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2时序数据的新疆焉耆盆地农作物遥感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旭辉 玉素甫江·如素力 +2 位作者 仇忠丽 亚夏尔·艾斯克尔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2-683,共12页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干旱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研究借助PIE-Engine Studio平台,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Sentinel-2影像和1948个野外定位采样数据提取农作物生育期内14种植被指数,使用See5.0决策树、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和多... 为及时准确地获取干旱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研究借助PIE-Engine Studio平台,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Sentinel-2影像和1948个野外定位采样数据提取农作物生育期内14种植被指数,使用See5.0决策树、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和多元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MR)模型优选特征参数,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5种分类模型和5种样方分割方案进行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通过目视解译和混淆矩阵对比分析分类结果,确定最佳分类方案。结果表明:(1)所有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OA)和Kappa系数均在92.20%和0.9037以上,说明在PIE平台中使用SVM算法提取农作物信息是可行的。(2)SVM-有红边的OA和Kappa系数均值为93.77%和0.9236,比SVM-无红边方法提高了0.96%和0.0120。(3)相比于SVM-有红边方法,植被指数的引入提高了SVM-RF、SVM-MR和SVM-See5.0的OA和Kappa系数。(4)5种分类模型的OA和Kappa系数均值的大小关系为:SVM-RF>SVM-MR>SVM-See5.0>SVM-有红边>SVM-无红边,表明红边波段和植被指数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农作物识别的精度,其中SVM-RF(8:2)为最佳分类模型,OA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72%和0.9866。研究结果可为准确快速获取大尺度干旱区农作物信息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Sentinel-2 支持向量机 PIE-Engine Studio 盆地
下载PDF
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吴昊芬 周家林 +3 位作者 李文艳 钟国跃 蒋伟 任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0-1069,共10页
为探究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PHPLC)对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 为探究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PHPLC)对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9个黄酮衍生物和1个倍半萜苷,其结构分别为7-O-methylorobol-4′-O-β-D-葡萄糖苷(1)、mildiside A(2)、柚皮素(3)、樱黄素4′-O-β-D-葡萄糖苷(4)、orobot(5)、山柰酚-3-O-β-D-(6′-乙酰)葡萄糖苷(6)、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O-β-D-葡萄糖苷(7)、amarantholidoside IV(8)、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10)、5,7,4′-三羟基异黄酮(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S)-mucronulatol(13)、毛蕊异黄酮(14)、槲皮素(15)、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芸香糖苷(18)、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1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0)。化合物1-9为首次在黄耆属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在坚硬黄耆中分离得到。该结果为坚硬黄耆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未来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黄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异黄酮
下载PDF
干旱绿洲区包气带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及运移机制——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
3
作者 陈振宇 赵禹 +4 位作者 白金 赵寒森 梁楠 刘拓 姚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1872,共16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了解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垂向运移机制对科学防治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采集新疆焉耆盆地2 m深度剖面土壤,测定样品机械组成和8种盐分离子含量...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了解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及垂向运移机制对科学防治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化采集新疆焉耆盆地2 m深度剖面土壤,测定样品机械组成和8种盐分离子含量,计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包气带土壤盐分离子垂向分布特征,对包气带土壤质地与水盐运移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湖剖面包气带土壤主要为非盐渍土,土壤盐分主要受开都河下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控制,阴阳离子比值约为2∶5,盐分类型主要为Ca^(2+)—HCO_(3)^(2-)和Na^(+)—SO_(4)^(2-)型;焉耆剖面包气带土壤普遍为重度盐渍土,土壤盐分受到开都河下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自身包气带盐分的综合影响,阴阳离子比值约为1∶2,盐分类型主要为Ca^(2+)—SO_(4)^(2-)型和Na^(+)—Cl^(-)型。