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田块特征——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守琴 刘涓 +1 位作者 刘卫平 魏朝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558-4574,共17页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为禁止建设区,地形坡度在25°以下的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其中,15°以下的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在地形坡度<6°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A)重点布设条田与缓坡地;在扣除类型区A的基础上,地形坡度<1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过渡区域(类型区B),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均可布设;在扣除类型区A和B的基础上,地形坡度<2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C)主要布设梯田与梯地。(2)工程设计参数: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的田块长度宜分别设置为50—200、50—200、30—200及50—300 m;田块宽度宜分别设置为30—100、10—30、5—20及50—100 m;条田与梯田的田面坡度均为0°,梯地与缓坡地的田面坡度宜分别小于10°与6°;条田及缓坡地的田坎一般均可采用夯砌土坎,但如果其土壤特性不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时,亦可采用条石或块石为主材进行修筑。而梯田与梯地则可分别采用浆砌条石与干砌条石,但如果区域内条石匮乏,其运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以满足工程稳定性为前提,亦可采用浆砌块石或夯砌土坎。(3)对田块特征的影响: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打破了原有田坎,将原本分散、细小及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与再规划,最终组合形成面积较大的、形状规整的、分布相对集中的耕作田块。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实施后,田块平均规模从0.23 hm^2提升为0.63 hm^2,提升了1.79倍;田块形状指数从18.02降低为10.22,降低了7.80;田块密度从7.09个/hm^2降低为3.35个/hm^2,降低了3.74个/hm^2;田块面积的Moran’s I指数从0.1937提升到0.3501,提升了0.1564。【结论】依据地形坡度与最小耕作田块修筑单元,可将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建设为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4种类型,能够显著地改善山地丘陵区耕地破碎化现状,有效地促进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其工程设计除依据考虑地形、水文及土壤特性外,更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耕作田块修筑 工程设计参数 田块特征
下载PDF
重庆市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曦 刘秀华 刘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针对丘陵区耕作田块设计的整体研究和深层分析不足的问题,以重庆市忠县复兴镇天子村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为例,对研究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及实际分析。结果表明:条田田面设计宽度不小于8 m,长度不小于30 m;6°~〈15&#... 针对丘陵区耕作田块设计的整体研究和深层分析不足的问题,以重庆市忠县复兴镇天子村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为例,对研究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及实际分析。结果表明:条田田面设计宽度不小于8 m,长度不小于30 m;6°~〈15°的中坡地和15°~25°的陡坡地,田面设计宽度分别在8~10 m、5~10 m范围内。条田和坡改梯田田坎设计均采用条石坎以节约用地保持水土,为保证坚固性,条石坎高超过1.0 m时需增设"丁"字石。土方工程量的计算需要一种便于操作且精度较高的方法。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明确优劣势,考虑当前和长远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耕作田块 修筑工程 原理 设计 工程量 土方量 测量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一年一作小麦田块杂草发生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
3
作者 计永谋 《新农村(黑龙江)》 2013年第10期42-43,共2页
通过小麦保护性耕作夏闲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发生机理、防除措施及有关试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年一作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田块 杂草 发生机理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耕作单元地块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基于河北省曲周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振宇 郝晋珉 牛灵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揭示平原地区耕作单元地块的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曲周县为样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耕作单元地块的平均面积、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分别为0.16hm2、102.2m、17.1m,且其面积、长度、宽度的数值均分布离散。... 为揭示平原地区耕作单元地块的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曲周县为样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耕作单元地块的平均面积、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分别为0.16hm2、102.2m、17.1m,且其面积、长度、宽度的数值均分布离散。耕作单元地块的长度与面积呈显著(P<0.01)正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长度与宽度呈显著(P<0.01)负相关。每公顷耕地因耕作单元地块田埂边界的存在会产生非有效耕地0.03hm2。耕作单元地块的边界密度、平均宽度之间呈显著(P<0.01)负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的形状呈狭长形,其长边方向不一致,且交通不便。单个农户耕作单元地块的位置分布离散。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较小、长度较短,其平均机耕效率、平均机耕工作行程率均较低。在黄淮海平原农用地整治中,应切实进行耕作单元地块归并及耕地规模化流转,以增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长度,改善耕作单元地块的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单元地块几何特征 耕作田块 机械耕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