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中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的确定——以陕西省为例
1
作者 朱小青 王雅妮 +1 位作者 李佳颖 甘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6,共9页
[目的]分析耕地资源与建设项目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建设项目总规模中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的确定方法,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耕地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和建设项目样本数据,构建耕地密度作为... [目的]分析耕地资源与建设项目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建设项目总规模中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的确定方法,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耕地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和建设项目样本数据,构建耕地密度作为指标,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地貌分区和统计参数对比方法,研究陕西省耕地密集程度分区方法,确定交通、能源、水利类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总规模中的耕地占用比例上限。[结果]采用地貌分区和行政单元修订相结合的方法,以80%累计频率取值作为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的上限,将全省分为3个耕地密集程度区:陕北黄土高原耕地密集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耕地密集区和其他区域(耕地非密集区),确定线性项目和面状项目在3个分区中的耕地占用比例上限分别为26%,42%,20%以及45%,80%,27%。建设项目总规模中的耕地占用比例在耕地密集区明显高于非密集区,呈现出耕地密度越大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越高的变化规律。[结论]通过确定建设项目耕地占用比例上限阈值,可使各类项目的耕地节约率达1.2%~17.9%,在保障项目用地的同时能够控制13.9%~22.5%的建设项目过度占用耕地,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耕地占用比例 地貌分区 耕地密度 空间差异 陕西省
下载PDF
未来30年中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的省级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 石晓丽 +1 位作者 史文娇 王绍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次多项式拟合预测未来30 a全国及各省份耕地面积和高标准农田面积,进而预测未来各省份耕地面积保有率和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结果表明:(1)到2050年,我国耕地面积稳定在1.20×10^(8)hm^(2),耕地面积保有率稳定在100%,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3×10^(8)hm^(2),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从2020年的43.59%增长到2050年的85.89%,增长近一倍。(2)七大区域中,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的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较高,在2020年均已达到7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青藏区、西南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则处于40%~60%之间。到2050年,受耕地比例稳定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影响,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青藏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均达9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则处于70%~90%之间。(3)从各省份来看,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南方省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较高,而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等北方省份的耕地面积保有率较高。研究得到的耕地面积及其保有率、高标准农田面积及其占耕地比例等指标的分省份预测值可以为未来相关部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未来耕地布局和农田利用等研究提供分省份的总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保护 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 耕地面积保有率 趋势预测
下载PDF
辽宁省昌图县非耕地斑块对耕地系统景观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边振兴 关明昊 +3 位作者 佟昊轩 杨玉静 初琢明 于淼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0-1337,共8页
景观异质性是维持耕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为探明非耕地对耕地系统景观异质性的作用,以辽宁省昌图县为研究区,在划定网格单元的基础上,采用Rao二次熵指数(Q)表征其景观异质性,通过冗余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 景观异质性是维持耕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为探明非耕地对耕地系统景观异质性的作用,以辽宁省昌图县为研究区,在划定网格单元的基础上,采用Rao二次熵指数(Q)表征其景观异质性,通过冗余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非耕地斑块对景观异质性及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同网格单元非耕地比例相近时,景观异质性存在明显差异;当非耕地比例为8%时,景观异质性差异最大。林地、草地、农村道路、水域及沟渠5种非耕地类型对景观异质性均有极显著正向影响(P<0.01),其中林地对景观异质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景观异质性不同的网格单元中非耕地斑块的平均最近邻体距离指数(ENN_M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耕地斑块连通性越强,景观异质性也越强。研究结果可为严守耕地红线背景下的耕地生态管护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系统 景观异质性 耕地比例 连通性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硝态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庆锁 孙东宝 +1 位作者 汤智洋 陆永新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0-55,59,共7页
