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究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 目的探究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行以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情况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以及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变化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1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起到降血压作用,还可以起到逆转斑块的效果,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动脉硬化斑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周莉琳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年第7期146-146,178,共2页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北碚区蔡家街道两江民居南社区的居民,年龄 65 岁以上 , 参加老年体检的 48 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2 组,每组 2...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北碚区蔡家街道两江民居南社区的居民,年龄 65 岁以上 , 参加老年体检的 48 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2 组,每组 24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中,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改善患者血压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秀峰 曾繁唐 +2 位作者 陈巧玲 庄贞林 黄碧彦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根据高分辨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患者血压及颈动脉IMT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两组血压降低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降压效果良好,尤其对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明显,可以起到逆转斑块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乐万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盐... 目的:探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个月后,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12±0.13)cm,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2±0.12)cm;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还能缩小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斑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 被引量:6
5
作者 任书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7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厚度、IMT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还可延缓病变血管进展,改善血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斑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疗效
下载PDF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阮春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重庆市江津区杜市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0例患者为接受苯磺胺左旋氨氯地平治... 目的分析探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重庆市江津区杜市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0例患者为接受苯磺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以及余下50例患者为接受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2个月后的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为(1.12±0.10)mm,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24±0.15)mm,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使用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压,逆转斑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动脉硬化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探析
7
作者 刘国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64-0066,共3页
探讨对我院XLSX表格抽取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此时间段内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整理XLSX表格,本次研究... 探讨对我院XLSX表格抽取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此时间段内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整理XLSX表格,本次研究抽取的病例样本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样本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斑块面积大小和IMT厚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将XLSX表格数据带入统计学软件显示,符合正态分布,实验组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斑块面积大小和IMT厚度与对照组进行差异比较,行独立t检验P<0.05;两组治疗效果,将XLSX表格中的数据带入SPSS软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earson卡方检验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将2组原始数据带入SPSS软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大不,经Pearson卡方检验P>0.05。结论 对我院XLSX表格抽取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获得良好效果,不仅症状改善明显,逆转斑块情况,同时可有效降低内膜中层厚度,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斑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攀登 董利平 +5 位作者 郭美丹 刘杨杨 席晓霞 高云鹰 吴佳宏 崔玉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1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25 g/次,2次/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74.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85±4.38)mm^(2),显著小于对照组[(22.47±6.29)mm^(2)],IMT及斑块总积分分别为(0.96±0.15)mm、(3.71±1.16)分,均低于对照组[(1.13±0.17)mm、(4.28±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4.36±0.55)mmol/L、(2.69±0.36)mmol/L、(1.23±0.31)mmol/L、(1.08±0.29)mg/L、(187.62±35.73)μg/L、(22.58±6.72)pg/mL、(9.34±2.2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9±0.63)mmol/L、(3.17±0.47)mmol/L、(1.46±0.34)mmol/L、(1.54±0.41)mg/L、(203.88±42.39)μg/L、(29.36±8.47)pg/mL、(11.53±2.8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消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显著改善血脂异常、下调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老年 普罗布考 匹伐他汀 动脉斑块 血脂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叶少利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银丹心脑通胶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的疗效,比较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方法: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进行,共纳入60例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0)接受常...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银丹心脑通胶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的疗效,比较其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方法: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进行,共纳入60例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指标、斑块改善效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在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颈动脉斑块、降低hs-CRP水平,并且安全性良好,为老年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胶囊 老年高血压 动脉斑块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华 徐广 +1 位作者 胡正清 侯宏伟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90例,单纯高血压者15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1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预测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90例,单纯高血压者15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1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IMT增厚组78例(IMT≥0.9 mm),IMT未增厚组72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IMT增厚组与IMT未增厚组进行动态脉压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ASBP)、24 h平均脉压(24hA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夜间平均脉压(nPP)值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4 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均<0.05)。24hAPP≥60 mmHg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率高于24hAPP<60 mmHg者(P<0.05);IMT增厚组的24hAPP、白昼平均脉压(dPP)及夜间平均脉压(nPP)均高于IMT未增厚组(P<0.05),脉压高的患者平均IMT值高于脉压低的患者(P<0.05)。结论动态脉压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有关,动态脉压越高,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就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脉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硬化 老年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佳 骆丽菊 陈海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其是否伴有颈动脉硬化分为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并以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其是否伴有颈动脉硬化分为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并以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颈动脉硬化指数(AASI),根据其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IMT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的AASI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发病组的AASI高于其余两组,且AASI的大小同患者的日间平均血压、24h平均收缩压(SBP)均呈正相关,同24h舒张压(DBP)呈负相关;对高血压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表明瘀血型AASI较其他类型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的IMT、AASI增加,在中医证型上瘀血型高血压患者存在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老年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中医证候 瘀血型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12
