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文心兰品种耐热性指标筛选与评价体系构建
1
作者 罗小燕 罗远华 +5 位作者 易双双 李崇晖 廖易 张志群 郑碧兰 陆顺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8-1358,共11页
为比较不同文心兰品种耐热性差异,同时构建文心兰品种耐热性筛选的指标评价体系,本研究对38个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常见栽培品种的叶片厚度、叶片含水量和高温半致死温度(HLT_(50))等7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对不同品... 为比较不同文心兰品种耐热性差异,同时构建文心兰品种耐热性筛选的指标评价体系,本研究对38个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常见栽培品种的叶片厚度、叶片含水量和高温半致死温度(HLT_(50))等7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黄叶率和热害等级(HIG)进行观测,通过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文心兰耐热性评价指标,构建文心兰品种耐热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38个文心兰品种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叶片厚度、叶片含水量、HLT_(50)、黄叶率和HIG能较好地反映文心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可作为文心兰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基于耐热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8个文心兰品种分为耐热型品种(12个)、中等耐热型品种(3个)和不耐热型品种(23个)3个类别。本研究结果为热区文心兰选材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文心兰高耐热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栽培品种 耐热性 聚类分析 耐热评价体系
下载PDF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耐热性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万继锋 曾辉 +4 位作者 邹明宏 宋喜梅 杨玉春 杨倩 白海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6,95,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夏季持续高温干燥天气下,我国广东、广西澳洲坚果产区不耐热的澳洲坚果种质新梢叶片出现黄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耐热种质应对气候变化,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国家热带果树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夏季持续高温干燥天气下,我国广东、广西澳洲坚果产区不耐热的澳洲坚果种质新梢叶片出现黄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耐热种质应对气候变化,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澳洲坚果)圃内的145份种质资源为试材,调查不同种质的耐热性,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热敏感种质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湛江地区6-7月下半昼(12:00-18:00)和上半夜(18:00-24:00)经历了6次较长时间的气温高峰和湿度低谷,导致热敏感种质新梢叶片黄化。不同种质新梢叶片黄化程度因其热敏感程度不同而异,供试145份种质可划分为耐热、轻度热敏感、中度热敏感、重度热敏感种质4类。随着种质热敏感程度的加剧,叶片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呈现褪绿黄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大量积累,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由活性氧积累引发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与耐热种质相比,轻度热敏感种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随着热敏感程度加剧,中度热敏感种质和重度热敏感种质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耐热种质,POD活性仍显著增强,而中度热敏感种质和重度热敏感种质的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细胞抗氧化代谢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耐热性 热敏感 生理特性 叶绿素
下载PDF
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耐热性研究
3
作者 王维 杜林楠 +1 位作者 徐元媛 于宏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及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分别开展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大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大米、νas CH2-大米、νs CH2-大米、νamide-Ⅰ-大米、νamide-Ⅱ-大米和νC-O-大米。...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及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分别开展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大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大米、νas CH2-大米、νs CH2-大米、νamide-Ⅰ-大米、νamide-Ⅱ-大米和νC-O-大米。随着测定温度升高(303~393 K),不同产地的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对于热的敏感程度及变化快慢顺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究相关机理,认为不同大米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耐热性存在一定差异性,因而进一步影响其口感。并拓展了MIR光谱及2D-MIR光谱技术在大米结构及其淀粉晶体/非晶体结构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晶体/非晶体结构 耐热性 中红外光谱 二维中红外光谱
下载PDF
