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与嬗变——以青海宗日遗址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惠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8,共21页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 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这几种考古学文化在宗日遗址上展示出演变、进化和嬗变三种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考古学文化的进程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定居文化,所以呈现出碰撞、融汇和适应的包容关系;而卡约文化替续齐家文化时,由于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故显示出暴力的对抗和革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史前考古学文化 宗日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卡约文化 演变与嬗变 藏彝走廊
下载PDF
“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笔谈)
2
作者 霍巍 赵宾福 +2 位作者 陈洪海 韩建业 孙庆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共25页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若干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本刊特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考古学学科评议组霍巍教授、赵宾福教授、陈洪海教授、韩建业教授、孙庆伟教授等五位成员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这个话题进行笔谈,以期引起更为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科技考古 田野考古 考古学理论 评议组 中华文明探源 韩建业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伏羲文化与考古学文化对证探论——以渭河上游为中心
3
作者 贾宜 马素芳 高世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伏羲传说是中国古史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其真实的历史背景,不能以“科学”“严谨”的名义对伏羲传说加以简单的否定。在古史传说体系中,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代表着我国史前氏族社会的发展,文献、民俗和考古学资料共同说明,黄河... 伏羲传说是中国古史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其真实的历史背景,不能以“科学”“严谨”的名义对伏羲传说加以简单的否定。在古史传说体系中,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代表着我国史前氏族社会的发展,文献、民俗和考古学资料共同说明,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伏羲氏族活动的主要地区,特别是渭河上游天水地区丰富的伏羲遗迹、传说,与该地域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等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为进一步开展伏羲传说与考古学文化对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在相关研究中,应当首先对伏羲传说材料进行深入辨析,甄别真伪,建立传说的文化谱系,与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对证研究。根据大地湾、西山坪、师赵村、傅家门、圪垯川等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渭河上游地区以前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为主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或为伏羲提供了可信的考古对证资料,其间可能存在着原初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线索”,应当引起学界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文化 考古学文化 渭河上游 天水 大地湾
下载PDF
社区考古学:概念与实践
4
作者 王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作为学术概念的“社区考古学”,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对其准确定义的探讨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但无论如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已经形成一些与此相关的基本认识,比如:社区考古是公众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考古离不开“社... 作为学术概念的“社区考古学”,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但对其准确定义的探讨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但无论如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已经形成一些与此相关的基本认识,比如:社区考古是公众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考古离不开“社区”和“考古”双方(或多方),“社区”是考古工作开展的情境,考古是“社区考古”这一概念成立的核心纽带。几十年来,如同公众考古学一样,社区考古也存在理念和实践2个向度的不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考古学 学术概念 考古 社区 理念和实践 统一认识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功能冲突论视域下先秦冲突的军事考古学观察
5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科塞功能冲突论可为以古代军事遗存及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军事考古学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简要梳理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先秦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调控诸方面切入,探讨其对军事考古学研究的启示,以期深化古史研究及认识当今面... 科塞功能冲突论可为以古代军事遗存及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军事考古学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简要梳理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先秦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调控诸方面切入,探讨其对军事考古学研究的启示,以期深化古史研究及认识当今面临的问题。