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川前缘冰舌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抗辐射-抗氧化特征——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1
作者 朱培世 刘阳 +7 位作者 徐业腾 汪金秀 张昺林 陈拓 刘光琇 张威 张松林 章高森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97-709,共13页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不仅对老虎沟12号冰川前缘冰舌区冰碛物生境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菌株的抗辐射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筛选和评估。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分离出的259株细菌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其中放线菌门的菌株数量最多,其次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门。TN、TOC、WC和pH是影响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UVC辐照强度的D10(致死率为10%)剂量高于100 J·m^(-2)的菌株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94.9%,过氧化氢耐受浓度的D10剂量高于10 mmol·L^(-1)的菌株占100%;其中有20株抗辐射菌株氧化胁迫后的存活率在90%以上。此外,氧化胁迫后存活率高于Deinococcus-radiodurans R1的菌株均是100 J·m^(-2)UVC辐照后抗辐射存活率高于50%的抗辐射菌株。该研究不仅可以为冰川前缘环境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为后续辐照、氧化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抗辐射-抗氧化冰川细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可培养细菌 抗辐射-抗氧化 冰碛物
下载PDF
冀北老虎沟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飞 王铎道 +3 位作者 刘战鹏 董红伟 董帅 梁慧斌 《矿产勘查》 2023年第7期1174-1183,共10页
本文通过对老虎沟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Au、Ag、Pb、Zn是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而Bi、Sb、Mo等是重要的成矿伴生元素。区内各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结合地质特征圈定了6个综合异常区,综合异常区的展布及异常... 本文通过对老虎沟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Au、Ag、Pb、Zn是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而Bi、Sb、Mo等是重要的成矿伴生元素。区内各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结合地质特征圈定了6个综合异常区,综合异常区的展布及异常浓集中心与韧性剪切带、蚀变破碎带、石英脉等密切相关。经工程验证,Ⅰ号综合异常区石英脉内发现两条金矿化体,Ⅳ号综合异常区韧性剪切带内发现金(锌)矿化体、Ⅵ号综合异常区石英脉内发现金矿化体、铅铜矿体,且异常与矿脉套合较好。老虎沟门地区金、银、铅(锌)及其它指示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具有较大的金、银、铅(锌)等多金属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矿化体 找矿潜力 老虎沟门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晋子振 秦翔 +5 位作者 赵求东 李延召 刘宇硕 陈记祖 王利辉 王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冰川区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0.86,其次是水汽压(0.81)、相对湿度(0.46)、降水量(0.27),径流受气温影响最大。(2)21世纪观测资料显示日平均径流量为2.10 m3·s-1,较20世纪50年代末的1.65 m3·s-1有所增加,主要因消融季气温上升0.75℃所致,强消融期(7、8月)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消融期初(5、6月)和末(9月)年际变化较小。消融季5—9月产流占比分别为5.3%、16.1%、37.3%、35.1%、6.2%。(3)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日径流量(纳什效率系数平均为0.70),补充缺失径流后,对于径流的日变化,消融期初和末日变化较小,而强消融期径流的日变化较大。对于径流的时滞效应,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各月径流呈现“谷-峰”的日变化特征,消融期初和末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较大,而强消融期较小,在消融期初的6月两者相差最大为3 h。明晰冰川融水变化特征对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重建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老虎沟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老虎沟磁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裕杰 《冶金与材料》 2023年第5期62-64,共3页
研究区位于华北古陆板块与扬子古海洋板块拼接俯冲碰撞带的北缘,是区域性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是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的有利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文章对研究区含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 研究区位于华北古陆板块与扬子古海洋板块拼接俯冲碰撞带的北缘,是区域性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是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的有利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文章对研究区含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研究。研究区主要含矿岩层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主要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构造的展布方向共有3组断裂,矿成因上属于海相沉积-变质型铁矿类型,多种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磁铁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下载PDF
1991—2020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拟研究
5
作者 刘焕才 刘真玲 +3 位作者 秦翔 段克勤 陈记祖 石培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8-2239,共12页
本文基于评估和订正后的高亚洲精细再分析数据集(HAR v2),利用COSIMA单点能量−物质平衡模型系统分析了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4550 m自动气象站处2012年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重建了1991—2... 本文基于评估和订正后的高亚洲精细再分析数据集(HAR v2),利用COSIMA单点能量−物质平衡模型系统分析了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4550 m自动气象站处2012年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重建了1991—2020年能量和物质平衡序列。研究结果表明:①HAR v2数据集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由此驱动的COSIMA模型显示2012年冰川消融区模拟年累积物质平衡为-2333 mm w.e.。净短波辐射是冰川消融的主要能量来源(90.1%),净长波辐射是能量的主要输出项(58.6%);②该冰川物质平衡对降水变化总体保持线性响应,但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表现出非对称性和非线性响应特征;③近30 a冰川表面能量收入项中净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多年平均占比分别为89.2%、10.8%,而能量支出项中净长波辐射、消融耗热、潜热通量和地热通量多年平均占比依次为58.6%、26.5%、12.4%和2.5%。