镍含量对高铬铸铁组织结构及耐热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斯松华 魏海波 +1 位作者 罗晓宇 杨帆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高温抗氧化试验以及高温热疲劳试验等研究了3种镍含量不同(0.65%、1.5%和3.05%)的高铬铸铁组织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高铬铸铁的物相均为奥氏体、马氏体和(Cr,Fe)_(7)C_...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高温抗氧化试验以及高温热疲劳试验等研究了3种镍含量不同(0.65%、1.5%和3.05%)的高铬铸铁组织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高铬铸铁的物相均为奥氏体、马氏体和(Cr,Fe)_(7)C_(3)碳化物,镍含量的增加使得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减少。高铬铸铁组织结构均由先共晶树枝晶以及枝晶间的共晶组织构成,镍含量的增加使得树枝晶粗化,共晶组织得到了细化。在高温抗氧化试验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高铬铸铁的氧化增重减少,氧化层厚度减薄。3种高铬铸铁的氧化层都有内外两层,含0.65%和1.5%镍的高铬铸铁的外层主要元素是O和Fe,内层主要元素是O和Cr;含3.05%镍的高铬铸铁的外层主要元素是O和Cr,内层主要元素是O和Fe。高温热疲劳试验中,3种高铬铸铁的主裂纹均沿着V型缺口延展而出,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主裂纹的长度减少。含3.05%镍的高铬铸铁的抗热疲劳性能比含0.65%镍的高铬铸铁提高了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组织结构 耐热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旭东 朱广龙 +10 位作者 张舒钰 章慧敏 周广飞 张振良 冒宇翔 陆虎华 陈国清 石明亮 薛林 周桂生 郝德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6,共15页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增温处理和延迟播种处理)以及自然对照处理(CK),测定了13个与耐热相关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叶绿素a和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外,各指标在高温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3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64.46%、15.06%和7.76%,代表了糯玉米耐热性87.2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值),将10个参试糯玉米品种划分为3类,分别为3个耐热型、4个中等耐热型和3个热敏感型。筛选出的耐热型品种为苏玉糯2号、中糯2号和苏玉糯901,生产中应用这些品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温热害对糯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糯玉米耐热性评价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PV)与D值基本一致,确定了产量、F_v/F_m、叶面积指数和花粉活力作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热品种和鉴定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花期耐热性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下载PDF
不同切花菊品种的高温生理响应及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淦 李美婷 +5 位作者 赵艳莉 曹琴 张新 李菲 李永华 王亚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为了筛选耐热性强的切花菊品种,并建立切花菊高温综合评价体系,文章以12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探究其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温度升高,不同多头切花菊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有差异,表明单... 为了筛选耐热性强的切花菊品种,并建立切花菊高温综合评价体系,文章以12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探究其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温度升高,不同多头切花菊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有差异,表明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品种间的耐热性。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将12个品种划分为4类,分别为:热敏感型品种‘凯撒红’;中等耐热型品种‘吉姆橙’‘诺西橙’‘多伦多’;较耐热型品种‘昆帝’‘瑞白’‘紫精灵’‘贝基’‘阴阳’‘绿精灵’;耐热型品种‘威尼斯’和‘凯撒黄’,是适用于夏季高温地区生产的品种;并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最优评价方程,筛选出丙二醛(MDA)含量、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可溶性糖(SS)的质量分数3个单项指标,提高了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耐热性 半致死温度 生理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油麦菜品种萌发期耐热指标筛选及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佳睿 吕金钊 +1 位作者 陈康 李玉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为筛选油麦菜萌发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初步构建耐热性评价体系,为生产上快速筛选耐热的油麦菜品种及提高耐热油麦菜育种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5个油麦菜品种为试材,以筛选出的35℃高温胁迫条件为基础,通过设置正常和35℃高温2个处理,... 为筛选油麦菜萌发期耐热性的鉴定指标,初步构建耐热性评价体系,为生产上快速筛选耐热的油麦菜品种及提高耐热油麦菜育种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5个油麦菜品种为试材,以筛选出的35℃高温胁迫条件为基础,通过设置正常和35℃高温2个处理,测定不同油麦菜品种萌发期的7个形态指标,并计算耐热系数;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参试油麦菜品种萌发期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并结合各参试油麦菜品种田间耐热性对萌发期的耐热性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5℃高温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根比、芽粗及鲜质量等均显著下降。