先秦冲突爆发的原因可主要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中物质性原因主要与各方对资源占有和(或)使用的规则存在异议有关,不同的异议可能会影响冲突的模式和新规则的制定,神权因素在早期社会和国家形态的冲突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先秦时期冲突和角逐对华夏文化圈、早期文化共同体以及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有着较显著的激发作用,但其形式上的暴力性、残酷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增长,春秋战国以降尤其如此。冲突双方的会盟誓诅、和亲、质物交换等敌意替代、转移或释放机制可一定程度地调控冲突,但往往因未彻底解决核心矛盾难以取得稳定长效,特别在神权和王权逐渐淡出盟誓核心后。而一些对外冲突的原因中,不排除存在因统治者不愿或不敢直面自身内部矛盾,试图将敌对情绪转移至外部的可能,属于激进极端的敌意替代举措,未及矛盾根本。在军事考古学研究中,应始终坚持和平导向,以史为鉴,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学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冲突论 军事考古学 先秦冲突 文明整合 和平导向
下载PDF
《李学勤文集》:关于出版与考古学、历史学的内在联系
6
作者 郝振省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首先祝贺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了这一套思想深邃、内容厚重的《李学勤文集》,约1000万字,30卷册,覆盖了学术领域的六个方面,不可谓不宏大;编纂历时八年,尤其在此期间,先生仙逝,新冠病毒肆虐,不可谓不艰辛、不持久;省委宣传部全程关注。
关键词 李学勤 考古学 历史学 文集 学术领域 内在联系 江西教育出版社 六个方面
下载PDF
考古学如何重建上古史
7
作者 陈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7,共14页
中国考古学的古史重建主要采取“二重证据法”,用考古材料印证文献记载。考古学文化是用来分辨古代族群和政体的关键概念。就当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范式而言,这种将两类证据简单对应的做法已经难以胜任这项任务。考古学文化是整理材料的... 中国考古学的古史重建主要采取“二重证据法”,用考古材料印证文献记载。考古学文化是用来分辨古代族群和政体的关键概念。就当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范式而言,这种将两类证据简单对应的做法已经难以胜任这项任务。考古学文化是整理材料的一种方法,而古史重建需要一套与之有别的方法。这是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探索,以重建上古时期社会复杂化的过程。这种古史重建不再是编年史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像年鉴学派所倡导的那种整体史。秘鲁维鲁河谷聚落形态的国家探源,以及埃及统一的考古学探索两项经典案例,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他山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古史重建 范式转向 科学方法 经典案例
下载PDF
医针实物遗存的医学考古学解读--兼论中医对民族医学内容的影响
8
作者 赵丛苍 吕亚宁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中医学与民族医学中普遍存在针刺法的治疗手段,不同地域与时段的考古发现中,医用针具逐渐增多,以已确认的医针遗存为参照,从医学考古学角度科学识别和深入解读民族医用针具成为可能。结合考古学研究方法、中医针灸学知识及民族医学的调... 中医学与民族医学中普遍存在针刺法的治疗手段,不同地域与时段的考古发现中,医用针具逐渐增多,以已确认的医针遗存为参照,从医学考古学角度科学识别和深入解读民族医用针具成为可能。结合考古学研究方法、中医针灸学知识及民族医学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民族医学文化中的医针形制存在一些地方性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医疗理念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脱不开干系。中医理论及中医九针体系对民族地域的医药文化构成了一定影响。民族医学的医针选用因病症的地域性而存在差异,中医九针体系则最终实现了不同医针功能与医疗技术的整合。该命题的设置与研究实施,有望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文化经典与学术信息为大众所知晓,从而共同推进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汉医 针灸 九针 交流与影响
下载PDF
夏鼐对中国考古学术语的贡献
9
作者 刘斌 乔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共16页
夏鼐是中国考古的奠基人之一,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学术成就极高。学术界已发表了很多研究夏鼐学术贡献的文章。本文从术语这个新的角度,详细深入地阐释了夏鼐在改译、引入、命名、定义、辨析术语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夏鼐 考古学术语 贡献
下载PDF
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思想交汇——评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
10
作者 耿朔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讨论的是与“物”相关的历史,本文对该书绪论提到的“一般图像”“物的实在性”“真伪观”三个概念进行辨析,表明考古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是“知识生成”方法的重要来源,也揭示出美术史创造性理解与考古学还... 尹吉男《知识生成的图像史》讨论的是与“物”相关的历史,本文对该书绪论提到的“一般图像”“物的实在性”“真伪观”三个概念进行辨析,表明考古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是“知识生成”方法的重要来源,也揭示出美术史创造性理解与考古学还原性理解的差异。“知识生成”的方法展现出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对于其他人文学科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美术史 时代风格 动态研究
下载PDF
基于工业考古学的矿业遗产空间特征研究——以甘肃省阿干镇为例
11
作者 张小娟 温静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9期118-127,共10页