该冰川消融区长期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多年平均消融量为−2392 mm w.e.。在云量以及相对湿度、风速等其它气象因素影响下,净短波辐射的变幅大大超过感热通量、净长波辐射和潜热通量等能量项的变幅是该冰川消融强、弱年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固态降水也是制约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消融区 能量−物质平衡 敏感性实验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消融期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孙维君 秦翔 +4 位作者 任贾文 吴锦奎 杜文涛 刘宇硕 侯典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研究冰川消融期积累区的能量平衡,利用2006年6月21日—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冰川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估算了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是冰川的主要热量来源(占82... 为研究冰川消融期积累区的能量平衡,利用2006年6月21日—7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 04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冰川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估算了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是冰川的主要热量来源(占82.1%),其次是感热通量(占17.9%);冰川消融耗热是主要的能量支出项(占70.8%),其次是潜热通量(占29.2%).通过能量平衡方程计算的冰川蒸发/升华量日平均值为0.8mm w.e.,物质亏损量为473mm w.e.,与实测物质亏损量492mm w.e.相差不大,冰川累积物质亏损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趋势变化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积累区 消融期 能量平衡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宇硕 秦翔 +2 位作者 杜文涛 孙维君 侯典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479,共5页
以南方灵锐S82 GPS接收机为数据获取平台,借助RTK测量技术对均匀布设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的花杆网阵进行表面运动速度观测.2008年6—8月和2008—2009年整年的观测资料显示:2008—2009年间该条冰川表面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 750... 以南方灵锐S82 GPS接收机为数据获取平台,借助RTK测量技术对均匀布设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的花杆网阵进行表面运动速度观测.2008年6—8月和2008—2009年整年的观测资料显示:2008—2009年间该条冰川表面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 750~4 850 m,其中西支表面流速达到32.6 m.a-1,出现在海拔4830 m附近,东支表面流速达到32.4 m.a-1,出现在海拔4770 m附近.相比1959年的观测结果,该条冰川流速减慢了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GPS 冰川运动 表面速度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志文 任贾文 +3 位作者 秦大河 秦翔 崔晓庆 杜文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35,共9页
2012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雪坑和表层雪样品,结合相关分析法、海盐示踪法、气团轨迹法等方法,对冰川积雪的主要化学离子特征、来源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雪中平均离子浓度Ca2+>SO24->NH4+>NO3->Cl-... 2012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雪坑和表层雪样品,结合相关分析法、海盐示踪法、气团轨迹法等方法,对冰川积雪的主要化学离子特征、来源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雪中平均离子浓度Ca2+>SO24->NH4+>NO3->Cl->Na+>Mg2+>K+.雪坑中Ca2+是主要的阳离子,SO24-是主要的阴离子;各种离子在雪坑中的平均浓度要远大于表层雪,而且雪坑中的化学离子浓度峰值与污化层有着很好的对应性.同时,与青藏高原、中亚天山、阿尔泰山以及北半球其他区域高海拔雪冰化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区积雪化学特征受亚洲粉尘源区陆源矿物影响较大.然而,雪坑中的离子(尤其是Na+和Cl-)除了陆源矿物粉尘之外,部分还来源于海洋源.结合NOAA Hysplit模型对冰川区积雪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后向轨迹反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老虎沟12号冰川 积雪化学 离子来源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浅冰芯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晓庆 任贾文 +7 位作者 秦翔 杜文涛 孙维君 余光明 王泽斌 王晓香 孙维贞 王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1258,共8页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西段大雪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钻取了一支20.12m的浅冰芯,对冰芯中化学组成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和来源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冰芯中δ18 O和可溶性离子含量变化均显示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δ18 O与祁连山西段温度有很...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西段大雪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钻取了一支20.12m的浅冰芯,对冰芯中化学组成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和来源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冰芯中δ18 O和可溶性离子含量变化均显示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δ18 O与祁连山西段温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冰芯中可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陆源矿物粉尘和冰川区周边的盐湖矿物风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老虎沟12号冰川 冰芯 气候 环境 可溶性离子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俊华 秦翔 +5 位作者 吴锦奎 杜文涛 孙维君 张明杰 张雪艳 陈记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098,共8页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布设的花杆观测了该区春季积雪的属性(深度、表面反射率、密度及含水量、粒径),并结合自动气象站上的积雪深度和反照率数据,对研究区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积雪分布很不均...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布设的花杆观测了该区春季积雪的属性(深度、表面反射率、密度及含水量、粒径),并结合自动气象站上的积雪深度和反照率数据,对研究区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积雪分布很不均一,在阴坡雪深大,阳坡雪深小;在不同海拔上,雪深随海拔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同表面粗糙度、不同密度、不同含水率的积雪反射率不同,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也不同;积雪剖面中逆温层结的形成与表面温度、雪深有密切关系,在一天内新降雪的密度及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属性 空间分布 春季 老虎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的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径流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彩霞 张杰 +2 位作者 董志文 秦翔 王玉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7-935,共9页