对这7个单项指标进行多元统计综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芽根比外,其余单项指标耐热性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从这7个指标提取出2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可概括参试油麦菜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0.70%。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进行排序得出‘脆香油麦菜’耐热性最强、‘圣美紫油麦菜’耐热性最差。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分为耐热型、中等耐热型、不耐热型3类,综合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发芽率、芽根比、活力指数为油麦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重要指标。各参试品种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萌发期 耐热指标 耐热性评价
下载PDF
湖北省39个中稻品种2022年度耐热性鉴定与利用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超新 黄意 +8 位作者 李洪洲 杨淑惠 杨俊武 牟枭 毛灏桦 徐俊英 肖本泽 顾见勋 杨隆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在推广应用中也要特别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自然高温鉴定 玻璃温室鉴定 利用评价 中稻品种
下载PDF
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耐热性的差异比较
9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9 位作者 李自豪 张勇 刘宏伟 刘月娥 蔡万涛 张如养 宋伟 邢锦丰 赵久然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5,共13页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且不显著,而PH6WC均显著降低且降幅最大。(2)高温胁迫下,参试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总数、雄穗长度、总散粉量和花粉活性降低,散粉持续期缩短,ASI延长。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ASI延长1.6 d。雄穗长度降幅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MC812>京农科728。郑单958雄穗长度降幅最大,但雄穗分支数多,花粉量最大;先玉335雄穗分支少,雄穗长度降幅大,花粉量最少且活性最低;京2416总散粉量大且花粉活力强,降幅最小(仅为4.50%和3.98%)。【结论】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粉活性等影响较大,京农科728和MC812的产量和花粉活性降幅显著低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耐热性较好。通过比较参试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耐热性,父本自交系的耐热性要好于母本自交系。其中,京2416的雄穗分支和长度降幅小,花粉量大,花粉活性高,且花丝茸毛多,捕获花粉能力强,单穗产量高,ASI小,耐热性最好。因此,在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大对耐热种质(如京2416等)的利用与改良创新,组配选育耐高温玉米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玉米 亲本自交系 耐热性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筛选白斑狗鱼耐热性状关联的InDel标记
10
作者 海萨·艾也力汗 张钰 +3 位作者 杨博文 咸玉兰 高攀 沈玉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了能给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白斑狗鱼热敏感组(109尾)和耐高温组(103尾)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对25个染色体中的InDel标记,以前两个PCA为协变量,利用MLM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与白斑狗鱼的耐热... 为了能给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白斑狗鱼热敏感组(109尾)和耐高温组(103尾)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对25个染色体中的InDel标记,以前两个PCA为协变量,利用MLM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与白斑狗鱼的耐热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InDel分布在内含子(63.69%),外显子分布的InDel位点较少(1.30%)。通过GWAS分析,发现5个位点与白斑狗鱼耐热性状显著关联,分别位于safb基因、未知基因LOC117593903和CLSTN2基因内含子中。其中9N del、4N del-1和4N del-2三个InDel位点均位于CLSTN2基因第3内含子,这3个位点在212尾个体中基因型分布高度连锁。本研究中发现的5个InDel突变可能会对白斑狗鱼的耐热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可作为白斑狗鱼耐热性状改良的候选分子标记。进一步在验证群体中利用KASP技术对部分位点进行了验证。发现9N del位点DD基因型个体在热敏感组中占优势,DI基因型个体在耐高温组中占优势,与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位于CLSTN2基因第2内含子的3个InDel位点可能影响CLSTN2基因的转录,该基因可能是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白斑狗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白斑狗鱼耐热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狗鱼 耐热性 INDEL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辽河平原稻区粳稻耐热性综合评价
11
作者 宋晓雯 刘春溪 +4 位作者 陈乾 王国骄 孙备 杨晓瑾 殷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9期968-983,共16页