土壤分形维数和黏粒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包气带土壤盐分与分形维数间相关性不明显,主要受到土壤粒径组成及其所处深度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博湖包气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部逐渐变粗,盐分含量呈现出在0~80 cm深度的表层和125~200 cm的底部波动大,80~125 cm稳定的变化趋势,盐分离子主要聚集在约30 cm深度粉质黏壤土与粉质黏土层的交界处。土壤盐分运移大致可划分为交互作用段(0~80 cm)、平衡段(80~125 cm)和地下水扰动段(125~200 cm)3个部分,蒸发作用影响深度约80 cm。焉耆包气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部逐渐变细,随深度的增加,盐分含量和波动程度均逐渐减小,盐分离子主要聚集在0~10 cm表土层。盐分运移大致可划分为盐分离子上升段(0~120 cm)和平衡段(120~200 cm)两个部分,蒸发作用影响深度约为120 cm。上细下粗型的包气带土壤质地组成是抑制土壤盐渍化较为理想的分布模式,对于焉耆剖面类型可先采取灌溉压盐,然后进行约40 cm深度的翻耕,博湖剖面类型可直接采取50 cm左右深度的深耕,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盐渍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土壤质地 盐分离子 分形维数 运移机制 盆地
下载PDF
由“虚瘀”理论探讨耆鹿逐痹胶囊防治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欣 杨小龙 +8 位作者 张泽臣 李威 叶佰盛 陈琪 丰杰 黄振 黄海 刘康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0-883,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下降为主要特点的骨代谢性疾病,归属中医“骨痿”范畴,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常兼见疼痛症状且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让患者深受其折磨。“虚瘀”理论是历代医家所探讨的,有关骨痿的一个重要病机,其核心为肾虚为本,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下降为主要特点的骨代谢性疾病,归属中医“骨痿”范畴,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常兼见疼痛症状且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让患者深受其折磨。“虚瘀”理论是历代医家所探讨的,有关骨痿的一个重要病机,其核心为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该文由论述“虚瘀”理论引申至骨痿肾虚血瘀病因病机,进而探讨“补肾活血法”相关治则。同时指出耆鹿逐痹胶囊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骨,活血祛风之功效,与“补肾活血法”相符,而且其组成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对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从而可以得出耆鹿逐痹胶囊可用于防治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为临床运用其防治骨质疏松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瘀理论 鹿逐痹胶囊 肾虚血瘀型 骨质疏松 中医中药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野生多枝黄耆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4 位作者 吕亮雨 雷莎清 张海蓉 马芳 施建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其中,生殖枝茎粗和生殖枝茎长变异系数较高(20%以上),而花萼长和种子厚变异系数最小(1%)。不同环境下的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木里镇居群多枝黄耆南北冠幅、株高、根系数、生殖枝茎长、叶厚、花冠长、花冠数、种子厚和种子纵径均显著低于其他居群。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根系数、生殖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多枝黄耆的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海拔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其中,花冠数、叶厚和根系数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黄 表型性状 多样性分析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文本性质探论
6
作者 陈晨 房伯勇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皆以组诗的形式呈现,组诗前有一段关于作者或作诗背景的文字,其中有一些音乐术语,三篇竹书具有诗、书、乐三方面的特色,可能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家文献中的《雅歌诗》为一类,同为...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皆以组诗的形式呈现,组诗前有一段关于作者或作诗背景的文字,其中有一些音乐术语,三篇竹书具有诗、书、乐三方面的特色,可能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家文献中的《雅歌诗》为一类,同为先秦乐家记录乐辞的文献。