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阆中市耕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1
作者 陈治至 罗培 付雪颖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策和资源管理措施,本研究基于2021年阆中市统计年鉴和二调、三调数据库进行研究。采用了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阆中市的耕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 为了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策和资源管理措施,本研究基于2021年阆中市统计年鉴和二调、三调数据库进行研究。采用了耕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阆中市的耕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2019年,阆中市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林地和种植园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②各乡镇的耕地面积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中南部丘陵区耕地减少速度较快,而东北和西北低山区的耕地减少速度较慢。③耕地减少主要通过3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导致的耕地转变为园地,长期无人耕种导致的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进一步了解阆中市耕地利用变化情况、耕地流失的主要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环境生态建设中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类型 动态变化 阆中市
下载PDF
基于GIS与地力评价的耕地利用类型分区——以河南温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轩 郑红晓 张红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6-1212,共7页
【目的】了解区域耕地地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为区域农产品布局规划与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河南温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 【目的】了解区域耕地地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为区域农产品布局规划与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河南温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划分不同耕地利用类型。【结果】河南温县一级地到四级地的面积分别为8340.89、7656.71、7322.17和5282.33 ha,分别占总面积的29.69%、26.31%、25.23%和18.62%,其中地力等级较高的一、二和三级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1.38%,而地力较低的四级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8.62%。在各等级地力区域分布状况中,一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县西北部和东部,二、三级地主要分布在温县中部,而较低的四级地则分布在南部的黄河滩区。【结论】温县耕地利用类型可划分为西部粮食高产区,东北部粮药产区,南部粮、药、菜产区和黄河滩区粮油、菜、药、果产区。全县耕地地力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地力评价 评价单元 耕地利用类型 河南温县
下载PDF
基于地力评价的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以沁阳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郑红晓 张红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结合沁阳市实际,划定了具体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沁阳市一、二、三级地力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之和为76.7%,而地力较低的四等地、五等地合计占23.3%,说明耕地地力在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耕地地力较高的一级地、二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沁阳市南部,而较低的四级和五级地则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结合实际,将耕地利用类型划分为5个不同分区,分别为北部低山丘陵粮、林、果干旱区,中北部洪积冲积平原蒜、姜区,沁河河滩四大怀药区,中南部冲积平原粮食高产区及中东部冲积平原环城菜、粮、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地力评价 评价单元 耕地利用类型分区 沁阳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异规律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淑霞 张川 +3 位作者 张耿杰 廖丽君 曾维军 余建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2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及空间分异规律,以期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指导。[方法]文章以喀斯特岩溶区域典型县石林县为例,在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衔接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表征耕地自然质量的因子自... [目的]通过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及空间分异规律,以期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指导。[方法]文章以喀斯特岩溶区域典型县石林县为例,在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衔接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表征耕地自然质量的因子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探讨。[结果](1)不同行政区域内自然质量等集中程度差异显著,分异规律明显;各行政区域内分布规律高度相似,以中心城镇为最优,呈同心圆向外围辐射发散趋劣。平均自然质量等由优趋劣依次为长湖、鹿阜、圭山、西街口、大可。(2)不同耕地利用类型自然质量等分布差异不大;各耕地利用类型等别集中差异显著:水田、水浇地等别较高,多集中连片分布在坝区、河谷沿岸,旱地等别较低,多为零星分散的缓坡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水浇地略优于水田,旱地最差。(3)受大尺度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影响,自然质量等在不同海拔梯度间耕地等别分布差异不大,且等别集中程度高度相似。从整体看,耕地等别随海拔梯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部分区域小幅反弹。[结论]耕地自然质量作为耕地的本底质量,在县域尺度具有独特的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质量等 空间分异 空间行政区域 耕地利用类型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与水田土壤酸度的剖面差异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凯丽 徐明岗 +5 位作者 周晓阳 蔡泽江 王伯仁 刘瑜 颜芳 孙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0-1015,共6页
为探明红壤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酸度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江西省余江县和湖南省祁阳县的典型水田、旱地两种耕地利用类型下、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分5层(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测定土壤p... 为探明红壤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酸度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江西省余江县和湖南省祁阳县的典型水田、旱地两种耕地利用类型下、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分5层(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测定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剖面酸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以水田剖面p H较高,范围为5.80~6.43,旱地剖面p H较低,范围为4.68~5.41。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以水田含量较低,范围为0.16~1.56 cmol/kg,旱地的含量较高,范围为4.22~7.02 cmol/kg,水田的交换性铝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旱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0~2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40~100 cm土层的交换性铝与交换态盐基阳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旱地土壤酸度强于水田。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是减缓酸化、降低交换性铝含量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类型 土壤剖面 水田 旱地 酸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