以辽河平原稻区适宜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农田开放式增温系统模拟增温。于水稻收获风干后测定有效穗数(X_(1))、每穗粒数(X_(2))、结实率(X_(3))、千粒重(X_(4))、产量(X_(5))、糙米率(X_(6))、精米率(X_(7))、蛋白质含量(... 以辽河平原稻区适宜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农田开放式增温系统模拟增温。于水稻收获风干后测定有效穗数(X_(1))、每穗粒数(X_(2))、结实率(X_(3))、千粒重(X_(4))、产量(X_(5))、糙米率(X_(6))、精米率(X_(7))、蛋白质含量(X_(8))、直链淀粉含量(X_(9))和食味值(X_(10))指标,对比增温处理下不同粳稻品种10个性状指标的耐热系数,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其耐热性,为建立有效的耐热评价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食味值外,增温处理使其他9个性状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基于耐热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性状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应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降维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34.816%、19.265%、15.636%和10.605%,累计贡献率达80.322%;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_(i)值),D_(i)值越大代表耐热性越强,‘盐粳456’耐热性最强,‘沈农016’耐热性最差;20个粳稻品种按耐热性强弱可划分为3类,第Ⅰ类为耐热型7个品种,第Ⅱ类为中度耐热型6个品种,第Ⅲ类为热敏感型7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增温 耐热性 综合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硅油/PBA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热性能研究
12
作者 周悦婷 江振林 +5 位作者 侯芳 陈晨 熊露璐 陈阿斌 彭齐飞 王朝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耐热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添加比的端羟基硅油(SO)/PBAT复合材料,探讨耐热添加助剂对PBAT热稳定...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耐热稳定性差、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等问题。本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添加比的端羟基硅油(SO)/PBAT复合材料,探讨耐热添加助剂对PBAT热稳定性和可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当SO质量分数达0.6%时,最终分解温度提高到411.02℃,热分解速率较纯PBAT降低了10.34%。SO的添加显著延缓了PBAT的热氧老化,SO/PBAT降解稳定性得到提升,热氧降解30 d后0.6%SO/PBAT的拉伸强度保持率较纯PBAT提高了27.48%,质量损失率较纯PBAT降低了20.78%。此外,复合材料的分子量下降幅度减缓,低场核磁反演曲线说明SO的添加并未改变PBAT的热氧老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端羟基硅油 可降解性能 耐热性 老化机制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苗期的耐热性评价
13
作者 张闪闪 张旭斌 +3 位作者 田仁美 高志鹏 陈亮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9-1286,共8页
为筛选小麦耐热性鉴定指标,促进耐热品种(系)的鉴定及利用,以32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在两叶一心期进行热胁迫,热胁迫结束后调查苗高、根系长度等14个形态及生理性状,计算各性状的耐热系数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热胁... 为筛选小麦耐热性鉴定指标,促进耐热品种(系)的鉴定及利用,以32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在两叶一心期进行热胁迫,热胁迫结束后调查苗高、根系长度等14个形态及生理性状,计算各性状的耐热系数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热胁迫对苗高、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苗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干重根冠比、最大根系长度、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直径和根尖数共12个性状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不同性状间耐热系数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如电导率与苗鲜重和苗干重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2.982%,主要反映了苗高、电导率、苗干重、干重根冠比、根系总长度与根系表面积等指标信息。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出各品系的综合耐热指数H值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西农902-1、西农902-2等耐热小麦新品系,可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14
作者 林春妹 廖道龙 +2 位作者 刘子凡 符厚隆 陈贻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PH)、茎粗(SD)、鲜物质量(SFW)和干物质量(SDW)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电导率(REL)、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等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上述12个指标的耐热系数(α),综合评价6个自交系材料的耐热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获得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以TDG为依据,27个苦瓜自交系中有耐热型3个,中等耐热型18个,热敏型6个;6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热害指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为:Y=-0.426+0.049X1-0.011X2-0.009X3-0.018X4,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与Y值基本一致。说明SFW(X1)、POD活性(X2)、CAT活性(X3)和SS含量(X4)这4个指标的耐热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苦瓜耐热性差异,可用作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筛选出苦瓜耐热种质并构建苦瓜耐热性评价体系,为海南夏季耐热苦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法
下载PDF
活性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热性研究
15