为厘清矿业发展与区域建设之间的联系,构建矿业遗产整体研究路径,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为例,引入工业考古学理论,对其矿业发展与矿业遗产空间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遗产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阿干镇城镇空间演化进程与... 为厘清矿业发展与区域建设之间的联系,构建矿业遗产整体研究路径,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为例,引入工业考古学理论,对其矿业发展与矿业遗产空间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遗产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阿干镇城镇空间演化进程与矿业发展周期呈高度相关性,符合矿业城镇“缘矿而建,矿衰则败”的一般特征。矿区周围由于地形、资源、交通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混合型”“环绕型”“串联型”“分离型”4种产居模式,影响城镇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矿区空间的布局,受地形和矿业生产流程的双重影响,多采用带状布局形式;同时,城镇内的矿业建筑景观遗产以矿区为中心,呈现出“广泛分布,局部集聚”的分布形态。鉴于这种联系,保护策略不应仅局限于对部分典型遗产的保护,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方法。因此,本文提出“景观生态修复—空间整合—整体保护—区域协同”的整体化保护策略,旨在实现对阿干镇矿业遗产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考古学 矿业遗产 城镇空间 阿干镇
下载PDF
论考古学视域下希腊艺术的亚非基础
12
作者 孟欣 《美术大观》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古希腊与亚非文明的关系研究历来是学界的焦点,以往的研究侧重从语言、宗教、文化视角来凸显希腊文明的兼容并蓄。本文以考古发现的物质材料和跨地域艺术交流为线索,对希腊艺术的亚非基础及所遵循的历史传统展开讨论,证明希腊艺术不是... 古希腊与亚非文明的关系研究历来是学界的焦点,以往的研究侧重从语言、宗教、文化视角来凸显希腊文明的兼容并蓄。本文以考古发现的物质材料和跨地域艺术交流为线索,对希腊艺术的亚非基础及所遵循的历史传统展开讨论,证明希腊艺术不是文明的突变,它是古代亚非艺术传统脉络下的延续和创新;提出希腊奇迹不是美学乌托邦,而是归因于不同文化碰撞下对传统规则的发展,且以自身特色化的结论,追溯古代亚非文化对希腊艺术精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亚非文明 希腊艺术 基础
下载PDF
社会史视角下书写考古学史刍议——从《殷虚发掘员工传》的史料价值说起
13
作者 李小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够激发旧史料的新意涵,拓展旧问题的新面相。在学界已较为深入地从学科史、学术史视角书写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社会史视角,进一步拓展考古学史的书写视野,充分发掘《殷虚发掘员工传》等文献中有关考古民工记... 研究视角的转换,能够激发旧史料的新意涵,拓展旧问题的新面相。在学界已较为深入地从学科史、学术史视角书写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社会史视角,进一步拓展考古学史的书写视野,充分发掘《殷虚发掘员工传》等文献中有关考古民工记述的史料价值,具体而微地考察考古学与近代社会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社会史视角 学科史视角 学术史视角 《殷虚发掘员工传》
下载PDF
人文与经济的“离”与“合”: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概念画像
14
作者 何雨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人文与经济之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其表现为:人文对经济的钳制或是经济对人文的背离。然而,当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二者的统一和合是可能的。在追求人文与经济的和谐统一方面,东西方文明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人文与经济之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其表现为:人文对经济的钳制或是经济对人文的背离。然而,当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二者的统一和合是可能的。在追求人文与经济的和谐统一方面,东西方文明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贯穿于文明发展历程的不变期待。与资本主义固有的体制缺陷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文与经济的和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准确绘制人文经济学的概念画像,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与文化经济学的观照中识别人文经济学;二是在知识网络的衔续中理解人文经济学;三是在时代背景的洞察中构建人文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人文 经济 离与合 知识考古学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视野下的针灸人文研究启示与思考
15
作者 王丽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福柯知识考古学对知识生成的分析与考察为针灸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及方法提示。通过构建—解构—重构的考古学方式探讨针灸知识的生成及理论化是考察针灸话语实践、按照既定秩序和规则探寻针灸知识表达形式的有效方法。将知识考古的... 福柯知识考古学对知识生成的分析与考察为针灸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及方法提示。通过构建—解构—重构的考古学方式探讨针灸知识的生成及理论化是考察针灸话语实践、按照既定秩序和规则探寻针灸知识表达形式的有效方法。将知识考古的方法应用于针灸人文研究进行思路检视及方法探讨,是对针灸学科理论研究的自省,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路径,呈现不同的思考视角,扩大研究者的科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研究 针灸 知识考古学 福柯
下载PDF
知识考古学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
16
作者 刘晶 蔡广 《福建教育》 2024年第35期19-26,共8页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思想以“话语”和“陈述”为关键词,对知识起源进行批判,对话语裂缝予以关注。以刊载于5种综合教育类CSSCI期刊(2017-2021年)的抽样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领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体系。但从知识考...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思想以“话语”和“陈述”为关键词,对知识起源进行批判,对话语裂缝予以关注。以刊载于5种综合教育类CSSCI期刊(2017-2021年)的抽样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研究领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体系。但从知识考古学思想视角检视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继承吸收下的思维鈍化、数据赋能下的人文性隐没、宏观研究热潮下的微观研究式微等问题。知识考古学思想注重批判性反思,关注人文价值,聚焦微观和边缘,能为解决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中国天文考古学刍议
17