为了揭示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密云水库上游河流进行了全流域的水样采集,调查和收集了有关人类活动的数据(如人口、土地利用、化肥施用量等),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河水硝态氮含... 为了揭示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密云水库上游河流进行了全流域的水样采集,调查和收集了有关人类活动的数据(如人口、土地利用、化肥施用量等),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河水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东部的潮河水系的硝态氮含量高于西部的白河水系;河流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表现在途径畜禽养殖场、居民点和农田时往往升高,而经过水坝、峡谷、森林时又常常降低,其排列次序依次是:畜禽养殖场>居民点>农田>水坝>峡谷>森林。河流硝态氮含量与人口密度、耕地比例和化肥氮施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空间分布 上游河流 密云水库流域 人口密度 耕地比例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测算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邱晖 《商业经济》 2011年第9期10-12,共3页
通过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1978-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发现,1998年之前是稳中有升,1998年急剧升至峰值,其后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这起源于农业劳动力人数和总耕地面积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两个... 通过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1978-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发现,1998年之前是稳中有升,1998年急剧升至峰值,其后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这起源于农业劳动力人数和总耕地面积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两个因素已经基本稳定。在预测未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时要考虑的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而剩余劳动力转移引致剩余劳动力减少的因素要超过机械化加深引致的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因素,因此,未来若干年里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劳动-耕地比例 预测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及转移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高其良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26期137-137,共1页
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了从1978年到2008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且预测了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文章指出,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加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应建立合理... 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了从1978年到2008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且预测了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文章指出,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加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测算 劳动-耕地比例
下载PDF
农业发展对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玖颖 陈皓锐 韩松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6,共6页
为了确定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发量ET_(0)的历史变化趋势是否受到了农业发展的影响,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利用东北地区109个气象站1961-2017年日气象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并确定全年、生长季(5-9月)和非生长季(10-4月)... 为了确定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发量ET_(0)的历史变化趋势是否受到了农业发展的影响,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利用东北地区109个气象站1961-2017年日气象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并确定全年、生长季(5-9月)和非生长季(10-4月)的变化趋势。利用站点周围5 km半径范围内耕地面积比例(CF)作为衡量农业活动影响大小的指标,分析ET_(0)及其辐射项(ET_(rad))和空气动力学项(ET_(aero))变化趋势值大小与耕地面积比例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对比不同类型站点ET_(0)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气象站观测到的ET_(0)1961-2017年变化趋势值与站点周围5 km半径范围内耕地面积比例CF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CF值越大,ET_(0)下降的趋势越显著。ET_(rad)总体呈增加趋势,与站点CF值没有相关性。ET_(0)的显著下降主要来自于ET_(aero)。ET_(0)和ET_(aero)变化的趋势值与CF值之间的相关性在作物生长季更为显著;CF>60%的33个站点平均的生长季ET_(0)和ET_(aero)与CF<15%的18个站点的差值在1961-2017年间持续增长,与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农业发展通过空气动力学项加快了东北地区1961-2017年ET_(0)的下降趋势,在农业用水管理中应该考虑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发 农业发展 辐射项ETrad 空气动力学项ETaero 耕地面积比例 小气候
下载PDF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云南省坝区县、半山半坝县和山区县的划分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子生 赵乔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4-574,共11页
云南是我国西部的典型山区省份,地形坡度<8°的坝区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左右。应用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对各县(市、区)≥1 km2坝子的调查和核定成果,选取坝区耕地面积比例、坝区土地面积比例、≥100 km2坝子数等3个单... 云南是我国西部的典型山区省份,地形坡度<8°的坝区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左右。应用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对各县(市、区)≥1 km2坝子的调查和核定成果,选取坝区耕地面积比例、坝区土地面积比例、≥100 km2坝子数等3个单项指标,并构建了综合指标——坝区土地综合指数,采用主导指标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129个县(市、区)进行坝区县、半山半坝县和山区县的划分。结果表明,全省有21个县属于坝区县,37个县属于半山半坝县,71个县属于山区县。这一研究修订了以往云南省仅以坝区耕地面积比例为指标而划分出的坝区县、半山半坝县和山区县方案,为云南省及各地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尤其是农业生产布局)、保护坝区优质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区县 半山半坝县 山区县 坝区耕地面积比例 坝区土地综合指数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