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权衡与协同下的南宁市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1
作者 韦燕飞 祝文婷 +1 位作者 黄广能 童新华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本文通过引用土地系统功能度模型对权衡协同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找出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探究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协同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耕地转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引导耕地利用转型,本文通过引用土地系统功能度模型对权衡协同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找出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探究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协同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南宁市2010—2019年耕地多功能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二是根据功能层次性,将南宁市2010—2019年耕地的多功能相互作用结果划分为3个阶段。三是耕地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转变,由权衡关系与协同关系持平转变到以协同关系为主,再到权衡关系与协同关系整体转为相互促进关系的过程。四是耕地转型影响因素关联性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因此,根据耕地隐性变化形态的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变化,可以测算出耕地利用转型,这将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权衡 协同分析 耕地利用转型
下载PDF
大食物观视阈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现实挑战、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敏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1,共11页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大食物观视阈下耕地利用转型的现实挑战、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为探寻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系统推论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当前亟需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相匹配的耕地...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大食物观视阈下耕地利用转型的现实挑战、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为探寻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系统推论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当前亟需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相匹配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大食物观视阈下的食物需求、食物安全目标、耕地利用目标与耕地利用转型之间存在逻辑关联;面向大食物观,提出了包括由人口—资源—食物协调的布局机制、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复合分区机制、基于管控强度差异的耕地发展权补偿机制、基于经营主体分类引导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机制、基于耕作行为激励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机制构成的耕地利用转型路径体系。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是我国新发展阶段耕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引领,推进耕地利用转型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支撑,探索并实施多路径协同的耕地利用转型策略是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服务于国家食物安全重大战略的应时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耕地利用转型 大食物观 理论逻辑 转型路径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4 位作者 曾晨岑 张冰 郑骆珊 陈艳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8-2702,共15页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离等因子驱动,且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与转移路径——以沪浙闽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倪梦娇 李加林 +1 位作者 艾顺毅 何香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及转移路径。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研究区各耕地利用转型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耕地利用差异性不断减小。(2)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与功能转型耦合度稳定在0.8~0.9,呈现完美协调,但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且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减弱,表明耕地数量和结构特征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3)研究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集中在南部且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减弱趋势,表明耕地功能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4)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在地理空间上较集聚。在空间转型方面,数量特征集聚性强于结构特征。在功能转型方面,生活功能集聚性最强,生态功能集聚性不明显。(5)综合转型重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空间转型重心一直向北移动,功能转型重心先南移后北上。功能转型覆盖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时空格局 转移路径 沪浙闽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
5
作者 盖兆雪 徐颖 杜国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35-2043,共9页
【目的】研究耕地利用转型的碳储量时空异质性及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脱钩关系,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基于碳储量测算方法和核密度分析模型,揭示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转... 【目的】研究耕地利用转型的碳储量时空异质性及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脱钩关系,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基于碳储量测算方法和核密度分析模型,揭示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Tapio脱钩模型,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碳储量损失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脱钩效应。【结果】①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转型最为剧烈。耕地利用转型碳储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1990—2000年碳储量增加38.863×10^(4) t,而2010—2020年碳储量损失6012.175×10^(4) t,损失近155.701倍。②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储量重心基本保持稳定,向东北方移动了13.396 km,空间上呈现“边密中疏”的分布格局,且集聚性逐渐增强,由单核分布向多核分布转变,破碎化程度加剧。③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转型碳储量损失与粮食生产脱钩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的过程,脱钩关系向非良性趋势发展。④1990—2020年研究区脱钩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内部空间差异较大,呈现不均等性,由两级分化向三级分化转变。【结论】1990—2020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耕地利用转型过程中导致碳储量不断下降,且空间破碎化程度显著,碳储量损失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研究区应重视粮食碳储量损失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碳储量 时空特征 脱钩效应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
下载PDF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政 阿也提古丽·斯迪克 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耕地作为可变性最强的土地类型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已经并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及时开展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及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巴音... 耕地作为可变性最强的土地类型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已经并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及时开展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及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为研究区,利用1990—2020年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合成3个时间阶段的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转型轨迹,研究巴州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形态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1990—2020年耕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型最显著,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及2010—2020年耕地的转入面积分别640 km^(2)、741 km^(2)和2 070 km^(2),耕地转出面积分别为387 km^(2)、1 km^(2)和468 km^(2),未利用地转耕地的面积仅次于草地,分别为109 km^(2)、169 km^(2)和1 012 km^(2);耕地转出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的面积仅次于草地,1990—2000年和2010—2020年分别为105 km^(2)、50 km^(2)和137 km^(2)、216 km^(2),2000—2010年的转出面积较小;二是1990—2020年耕地扩张变化显著,耕地转入面积远高于耕地转出面积,在此期间稳定耕地的面积为2 632 km^(2),稳定非耕地面积为462 839 km^(2),缩减型耕地面积为817 km^(2),扩张型耕地面积为4 72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空间形态转型特征 转型模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下载PDF