作者 李涵 王丹华 +3 位作者 班董董 刘奎 曹新鑫 戴亚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57,共5页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采用超级电容活性炭(微米级)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活性炭/UHMWPE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DTG)测试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含量对UHMWPE的电学性能... 为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热性,采用超级电容活性炭(微米级)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活性炭/UHMWPE复合材料。通过热重(TG/DTG)测试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含量对UHMWPE的电学性能、冲击性能、表面及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填充可使UHMWPE材料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提高17.44℃,维卡软化点提高了约18℃;且活性炭对UHMWPE复合体系的抗静电性、冲击性能、表面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活性炭 耐热性 复合体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外源物质对颖花能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水稻耐热性关系分析
16
作者 陈宇航 陈会丽 +5 位作者 汪胜勇 高子慧 田威 田小海 丁双成 王宏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50,共11页
【目的】探究高温胁迫下喷施外源化学物质对水稻颖花能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水稻耐热性的关系,以期为水稻的耐热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籼稻高温耐性品种广陆矮15(GLA15)和高温敏感品种绵恢101(MH101)为试验材料,减数分裂期以... 【目的】探究高温胁迫下喷施外源化学物质对水稻颖花能量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水稻耐热性的关系,以期为水稻的耐热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籼稻高温耐性品种广陆矮15(GLA15)和高温敏感品种绵恢101(MH101)为试验材料,减数分裂期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5个外源物质喷施处理:0.15 mmol/L蔗糖(Suc)、25mmol/L阿卡波糖(Aca)、10mmol/L水杨酸(SA)、10mmol/L水杨酸+0.15mmol/L蔗糖(SA+Suc)、10mmol/L水杨酸+25 mmol/L阿卡波糖(SA+Aca)。喷施完毕立即利用日光型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胁迫(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为38.0℃/29.0℃)处理,分析高温胁迫下不同外源物质对颖花能量水平、花粉活力、颖花受精率、蔗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苯丙烷类代谢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外源物质可构建不同的颖花能量水平,与CK相比,高温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ATP含量和ATPase活性均以SA+Suc处理最高,Aca处理最低,且GLA15颖花的ATP含量和ATPase活性总体高于MH101。高温胁迫下SA+Suc、Suc和SA处理的花粉活力和颖花受精率均较CK提高;Aca处理的花粉活力和颖花受精率则较CK显著降低(P<0.05,下同),MH101分别降低10.3%和35.6%,GLA15分别降低2.5%和8.0%,降幅MH101>GLA15。与CK相比,高温胁迫下SA、Suc和SA+Suc处理的蔗糖合酶、酸性转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Aca处理的上述酶活性均降低;SA、Suc和SA+Suc处理的颖花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Aca处理的颖花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MH101的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除外),SA可促进颖花的糖代谢水平,进而缓解Aca对可溶性糖、蔗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抑制作用。高温胁迫下2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以SA+Suc处理较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Suc处理较高。【结论】外源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代谢,调控颖花能量水平,维持较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水平,增强水稻花器官对高温胁迫的耐性。通过施用外源物质改善颖花能量起始水平可能是有效缓解水稻高温胁迫的一种潜在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颖花能量水平 耐热性
下载PDF
两种温度处理条件下水稻苗期形态性状及耐热性相关QTL定位
17
作者 王静 王兴宇 +7 位作者 徐群 章孟臣 王珊 孙燕飞 魏兴华 杨窑龙 郭晓红 冯跃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16,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苗期形态性状和耐热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籼稻中9B和粳稻M494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高密度SNP图谱,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对水稻苗期株高、根长、地上干重、地...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苗期形态性状和耐热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本研究以籼稻中9B和粳稻M494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为试验材料,结合高密度SNP图谱,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对水稻苗期株高、根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及高温处理下干枯叶长等级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处理下,RIL群体苗期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共检测到28个苗期形态性状和耐热性相关QTL,分布于第1、2、3、4、7、8、10号染色体上,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介于3.26%~34.10%之间。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Chunk343~351区间存在同时控制两种温度条件下株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高温下干枯叶长等级的主效QTL簇;在第3号染色体Chunk338~343区间存在控制高温条件下根长的QTL;在第8号染色体Chunk796~803区间检测到同时调控高温条件下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的新QTL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形态性状 耐热性 QTL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评价