春秋时期诗、乐分途,诗家主要用“三百篇”文本,而乐家所用的诗文本不仅包括《诗三百》中的诗篇,可能有一些编《诗》未选的早期诗歌,还有一些春秋晚期和战国的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夜》 《周公之琴舞》 《芮良夫毖》 雅歌诗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变异及其对生境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刘青青 吕亮雨 +2 位作者 蔡宗程 韩燕 施建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植物的遗传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差异共同决定了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文章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三江源地区6个多枝黄耆居群的1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 植物的遗传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差异共同决定了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文章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三江源地区6个多枝黄耆居群的1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差异性分析表明,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的差异性不同,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1%~25.76%,花序数、叶序数、叶形指数和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10%;(2)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种子数、花序数、种形指数、根系深度以及营养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没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相关关系,经度、海拔与种形指数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电导率是对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396%,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多枝黄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4)聚类分析表明,6个多枝黄耆居群中,河南县居群、玉树市居群、玛沁县居群为1类,该类植株为高大型,达日县居群、甘德县居群、木里镇居群为1类,该类植株为低矮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黄 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表型性状 生境因子
下载PDF
论清代海南诗人对苏轼的接受——以《琼台耆旧诗集》为考察中心
8
作者 张开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6-32,共7页
《琼台耆旧诗集》是当前唯一存世的清代海南诗集,其中辑入的海南诗人作品有诸多接受苏轼之处。在诗文接受的层面上,他们频繁化用苏轼诗文为诗、主动吟咏唱和苏轼诗文;在人格境界的接受层面上,他们高度推崇苏轼超然自得、乐观豁达的人格... 《琼台耆旧诗集》是当前唯一存世的清代海南诗集,其中辑入的海南诗人作品有诸多接受苏轼之处。在诗文接受的层面上,他们频繁化用苏轼诗文为诗、主动吟咏唱和苏轼诗文;在人格境界的接受层面上,他们高度推崇苏轼超然自得、乐观豁达的人格风貌。该接受现象的出现,不仅延续海南接受苏轼的诗歌创作传统,也推动东坡文化在海南的进一步接受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台旧诗集》 苏轼 诗文 人格
下载PDF
焉耆盆地冬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9
作者 陈晓燕 赵战成 +2 位作者 迪丽娜孜·依米提 李红玉 冯晓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利用焉耆盆地6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划,结合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最终获得焉耆盆地冬小麦适宜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地势相... 利用焉耆盆地6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划,结合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最终获得焉耆盆地冬小麦适宜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盆地四周地势相对较高的沿山区域和沿山沟谷地带;较适宜区分布在盆地环博斯腾湖大部分传统农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冬小麦 气候区划 盆地
下载PDF
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策
10
作者 吴晓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8期47-49,共3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总体现状及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葡萄种植环节、酿造环节、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出台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总体现状及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葡萄种植环节、酿造环节、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出台配套政策、提升全产业链价值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葡萄酒产业 价值链
下载PDF
关于激发焉耆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活力的调查研究
11
作者 侯正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50-005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焉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焉耆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焉耆县传统文化现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措施,并征询群众的意见及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焉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焉耆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焉耆县传统文化现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措施,并征询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对焉耆县现采取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措施进行改进,以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活力