不同尺度下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
作者 彭洪兵 钱招东 桑新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0-246,F0003,共8页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 基于功能形态、空间形态两种视角对耕地利用转型进行测度,描述2000—2018年鄂西贫困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并以区域、县域两种研究尺度从不同角度解释耕地利用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利用转型可以看作耕地利用形态在时间序列上的断点型变化;耕地利用转型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伴随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在逐步降低;耕地利用转型对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经济发展 功能形态 空间形态 鄂西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卢新海 唐一峰 +1 位作者 易家林 姜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1,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各形态对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经济增长、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及各形态存在空间关联性;(2)耕地...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各形态对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经济增长、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及各形态存在空间关联性;(2)耕地空间位置相邻性导致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产生了影响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业经济增长1%,相邻县域农业经济将会增长0.28%;(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高于隐性转型各形态,显性转型中耕地数量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分别占到总效应的96.47%、34.97%。研究结论:应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县域间耕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利用转型 农业经济 空间计量 直接效应 溢出效应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与农村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新智 周韩梅 董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探讨耕地利用转型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基本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结构;耕地利用显性转型的数...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探讨耕地利用转型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基本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结构;耕地利用显性转型的数量形态、空间布局形态和耕地利用隐性转型的生活形态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耕地利用隐形转型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总效应大于显性转型产生的总效应.因此,在耕地利用转型剧烈、耕地利用保护形势严峻的城市化进程中,需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绩效评价,实现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提升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机跨区服务举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农村经济增长 空间杜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映慧 王子彤 +1 位作者 詹汶羲 盖兆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47-2255,共9页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碳排放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1990—2020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碳排放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1990—2020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1)1990—2020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与林地、草地之间的转换最显著。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量由1990—2000年的1126 531 t减少到2000—2010年的125 292.3 t,再增加至2010—2020年的1793 129.5 t,耕地利用转型产生的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最终为碳源区;(2)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存在空间集聚效应,热点区由西南向东再向西北移动,从平原地带向丘陵地带转移;冷点区则呈现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的态势;(3)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主导,其中高程因子的解释力最强。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强,且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坡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强。【结论】对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为区域耕地低碳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耕地利用隐性形态下土地产权、经营方式、投入产出等转型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应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碳排放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娜 《河北企业》 2017年第6期104-105,共2页
我国人均耕地量少,社会经济发展占用耕地,人地矛盾问题突出。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从耕地功能的类型、耕地利用现状、耕地转型研究路径、耕地利用转... 我国人均耕地量少,社会经济发展占用耕地,人地矛盾问题突出。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从耕地功能的类型、耕地利用现状、耕地转型研究路径、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提高对耕地利用转型的系统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耕地变化 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基于GIS和空间计量的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史洋洋 吕晓 +1 位作者 郭贯成 巩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60,共10页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利用转型 空间计量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5
13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曾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2-279,共8页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高区和低-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利用转型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鄂西贫困县
下载PDF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一峰 卢新海 张旭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8,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和门槛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动态空间Durbin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周... 研究目的:探究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和门槛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动态空间Durbin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周边省份公路密度的提高会促进本省份耕地利用转型;(2)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具有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实现;(3)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表现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转型的正向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并且当前公路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的促进作用大于东、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应结合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优化公路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耕地利用转型和农业发展的区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耕地利用转型 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盖兆雪 詹汶羲 +1 位作者 王洪彦 杜国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7-196,共10页