作者 程水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按照合并疾病情况分成: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n=122)、观察组(合并冠心病,n=138)。两组均接... 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按照合并疾病情况分成: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n=122)、观察组(合并冠心病,n=138)。两组均接受Hcy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对其进行IMT检测,分析诊断结果与相关性。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吸烟人数、FPG、UA、Cr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cy和IMT均高于对照组,且IMT正常占比低于对照组,斑块形成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cy与IMT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P<0.05),Hcy水平越高,IMT水平便越高,为正相关。结论 Hcy上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有着一定影响,与颈动脉IMT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必须重视对Hcy的定期检测,注意加强危险因素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动脉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丹丹 关恒民 陈劲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斑块形成、血脂与血压的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医院老年科的高血压病患者108例,0.9 mm≤IMT<1.3 mm为IMT硬化组31例(Y组);IMT≥1.3mm颈动脉斑块形成为斑块组77...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斑块形成、血脂与血压的变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医院老年科的高血压病患者108例,0.9 mm≤IMT<1.3 mm为IMT硬化组31例(Y组);IMT≥1.3mm颈动脉斑块形成为斑块组77例(B组);一侧颈内动脉斑块形成或颈总动脉斑块形成为B1组35例;颈总动脉和左右颈内动脉斑块形成为B2组42例。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研究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的变异性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中,年龄、性别、抽烟史、长期口服使用高血压病药物史、合并糖尿病史、他汀类服药史、空腹血糖、肌酐、尿酸、TG、TC、LDL-C、HDL-C、CRP、肌酸激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年龄、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饮酒史、合并冠心病史、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dDBP-CV、n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BP-CV与硬化组比较,斑块B1、B2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BP与硬化组比较,斑块B2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dDBP-CV增加、nSBP升高是血管病变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动脉斑块
下载PDF
外周血PLR、LDL、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家龙 李可立 石晓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临... 目的探究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有无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58)和无斑块组(n=22),检测患者外周血PLR、LDL、Hcy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及对患者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对斑块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斑块是否稳定将其分为斑块稳定组(n=21)和斑块不稳定组(n=37),比较两组间患者外周血PLR、LDL、Hcy水平,探究其与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冠心病史患者比率、糖尿病史患者比率、病程、PLR、LDL及Hcy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LDL、Hcy、体重指数、病程等因素均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作血清PLR、LDL、Hcy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7、0.751、0.773。斑块稳定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均高于斑块不稳定组,糖尿病史患者比率、PLR、总胆固醇、LDL及Hcy水平均低于斑块不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LDL、Hcy、体重指数、病程等因素均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作血清PLR、LDL、Hcy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曲线,其AUC值分别为0.933、0.934、0.996。结论外周血PLR、LDL、Hcy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关系密切,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且对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及斑块指数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玉玲 黄家喜 林德齐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0期90-92,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及斑块指数。方法择取在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2组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径和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值、斑...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及斑块指数。方法择取在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2组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径和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硬化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的IMT值、斑块检出率、斑块厚度、斑块指数以及双侧劲总动脉硬化程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均高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ED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随病变支数的增多呈恶化趋势(P<0.05)。观察组的扁平斑、硬斑检出率较对照组低,而软斑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混合斑检出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指数进行准确评估,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更好地为冠心病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动脉硬化 斑块指数 超声诊断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起顺 陈勇 +3 位作者 王朝辉 赵俊 吴春芳 李彦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降压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颈动脉内膜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 利血平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明阳 靳英 +3 位作者 陈蕾 张伟 刘波 王建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及AAS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文献方法计算AASI,以AASI<0.5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及AAS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文献方法计算AASI,以AASI<0.55或AASI≥0.55分为两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的差异,以及与AAS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比较,在AASI≥0.55组中,其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显著高于AASI<0.55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IMT(r=0.560,P<0.001)、颈动脉斑块指数(r=0.591,P<0.001)、MAU(r=0.538,P<0.001);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eGFR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ASI仍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均与AASI独立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60、0.252、0.337,P<0.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ASI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微量白蛋白尿
下载PDF
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洪华 王鸿轩 +1 位作者 廖焕权 王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42名46~75岁广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JNC-7的血压分类标准,比较正常血压(normotension,NT)、高血...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对942名46~75岁广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JNC-7的血压分类标准,比较正常血压(normotension,NT)、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Pre-HT)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3亚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结果Pre-HT和HT均与高龄、男性、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的危险因素相关。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Pre-H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NT的2.37倍(95%CI:1.42~3.95,P<0.01),Pre-HT与HT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差异不明显(P>0.05)。与HT相比,Pre-H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低回声斑块较多。结论高血压前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高相关,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中、老年人群已存在较明显的靶器官损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动脉 斑块 社区 老年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姬莉 沙瑞娟 +2 位作者 刘夕珍 张宙 丁元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其中动脉硬化组再分为有无斑块两亚组...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其中动脉硬化组再分为有无斑块两亚组。结果动脉硬化组中血清CRP明显高于非动脉硬化组(4.1mg/L±1.1mg/L比2.3mg/L±0.7mg/L,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非动脉硬化组(12.8μmol/L±1.3μmol/L比16.8μmol/L±1.5μmol/L,P<0.05)。校正年龄、总胆固醇、糖尿病和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后,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CRP和颈动脉硬化明显正相关,其中男性OR值为1.95(95%CI 1.46~2.82,P<0.01),女性OR值为1.76(95%CI 1.36~2.04,P<0.05);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颈动脉硬化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男性OR为0.66(95%CI 0.46~0.80,P<0.01),女性OR为0.49(95%CI0.28~0.71,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硬化正相关,而血清胆红素与颈动脉硬化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动脉斑块 胆红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超声与内皮功能检查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琳 李文华 +2 位作者 刘雪平 路方红 隋树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5 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测定血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内皮素 (ET)水平 ,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检测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内回声...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5 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测定血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内皮素 (ET)水平 ,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检测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内回声并进行斑块分类。结果 :NOS降低或ET水平增高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孤立性斑块个数明显高于NOS和ET水平正常组 (P <0 .0 5 ) ,且多为不稳定斑块。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功能受损导致一氧化氮 (NO)、ET分泌失调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