18
作者 谢向誉 刘跃清 +8 位作者 蒋龙 何胜 张家健 欧阳真程 章萍 谢建萍 帅思民 汪雨萍 张红林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以‘槠叶齐’等33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通过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3个指标对各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3个茶树品种热害指数在20.0~80.0,其中‘槠叶齐’和‘碧... 以‘槠叶齐’等33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通过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3个指标对各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3个茶树品种热害指数在20.0~80.0,其中‘槠叶齐’和‘碧香早’的热害指数较低,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高温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不同,‘碧香早’‘黄玫瑰’和‘槠叶齐’3个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除‘白芽奇兰’与‘毛蟹’外的其他品种;33个茶树品种的Fv/Fm数值下降百分比为28.24%~41.89%,其中‘槠叶齐’‘中茶108’‘毛蟹’‘黄玫瑰’‘碧香早’‘福鼎大白茶’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下降幅度均小于30%;但在25℃条件下除‘紫娟’和‘赣茶3号’外,其他品种的Fv/Fm无显著差异。可见,‘碧香早’‘槠叶齐’‘黄玫瑰’3个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表现较优,‘毛蟹’‘白芽奇兰’‘福鼎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耐热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耐热性 评价 赣南地区
下载PDF
添加二硼化铪提高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耐热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赵闯 刘宝昌 《地质装备》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被广泛应用于地质钻头及油气井钻头,改进耐热性对于提高其工作性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二硼化铪(HfB_(2))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温高压制备的PDC进行了...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被广泛应用于地质钻头及油气井钻头,改进耐热性对于提高其工作性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二硼化铪(HfB_(2))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温高压制备的PDC进行了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fB_(2)添加量的增加,HfC相的比例逐渐增加。对PDC的热膨胀测试表明,添加0.1 wt.%HfB_(2)的PDC样品,其耐热性显著提高;但超过0.1 wt.%的添加量不会进一步增强其耐热性,而是减小了总体热膨胀值。因此,HfB_(2)的最优加量为0.1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HfB_(2) 耐热性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种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评价
20
作者 傅志强 张恒 +1 位作者 刘祯 奚如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目的]近年来我国南方高温频发,高温环境已成为油茶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探究不同油茶品种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差异,筛选出适合在高温地区种植的油茶品种。[方法]选用我国各省(区)现行的15个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其3年生... [目的]近年来我国南方高温频发,高温环境已成为油茶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探究不同油茶品种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差异,筛选出适合在高温地区种植的油茶品种。[方法]选用我国各省(区)现行的15个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其3年生嫁接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调查测定各油茶品种在高温胁迫(覆膜增温)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干物质含量、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15个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高温胁迫下,参试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干物质含量降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且多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升高;隶属函数分析表明,15个油茶品种的耐热性存在差异,其强弱顺序为华金>赣州油1号>华硕>岑软2号>湘林210>赣无2>长林53号>粤韶75-2>粤韶77-1>长林4号>岑软3号>华鑫>长林40号>赣州油7号>赣石83-4。[结论]15个油茶品种中,华金、赣州油1号、华硕、岑软2号和湘林210耐热性强,适宜高温地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温胁迫 生理响应 耐热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