为揭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基于网格单元法和碳排放系数,测度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重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工具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揭示耕地利用... 为揭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基于网格单元法和碳排放系数,测度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重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工具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揭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空间异质性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990—202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与建设用地、林地之间的转型最为剧烈,耕地主要转型为建设用地。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由1990—2000年的3704.12 t增加到2010—2020年的35656.29 t,增加了近8.63倍,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最终呈现为碳源形式。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重心基本保持稳定,向东移动了15.17 km,其中1990—2010年重心移动距离最大,呈现东北地区碳排放恶化,而西南地区碳排放明显改善的特点。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非随机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热点区主要围绕南岗区向周围边界扩散,冷点区零星点状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与城镇中心距离是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主控因子,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土地利用程度与年平均降水量、与城镇中心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力较强,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碳排放 时空分异 形成机理 地理探测器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
下载PDF
耕地利用转型突变点检测及其时空特征--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蒋梦凡 李智国 +1 位作者 李杰 刘新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5,共10页
研究目的:识别东川区1989—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及其时空特征。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发生于2002年,主要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隐性转型发生于2006年... 研究目的:识别东川区1989—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及其时空特征。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发生于2002年,主要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隐性转型发生于2006年和2012年,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耕地利用形态综合指数在转型前后均呈东高西低态势,与东川区地形格局基本一致。(3)显性转型后耕地数量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种植结构空间变化明显;隐性转型后经济与生态功能指数空间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二者朝着区域均衡化方向发展,社会功能集聚程度有所提升,其区域异质性增强。研究结论:突变检测法较好刻画了东川区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村域尺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转型产生的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利用转型 突变点检测 时空格局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苗苗 迮寒露 吴永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基于浙江省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涉及耕地利用转型的图谱分析模型,利用ArcGIS 10.6软件揭示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以林地占补和向建设用地转出为主,空间上由杭嘉湖平原、杭... 基于浙江省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涉及耕地利用转型的图谱分析模型,利用ArcGIS 10.6软件揭示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以林地占补和向建设用地转出为主,空间上由杭嘉湖平原、杭绍甬地区、甬温沿海经济带向浙中盆地丘陵区呈“C”型集聚,“东占西补”特征明显;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和空间分离度增加,耕地面积“占大于补”,但占补缺口正在缩小;耕地利用转型以后期变化型(即变化发生在2010—2020年)为主,林地是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问题严重。基于此,建议持续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应对变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逻辑下的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利用空间正义,实现耕地补充和建设用地保障“双向平衡”,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发展空间“三位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时空特征 地学信息图谱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国31个省(区、市)21世纪以来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尚能飞 唐世凯 汤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29-2236,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和趋势,为耕地利用转型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熵值法、时间突变点检验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耕地利用转型情况、突变点和时空演变。【结果】从时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转型... 【目的】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和趋势,为耕地利用转型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熵值法、时间突变点检验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耕地利用转型情况、突变点和时空演变。【结果】从时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指数总体偏低但持续增长,耕地利用转型发展较慢、水平较低;2010年前,除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综合转型初步实现,但转型指数偏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上看,中国耕地利用转型基本形成以东部地区为主的高值区及西部地区为核心的低值区并存的空间格局,耕地利用转型空间迁移呈现东北—西南转移格局,地区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3个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总体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潜力较大,三者相互促进,且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向西”转移的趋势,存在一定的非均衡趋势。【结论】中国21世纪以来耕地利用转型在时空上呈现“西移”趋势,耕地利用转型3大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因此,应实施从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传统农业区的多样性、差别性和调控性的发展战略,加强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3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协调作用,激活农业发展相关要素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耕地高质量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时空演变 时间突变点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珠三角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一诺 王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2-361,共10页
为推进珠三角耕地保护、优化耕地利用格局,将耕地利用转型内涵进一步深化,从结构、效率和功能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为推进珠三角耕地保护、优化耕地利用格局,将耕地利用转型内涵进一步深化,从结构、效率和功能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耕地利用形态诊断可以从结构、效率和功能三方面度量;(2)珠三角整体耕地利用综合转型水平呈上升态势,城市间综合转型水平差异明显并呈缩小趋势;(3)珠三角耕地利用综合转型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分布特征,中心城市转型水平较低;(4)各市在结构、效率和功能转型3个层面的得分具有不均衡性,转型优劣有所差异,其中深圳效率转型指数上升293.12%,广州结构转型指数下降19.76%,中山功能转型指数下降20.69%。(5)城镇化率、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较为显著。综上,珠三角耕地利用朝优化方向转型,但区域间转型差异仍不可忽视。人口和社会因素对珠三角耕地利用转型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时空演化特征 珠三角
下载PDF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县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从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两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功能形态包含作物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护三种形态,空间形态包含景观格局和数量分布两种形态;(2)耕地利用转型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3)实证发现,房县、长阳县、建始县、来凤县等4县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空间形态转型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郧县和咸丰县则是空间形态转型存在促进效用而功能形态转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4)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秭归县、恩施市和巴东县等6县市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均存在促进效用,竹溪县、利川市、宣恩县和鹤峰县等4县则均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论文还从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和土地工程技术、完善耕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农业经济增长质量 贫困山区 鄂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