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主要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HIV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佳峰 郭志宏 +5 位作者 潘晓红 杨介者 姚亚萍 陈琳 郑锦雷 邢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2391-239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主要地区(杭州、宁波和温州)的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以进一步指导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方法:选取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74例患者,对病毒抑制失败(即病毒载量大于1000 IU/ml)的样本进行HIV蛋白酶(PR)全...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主要地区(杭州、宁波和温州)的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以进一步指导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方法:选取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74例患者,对病毒抑制失败(即病毒载量大于1000 IU/ml)的样本进行HIV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逆转录酶(RT)基因区进行RT-PCR和巢式PCR扩增并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db程序在线分析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并分析对各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病毒未抑制率为10.9%(30/274),最终获得29份序列用于耐药基因分析。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最主要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M46I、M184V和Y181C/V,三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0.4%(1/273),7.3%(20/273)和7.7%(21/273),总耐药率为7.7%(21/273)。21个个体发生耐药,其中4.8%(1/21)的个体对PI耐药,95.2%(20/21)对NRTI耐药,所有人均对NNRTI耐药,90.5%(19/21)的个体表现对NRTI和NNRTI的双重耐药。结论:整体而言,浙江省主要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中HIV毒株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耐药突变呈多样化,耐药个体NRTI和NNRTI双重耐药突出,但对PI药物普遍敏感,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病毒治疗 耐药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耐药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树永 陈琛 +1 位作者 马庆伟 曲芬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5期311-314,共4页
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国家,抗病毒治疗药物耐药突变的早期发现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至关重要。理想的临床检测方法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通量高、价格适中以及能定量检测等特点,... 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国家,抗病毒治疗药物耐药突变的早期发现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至关重要。理想的临床检测方法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通量高、价格适中以及能定量检测等特点,并可检出样本中的多种混合突变。本文根据上述临床需求,就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乙肝耐药突变检测技术进行讨论,并介绍一种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的新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基因变异 MALDI-TOF MS
下载PDF
LAM和ECV联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多位点变异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韧刚 魏三舟 胡汉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6期87-87,共1页
目的分析LAM和ECV联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多位点变异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个组(各6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单独用药A组单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B... 目的分析LAM和ECV联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多位点变异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个组(各6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单独用药A组单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B组单用恩替卡韦,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多位点变异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HBV-YMDD变异率低于单独用药A组和单独用药B组(P<0.05);治疗后单独用药A组HBV-DNA转阴率明显低于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HBV-DNA转阴率与单独用药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HBe Ag转阴率均高于单独用药A组和单独用药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和ECV联合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抑制HBV-DNA复制,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 ECV 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 基因多位点变异
下载PDF
MP 23S rRNA A2063G基因变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表型与胸部影像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于聪 吕伟 张晓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23 S rRNA A2063G基因变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表型与胸部影像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的142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用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对其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评分。同时完善血常规、...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23 S rRNA A2063G基因变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表型与胸部影像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的142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用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对其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评分。同时完善血常规、CRP、MPIgG、MPIgM、咽拭子MP聚合酶链反应等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原体结果分为MPP组和非MPP(N-MPP)组。对MP-PCR阳性患儿,进一步完善23 S rRNA A2063G位点检测,根据是否存在A2063G变异,再分为变异组(G-MPP)组和未变异组(A-MPP)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临床表型。结果纳入142例患儿,男78例、女64例,中位年龄5岁(范围1个月~14岁)。MPP组与N-MPP组比较,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中27例发生23 S rRNA A 2063G变异,变异率为30.34%。G-MPP组热程、住院时间长于A-MPP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及低氧患儿的胸部影像学评分高于A-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PP患儿热程长,住院时间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且低氧患儿的胸部影像学评分高,但尚不能仅依据胸部影像学评分诊断是否发生耐药MP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胸部X线平片 耐药基因变异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