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连通性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1
作者 林建平 黄坤 +5 位作者 邓爱珍 张运平 袁浩 冯桂贤 张佩怡 支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31,251,共12页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耕地连片度、耕地空间连通格局分析了耕地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耕地质量及其连通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从耕地综合质量来看,兴国县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面积分别为6 204.95、16 031.72、19 321.79、3 573.7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75%、35.52%、42.81%、7.92%。总体来看,兴国县中等质量耕地居多,占比为78.33%。从耕地连通性来看,兴国县耕地连片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分别为24 731.44、6 199.73、3 131.54、7 397.71、3 671.80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4.80%、13.73%、6.94%、16.39%、8.14%,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破碎化。将耕地质量三等以上、连片程度四级以上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37 029.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05%,与原有划定基本农田相比,实现了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总体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有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熵权TOPSIS模型 耕地综合质量 空间连通性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73
2
作者 路婕 李玲 +2 位作者 吴克宁 赵华甫 黄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329,共7页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该文从耕地生态管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融合。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理论和方法,该文提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技术,即在农用地分等所建立的等级体系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系数概念,进一步利用该系数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订,得到耕地综合评价指数,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根据洛阳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原农用地利用等别相比,无污染的耕地综合等别保持不变,有污染倾向的耕地综合等别有所下降,存在污染的耕地等别降为末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将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污染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修订系数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1 位作者 赵华甫 高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F0002,共7页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耕地综合质量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高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2-698,共7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协调生态环境统一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温县为例,选用GIS叠... 耕地质量评价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协调生态环境统一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温县为例,选用GIS叠加分析法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后对该区耕地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情况,探讨了评价结果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方法。布局优化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占地利用等12等耕地减少12.13 hm2、利用等11等耕地减少1.6 hm2,肥力中等、环境正常、地化综合质量优良的耕地减少13.73 hm2。N元素2-4级高富集区、P元素1-3级高富集区面积减少13.73 hm2、重金属Pb元素1级高富集区面积增加13.73 hm2。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耕地综合质量 新增建设用地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及聚类关系的耕地保护分区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聚 罗志军 +2 位作者 赵越 杨小平 杨星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90-2397,共8页
【目的】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制定耕地保护分区的基础。【方法】本文以井冈山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 【目的】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制定耕地保护分区的基础。【方法】本文以井冈山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地综合质量为空间变量,从乡镇尺度上综合分析了井冈山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聚集性规律,据此进行耕地保护分区划分。【结果】井冈山市耕地质量水平属于中上等,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处于42~80之间,井冈山市耕地质量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井冈山市耕地综合质量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9,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规律:正相关H-H型和L-L型耕地聚集分布,与高分值耕地区域空间分布一致;负相关HL型和LH型耕地则多零星分布,无显著集中区域。综合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耕地质量的空间聚类关系。【结论】以此提出井冈山市耕地保护分区方案,并依据不同类型的耕地保护分区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综合质量 空间自相关 耕地保护分区 井冈山市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作用下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新华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8期102-103,共2页
本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主要是从农村耕地土壤的监管角度出发,对农村土壤的污染情况作出分析,在现今天的农村土壤环境的评价中,需要从将评价方法融合到农村用地的理论分析中去,并对我国耕地质量通过调查数据做出研究分析,在农村土壤... 本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主要是从农村耕地土壤的监管角度出发,对农村土壤的污染情况作出分析,在现今天的农村土壤环境的评价中,需要从将评价方法融合到农村用地的理论分析中去,并对我国耕地质量通过调查数据做出研究分析,在农村土壤耕地的评价中还需要建立在农村用地的等级体系上去,在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中,还可以引入土壤评价体系概念,为整个农村土壤评价提供可靠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 利用等指数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以湖北省夷陵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双英 赵晓军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8期11-12,共2页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夷陵区为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从耕地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生态条件3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将综合质量分≧80的划为高度适宜... 合理评价耕地质量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夷陵区为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及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从耕地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生态条件3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将综合质量分≧80的划为高度适宜区,占比为18.13%,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地区;综合质量分在70-80之间的划为中度适宜区,占比21.82%,重要分布在东中部丘陵地区,优先将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的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本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现有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分析,按照保留、调出、调入三个部分进行调整优化,为“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调整优化 夷陵区
下载PDF
基于等级折算系数的省内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关江华 卢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5-548,共4页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以广西为例,基于省内跨市区域视角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正相关;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以广西为例,基于省内跨市区域视角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正相关;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占补平衡折算系数将广西耕地分为优等地片区、高等地片区、中等地片区;在同一耕地片区内地级市之间能实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由此根据地域分异特点提出省内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协调区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耕地质量综合等 折算系数 广西
下载PDF
