂量不足93例,给药剂量过大9例,给药频次不合理13例,与其他抗凝药物转换不合理20例。实验室指标显示,服药1、3、6个月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显示,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33%(4/120),大出血发生率为1.67%(2/120),脑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83%(1/120)。结论 本院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以给药剂量不足最为常见。药师应注重老年患者达比加群酯的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瓣膜心房颤动 老年患者 合理用药 抗凝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和脂多糖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作者 韩初虹 钟赞蕊 +1 位作者 王绥妹 李天发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脂多糖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575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 目的探讨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脂多糖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575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分为死亡组(74例)和存活组(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对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575例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9%(74/575)。死亡组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CHA 2DS 2-VASc评分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和PCSK9升高、脂多糖升高为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联合预测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大于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单独预测的0.781、0.795(均P<0.001)。结论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升高是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SK9、脂多糖水平联合对老年NVAF患者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脂多糖 心脑血管病死亡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朱克己 李洁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1-0146,共6页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心内科264例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CHA2DS2-VASc评分工具对患者进行分组...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心内科264例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CHA2DS2-VASc评分工具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 接受抗凝治疗患者189例(71.6%),卒中高危组242例(91.7%),卒中中危组22例(8.3%),卒中高危组抗凝治疗率(69.8%)低于卒中中危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404,P =0.036)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药物(OR=0.017,95%CI 0.006-0.049,P<0.001)、心力衰竭(OR=0.260,95%CI 0.111-0.610,P=0.002)、高龄(OR=0.306,95%CI 0.129-0.726,P=0.007)者更倾向于不抗凝治疗。结论 目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不足,且未严格按照卒中风险程度抗凝,药物、心力衰竭、高龄是患者未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瓣膜心房颤动 老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抗凝疗效观察
7
作者 侯鹏 柳建红 +3 位作者 周兆欣 赵晨妍 詹秀娥 李春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321例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321例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2分且年龄65~80岁者为对照组(123例),给予利伐沙班15 mg/d口服;HAS-BLED评分≥3分且年龄≥80岁者为观察组(198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口服。平均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血常规、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比较抗凝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包括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出血等);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9例和5例脑梗死、3例和2例下肢静脉栓塞,均未发生肺栓塞;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比5.7%,χ^(2)=0.896,P=0.344)。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和2例便潜血阳性、6例和4例皮肤黏膜出血,均未发生脑出血、咯血、血尿和呕血;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比4.9%,χ^(2)=0.019,P=0.89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均为P>0.05)。结论低剂量(10 mg/d)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高龄(年龄≥80岁)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肝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脑卒中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爱华 王晶 +4 位作者 王长远 刘芳艳 杨志鹏 李思颉 孟然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将血栓风险评分CHA_(2)DS_(2)-VAS...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将血栓风险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病例分为低危组(71例),将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病例分为高危组(147例)。对患者出院后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按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血栓高危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低危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205、1.816,95%置信区间:1.117~9.202、1.065~3.096,P=0.030、0.028)。本研究218例患者中随访成功154例,其中死亡19例(死亡组),存活135例(非死亡组)。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912,95%置信区间:1.286~11.903,P=0.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20,P=0.006)。结论高D-二聚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高血栓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独立危险因素,高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全因死亡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CHA_(2)DS_(2)-VASc评分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未使用抗凝药物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悦 冯悦悦 +9 位作者 杜为 贺彤彤 王萌 李静 费亚兰 杨浩 董庆山 李世杰 李先进 韩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在≥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中,如无禁忌证,均应抗凝治疗。然而,其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老年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仅为14%~32%[4-5],明显低于非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疾病 老年房颤 预防使用 瓣膜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老年病人 抗凝治疗 禁忌证
下载PDF
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楠兮 敖勇 +2 位作者 赵静 程标 陈晓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202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符合CHA_(2)DS_(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3分、eGFR在15~49 ml/(min·1....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202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符合CHA_(2)DS_(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3分、eGFR在15~49 ml/(min·1.73 m^(2)),随机分为小剂量利伐沙班组(10 mg/d)、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15 mg/d)、华法林组,每组各100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三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利伐沙班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率均小于华法林组(P<0.05)。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缺血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大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伐沙班在缺血和出血双高危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人群中的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且抗凝治疗效果较华法林及标准剂量利伐沙班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利伐沙班 瓣膜心房颤动 卒中 出血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婷 时扣荣 +3 位作者 李智 王子玉 曹爱霖 钱皎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年龄65~80岁。给予口...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年龄65~80岁。给予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次,每天2次(早、晚各1次),治疗6个月。随访,观察服药1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UREA)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量(HG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1个月、6个月后与服药前比较:APTT、TT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25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25%,并未发生严重出血和威胁生命或器官衰竭的出血。结论达比加群酯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瓣膜心房颤动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彦昕 唐铁钰 +2 位作者 刘振 许笑天 刘振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法林组(n=36)、利伐沙班组(n=39)。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通过灵敏性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来进行评估,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患者MoCA量表各子项评分及维生素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受教育程度和服用药物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相比,华法林组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能力分数和延迟回忆分数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0.380(0.355,0.398)、0.410(0.385,0.440)]相比,华法林组维生素K水平[0.338(0.325,0.345)]显著减少(P<0.05)。结论NVAF可通过采用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利伐沙班因其不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认知功能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维生素K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丽娟 余红燕 +2 位作者 赵婷 王孝萍 罗丽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HA_(2)SD_(2)-VASc和HAS-BLED评分分析患者在临床中对于治疗方...