作者 周晓陆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天文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是古代天文史学的物化表征。该学科不仅为天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物质材料,还为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本文探讨了中国天文考古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并对学科的发展路... 天文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是古代天文史学的物化表征。该学科不仅为天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物质材料,还为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本文探讨了中国天文考古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并对学科的发展路径和体系建设提出了看法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天文学 考古学 中国天文考古学
下载PDF
女子以肝为先天知识考古学初探
18
作者 庞颖 刘雁峰 吴豆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64-66,共3页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 文章还原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这一话语构建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强调话语本身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了包括先秦两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清代在内的四个历史时期与“女子以肝为先天”相关的文献,结合历史和知识背景考察“女子”和“肝”之间的概念联系,厘清内涵,爬梳知识体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女子以肝为先天 历史考察
下载PDF
顷得一骨颇似人——古人类及史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的故事
19
作者 宋建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8-1101,共4页
今年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95周年,又是其发现者裴文中先生诞生120周年,在这一时刻来共同缅怀裴文中先生及其对科学杰出的历史性贡献将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们特邀本刊专栏作家,网红科普大咖宋建潮老师撰写“顷得一骨颇似人—古... 今年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95周年,又是其发现者裴文中先生诞生120周年,在这一时刻来共同缅怀裴文中先生及其对科学杰出的历史性贡献将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们特邀本刊专栏作家,网红科普大咖宋建潮老师撰写“顷得一骨颇似人—古人类及史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的故事”一文。正如文中所述,裴先生在青年时代不仅是一位文学青年(发表小说为鲁迅先生所赏识),更是一位革命青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热衷办党和新闻事业),但他求学及求职坎坷,幸得翁文灏先生关心,又恰遇杨钟健先生回国,才得以出任杨先生助手参加周口店发掘工作。裴先生抓住这一难得的人生机遇,刻苦学习,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一线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一具后来震惊世界的完整猿人头盖骨,这是自达尔文进化论与从猿到人的推断发表以来,第一次得到最完整可靠的支持和确证的证据。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个当年从零到一的突破是由一个刚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年轻人完成的。而他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随即开始对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和研究,革新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及思路,并转向史前考古学,成果累累,终成一代大师!我们今天缅怀裴先生,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坚忍不拔钻研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不受传统束缚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爱国和学无止境的精神,在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后还远赴法国留学,学成后迅即回国报效祖国!我们坚信在裴文中先生榜样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自立自强,建功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文中 达尔文进化论 专栏作家 史前考古学 自立自强 翁文灏 法国留学 传统束缚
下载PDF
地质学与考古学的交汇点——袁复礼在中国西北科考团期间的甘肃考察
20
作者 徐维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的初期,地质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理论层面为考古学提供方法论,还主持和参与了实践性的考古发掘活动.在此过程中,西方学者固然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但中国科学家的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袁复礼作为中国地质学...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的初期,地质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理论层面为考古学提供方法论,还主持和参与了实践性的考古发掘活动.在此过程中,西方学者固然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但中国科学家的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袁复礼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在考古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参与了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田野发掘经验.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期间,他在甘肃地区独立主持的一系列考古调查活动,不仅是对甘肃地区史前考古发现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对甘肃民勤地区后续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袁复礼 地质学 考古学 甘肃民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