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对耕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梦成 董又铭 +2 位作者 林娜娜 漆信贤 黄贤金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71,共20页
耕地利用转型为应对全球耕地利用碳减排提供了新途径。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模型方法,以黄淮海平原为例,探究“双碳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对耕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黄淮海平原耕地利用碳排放... 耕地利用转型为应对全球耕地利用碳减排提供了新途径。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模型方法,以黄淮海平原为例,探究“双碳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对耕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黄淮海平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具体形态均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且耕地利用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2)显性转型加剧了本县域和邻近县域的碳排放,而隐性转型则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具有碳减排效应;(3)数量转型、空间结构转型以及生产功能转型对耕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正向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生活功能转型和生态功能转型则均具有碳减排效应。研究表明,应稳妥推进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合理调整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发展现代化低碳农业;因地制宜引导耕地利用转型;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耕地利用隐性转型的区域耕地碳减排效应,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耕地利用转型 耕地利用碳排放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黄淮海平原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绩效测算与时空分异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昊玥 孟越 +1 位作者 黄瀚蛟 陈文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63,共16页
推进耕地利用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暖化威胁的有效途径。在核算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基础上,应用GB-US-S-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低碳利用绩效,进而分析绩效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中国耕地利用... 推进耕地利用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暖化威胁的有效途径。在核算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基础上,应用GB-US-S-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低碳利用绩效,进而分析绩效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碳汇强度依次为1.980 t·hm^(-2)、5.624 t·hm^(-2)、3.644 t·hm^(-2),各省份耕地利用系统均呈碳盈余状态。(2)全国耕地低碳利用绩效历经剧烈起伏、缓慢上升、波动不定、高速增长四个阶段。根据初始绩效和变化率,可将省域划分为低效高潜型(北京等15地)、低效平稳型(江苏等4地)、高效平稳型(重庆等3地)、高效低潜型(湖北等3地)、高效高潜型(吉林等5地)。期初,高、低效省份分别聚集于西南、西北;期末,高效省份主要位于西北、东北,低效省份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3)全国、中部、东部的绩效不存在σ收敛,东北和西部的绩效遵循σ收敛。全国及四大区域绩效均呈β收敛,省份间存在追赶趋势。本文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低碳转型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 耕地利用碳排放 作物 SBM模型 时空分异 收敛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