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
1
作者 唐莹 孙玉晶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2期93-109,共17页
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 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发展趋势相同,存在空间聚类特征。此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业效益、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可持续性水平多渠道促进本省份和邻近省份耕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景观功能转型水平的整体提升,存在政策聚集效应但有较大发展空间。文章为理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推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8,共11页
城乡经济转型及农村人口快速城市化促使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农户家庭耕地生存依赖度弱化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1 14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运用Biprobit模型... 城乡经济转型及农村人口快速城市化促使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农户家庭耕地生存依赖度弱化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1 14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调研区域41.10%的农户家庭参与土地流转,土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 751.12元/hm^2、4 391.33元/hm^2,土地流转发生率较高但租金水平整体偏低,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较好,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高;农产品主产区流转参与率较高,但租金水平较低;生态功能区土地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低,流转市场发育迟缓。(2)区域间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其中,生态功能区农户耕地资源利用的食物生产功能弱化明显,而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则明显弱化耕地资源的养老就业功能。(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家庭耕地利用在经济贡献、养老就业及食物生产等方面承担的功能越强,其家庭做出土地转出决策的可能性愈小;而选择土地流入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家庭耕地利用所表征的选择馈赠功能越强,其家庭越倾向于留存土地,且区域差异明显。重点开发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较高,作用方向与整体基本一致;生态功能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最低,且作用方向偏离整体幅度较大。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土地流转发育受耕地利用功能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耕地利用功能 农户 空间异质 主体功能 Biprobit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莹 孙玉晶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计方法,明晰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上升态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有效赋能全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异质性研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更加明显,吉林省作用渠道有待畅通。在维度异质性研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态质量保障效应不明显。据此,为了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更好地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提供东北地区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经济补贴、因地制宜制定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策略、打造以生态质量为导向的“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安全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双固定模型 特征研究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农户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的影响——武汉、成都、苏州1022户农民的典型实证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银莺 王亚运 朱兰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48-1661,共14页
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农业劳动力的农地生存依赖性弱化、生计多元促进土地转出市场活跃。论文以武汉、成都及苏州1 02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分析城市边缘... 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农业劳动力的农地生存依赖性弱化、生计多元促进土地转出市场活跃。论文以武汉、成都及苏州1 02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分析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在食物生产、经济贡献及养老就业等传统功能上明显弱化,在满足家庭成员未来选择及后代馈赠需求等功能有所增强,且存在地区差异。2)城市边缘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强烈,转出率达59.39%,土地转出存在地区差异。苏州乡镇经济发达、农民非农收入比例高,农户土地转出意愿最强烈、转出市场也最活跃;而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典型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户的土地转出决策相对滞后。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意愿及行为均具有负向影响,表明家庭耕地功能依赖性愈强、土地转出决策越弱。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及养老保障体系,强化城市边缘区耕地资源产权及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耕地资源养老保障及选择馈赠功能的释放,确保农田生计依赖性弱化的农民依托市场转出土地,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适宜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转出决策 耕地利用功能 农户家庭 空间异质 城市边缘区
原文传递
耕地利用系统的理论解析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杜国明 柴璐佳 李玉恒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8-1299,共12页
耕地利用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福祉具有巨大影响。论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耕地利用系统的概念、构成、运行、功能和特点,并构建耕地利用系统研究框架,对于深化土地系统科学、解决耕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耕地利用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福祉具有巨大影响。论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耕地利用系统的概念、构成、运行、功能和特点,并构建耕地利用系统研究框架,对于深化土地系统科学、解决耕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结论有:(1)耕地利用系统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投入适量生产要素种植农作物,进而获得农产品及相应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及社会子系统构成,具有显性和隐性双重结构。(2)耕地利用系统运行及演化是自然生态过程、经济发展过程、社会演化过程耦合行进的结果,并涌现出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具有复合性、开放性、韧性和多等级性等特征。(3)耕地利用系统研究应遵循要素—结构—功能—机制—调控的理论框架,从各要素组成、作用关系及变化特征揭示不同要素的演化特征;从显性与隐性结构2个方面探索耕地利用系统结构及其转型规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3个方面探索功能演化及其对于结构转型的响应特征;从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与调整机制、系统要素的相互影响与竞争替代机制、系统运行的信息传导机制、不同等级耕地利用主体协同与组织运行机制、耕地利用功能的涌现机制剖析耕地利用系统运行机制;针对不同情景、不同目标、不同主体,运用情景模拟法、多目标优化法、综合调控平衡法探究耕地利用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系统 要素 结构 转型 过程 耕地利用功能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Scale Effects of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Evidence from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被引量:1
6
作者 YANG Fengyanzi HU Weiy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116-1127,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MCL) at multiple scales. The study area i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MCL) at multiple scales. The study area i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were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of combined land use/cover data,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data, population data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from the multi-scale perspectives of cities, counties and tow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ha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ts overall spatial patterns were relatively robust, which did not change very much at the single scale.(2) At each single scale, the MCL’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had spatial heterogeneity.(3) Scale effects existed in the MCL’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From the prefecture-level city scale, to the county scale, and to the township scale, the MCL’s trade-offs were changed to synergies, and some synergic relationships were enhanced.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deepening the multiscale analysis of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he conclusions might provide a basis for helping policy-makers to imple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t the right spatial scale, and to promote the higher-level synergies of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o realize its sustainabl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cultivated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 cultivated land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scale effects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