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电法结合高精度磁法在洛庄汉墓考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宏智 吕小红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在高精度磁法勘探工作基础上布置高密度电法勘探,高精度磁测在本次工作中体现了其准确、多信息、简便高效的特点。高密度电法作为剖面性分析,它体现了目标体在深度上的变化,取得的异常部分与高精度磁测有较好相关性,提高了推断的可靠性。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高精度磁法 考古应用
下载PDF
考古学的公共性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兵武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私人的考古学”。从考古调查发掘所涉经费、土地和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信息,到考古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的社会共享,再到考古发掘之后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无一不是社会性问题。科学考古学满足考古... 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私人的考古学”。从考古调查发掘所涉经费、土地和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信息,到考古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的社会共享,再到考古发掘之后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无一不是社会性问题。科学考古学满足考古学家和人类面向古代的求知欲望,而公共考古学则是面向人类基于历史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资源、信息、知识管理和价值观建构的考古后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考古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考古 公共考古 考古资源管理 应用考古
下载PDF
同位素密度扫描成像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娟 庹先国 +2 位作者 任家富 陶永莉 穆克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0-523,470,共4页
这里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同位素密度扫描成像系统,在考古应用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此方法在野外和现场文物埋藏情况的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考古现场(金沙遗址)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分析结果清楚明了,探测深度可达0.5... 这里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同位素密度扫描成像系统,在考古应用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此方法在野外和现场文物埋藏情况的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考古现场(金沙遗址)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分析结果清楚明了,探测深度可达0.5m~0.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密度扫描成像 数据处理方法 考古应用
下载PDF
华南主要作物和蔬果类现代花粉形态及农业考古研究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士雄 郑卓 +3 位作者 黄康有 李杰 韦潇君 许清海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98,共19页
本文对华南地区主要的19科31种作物和蔬果类花粉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镜下观察、拍照和特征描述与对比。本研究涉及的花粉包括粮食作物4种,蔬菜类16种,水果类8种,油料和经济作物3种等。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花粉在形态、大小、萌发器官... 本文对华南地区主要的19科31种作物和蔬果类花粉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镜下观察、拍照和特征描述与对比。本研究涉及的花粉包括粮食作物4种,蔬菜类16种,水果类8种,油料和经济作物3种等。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花粉在形态、大小、萌发器官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同一科植物花粉的主要形态虽有相似之处,但根据某些细微结构特征,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相近的种类进行区别。本文对十字花科芸苔属4种蔬菜花粉(油菜、芥菜、菜心和小白菜)的扁率(赤道轴长/极轴长)以及外壁网眼长轴长度分别进行测量,发现外壁网眼长轴长度对于4种蔬菜的区分不明显,而扁率则分异显著,可为十字花科花粉种属判别提供依据。对重庆阿蓬江涪碛口遗址剖面中自明清时期以来的伴人植物十字花科花粉赤道轴长与外壁网眼长轴长度进行了测量,判别出文化层中的十字花科花粉可能为菜心类型。稻田中保存的水稻花粉直径约为34—38μm,结合水稻花粉的其它特征可以应用到全新世地层的水稻花粉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十字花科 考古应用 华南作物
原文传递
等级-规模法则在考古区域分析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天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20,共13页
随着区域性考古调查方法在田野考古实践中的应用,中国考古学界正逐步积累详尽而丰富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中外学者引用考古区域分析的方法,在解释聚落形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问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应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中国考古... 随着区域性考古调查方法在田野考古实践中的应用,中国考古学界正逐步积累详尽而丰富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中外学者引用考古区域分析的方法,在解释聚落形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问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应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中国考古遗存,不仅有利于世界考古学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考古遗存所体现的既具有人类社会演进共性又富有鲜明个性的社会发展特点,更有利于我国学者结合本国的研究实际认识、掌握、合理运用并修订相关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规模法则 原理 分析与解读 考古应用
原文传递
古基因组学在古代家马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文少卿 俞雪儿 +3 位作者 田亚岐 胡松梅 李悦 孙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古DNA是人类学、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古DNA研究的一场革命.古DNA研究的焦点在很长时间内被限制在了线粒体DNA和有限个核基因组标记,但现在已经能够获得非常古老的全基因组数据.这一突破主要... 古DNA是人类学、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古DNA研究的一场革命.古DNA研究的焦点在很长时间内被限制在了线粒体DNA和有限个核基因组标记,但现在已经能够获得非常古老的全基因组数据.这一突破主要是缘于高通量测序平台以及获取高度降解DNA分子的能力,并发展出了古基因组学这一新领域.本文回顾了马的古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揭示家马的遗传谱系和基于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预测马的性状两方面的最新进展.我们依据马的基因组研究的新成果,优化三款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检测panel,分析古代家马的谱系、性别、毛色、运动能力、步态、体型/肩高、高原适应等相关方面.结果显示,遗传谱系和表型特征为探讨中国古代家马的起源和用途,特别是祭祀用马的来源和挑选标准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家马的演化与传播及其与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的古基因组学 考古应用 遗传谱系 马的特征 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探索数字化时代石窟寺田野考古的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荣 刁常宇 《石窟寺研究》 201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石窟寺考古中3D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的立项、进行都得到学术各界支持,表明这一课题契合了当前石窟寺考古领域希望解决3D技术应用中出现问题的迫切需求,同时表明自然科...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石窟寺考古中3D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的立项、进行都得到学术各界支持,表明这一课题契合了当前石窟寺考古领域希望解决3D技术应用中出现问题的迫切需求,同时表明自然科学技术正在广泛参与到社会科学领域,如何恰当应用、融合、促进、提高,应提到社会科学议事日程。通过须弥山考古实践案例,课题组初步认识到,考古工作者和数字技术工作者的无缝合作、互动,是石窟数字考古实施和成功的关键;宏观测量信息与微观测量记录信息的数字融合,具有多重方法论意义;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基于多图像的3D数字测量技术是可满足石窟寺洞窟记录需求的数字技术,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从测量工具到石窟寺全息记录新手段的蜕变;数字化石窟寺考古工作,使未来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石窟寺遗址在相互关联的整体架构中进行审视和研究成为可能;专门化的数字技术和技术标准、规范是石窟寺数字化考古方法推广的关键。解决了石窟寺考古中3D数字技术应用的问题,或可能给石窟寺田野考古带来革命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考古中3D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课题收获
原文传递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dental cementum increment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eason-of-death of equids from the Xujiayao site,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LI JingShu ZHANG ShuangQuan +2 位作者 Henry T. BUNN Akshay SARATHI GAO X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Seasonality study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faunal assemblag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modes of animal death and ancient hominin strategies for prey acquisition. The dental cementum of animal teeth records... Seasonality study of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faunal assemblag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modes of animal death and ancient hominin strategies for prey acquisition. The dental cementum of animal teeth records the season of an individual animal in which it died,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any patterns in season of death.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procedur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ementum incremental analysis to equid teeth, which comprise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fauna from the Xujiayao Site—an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rchaeological site in China. Results show multi-seasonal use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this site. Furthermore,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ethod's future application in seasonality studies at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um Analysis Seasonality PALEOLITHIC Xujiayao site ZOOARCHAE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