下载PDF
乳白花黄耆(豆科)的一些新异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鲁静 程凯利 +2 位作者 盛钰平 赵利清 张铁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7-841,共5页
通过对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标本以及大量腊叶标本的研究,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观察,认为科布尔黄耆(Astragalus koburensis Bunge)、宁夏黄耆(A.ningxiaensis Podlech et L.R.Xu)、河套盐生黄耆(Astragalus salsugineus Kar.et Kir.var.het... 通过对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标本以及大量腊叶标本的研究,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观察,认为科布尔黄耆(Astragalus koburensis Bunge)、宁夏黄耆(A.ningxiaensis Podlech et L.R.Xu)、河套盐生黄耆(Astragalus salsugineus Kar.et Kir.var.hetaoensis H.C.Fu)、德令哈黄耆(Astragalus acceptus Podlech et L.R.Xu)均为乳白花黄耆(Astragalus galactites Pall.)的异名,该文对其进行了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乳白花黄 科布尔黄 宁夏黄 河套盐生黄 德令哈黄 新异名
下载PDF
贺兰山岩黄耆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培亮 常朝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1-1257,共7页
依据植物野外和腊叶标本形态观察以及小叶脉序观察,对贺兰山岩黄耆(豆科)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岩黄耆及其近缘种之间较为稳定的差别体现在花器官的形态方面。贺兰山岩黄耆与短翼岩黄耆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小苞片长... 依据植物野外和腊叶标本形态观察以及小叶脉序观察,对贺兰山岩黄耆(豆科)及其近缘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岩黄耆及其近缘种之间较为稳定的差别体现在花器官的形态方面。贺兰山岩黄耆与短翼岩黄耆的主要区别特征是小苞片长为萼筒的1~2倍,旗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而后者的小苞片长为萼筒的0.5~0.8倍,旗瓣长为龙骨瓣的0.8倍。贺兰山岩黄耆与华北岩黄耆和费尔干岩黄耆的主要区别是翼瓣长为龙骨瓣的0.3~0.5倍,而后二者的翼瓣长均为龙骨瓣的0.7~0.8倍。在小叶脉序特征方面,贺兰山岩黄耆与短翼岩黄耆和华北岩黄耆近似,均为小叶一级脉纤细,二级脉不分支,二级脉环外有较多网结三级脉,具少量复合二级间脉或不明显,而费尔干岩黄耆小叶一级脉粗,二级脉多分支,二级脉环外有少量网结三级脉,具明显的简单二级间脉。此外,小叶脉序特征可能在岩黄耆属组间关系的探讨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黄 短翼岩黄 华北岩黄 费尔干岩黄 分类界限 脉序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八道湾组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潜力
14
作者 张仲培 齐育楷 +3 位作者 王瀚洲 金芸芸 黄帅博 常文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 八道湾组 沉积体系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下载PDF
抄诗作史: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的“诗史”价值
15
作者 曾礼军 曾啸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
《续甬上耆旧诗》是全祖望晚年辑纂的一部自明隆万至清顺康时期的甬上诗歌总集。其辑纂的文化目的是抄诗作史,以诗歌文献和诗人小传的辑纂来构建遗民故国史、浙东乡邦史和甬上望族史。“三史”合而为一,分而各属,既有内在联系性,又各有... 《续甬上耆旧诗》是全祖望晚年辑纂的一部自明隆万至清顺康时期的甬上诗歌总集。其辑纂的文化目的是抄诗作史,以诗歌文献和诗人小传的辑纂来构建遗民故国史、浙东乡邦史和甬上望族史。“三史”合而为一,分而各属,既有内在联系性,又各有所侧重。故国史侧重于甬上文人抗清和避清的朱明政权认同,乡邦史侧重于甬上文学和文化演变的历史还原,望族史侧重于家族传承及家族之间联系性的梳理重现。由于甬上望族人文鼎盛,又是抗清和遗民群体的中坚力量,望族史、乡邦史和故国史因节义精神和人文传统而得到有机贯通与有效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甬上旧诗》 全祖望 地方诗歌总集 抄诗作史 诗史价值
下载PDF
焉耆盆地土壤养分系统敏感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洋 刘维忠 刘新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5-307,共13页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气温倾向率为3℃/(10a),降水量倾向率为39 mm/(10a)),LUI微幅上升;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LUI变化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响应差异。土壤养分系统对气温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异质性更高,对LUI变化敏感性更具有响应深度;气候和LUI对土壤养分系统变化的贡献率空间分异明显,并且LUI的贡献率大于气候;土壤养分系统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相互调节和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土壤养分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耕地精准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系统 气候变化 敏感性 适应性 空间分异特征 盆地
下载PDF
