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豫西北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老虎”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文章以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将豫西北地区耍老虎九大区域的相关田野调查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深度剖析孕育耍老虎的文化、节俗、地理背景,通过不同的传播、传承、发展方式进行对其分类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下文化地理环境中耍老虎所面临... 文章以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将豫西北地区耍老虎九大区域的相关田野调查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深度剖析孕育耍老虎的文化、节俗、地理背景,通过不同的传播、传承、发展方式进行对其分类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下文化地理环境中耍老虎所面临的物质、行为、制度三大困境的成因以及对其进行保护的实际意义,最终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传承发展机制,同时也为同区域内其他传统舞蹈项目提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 老虎 保护研究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秦腔“耍牙”数字设计与推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媛 蒋巍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1-83,105,共4页
“耍牙”是秦腔“八大技”之一,也是鬼神戏中常见的绝活,在戏曲表演中多为毛净使用的特技,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该文运用数字视觉设计思路对“耍牙”形象及其动态因子进行提取、重构、再设计,使戏曲艺术表演由舞台转换为传播... “耍牙”是秦腔“八大技”之一,也是鬼神戏中常见的绝活,在戏曲表演中多为毛净使用的特技,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该文运用数字视觉设计思路对“耍牙”形象及其动态因子进行提取、重构、再设计,使戏曲艺术表演由舞台转换为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加强人们对秦腔戏曲文化的了解,达到大众传播的目的,为进一步探究数字时代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动态插画 数字设计
下载PDF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要义 认识论 实践论 主体关怀
下载PDF
焦作“耍老虎”非遗生活化传承路径探析
4
作者 陈伟利 张慧洁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9期184-187,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加强,非遗相关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技艺呈现多元化趋势;非遗源自生活,其保护与传承也应探讨如何回归生活。因此,“非遗生活化”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耍老虎”作为焦作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加强,非遗相关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技艺呈现多元化趋势;非遗源自生活,其保护与传承也应探讨如何回归生活。因此,“非遗生活化”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耍老虎”作为焦作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舞虎表演为主要演出形式,加入不同故事情节,在节庆、庙会、宗族祭祀等场合进行表演。文章提出以“生活化”视角来挖掘其在当代的功用价值、审美价值,为“耍老虎”生活化的传承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老虎”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化传承
下载PDF
八排瑶耍歌堂的起源与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光辉 田敏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八排瑶民能歌善舞,历来具有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的传统。耍歌堂起源于八排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八排瑶的民俗信仰与历史变迁,历久弥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耍歌堂作为八排瑶的传统节日,是八排瑶文化的代表。时代在进步,耍... 八排瑶民能歌善舞,历来具有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的传统。耍歌堂起源于八排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反映了八排瑶的民俗信仰与历史变迁,历久弥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耍歌堂作为八排瑶的传统节日,是八排瑶文化的代表。时代在进步,耍歌堂发生变迁是必然的,其变迁应与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研究原生态的耍歌堂文化的起源与变迁,对推动八排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排瑶 歌堂 文化 起源 变迁
下载PDF
西方文论下的当代旧体词——评《生查子·江上耍云人》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湘绮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53-157,共5页
西方文论把联想轴上的联想义叠加在语序轴上的衍义将延伸和拓展文本本意,产生整体的、象征的、符合的、多义的联想,这使我们对词这种"便于抒发微妙灵动情感的文学体式"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入,西方文论视野的审美解读较为... 西方文论把联想轴上的联想义叠加在语序轴上的衍义将延伸和拓展文本本意,产生整体的、象征的、符合的、多义的联想,这使我们对词这种"便于抒发微妙灵动情感的文学体式"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入,西方文论视野的审美解读较为准确解释作者、读者所有对该词的困惑,同时发现当代旧体词已进入现代艺术的王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上云人 西方文论 语序轴 联想轴 审美
下载PDF
试论蒲松龄《聊斋俚曲》中曲牌[耍孩儿]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四海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曲牌[耍孩儿]是明末清初极为流行的曲牌之一.由于通俗易唱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蒲松龄在他的《聊斋俚曲》中大量地使用它,其目的是想让他的作品《聊斋俚曲》和《聊斋》故事得到更广泛的流传。本文对[耍... 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曲牌[耍孩儿]是明末清初极为流行的曲牌之一.由于通俗易唱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蒲松龄在他的《聊斋俚曲》中大量地使用它,其目的是想让他的作品《聊斋俚曲》和《聊斋》故事得到更广泛的流传。本文对[耍孩儿]一曲的由来作了考证,对曲式结构作了介绍,对词与曲结合部作了分析,对[耍孩儿]一曲的在《聊斋俚曲》中的使用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对[耍孩儿]一曲在《聊斋俚曲》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孩儿] 循环曲体
下载PDF
耍孩儿剧种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5-79,共5页