基于2012-2013年两个消融期在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连续2 a采集的冰川融水径流、雪冰以及降水样品,分析探讨了冰川区水体介质中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要素(主要化学离子、p H值、TDS和电导率等)在消融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老... 基于2012-2013年两个消融期在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连续2 a采集的冰川融水径流、雪冰以及降水样品,分析探讨了冰川区水体介质中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要素(主要化学离子、p H值、TDS和电导率等)在消融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老虎沟雪冰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值(δD和δ18O)表现出明显的消融期随月份波动,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7月份表现出高值,反映了冰川消融强弱程度的变化过程。冰川径流中同位素含量与冰雪融水接近,且处于当地降水线上,其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降雨补给。老虎沟冰川融水径流水化学主要表现为Ca-Na-HCO3-SO4和Ca-Mg-HCO3-SO4型,其组成特征也表现出随消融过程而变化。对氢氧同位素和化学要素组成在消融期(6~9月)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结合冰川区氢氧同位素和化学要素(包括化学离子、TDS、p H值和电导率等)的组成可以区分雪坑和新雪、河水的组分变化,可以反映冰川融水径流在消融期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融水 氢氧同位素 化学要素 径流过程 老虎沟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玉哲 任贾文 +5 位作者 秦翔 刘宇硕 张通 陈记祖 李亚炜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5,共8页
冰川地形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对于认识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和2014年消融季,使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进行了厚度测量和冰下地形观测,获得了沿冰川中流线和多条横剖面的厚度资料,并对中流... 冰川地形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对于认识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和2014年消融季,使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进行了厚度测量和冰下地形观测,获得了沿冰川中流线和多条横剖面的厚度资料,并对中流线上的厚度分布特征和槽谷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支冰川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90 m和150 m,东支冰川冰下地形起伏大于西支,支冰川的表面坡度都较缓和.东、西支冰川进入汇合区时厚度分别为122 m和157 m,由于支冰川的横向挤压和汇流,汇合区中部冰川厚度增加到162 m.冰川槽谷形态具有空间差异,东、西支冰川槽谷形态近似于对称的V型,但是在冰川汇合区,槽谷底部变宽,边坡变缓,发育有不对称槽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探地雷达 冰川槽谷 冰下地形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记祖 秦翔 +5 位作者 吴锦奎 杜文涛 孙维君 刘宇硕 黄哲 杨俊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7,共10页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 地形因子 散射辐射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草酸根和氟离子的记录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晓庆 任贾文 +3 位作者 秦翔 余光明 刘伟刚 谢爱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040 m的粒雪盆钻取的20.12 m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960年.本文分析了冰芯样品中草酸根和氟离子含量,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6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18.52±2.4)ng.g-1,其含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很好...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040 m的粒雪盆钻取的20.12 m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960年.本文分析了冰芯样品中草酸根和氟离子含量,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6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18.52±2.4)ng.g-1,其含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气温可能是影响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冰芯中草酸根含量波动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可能与周边地区石油燃料、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加剧有关.自1980年以来冰芯中氟离子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分析显示,老虎沟12号冰川的氟离子主要为局地自然来源和工业生产来源,1980年以来高于背景值的氟离子含量主要受人类工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根 氟离子 冰芯 祁连山 老虎沟12号冰川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健 秦翔 +2 位作者 孙维君 张明杰 杨俊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利用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气温、降水、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总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冰川下垫面影响下,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出升温比降温要快... 利用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气温、降水、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总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冰川下垫面影响下,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出升温比降温要快,但季节变化则相反,气温变化的位相比风速要超前;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68.1%;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春、秋季冰川风的强度要大于谷风,夏季则相反,冬季冰川风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冰川风对地气间的能量交换有重要影响;全年感热通量日平均值大部分都为正值,而潜热通量基本都为负值,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夏季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绝对值都比冬季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近地层 微气象特征 冰川风 感热和潜热通量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微气象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维君 李艳 +5 位作者 秦翔 吴锦奎 徐跃通 杜文涛 刘宇硕 任贾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73-1681,共9页