横断山高山冰缘带5种黄耆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婕妤 张子琦 +2 位作者 周薇 孙文光 李志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常规植物染色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高山冰缘带地区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5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川西黄耆(A. craibianus Simps.)、无茎黄耆(A. acaulis Baker)、梭果黄耆(A. ernestii Comb.)、东俄洛黄耆(A. ... 通过常规植物染色压片法对采自横断山高山冰缘带地区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5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川西黄耆(A. craibianus Simps.)、无茎黄耆(A. acaulis Baker)、梭果黄耆(A. ernestii Comb.)、东俄洛黄耆(A. tongolensis Ulbr.)为二倍体,窄翼黄耆(A. degensis Ulbr.)为四倍体,所有物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8;川西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6sm+10m,为2A型,无茎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梭果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m+14m,为2A型,窄翼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32=4sm+28m,为1A型,东俄洛黄耆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6=2st+2sm+12m,为2A型。已报道横断山的黄耆属物种均为二倍体,而本研究首次发现了四倍体种,研究结果补充了横断山高山地区黄耆属植物染色体的基础资料,同时为该区域的植物系统分类及属内植物进化研究提供了细胞分类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 染色体数目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科布尔黄耆(豆科)新异名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新资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敏 刘建军 +2 位作者 康永祥 王平 徐朗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60-2562,共3页
通过野外标本采集、鉴定和对国内标本馆大量标本的观察研究,在国内文献中首次报道了科布尔黄耆(As-tragalus koburensis Bunge);纠正了之前国内几个标本馆将科布尔黄耆鉴定为乳白花黄耆(A.galactites Pall.)的错误;同时将宁夏黄耆(A.nin... 通过野外标本采集、鉴定和对国内标本馆大量标本的观察研究,在国内文献中首次报道了科布尔黄耆(As-tragalus koburensis Bunge);纠正了之前国内几个标本馆将科布尔黄耆鉴定为乳白花黄耆(A.galactites Pall.)的错误;同时将宁夏黄耆(A.ningxiaensis Podlech et L.R.Xu)处理为科布尔黄耆的一个异名;并对科布尔黄耆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生态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布尔黄 乳白花黄 宁夏黄 新异名 生态地理分布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农田耗水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一飞 杨鹏年 +4 位作者 汪昌树 寇鑫 谭翻 徐杰 王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0-741,共12页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 西北干旱地区受监测资料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区域尺度的水资源消耗效用评价。使用MODIS遥感数据驱动混合双源梯形蒸散发模型(HTEM),对焉耆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并对灌区耗水量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0年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为624.4 mm,其中作物生育期4—10月蒸散发占全年的89.6%。(2)焉耆盆地灌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多年平均分别为508.9 mm和115.5 mm,各占总蒸散发的81.5%和18.5%。(3)焉耆盆地灌区多年平均蒸散发耗水量13.82×10^(8)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分别占总耗水量的81.5%、5.6%和12.9%,且耗水有效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焉耆盆地灌区蒸散发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干旱区水资源管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HTEM模型 耗水有效性 盆地
下载PDF
中国黄耆属(豆科)丁字毛类群2新种——额尔齐斯黄耆和沙地黄耆(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朝阳 徐朗然 DIETER Podlech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8-172,共5页
描述了产于中国新疆的黄耆属(Astragalus)丁字毛类群2新种,即额尔齐斯黄耆(Astragalus eerqisiensis Z.Y.Chang,L. R. Xu & D.Podlech)和沙地黄耆(A.shadiensis L. R. Xu,Z.Y.Chang & D.Podlech).其中,额尔齐斯黄耆仅见于新疆... 描述了产于中国新疆的黄耆属(Astragalus)丁字毛类群2新种,即额尔齐斯黄耆(Astragalus eerqisiensis Z.Y.Chang,L. R. Xu & D.Podlech)和沙地黄耆(A.shadiensis L. R. Xu,Z.Y.Chang & D.Podlech).其中,额尔齐斯黄耆仅见于新疆布尔津县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与哈巴河黄耆(A.habahe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小叶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30)mm,宽(3)7~12(15)mm,旗瓣长20~22(25)mm,翼瓣顶端2裂;沙地黄耆产于新疆托克逊县东北部,散生于沙地荒漠,形态上与变异黄耆(A. variabilis Bunge ex Maxim.)接近,区别在于小叶5~7(9)枚而非11~19枚,旗瓣在中部收缩,植株全体被灰色毛而呈灰色.2新种均系中国特有种,其中额尔齐斯黄耆隶属于乌拉尔组(A. Sect.Helmia Bunge),沙地黄耆隶属于旱生组[A. Sect.Craccina(Stev.)Bu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黄 沙地黄 豆科 新种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