耍孩儿剧种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地方小剧种,同时也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几十年来,广大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就其研究成果分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孩儿剧种 孩儿 摩合罗 起源 音乐 剧目
下载PDF
重庆彭水耍锣鼓的特征及艺术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希辉 安仕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27,共4页
耍锣鼓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彭水耍锣鼓曲牌有单奏曲牌和套曲两类,乐器由盆鼓、马锣子、大锣与大钹四件乐器组成。耍锣鼓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是三峡地区及彭水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耍锣鼓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彭水耍锣鼓曲牌有单奏曲牌和套曲两类,乐器由盆鼓、马锣子、大锣与大钹四件乐器组成。耍锣鼓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是三峡地区及彭水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彭水民族民间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和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锣鼓 曲牌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的制造: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丙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7,共6页
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依借原有山神信仰等文化资源,逐步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相,阳坡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精心维护着仪式过程和祭拜诉求。从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历程可以看到时下被视为"... 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依借原有山神信仰等文化资源,逐步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相,阳坡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精心维护着仪式过程和祭拜诉求。从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历程可以看到时下被视为"原生态"的文化是如何被前人制造的,也进而可知:一些"原生态"文化或"传统"只不过是前人在特定场域下制造并用来借以宣示自己在区域社会中的阶序而已,隐匿其后的社会本相是人群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河湟西纳地区 仪式 原生态文化
下载PDF
粤北瑶族耍歌堂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旭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42-144,共3页
"耍歌堂"在粤北连南世代相传,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阐述了"耍歌堂"活动的文化渊源、相关程序以及耍歌堂歌的类型,探讨了旋律的调式、节奏以及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充分地展示了耍歌堂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粤北 瑶族 歌堂歌 旋律特征
下载PDF
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耍耍的历史源流与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嵘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耍耍是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之一,耍耍起源于原始祭祀舞蹈,后来逐渐以群众娱乐的形式出现。耍耍具有宗教性为主、世俗性为主及纯世俗性等三种不同的社会属性。耍耍的称谓经历了耍神———喜乐神———花灯———耍耍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 耍耍是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之一,耍耍起源于原始祭祀舞蹈,后来逐渐以群众娱乐的形式出现。耍耍具有宗教性为主、世俗性为主及纯世俗性等三种不同的社会属性。耍耍的称谓经历了耍神———喜乐神———花灯———耍耍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完成了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间歌舞 历史源流 社会属性层次
下载PDF
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音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刚 郑晓莹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耍孩儿】是聊斋俚曲中使用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曲牌,在蒲松龄所遗留下来的十五部聊斋俚曲中有十二部使用了该曲牌,其中四部还以此单独成篇。笔者以"曲牌唱词使用方言、格律明确"与"曲牌旋律基于第一乐句变化而成&qu... 【耍孩儿】是聊斋俚曲中使用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曲牌,在蒲松龄所遗留下来的十五部聊斋俚曲中有十二部使用了该曲牌,其中四部还以此单独成篇。笔者以"曲牌唱词使用方言、格律明确"与"曲牌旋律基于第一乐句变化而成"为纲对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进行详尽分析、系统归纳,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发展提供作曲技术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儿” 曲牌 聊斋俚曲 变奏
下载PDF
梅山民俗体育活动与新型农村环境适应研究——基于湖南新化孟公村春节“耍龙灯”活动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永辉 彭健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7,13,共7页
梅山民俗体育活动适应新型农村环境的发展,要遵循文化"解构—重构"变迁的规律,重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建设。以孟公村春节"耍龙灯"活动为研究对象,用个案调查、访谈口述、体验观察等研究方法,从当地农村的外部环... 梅山民俗体育活动适应新型农村环境的发展,要遵循文化"解构—重构"变迁的规律,重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建设。以孟公村春节"耍龙灯"活动为研究对象,用个案调查、访谈口述、体验观察等研究方法,从当地农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内容、形式、功能变化三个方面可知孟公村春节"耍龙灯"活动对环境的适应变化有:宗教仪式盛行,民间习俗得以延续,体育表演逐渐淡出生活舞台;龙队活动组织的公益性减小,私有化增强,表演娱乐性减弱,参与观赏活动人数减少,新生代村民关注较少;教育、调控、体育娱乐功能减弱,经济和宗教功能得到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民俗体育活动 新型农村环境 适应 孟公村 龙灯”
下载PDF
漫谈耍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延柱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101,共2页
叙述中国的传统民间杂技耍幡,利用对动点的动量矩定理解释幡直立不倒的力学原理.