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HA_(2)SD_(2)-VASc和HAS-BLED评分分析患者在临床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根据接受治疗方案情况分为抗凝治疗组(n=74)和未抗凝治疗组(n=226)。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认知障碍等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分析抗凝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300例患者的平均CHA_(2)SD_(2)-VASc得分为(3.60±1.87)分,平均HAS-BLED得分为(1.52±0.89)分。CHA_(2)SD_(2)-VASc分值为0、1、≥2分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61.53%、40.0%和19.0%。HAS-BLED分值<3和≥3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25.6%和13.0%。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心力衰竭、脑卒中史、出血史为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随访结果显示,行抗凝治疗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与未行抗凝治疗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患者在进行心房颤动治疗后采用MMSE评价认知功能,两组轻度及以上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1.62%与2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能有效减少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但是目前该方案在临床的应用并不广泛;抗凝治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认知障碍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可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认知功能 老年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艳 刘少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卒中和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超过65岁,对老年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指南推荐老年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卒中和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超过65岁,对老年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指南推荐老年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该文介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房颤 瓣膜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卒中 栓塞
下载PDF
基于Beers标准评价住院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浦青 陈静文 寿张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388-4393,共6页
背景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逐渐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持续关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老年心房颤动患者DOACs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促进临床DOAC... 背景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逐渐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持续关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老年心房颤动患者DOACs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促进临床DOACs的合理使用。方法整合Beers标准、DOACs药品说明书及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相关指南,制订DOACs的PIM评价标准,包括DOACs用于心房颤动的适应证标准、DOACs剂量与肾功能水平匹配PIM评价标准、DOACs在不同肝功能水平患者中使用标准、DOACs药物相互作用PIM评价标准、年龄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体质量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出血风险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回顾性收集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HIS系统中在心血管内科住院且接受DOACs(包括利伐沙班片、艾多沙班片和达比加群酯胶囊)抗凝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目标人群并按照PIM评价标准逐一展开评价。结果共纳入89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为(77.9±8.1)岁,PIM发生率为56.18%(50/89)。3种DOACs共计发生PIM 58例次,其中利伐沙班治疗者47例次(81.03%),艾多沙班治疗者6例次(10.35%),达比加群酯治疗者5例次(8.62%)。各类型PIM情况为:肾功能相关PIM 44例次(75.86%),药物相互作用相关PIM 9例次(15.52%),肝功能相关PIM 4例次(6.90%),体质量相关PIM 1例次(1.72%)。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DOACs抗凝治疗存在不可忽视的PIM:利伐沙班治疗者PIM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艾多沙班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相关的PIM,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PIM以及肝功能相关的PIM。因此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从而减少DOACs临床使用的P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Beers标准 潜在不适当用药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菊 陈良 马祥连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511-518,共8页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诊断中含有NVAF的2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组:抗凝...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诊断中含有NVAF的2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组:抗凝治疗组(n=75)和非抗凝治疗组(n=175)。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分别使用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估患者血栓栓塞、出血风险,分析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总结患者未抗凝原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男性135例,女性115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7.9±9.0)岁;其中年龄≥75岁152例(60.80%),BMI>28.0 kg/m^(2)23例(9.20%),吸烟45例(18.00%),饮酒36例(14.40%),持续性房颤186例(74.40%),病程<2年124例(49.60%),合并心功能不全184例(73.60%),因NVAF就诊时使用抗凝药75例(30.00%),并发血栓栓塞事件2例(0.80%),并发出血事件9例(3.60%)。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75例(30.00%)使用抗凝药物;75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华法林使用率最高,为73.33%(55/75)。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性别构成、年龄、合并冠心病病例、合并高血压病例、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VASc评分≥2分210例,均属于血栓栓塞高危人群,随着血栓栓塞风险分层的增加,抗凝药物使用率增加,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分层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BLED评分≥3分36例,属于出血高危人群,高危组抗凝药物使用率低于低危组,不同出血分层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比较有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师未告知、患者不重视、年龄≥75岁是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NVAF患者抗凝率低,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抗凝治疗不规范和健康宣教不足等问题,纠正可干预因素,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加强对医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有助于提高老年NVAF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增强老年NVAF患者的治疗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抗凝 血栓栓塞 出血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吴卫林 华剑英 陈丽萍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84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A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B组采取华法林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84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A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B组采取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栓塞事件发生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A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7.14%,低于A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治疗前,且B组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A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NVAF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安全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谷永杰 刘秀梅 +1 位作者 刘伟丽 陈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发生情况、出血情况、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及常见不良反应。结果 利伐沙班治疗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大于治疗前(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A、下肢静脉血栓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高剂量组小出血事件多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高剂量组出现1例大出血事件,低剂量组未发现大出血事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佳等胃肠道不适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卒中的疗效与高剂量相当,但小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低剂量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刘冰 陶维柱 +1 位作者 李航 刘宸希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3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和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CRP、TNF-α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NVAF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华法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凝血功能 因子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锦 李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让研究组患者长期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3.33%)与参考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16.67%)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13.33%)低于参考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43.33%),P<0.05。结论:为老年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其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利伐沙班 抗凝 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