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菌丝球强化耐盐好氧颗粒污泥构建、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特性
1
作者
陆青青
刘勇弟
+2 位作者
厉巍
高会杰
王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8-1651,共14页
基于Martelella sp.AD-3中度嗜盐功能细菌耦合活性污泥这一耐盐有机污染物强化降解体系,探究菌丝球外源投加对构建耐盐好氧颗粒污泥系统(SAGS)和PAHs类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杭州湾潮间带污泥为接种源,在盐度为5%,以葡萄糖和菲为碳源的...
基于Martelella sp.AD-3中度嗜盐功能细菌耦合活性污泥这一耐盐有机污染物强化降解体系,探究菌丝球外源投加对构建耐盐好氧颗粒污泥系统(SAGS)和PAHs类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杭州湾潮间带污泥为接种源,在盐度为5%,以葡萄糖和菲为碳源的条件下筛选得到一株耐盐真菌Penicillium sp.L22。发现在pH为7,盐度为3%的条件下,菌丝球的生长量和降解性能都达到最佳。将上述菌丝球投加到Martelella sp.AD-3菌和活性污泥强化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AD-3菌+活性污泥),实验组(菌丝球+AD-3菌+活性污泥)虽然造粒缓慢且形成的颗粒较小(平均粒径减小19.3%),但是形成的颗粒结构更加密实稳定,反应器生物量大(VSS增加3.2倍),污泥沉降性更好(SVI_(5)减小24.4%)。通过研究胞外多聚物(EPS)发现,菌丝球的投加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污泥胞外蛋白质含量,从而促进了污泥团聚。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菌丝球实验组在第三阶段COD去除率提升20.5%,代表性模式污染物菲的比降解活性提升53.1%。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发现,Martelella属的相对丰度与污泥的比降解活性成显著正相关,表明添加菌丝球可能是通过强化AD-3菌(Martelella属)的持留从而强化菲的降解。此外,菌丝球Penicillium属和菲的降解也成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揭示了真菌菌丝球强化SAGS系统的群落演替特征,为高盐有机废水的强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菌丝球
高
盐
有机废水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2
作者
肖飞
贾壮壮
+2 位作者
刘鹏元
王世民
赵峰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32,共12页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具有降解超高盐废水的能力,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对颗粒污泥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采用3个序批式反应器(SBR,非盐不补泥(E)、高盐间歇补泥(A)、高盐非补泥(S))培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盐度为10%,分析...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具有降解超高盐废水的能力,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对颗粒污泥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采用3个序批式反应器(SBR,非盐不补泥(E)、高盐间歇补泥(A)、高盐非补泥(S))培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盐度为10%,分析SBR运行过程中污泥元素含量、EPS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间歇补泥的运行策略下,污泥中碳的质量分数和氨基酸总质量分别提高到30.51%和260.98mg/g(疏水性94.46mg/g,亲水性166.52mg/g),并富集盐单胞菌属(Halomonas,26.44%)和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24.07%)等聚磷菌,以及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f_Rhodobacteraceae,10.82%)的反硝化菌。EPS和盐度是诱发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逐步间歇补泥的方式可以缩短耐盐颗粒污泥的颗粒化时间,保证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高盐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EPS
间歇补泥
微生物群落
超高
盐
废水
原文传递
间歇性施泥诱导超高盐环境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肖飞
刘鹏元
+1 位作者
赵峰德
王世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南疆阿拉尔市北区印染厂较多,印染过程用水量大,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且属于高盐废水,研究开发可处理超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两组高径比(R_(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种市政活性污泥,进水为人工模拟废水(盐...