关键词 复摆 动量矩定理
下载PDF
西安鼓乐中耍曲的曲式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褚历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耍曲是西安鼓乐中的一种乐曲体裁,是指在坐乐全套中用于“匣”的部 分、与鼓段曲交替演奏的一类乐曲。它多为短小、活泼、清新的民间小 曲。但耍曲这一名称和“小曲”一样,其中实际上包含了形式和风格有 很大不同的两种体裁类型的乐曲,... 耍曲是西安鼓乐中的一种乐曲体裁,是指在坐乐全套中用于“匣”的部 分、与鼓段曲交替演奏的一类乐曲。它多为短小、活泼、清新的民间小 曲。但耍曲这一名称和“小曲”一样,其中实际上包含了形式和风格有 很大不同的两种体裁类型的乐曲,即基本的典雅类型和俗派乐社独特 的明快类型。耍曲的基本结构多为一部曲式的乐段、双乐段或乐段群。 这些较为短小的基本结构或其中的部分常常进行反复,反复时一般带 有迭奏等变化,在实际演奏中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鼓乐 曲式结构 乐段 双乐段 乐段群 反复 迭奏变化
下载PDF
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及其消除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涛 张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6-109,共4页
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管官不严”的制度短板、“为官不正”的素质困境和“以官为本”的价值偏差。有效消除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 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管官不严”的制度短板、“为官不正”的素质困境和“以官为本”的价值偏差。有效消除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需要以压制“实际反对者”为关键,以引导“拥护者”为抓手,以预防“潜在反对者”为保障,以监测“骑墙者”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官威” 官僚主义
下载PDF
雁北耍孩儿戏与蒲松龄俚曲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建华 《蒲松龄研究》 2007年第2期69-78,共10页
雁北耍孩儿戏,流布于山西雁门关以北,是一种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地方小戏,它以主唱〔耍孩儿〕曲牌而得名。文章把它与明末清初蒲松龄所作的15部俚曲比较,分析“俚曲”发现,其中十二部属说唱艺术,而另三部已具戏剧形态。二者不仅音乐调式... 雁北耍孩儿戏,流布于山西雁门关以北,是一种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地方小戏,它以主唱〔耍孩儿〕曲牌而得名。文章把它与明末清初蒲松龄所作的15部俚曲比较,分析“俚曲”发现,其中十二部属说唱艺术,而另三部已具戏剧形态。二者不仅音乐调式相同,从剧本文学上看,说唱本已有戏剧角色扮演人物,角色出场多有上场诗并自报家门,下场多有下场诗,演出的科介等舞台提示语很多。耍孩儿艺人在“飞罗面”家见到标有明末“柳腔耍孩儿”的手抄本,蒲氏又生活在明末清初山东“东柳”主要的流布地,这说明说唱艺术的“俚曲”〔耍孩儿〕是耍孩儿戏形成的近因。并且,〔耍孩儿〕曲牌在河南大弦戏、河北丝弦、安徽淮北花鼓等多个地方剧种都有用到。雁北耍孩儿戏是宋元戏曲中的〔耍孩儿〕“改调歌之”之后,向南北各地流传演变而发展成地方戏的典范,我们从蒲松龄的“俚曲”中可以看到这个发展演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北孩儿 蒲松龄 俚曲
下载PDF
佛教乐神“摩睺罗”衍变而成的古老剧种——山西地方戏曲“耍孩儿”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繁洲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耍孩儿”是以古老曲牌命名的山西地方戏曲。其产生渊源与汉唐以来从西城传入中原的佛教乐神“摩睺罗”以及流传数百年的传统七夕乞巧化生习俗等有直接联系。其曲体结构与宋代的缠达和元曲的结构也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 山西地方戏曲 孩儿 摩睺罗
下载PDF
“共性”与“差异”——“肘鼓子声腔系统”中【耍孩儿】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6-74,共9页
"肘鼓子戏曲声腔系统"是起源于山东省并主要发展、流布于该省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个地域性戏曲声腔系统。【耍孩儿】是该声腔系统所包含诸剧种中普遍运用的曲牌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系统中多支【耍孩儿】的分析,具体梳理它们在调... "肘鼓子戏曲声腔系统"是起源于山东省并主要发展、流布于该省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个地域性戏曲声腔系统。【耍孩儿】是该声腔系统所包含诸剧种中普遍运用的曲牌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系统中多支【耍孩儿】的分析,具体梳理它们在调式、调性、音阶、引子与过门、"核心性乐音进行模式"等方面的内在共性与差异,并通过对同一剧种中【耍孩儿】的不同变体,以及不同剧种间该曲牌之间的差异来呈现它的衍变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鼓子戏曲声腔系统 孩儿】 共性与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