霍东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娅 焦姗 王爱军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以霍东矿区某煤矿为例,在沉陷区取30组土壤试样进行土壤化学性质及常量养分分析,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沉陷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到沉陷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然后通过与正常农田综合指数对比发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对耕地质量影响很大,大... 以霍东矿区某煤矿为例,在沉陷区取30组土壤试样进行土壤化学性质及常量养分分析,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沉陷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到沉陷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然后通过与正常农田综合指数对比发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对耕地质量影响很大,大部分农田处于“轻度损坏”,局部为“中度损坏”,建议进行填埋复垦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东矿区 土壤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下载PDF
不同水肥盐调控措施对盐碱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刘广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2-947,共6页
针对黄淮海平原等易盐地区耕地盐碱障碍消减和综合质量提升的研究目标,开展多因子和不同因子水平下的微区玉麦轮作试验,综合分析不同N肥投入、土壤培肥、秸秆覆盖、优化灌溉等措施对不同盐碱程度耕地生产力和水肥盐状况等综合质量的调... 针对黄淮海平原等易盐地区耕地盐碱障碍消减和综合质量提升的研究目标,开展多因子和不同因子水平下的微区玉麦轮作试验,综合分析不同N肥投入、土壤培肥、秸秆覆盖、优化灌溉等措施对不同盐碱程度耕地生产力和水肥盐状况等综合质量的调控效果,并初步提出水肥盐优化调控模式。研究表明:易盐区枯水年夏玉米种植期积盐风险高于冬小麦期;单一的高N投入措施利于轻度盐碱耕地增产但对中度盐碱耕地产量提升和盐渍害防控效果不显著;有机肥施用可有效培肥土壤、促进土壤排盐抑碱、提升生产力;秸秆覆盖能显著提升土壤保水能力、抑制表土盐碱害,但其对作物根层盐碱抑制效果不明显,需结合优化灌溉来加速根层盐分淋洗;水肥盐优化调控措施可提升盐碱土壤供N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利于降低农业成本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易盐区盐碱耕地根层土壤积盐和表土碱害风险长期存在,需结合水肥盐调控措施和农艺及水利措施来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盐区 盐碱障碍 耕地综合质量 水肥盐优化调控
原文传递
基于TOPSIS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建宇 张欣 +2 位作者 徐凡 马瑞明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建设水平和生态景观条件4个角度出发,构建较全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借助TOPSIS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空间聚类的思想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依据各区域的耕地综合质量及空间聚类特征,将符合要求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以河北省高碑店市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较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39.61 km2,占高碑店市耕地总面积的81.75%,划定比例达到国家相关规程要求。本文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加入生态景观因素,并结合最佳距离阈值和改进的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聚类方法,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综合质量 TOPSIS法 局部空间自相关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下载PDF
贵溪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珊 赵小敏 +2 位作者 郭熙 黄聪 李伟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9-426,共8页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溪市 两规合一 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划定方法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时序划分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发志 孙华 +2 位作者 江廷美 朱高立 张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51-258,F0003,共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稳定中国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同的地貌类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分的影响显著,对划分方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该文以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商河县为研究区域,以耕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为基础,从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稳定中国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同的地貌类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分的影响显著,对划分方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该文以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商河县为研究区域,以耕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等3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经纬网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修正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并划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时序。研究结果表明,一、二、三、四级建设适宜区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83%、69.10%、22.93%、0.14%,其中一、二级建设区主要分布于县域的北部和西部,三、四级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东南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综合质量划分建设区域时序可以提高建设区划分的准确度,在耕地整体自然质量情况差异不显著时,耕地是否符合"与现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要求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优先度划分结果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并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农业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网格法 耕地综合质量 建设时序划分
下载PDF
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3 位作者 姚艳敏 许新国 唐鹏钦 余强毅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9-447,共9页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耕地非农化对于耕地总量及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研究焦点。论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耕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关系及...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耕地非农化对于耕地总量及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研究焦点。论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耕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关系及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在1993~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面积为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年均耕地非农化率为0.101%,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耕地非农化率分别为2.138%和0.215%,东北三省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中下等耕地非农化面积占该省总耕地非农化面积64.2%;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上等地,分别占本省耕地非农化面积的90.9%和52.2%;③东北1993~2003年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以吉林省为最,占总量的59%。建议禁止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建设用地占用上等耕地,而严格控制吉林省的建设用地过快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粮食产量 空间特征 耕地综合质量 粮食安全 GIS
原文传递
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3 位作者 姚艳敏 石淑芹 李志斌 万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5-302,共8页
随着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非农化过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侵吞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其在1993年~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 随着中国人口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非农化过程加快,建设用地大量侵吞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其在1993年~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高产田的空间关系及由耕地非农化所导致的粮食减产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面积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辽宁省和吉林省耕地非农化区域分别呈"云片状"集团式和平行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而辽宁省绝大部分耕地非农化区域都是上等地;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少,而且主要占用的是中下等地;③粮食高产区集中分布在松辽平原,耕地非农化严重区有近50%分布在高产区,吉林省高产田受耕地非农化影响最严重;④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吉林省占总量的59%,而东北三省减产的粮食可以供给500×104人1年的口粮。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粮食产量 时空特征 耕地综合质量 高产田 粮食安全 东北三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