利用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040m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冰川表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空气和冰川表面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感热和潜热通量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和季... 利用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040m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冰川表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空气和冰川表面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感热和潜热通量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平均值为-11.8℃,全年正积温仅为16.5℃,具有日较差小、年较差大的气温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的85%,年降水量为424.2mm;气压冬季低、夏季高,属于典型的高山型;年平均风速为3.7m·s-1,冰川风显著;感热通量要强于潜热通量,大气与冰川表面的湍流交换中,大气以损失热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气象要素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晓鹏 秦翔 +4 位作者 吴锦奎 陈记祖 王强 杜文涛 刘宇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为定量研究老虎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老虎沟流域1959年和2014年强消融期(7月)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强消融期气温、降水、蒸发、冰川消融量、径流(流域的径流深)等的变化,进而探讨了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气温分布和降水形态... 为定量研究老虎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老虎沟流域1959年和2014年强消融期(7月)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强消融期气温、降水、蒸发、冰川消融量、径流(流域的径流深)等的变化,进而探讨了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气温分布和降水形态、流域蒸发和冰川消融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老虎沟流域2014年强消融期径流比1959年多159 mm,增加了49.67%。2014年7月平均气温较1959年升高0.38℃,最低气温升高1.34℃。1959年和2014年7月降水量相差较小;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日降水和日径流之间呈负相关,蒸发量的变化较小,流域内祁连山站的混合态降水比例减少23.01%,导致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比例增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正积温,2014年7月较1959年的正积温高11.71℃·d,主要由于2~4℃的气温日数增多导致正积温增加,从而加剧冰川消融对径流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流域 冰川径流 气候变化 响应分析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对细菌优势种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淑红 侯书贵 +3 位作者 秦翔 杜文涛 孙维君 闫沛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1-760,共10页
随着全球冰川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冰川微生物资源很可能会由于冰川退缩而未被人类所发现就已受到生存的威胁而濒危.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和末端雪样及末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方法、分子鉴定,研究冰川雪样优势菌群在冰... 随着全球冰川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冰川微生物资源很可能会由于冰川退缩而未被人类所发现就已受到生存的威胁而濒危.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和末端雪样及末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方法、分子鉴定,研究冰川雪样优势菌群在冰川末端土样的分布状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冰川细菌优势菌群在冰川退缩后适应非雪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冰川末端雪样优势菌为1BW1和1BW2所代表的Pedobacter,该属在冰川消融区雪样和冰川末端土样中未分离到;冰川消融区雪样优势菌为2BW所代表的Acinetobacter,该属在冰川末端雪样中的数量较少,在冰川末端土样中的数量更少.不同采样位点16SrRNA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其生理生化特征比相同采样位点的大.因此,冰川冰退缩可能会引发冰川雪样中的优势种群不能适应新环境而灭绝.应加强冰川细菌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退缩 细菌优势种群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产汇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雪艳 秦翔 +1 位作者 吴锦奎 张晓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了研究老虎沟流域冰川产汇流特征,根据老虎沟流域2009年消融期4-10月的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采用排除和不排除降水对冰雪消融产流影响的方法,对老虎沟流域融水径流的产流特征、白天和夜晚径流特征、径流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老虎沟流域冰川产汇流特征,根据老虎沟流域2009年消融期4-10月的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采用排除和不排除降水对冰雪消融产流影响的方法,对老虎沟流域融水径流的产流特征、白天和夜晚径流特征、径流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9月各月流量占到整个消融期流量的比例分别为7%、26%、33%、19%、14%。降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约为22%,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为78%。观测期内,除5月外,白天流量全部大于晚上流量,而且6-8月白天和夜晚径流之间的差值较大。老虎沟冰川区以裸冰消融为主,冰面湖较少而且小,汇流较快,储水性能并不明显。5-9月流量峰值和谷值平均分别滞后气温7.0 h、3.5 h、2.5 h、2.5 h和4.5 h,冰川排水系统也随着流量变化经历慢速-快速-慢速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流域 冰雪融水 储水性能 产汇流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文涛 秦翔 +2 位作者 孙维君 刘宇硕 侯典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6,共8页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1,2.6m.s-1,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属于典型的冰川风;春、夏季节,冰川风场依旧强劲,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的共同作用,春、夏、秋三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积累区 风速 风向 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