南疆阿拉尔市北区印染厂较多,印染过程用水量大,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且属于高盐废水,研究开发可处理超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两组高径比(R_(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种市政活性污泥,进水为人工模拟废水(盐度质量分数10%,固体Na Cl配制),采用间歇施泥(S1)和不施泥(S2)两种操作方式运行,分析市政污泥在超高盐废水中颗粒化过程中污泥形态、除污性能及间歇施泥维持颗粒结构稳定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间歇施泥和不施泥运行最终均能形成耐盐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形成时间分别为43 d和55 d;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S1、S2中MLSS分别约为4.5、4.11 g/L,SVI_(30)分别为20.8、45.4 mL/g,对应颗粒粒径分别为4 834.5、3 686.2μm,污泥形态为卵状;污泥颗粒EPS中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约为0.685(S1)和0.699(S2),污泥颗粒的疏水性增强;间歇施泥反应器中废水COD、TP、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0%、57.40%、93.30%,高于不施泥反应器中各污染物去除率。间歇施泥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污泥颗粒化时间,维持颗粒的完整性,强化对污染物的去除,为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SBR
间歇施泥
除污性能
超高
盐
废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丝球强化耐盐好氧颗粒污泥构建、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特性
1
作者
陆青青
刘勇弟
厉巍
高会杰
王纲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8-1651,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0076)。
文摘
基于Martelella sp.AD-3中度嗜盐功能细菌耦合活性污泥这一耐盐有机污染物强化降解体系,探究菌丝球外源投加对构建耐盐好氧颗粒污泥系统(SAGS)和PAHs类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杭州湾潮间带污泥为接种源,在盐度为5%,以葡萄糖和菲为碳源的条件下筛选得到一株耐盐真菌Penicillium sp.L22。发现在pH为7,盐度为3%的条件下,菌丝球的生长量和降解性能都达到最佳。将上述菌丝球投加到Martelella sp.AD-3菌和活性污泥强化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AD-3菌+活性污泥),实验组(菌丝球+AD-3菌+活性污泥)虽然造粒缓慢且形成的颗粒较小(平均粒径减小19.3%),但是形成的颗粒结构更加密实稳定,反应器生物量大(VSS增加3.2倍),污泥沉降性更好(SVI_(5)减小24.4%)。通过研究胞外多聚物(EPS)发现,菌丝球的投加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污泥胞外蛋白质含量,从而促进了污泥团聚。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菌丝球实验组在第三阶段COD去除率提升20.5%,代表性模式污染物菲的比降解活性提升53.1%。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发现,Martelella属的相对丰度与污泥的比降解活性成显著正相关,表明添加菌丝球可能是通过强化AD-3菌(Martelella属)的持留从而强化菲的降解。此外,菌丝球Penicillium属和菲的降解也成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揭示了真菌菌丝球强化SAGS系统的群落演替特征,为高盐有机废水的强化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菌丝球
高
盐
有机废水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Keywords
salt-tolerant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mycelial pellets
high-salt organic wastewater
high throughput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2
作者
肖飞
贾壮壮
刘鹏元
王世民
赵峰德
机构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32,共12页
基金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ZKSS202329,TDZKSS202148)资助。
文摘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具有降解超高盐废水的能力,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对颗粒污泥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采用3个序批式反应器(SBR,非盐不补泥(E)、高盐间歇补泥(A)、高盐非补泥(S))培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盐度为10%,分析SBR运行过程中污泥元素含量、EPS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间歇补泥的运行策略下,污泥中碳的质量分数和氨基酸总质量分别提高到30.51%和260.98mg/g(疏水性94.46mg/g,亲水性166.52mg/g),并富集盐单胞菌属(Halomonas,26.44%)和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24.07%)等聚磷菌,以及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f_Rhodobacteraceae,10.82%)的反硝化菌。EPS和盐度是诱发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逐步间歇补泥的方式可以缩短耐盐颗粒污泥的颗粒化时间,保证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高盐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EPS
间歇补泥
微生物群落
超高
盐
废水
Keywords
salt-tolerant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termittent mud replenish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ultra-high salt wastewater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间歇性施泥诱导超高盐环境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肖飞
刘鹏元
赵峰德
王世民
机构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基金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DZKSS202329,TDZKSS202239)。
文摘
南疆阿拉尔市北区印染厂较多,印染过程用水量大,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且属于高盐废水,研究开发可处理超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两组高径比(R_(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种市政活性污泥,进水为人工模拟废水(盐度质量分数10%,固体Na Cl配制),采用间歇施泥(S1)和不施泥(S2)两种操作方式运行,分析市政污泥在超高盐废水中颗粒化过程中污泥形态、除污性能及间歇施泥维持颗粒结构稳定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间歇施泥和不施泥运行最终均能形成耐盐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形成时间分别为43 d和55 d;耐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后,S1、S2中MLSS分别约为4.5、4.11 g/L,SVI_(30)分别为20.8、45.4 mL/g,对应颗粒粒径分别为4 834.5、3 686.2μm,污泥形态为卵状;污泥颗粒EPS中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约为0.685(S1)和0.699(S2),污泥颗粒的疏水性增强;间歇施泥反应器中废水COD、TP、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0%、57.40%、93.30%,高于不施泥反应器中各污染物去除率。间歇施泥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污泥颗粒化时间,维持颗粒的完整性,强化对污染物的去除,为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
SBR
间歇施泥
除污性能
超高
盐
废水
Keywords
salt-tolerant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BR
intermittent sludge application
decontamination perfor⁃mance
ultra-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菌丝球强化耐盐好氧颗粒污泥构建、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特性
陆青青
刘勇弟
厉巍
高会杰
王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肖飞
贾壮壮
刘鹏元
王世民
赵峰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间歇性施泥诱导超高盐环境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性能研究
肖飞
刘鹏元
赵峰德
王世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